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体育媒介事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董青 洪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传播模式的变迁,辨析"仪式传播"和"传播的仪式观"的异同,把体育媒介事件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电视、网络、平面、移动等多媒体联动密集报道,引发受众广...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传播模式的变迁,辨析"仪式传播"和"传播的仪式观"的异同,把体育媒介事件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电视、网络、平面、移动等多媒体联动密集报道,引发受众广泛关注、参与的体育事件及其相关活动。继而以艾柯的"封闭漂流"理论为基础,以世界杯足球赛、姚明退役等为案例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周期性、垄断性是该类体育媒介事件的重要特征,体育媒介事件还具有娱乐化呈现和拟态参与的特征;体育媒介事件的仪式化传播具有情感的共享和凝聚、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普世价值的宣扬和传播等价值和意义。以传播仪式观为价值取向来研究体育媒介事件,为体育传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分析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媒介事件 体育传播 世界杯足球赛 媒介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研究的支点与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 被引量:59
2
作者 王晶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2005年,美国新闻学会会长詹姆斯·W·凯瑞的论文集《作为文化的传播》的中文版出版,可以看做是传播仪式观在国内的研究发端。随后,有关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基础研究开始散落出现。2008年陈力丹教授主持的一场关于《传播是信息... 2005年,美国新闻学会会长詹姆斯·W·凯瑞的论文集《作为文化的传播》的中文版出版,可以看做是传播仪式观在国内的研究发端。随后,有关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基础研究开始散落出现。2008年陈力丹教授主持的一场关于《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一种仪式?》①的讨论之后,有关传播仪式观的研究和探讨开始走向深入②,并引起传播学界的关注,因此这次讨论可以看做是传播仪式观在中国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传播学研究 现状 路径 支点 2008年 新闻学会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流动与身体:传播仪式观下的故宫云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吕宇翔 方格格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91-96,共6页
全景拍摄、VR、AR、全息影像等新媒介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全新路径。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在此语境下展开了一次充满灵感的碰撞与融合。2020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小程序,线上文化展览的开放性... 全景拍摄、VR、AR、全息影像等新媒介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全新路径。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在此语境下展开了一次充满灵感的碰撞与融合。2020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小程序,线上文化展览的开放性与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有望承担公众教育、文化展示、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多种社会功能。本文以文化研究为取向,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阐释线上云展所带来的感官共振与沉浸式认知体验。试图打破“身心二分”的一元论,基于故宫云展的具体实践探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的合理性、可行性与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虚拟展览 艺术 身体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传播对现实的建构及其实现场域——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研究取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方敏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0,共2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的研究取向,无疑加深了我们对影视传播社会价值的理解。在参与影视传播的共同仪式时,影视作品为人们建构了现实世界,以此来维系社会,固守信念。其建构的实现过程依赖于传播场域,在故事场域、观影场域... 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的研究取向,无疑加深了我们对影视传播社会价值的理解。在参与影视传播的共同仪式时,影视作品为人们建构了现实世界,以此来维系社会,固守信念。其建构的实现过程依赖于传播场域,在故事场域、观影场域和反思场域中,人们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场景重构了社会现实,从而使影视传播达到了产生心灵共鸣、维系社会秩序、引导文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凯瑞 传播仪式 影视传播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意义建构与话语指向——基于传播仪式观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亦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公益广告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尤其是央视春节晚会中插播的公益广告,承载着表达中国情感、弘扬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多重使命。本文引入传播仪式观理论,对作为媒介仪式的春晚公益广告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传播仪式 仪式 符号 集体记忆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琳琳 刘明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1-73,共3页
传播仪式观给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共振与认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文章旨在通过焦点的打造、前逻辑的唤醒、边界的架设与仪式场域的建构,促使期刊互动仪式的循环链条实现闭合,助力学术期刊形成特殊的仪式现场,从而强化人文频率的共振与... 传播仪式观给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共振与认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文章旨在通过焦点的打造、前逻辑的唤醒、边界的架设与仪式场域的建构,促使期刊互动仪式的循环链条实现闭合,助力学术期刊形成特殊的仪式现场,从而强化人文频率的共振与归属共同体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学术期刊 文化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慢直播研究——以央视频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醒 詹秦川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87,共3页
本研究基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对央视频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进行研究,通过对传播仪式观和仪式化传播的内涵解读,分析央视频"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仪式化传播的实践与价值,以期帮助当下... 本研究基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对央视频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进行研究,通过对传播仪式观和仪式化传播的内涵解读,分析央视频"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仪式化传播的实践与价值,以期帮助当下的媒体在开展传播活动时更好地运用仪式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仪式传播 雷神山 火神山 慢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在场”新意涵 ——以南方某省王村新农村建设为中心 被引量:5
8
作者 汪佳豪 邱新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34,共9页
本文基于南方某省王村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考察,以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对王村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村神在场”“村民在场”和“精英在场”进行具体分析,分别发现“敬如神在”“有效监督”和“魅力威权”的传播效果。文章认为“在场”的有效整合... 本文基于南方某省王村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考察,以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对王村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村神在场”“村民在场”和“精英在场”进行具体分析,分别发现“敬如神在”“有效监督”和“魅力威权”的传播效果。文章认为“在场”的有效整合,既可以推动乡村内生性力量向治理资源的转换,也可以促进村民参与式治理的进程,更可以形成乡村治理核心的再造。在学界多种视角讨论“在场”概念的基础上,聚焦于仪式化传播视角,更能合理化地凸显“在场”作为秩序或制度生成逻辑基础的理论意涵。同时,在制度环境的框架下,“在场”对探索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路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传播仪式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传播场域论纲——对传播仪式观研究支点的探索 被引量:48
9
作者 张方敏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0,49,共4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传播仪式观的命题,却没有提供理论支点和研究方法。本文借鉴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场域作为仪式传播研究的理论支点。这个场域是承载仪式传播过程、营造特定氛围、表征社会关系的物理场景或心理情境。从传播参与者... 詹姆斯·凯瑞提出传播仪式观的命题,却没有提供理论支点和研究方法。本文借鉴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场域作为仪式传播研究的理论支点。这个场域是承载仪式传播过程、营造特定氛围、表征社会关系的物理场景或心理情境。从传播参与者个体角度来看,仪式场域由物我场域、人我场域、自我场域构成;从传播参与者群体角度来看,仪式场域由地理场域和心理场域构成。仪式场域的功能是通过传播参与者心理建构,来实现承载仪式意义、融洽体验氛围、维护群体关系的效果。仪式传播场域的变迁,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场域变迁 结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仪式观的主旋律电影研究——以《万里归途》为例
10
作者 张玲玲 武晟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0,共6页
2022年国庆档,电影《万里归途》上线。该电影改编自“利比亚撤侨”真实事件,讲述了两位外交官带领一百二十四名被困同胞经历一段生死考验的回家之旅。该电影在营销和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其对传播学理论尤其是传播仪式观... 2022年国庆档,电影《万里归途》上线。该电影改编自“利比亚撤侨”真实事件,讲述了两位外交官带领一百二十四名被困同胞经历一段生死考验的回家之旅。该电影在营销和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其对传播学理论尤其是传播仪式观的实践体现了突出的特点,极具代表性。《万里归途》类型电影中所蕴含的传播仪式观理论,一方面纠正了主旋律电影过度商业化和泛娱乐化的顽症,另一方面促使受众重新审视主旋律电影的现实意义。在2022年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沉寂的“国庆档”之中,《万里归途》无疑对电影行业的秩序和生活逻辑结构都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传播仪式 类型电影 传播学理论 国庆档 电影行业 泛娱乐化 生死考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视阈下中国政治图谱的演变——基于《人民日报》国庆日头版报道及社论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正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政治倡导上,党报比一般的新闻媒体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历史责任。如果把新闻传播视为一种兼备仪式传播意蕴的话,那么党报的报道尤其是社论更是一种政治仪式传播,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可以为之提供解... 在政治倡导上,党报比一般的新闻媒体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历史责任。如果把新闻传播视为一种兼备仪式传播意蕴的话,那么党报的报道尤其是社论更是一种政治仪式传播,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可以为之提供解读的理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几次大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变化在《人民日报》国庆日头版的报道中都被及时地、鲜明地记录下来并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共同构成68年来中国政治的壮丽图景和历史画面。党报国庆社论与政治倡导和仪式传播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党报社论具有强大的政治动员功能和力量,舆论引导是党报社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党报社论是议程设置的独特资源和政治优势,党报社论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高规格的仪式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仪式传播 人民日报 国庆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仪式传播视域下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军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5,共10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个体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表现出开放性、分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社交媒体改变了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个体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表现出开放性、分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社交媒体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并且成为用户自我表达、自我构建与自我认同的重要平台。在仪式传播理论的视域下,人们可以借助于社交媒体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构建仪式化行为、管理自我形象、参加虚拟社群、获得社会支持。当然,自我认同是一个内化、外化、再内化的动态过程。人们在线上线下的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认知将其内化为自我概念,通过外在呈现获取他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认同中继续完善自我,进而构建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开发自身潜能,才能提升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社交媒体 自我呈现 自我认同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基于仪式传播思想起源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建明 于风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根据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由社会生存环境决定的,知识本身的发展逻辑和个人的创造性作用不大。在运用曼海姆的理论观点检视仪式传播思想的起源时,的确不难发现历史—社会情境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解... 根据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由社会生存环境决定的,知识本身的发展逻辑和个人的创造性作用不大。在运用曼海姆的理论观点检视仪式传播思想的起源时,的确不难发现历史—社会情境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解释是不充分的,仪式传播思想既有的研究基础和内在发展逻辑,以及研究者的独创性也发挥重要作用。问题的根源在于,在阐释社会与知识的关系时,知识社会学过于强调社会单方面对知识的决定性,知识完全是被动的,而忽视了知识对社会的能动性。仪式传播思想起源的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忽视了仪式传播思想对社会的渗透和建构,只有超越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才能理解仪式传播思想的确切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思想起源 曼海姆 知识社会学 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传播·生活展演·身份认同:数字时代孕期女性的媒介化赋权实践研究
14
作者 刘娜 王玥敏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数字时代聚集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孕期女性在以孕期记录、日常打卡与互动分享等生活展演为内容的仪式传播中促成新的身份认同。基于孕期女性的媒介化赋权实践,扎根社交媒体平台的田野调查,发现孕期女性不同于其孕前的仪式传播与生活展演。... 数字时代聚集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孕期女性在以孕期记录、日常打卡与互动分享等生活展演为内容的仪式传播中促成新的身份认同。基于孕期女性的媒介化赋权实践,扎根社交媒体平台的田野调查,发现孕期女性不同于其孕前的仪式传播与生活展演。从空间视角分析孕期女性如何在个体空间与平台空间中穿梭跨越,凭借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度梳理孕期女性在社交媒体中的媒介使用记录。研究发现:孕期女性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日常生活展演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积极与他人互动以完成仪式传播的建构,并借此促成孕期女性共同体的建立,完成孕期女性对当下新身份的认同。媒介化的传播、展演与认同,不仅形成彼此勾连彼此影响的赋权逻辑,而且对其进行学理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女性 仪式传播 生活展演 身份认同 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日仪式传播:并非一个共享神话——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力丹 王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克里弗德.格尔茨的仪式观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民族志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仪式传播中的文化共享与信仰塑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依饭节 共同信仰 传播仪式 格尔茨 民族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播的仪式观看乡村文化的嬗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邱新有 罗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8-41,共4页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乡村文化在嬗变的过程中逐渐与异质文化互动融合,在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的同时形成了乡村多元文化混杂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乡村文化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传播观浅议 被引量:31
17
作者 朱杰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9,共2页
本文通过约翰·杜威传播理论的描述以及詹姆斯·w·凯瑞对这一理论的分析,区分了传播传递观与传播仪式观在目的性意义上的不同和分野,并进一步探讨了仪式传播观在传播学学理中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
关键词 传播仪式 认知 延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节仪式传播的形式、内涵与功能转变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讲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和媒介仪式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春节仪式传播的变迁。春节仪式的传播形式从群体仪式向媒介仪式转变,传播内涵从神圣向世俗转变,传播功能从文化认同向娱乐大众转变。仪式传播的转变,稀释了春节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恢复...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和媒介仪式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春节仪式传播的变迁。春节仪式的传播形式从群体仪式向媒介仪式转变,传播内涵从神圣向世俗转变,传播功能从文化认同向娱乐大众转变。仪式传播的转变,稀释了春节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恢复再造传统群体仪式,虔诚塑造媒介仪式,对于传承和保护春节文化遗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 媒介仪式 神圣 世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递观到仪式观的品牌传播转型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钱广贵 辜泓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2,109,共3页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与数字化新媒介环境的变化,信息传递观的传统品牌传播本质无法解释消费者基于虚拟认同和情感联系的品牌社区和社会互动的现象。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开辟了传播的新视角,突出信息接收者的主体性与传播过程的仪式氛围。品...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与数字化新媒介环境的变化,信息传递观的传统品牌传播本质无法解释消费者基于虚拟认同和情感联系的品牌社区和社会互动的现象。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开辟了传播的新视角,突出信息接收者的主体性与传播过程的仪式氛围。品牌社区现象的运行体现了品牌传播仪式观的意义共享本质,企业与消费者成为社区中品牌共建与共享的平等参与主体,从而建构起坚固的品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传播 信息传递观 传播仪式 品牌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观视域下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话语指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怀刚 王统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传播仪式观下的太极拳非遗传播是其文化符号挖掘、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实践过程,也是展现太极拳文化活力、促发其受众参与活动及共享太极拳文化意义的传播过程,对其研究旨在探索太极拳非遗传播和仪式建构的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话语... 传播仪式观下的太极拳非遗传播是其文化符号挖掘、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实践过程,也是展现太极拳文化活力、促发其受众参与活动及共享太极拳文化意义的传播过程,对其研究旨在探索太极拳非遗传播和仪式建构的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话语分析等方法,运用传播的仪式观理论,在太极拳非遗传播的新语境下,分析太极拳非遗传播的文化符号、交流互动和行为方式等仪式化表征。同时,对太极拳非遗传播中的仪式话语、空间话语、参与话语进行了话语分析,明晰了太极拳非遗传播中文化认同、文化共享、文化体验等话语指向。最后,提出太极拳非遗传播的实践进路:挖掘与展示仪式化的文化符号、构建多元与包容的文化传播场域、提升传播受众在互动中的在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传播仪式 非遗传播 话语 文化符号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