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媒体背景下川东薅草锣鼓的传承机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张庆智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2
|
黄河流域民间宗祠保护与文化传承机制的探讨及实证 |
陈彦祺
王葆华
李千卉
樊欣
|
《华中建筑》
|
2024 |
0 |
|
3
|
浅析非遗文化大竹竹唢呐的现状与传承机制 |
王晓霞
|
《戏剧之家》
|
2020 |
1
|
|
4
|
红色基因传承的当代实践探索--评《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变迁与当代建构》 |
王晓兰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高校教育视域下侗族民歌传承机制研究——以贵州民族大学侗族民歌教学实践为例 |
吴文梅
|
《艺术家》
|
2023 |
0 |
|
6
|
区域文化视野下广西龙江河流域壮族山歌的传承机制研究 |
林慧思
覃展鹏
|
《歌海》
|
2021 |
1
|
|
7
|
活态传承视角下桂林渔鼓传承机制建设研究 |
李刚
|
《艺术科技》
|
2018 |
4
|
|
8
|
旅游发展语境下侗族大歌的传承机制研究 |
韩东
|
《民族音乐》
|
2018 |
3
|
|
9
|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的瑶族刺绣创新传承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乳源实验中学为例 |
蒲娇
申慧广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8 |
2
|
|
10
|
浅谈非遗传承机制建设 |
陈戒
|
《戏剧之家》
|
2019 |
2
|
|
11
|
浅析重构文化传承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
李勰刚
|
《改革与开放》
|
2013 |
6
|
|
12
|
建立青岛市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对策研究 |
王岩
郭泮溪
董婷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3 |
0 |
|
13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
肖丽
|
《艺海》
|
2017 |
5
|
|
14
|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品格及传承机制探析 |
穆瑞锋
董月娟
甘文霄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5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及传承机制建设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
唐娟
刘亚虎
|
《歌海》
|
2022 |
1
|
|
16
|
新常态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构建 |
段紫逸
|
《创新科技》
|
2017 |
2
|
|
17
|
关于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 |
杨卓玮
|
《流行色》
|
2019 |
1
|
|
18
|
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机制与实证研究 |
宋祥
张嫩江
马成俊
|
《建筑与文化》
|
2023 |
0 |
|
19
|
上海市松江区历史文脉保护传承机制研究 |
苏晨茜
|
《艺术科技》
|
2021 |
0 |
|
20
|
内蒙古二人台音乐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机制 |
胡佳
|
《戏剧之家》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