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与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国际传播中的“技术折扣”和补偿策略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邓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数字技术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之间的矛盾。但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数字技术不得不剥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具有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等... 数字技术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之间的矛盾。但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数字技术不得不剥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具有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等“仪式”元素,导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复制版和其原件之间的差距,也将文化“仪式”窄化为信息“传输”,因而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技术折扣。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和叙事方式,同时积极拥抱元宇宙、空间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第二亲身传播时代”,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记录、传输和再现文化遗产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从而保存和复播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韵”和“仪式”特征;我们还应该更加开放国门,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具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魅力。只有当其传播同时关乎仪式与传输、科技与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最终走向世界,美美与共,化成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仪式 元宇宙 数字孪生 第二亲身传播时代 技术折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进路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琼 吴起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研究提出智能传播人才的定义及能力要求,并对国内外57所高校的3976门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现有课程体系的核心关键词为“数字”,但普遍缺乏数理和计算科学的基础支撑课程,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几乎成为“孤岛”。智能传播教育需着力培养学... 研究提出智能传播人才的定义及能力要求,并对国内外57所高校的3976门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现有课程体系的核心关键词为“数字”,但普遍缺乏数理和计算科学的基础支撑课程,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几乎成为“孤岛”。智能传播教育需着力培养学生在传播实践中对数据和算法的敏锐感知,进而推动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研究认为应通过删减调整部分通识概论课程,开设专门人工智能课程,引入跨学科合作和交叉培养,因校制宜建设垂直方向专业和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观等措施,以塑造技术视野广阔、理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新闻传播教育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AI引领国际文化传播模式创新 被引量:4
3
作者 丁颖 喻国明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随着Sora、GPT-4o、GPT-4o mini的相继问世,全新的场景体验前景呈现于世人面前。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人类信息传播带来重大机遇,或让“个性化定制+精准传播”的理论构想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通过多模态AI,用... 随着Sora、GPT-4o、GPT-4o mini的相继问世,全新的场景体验前景呈现于世人面前。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人类信息传播带来重大机遇,或让“个性化定制+精准传播”的理论构想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通过多模态AI,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被充分挖掘和整理,并尽可能享受到媒介环境所营造的体验;多模态AI通过搭建虚拟社交平台激活弱关系,从而助力增加用户黏性;在视觉、听觉通道之外,多模态AI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嗅觉、味觉、触觉,以丰富的感官体验充分赋能国际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AI 场景体验时代 精准传播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网络局域信息的传播阻断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大勇 盛家烨 景东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135,共8页
[研究目的]为减少有害信息快速扩散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对网络中重要节点实施免疫保护,是一种有效阻断传播的方法。[研究方法]针对多数网络全局信息难以获取或缺失的情况,借助于节点局部结构信息,采用自回避随机游走直接获取网络中桥枢... [研究目的]为减少有害信息快速扩散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对网络中重要节点实施免疫保护,是一种有效阻断传播的方法。[研究方法]针对多数网络全局信息难以获取或缺失的情况,借助于节点局部结构信息,采用自回避随机游走直接获取网络中桥枢纽节点,以此作为免疫对象实现最优阻断。[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熟人免疫以及广泛使用的随机游走算法,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受感染概率的影响较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现实网络空间信息防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局域信息 桥枢纽节点识别 传播阻断 免疫策略 自回避随机游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旅的服务创变、传播新态与现实效益——基于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的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强 王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文旅产业服务形式及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微信小程序“即开即用”的轻量化特性以及场景服务功能,使得“文旅+小程序”成为数字文旅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形式。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文旅产业服务形式及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微信小程序“即开即用”的轻量化特性以及场景服务功能,使得“文旅+小程序”成为数字文旅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形式。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敦煌石窟的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了生动阐释与创新传播,通过精准的信息架构和多元的功能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并借助融媒体符号、交互仪式及圈层社交等创新方式拓展传播形态,有力推动了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现实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云游敦煌 小程序传播 敦煌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故障传播路径差异化的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帅 王一帆 +2 位作者 姜庆超 侍洪波 宋冰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针对工业过程中故障发生源与故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故障传播路径差异化(Fault propagation path-aware network,FPPAN)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分别从故障源邻域信息关系和故障信息传播两个角度出发,设计... 针对工业过程中故障发生源与故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故障传播路径差异化(Fault propagation path-aware network,FPPAN)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分别从故障源邻域信息关系和故障信息传播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k近邻筛选(k-nearest-neighbor,k-NN)和基于剪枝的k跳可达路径选择(Pruning-based k-hop reachable path selection,k-PHop)的两种故障源图的构建方式,构建“故障源图”.从故障在变量间的差异化表现着手,将基于特征的分类问题转换为基于结构关系的图匹配问题,利用该结构化信息优化过程特征,提升模型故障诊断性能.最后,通过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Eastman,TE)过程和某海底盾构掘进施工过程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图神经网络 故障源图 故障根源 故障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基本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明新 冯鑫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加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学说等理论资源,文章提出和阐释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基本逻辑。在政治逻辑上,国家话语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中国话语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政治理... 加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学说等理论资源,文章提出和阐释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基本逻辑。在政治逻辑上,国家话语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中国话语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然以中国特色的国家话语来表达和阐释;在文化逻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话语的文化根脉和精神谱系。做好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必须持续提升国家话语传播的主体意识、阐释能力、渠道整合能力。文章通过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指出在实践进路上,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夯实中国话语的知识底座;创新表达方式,增进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共识;拓展交往渠道,形成中国话语的全球传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国际传播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海的网红:面向Z世代的内容生产、情感共同体建构与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6
8
作者 吕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及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出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员。不过,基于商业逻辑的个体营利需要的“网红”与作为基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体制需求的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具有一定...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及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出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员。不过,基于商业逻辑的个体营利需要的“网红”与作为基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体制需求的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出海成功的网红们,在视频生产和传播的内容选题、视听语言以及传播视角等方面有着一些共通的特征特色。基于内容生产和传播互动过程中的跨文化情感共同体的最终建构是其取得成功的本质因由,而这也是协商网红个体与国家间对外传播张力的基础。出海网红们的个案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和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反思的样本,甚至可以将其纳入整体对外传播的战略格局体系。因而,要站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高度对网红出海进行引导,从而赋能民间及个体的中国故事讲述,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 网络主播 跨文化情感共同体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空间为视域:平台化时代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鲤 余威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跨国数字平台的全球扩张为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平台介入跨境数据流动,加剧了基于主权空间的权力协商;平台介入媒体文化产业,推动了在地市场空间的全球突围;平台介入全球公民交往,生成了依托技术空间的身份共构。跨... 跨国数字平台的全球扩张为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平台介入跨境数据流动,加剧了基于主权空间的权力协商;平台介入媒体文化产业,推动了在地市场空间的全球突围;平台介入全球公民交往,生成了依托技术空间的身份共构。跨国数字平台“全球运作、在地使用”的平行逻辑,既重申了“中心—边缘”平面依附式知识生产体系的困境,又开启了以空间关系性视域重审数字全球化问题的可能。中国国际传播的“国际化”和“平台化”需对接以跨国数字平台为中枢的全球—区域博弈逻辑,以空间为视域审视全球与区域并存的平行叙事,以此牵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球知识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观念 跨国数字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智能传播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默 张浩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1,共11页
文章探讨了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文明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对传播理论和路径的决定作用,剖析了年轻受众数量可观、文明符号略有局限、语言传播颓势稍显及数智内容兴起等现状。同时结合智能传播理论,论证了人工... 文章探讨了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文明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对传播理论和路径的决定作用,剖析了年轻受众数量可观、文明符号略有局限、语言传播颓势稍显及数智内容兴起等现状。同时结合智能传播理论,论证了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分发及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基于此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局架构”“更新思维逻辑,人机互补并进”“聚焦年轻群体,活化文明符号”“打通信息孤岛,铸造反馈网络”等途径,旨在推动中华文明在国际传播中焕发新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文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智能传播理论 传播路径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考量与多维适应: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楚新 陈智睿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面对复杂的智能传播环境,主流媒体正经历从内容、技术到管理的全方位革新,以期实现对主流舆论阵地的有效占领。系统梳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分析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并总结当前的实践探索,由此提出以风险意识构建自... 面对复杂的智能传播环境,主流媒体正经历从内容、技术到管理的全方位革新,以期实现对主流舆论阵地的有效占领。系统梳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分析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并总结当前的实践探索,由此提出以风险意识构建自主可控传播体系、以技术共生重构生产传播模式等系统性变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及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庆伟 吕磊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国家形象建构是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 国家形象建构是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文学外译积极构建国家正面形象和消解域外负面形象提供路径和策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阐述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研究的内涵与意义,分析研究指向与路径,为研究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与传播关系提供数字化方法、途径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莫言作品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闽西清流县的个案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丽芳 倪军 涂传飞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8,共12页
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非遗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闽西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数字化传播灵地村游龙灯的实践历程,从理论层面提炼... 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非遗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闽西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数字化传播灵地村游龙灯的实践历程,从理论层面提炼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并深入剖析其内涵、运作逻辑及独特优势。研究表明,1)“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呈现出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核心、个人和市场媒体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内涵特征;2)其运作逻辑主要体现为思想引领是前提逻辑、多元协同是主体逻辑、项目驱动是组织逻辑、资源整合是融合逻辑;3)“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路径根植于中国体育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适应性变革,同时具有区域独特性和普遍适用性。研究建议,平衡文化真实性与技术效能;强化价值引领,推动差异化传播;构建开放协同生态,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潜力;整合区域资源,优化项目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体育非遗 数字化传播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动因、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时磊 吴颖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共8页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持续扩张的茶叶对外贸易是茶文化全球传播的根基。当前,各国人民对多元文化的追求与中国茶文化特质高度契合,成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劲推力。新中式饮茶店成功出海,茶叶、茶具大量出口,加之海外茶...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持续扩张的茶叶对外贸易是茶文化全球传播的根基。当前,各国人民对多元文化的追求与中国茶文化特质高度契合,成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劲推力。新中式饮茶店成功出海,茶叶、茶具大量出口,加之海外茶文化空间构建、茶艺师资格认证等一系列举措,扩大了海外受众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孔子学院等教育机构的推广,以及图书典籍的翻译与传播,增进了世界对茶文化的理解。新阶段,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需多维度协同推进。在时间上做好短、中、长期规划结合,形式上采取固定、半流动与临时相融合的方法,在域外传播过程中坚持以企业和私营机构为主体、政府和驻外使领馆为牵引,依据全球市场特性实施差异化策略,实现“走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 茶文化 海外传播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范式·向度:媒介可供性视角下运动健康传播的阐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芳 姜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共11页
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 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向和实践创新的内在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得出,媒介三维可供性与运动健康传播具有较高耦合性,体现为:个体健身内容智创与主体健康意识觉醒,数字健身社群互动与大众运动行为转变,健身场景破圈重构与“生成健康”促进。媒介可供性视域下运动健康传播范式主要体现为权力下沉——从“权威中心”到“多维共创”的格局转向;价值升维——从“工具理性”到“情感联结”的文化转向;决策科学——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健康干预。研究从个体赋权、群体动员与社会治理三层面提出运动健康传播的新向度,以期为我国运动健康传播实践提供本土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可供性 运动健康传播 范式 传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下刺: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基于Reddit评论区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丽 满运玖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7,共12页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发现,翻译困扰和认知层次是影响海外读者接受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海外读者往往被网文中的外在文化符号吸引但对其中大众文化的草根特性深刻拒斥,对...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发现,翻译困扰和认知层次是影响海外读者接受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海外读者往往被网文中的外在文化符号吸引但对其中大众文化的草根特性深刻拒斥,对深层文化价值则视而不见,即中国网络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形”与“质”的割裂。建议提升网络文学翻译的质量,注重文化适应性,提升创作者的跨文化传播自觉性,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网络文学 跨文化传播 出海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折扣视角下中国电影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创新思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子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9-72,共4页
电影的文化属性为文化“走出去”战略构筑了坚实的实施路径。然而,在跨文化传播的宏大进程中,电影的效果往往深受文化折扣的掣肘。在跨文化传播的广阔语境下,如何妥善平衡并优化文化折扣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在海... 电影的文化属性为文化“走出去”战略构筑了坚实的实施路径。然而,在跨文化传播的宏大进程中,电影的效果往往深受文化折扣的掣肘。在跨文化传播的广阔语境下,如何妥善平衡并优化文化折扣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理论,深入剖析故事结构、背景设定、类型归属、角色塑造和深层意义,可洞察这些元素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文化折扣现象。在此,以电影《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基于以上框架,探讨它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有效减轻文化折扣的影响,进而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提升效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文化折扣 海外传播 民族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媒介基础设施的中老铁路:周边传播视野下的时空实践与主体互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典林 万卉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5,共11页
中老铁路在不同阶段通过时空叙事重构区域联结,其物质性实践融合运输功能与文化转译,成为承载多重意涵的符号载体,既重塑了中老及“中国—东盟”关系网络,又通过科技-经贸叙事与文化价值转译优化国家形象,产生区域合作的溢出效应。对作... 中老铁路在不同阶段通过时空叙事重构区域联结,其物质性实践融合运输功能与文化转译,成为承载多重意涵的符号载体,既重塑了中老及“中国—东盟”关系网络,又通过科技-经贸叙事与文化价值转译优化国家形象,产生区域合作的溢出效应。对作为媒介基础设施的中老铁路及其周边传播效能这一主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揭示了基础设施物质性与符号性的互动机制,提出“以物言说”的周边传播新范式;在实践上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策略启示,强调需将基础设施在地化实践与共识性话语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协同科技叙事与文化转译,打造高端品牌故事,因地制宜构建可持续传播路径,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国家形象的具象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铁路 周边传播 国际传播 媒介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短剧海外传播的生态竞争优势与进化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怡宁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艺形式,微短剧具有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等特点。凭借其独特形式,微短剧强势攻入海外市场,成功跨越地域与文化界限,成为一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自由流通的媒介产品。从生态系统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微短剧的...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艺形式,微短剧具有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等特点。凭借其独特形式,微短剧强势攻入海外市场,成功跨越地域与文化界限,成为一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自由流通的媒介产品。从生态系统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微短剧的海外传播态势可见,微短剧的海外竞争优势来源于人性化进化逻辑、出海网文提供的海外传播生态资源、横竖屏互补构建的生态群落优势以及海外社交媒体连接用户构筑活跃受众生态等几个方面。但微短剧海外生态的发展仍面临挑战,需从强化内容供给、夯实微短剧国际传播生态位竞争力,以平台生态系统思维推动内容共创、实现内容的商业增值,数智技术赋能微短剧国际传播生态进化三方面优化竞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海外传播 生态竞争优势 进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政策传播转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润喜 杨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人工智能(AI)促进了政策信息的高效精准流动、多元主体的广泛深入互动以及政策价值的共享共创。一是AI成为政策传播的多元角色嵌入者,推动政策传播主体关系从控制范式、互动范式走向赋能范式,其表现也历经“政府的政策”“我的政策”和... 人工智能(AI)促进了政策信息的高效精准流动、多元主体的广泛深入互动以及政策价值的共享共创。一是AI成为政策传播的多元角色嵌入者,推动政策传播主体关系从控制范式、互动范式走向赋能范式,其表现也历经“政府的政策”“我的政策”和“我的AI辅助的政策”;二是AI推动政策内容智能生成和多模态呈现,促进政策知识的扩散,提升达成政策共识的可能性;三是在政策传播渠道方面新增“政府—AI—政府”“政府—AI—公众”和“AI—政府—AI”等政策信息流动路径;四是在政策传播效果方面呈现计算驱动、情感转向、智能实验等新特征,需要重视构建“政策传播孪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传播 智能传播 智能治理 政策茧房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