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iO-66-L-cys电化学传感平台的构建及其水中Hg(Ⅱ)检测研究
1
作者 曹宇 戴泽铭 +3 位作者 杨文澜 侯建华 杨正娇 王小治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6,83,共9页
为实现对环境和人体具有严重危害的Hg(Ⅱ)的高效检测,以稳定性优异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UiO-66为基底,采用简便的后修饰策略,引入L-半胱氨酸(L-cys)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构建了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平台。鉴于L-cys中独特的官能团特... 为实现对环境和人体具有严重危害的Hg(Ⅱ)的高效检测,以稳定性优异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UiO-66为基底,采用简便的后修饰策略,引入L-半胱氨酸(L-cys)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构建了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平台。鉴于L-cys中独特的官能团特性,该电化学传感平台对水体中的Hg(Ⅱ)展现出良好的选择性与高灵敏度。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水体中的Hg(Ⅱ)进行检测,并系统考察了溶液pH值、沉积电位、沉积时间以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iO-66-L-cys电化学传感平台具备较低的检出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在水体环境中Hg(Ⅱ)的检测领域具有显著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传感平台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的多传感平台系统建模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雄 徐宗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25,共4页
采用基于多Agent的建模方法,把信息化战场多传感平台系统的内部组元直接映射成相应的Agent,由此构建了传感平台Agent模型,分析了传感平台Agent的工作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多传感平台系统联邦总体框架及其工作过程。基于多Agent的多传感... 采用基于多Agent的建模方法,把信息化战场多传感平台系统的内部组元直接映射成相应的Agent,由此构建了传感平台Agent模型,分析了传感平台Agent的工作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多传感平台系统联邦总体框架及其工作过程。基于多Agent的多传感平台系统形式化模型的建立,为深刻认识多传感平台战场运用这一客观、复杂过程,实现对这种动态作战环境行为的仿真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 仿真建模 传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无线传感器平台在人体跑步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仇逊超 曹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95-4401,共7页
鉴于人们对运动能耗的日益关注,提出采用无源的、具有实时传输数据功能的无线识别传感平台(WISP)实现对人体跑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跑步距离的检测。通过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来获取能量并实现数据的通信,取代了电源单元,突破了能量限... 鉴于人们对运动能耗的日益关注,提出采用无源的、具有实时传输数据功能的无线识别传感平台(WISP)实现对人体跑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跑步距离的检测。通过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来获取能量并实现数据的通信,取代了电源单元,突破了能量限制的瓶颈。根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ADXL330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跑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跑步距离。通过将WISP与跑步机检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WISP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 无线识别传感平台 能量消耗 跑步距离 ADXL3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构建海上跨平台自主传感网流量优控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希辰 宁宣熙 黄孝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5,共5页
瞄准海上跨平台自主传感网动态构建的能力需求,依据信息流量与有限信道容量最佳匹配原则,以网络流量优控驱动网络动态构建。综合考虑自主传感网视距受限、成组编队、传感器节点信息分发共享等海上跨平台特征或约束条件,建立最大负载流模... 瞄准海上跨平台自主传感网动态构建的能力需求,依据信息流量与有限信道容量最佳匹配原则,以网络流量优控驱动网络动态构建。综合考虑自主传感网视距受限、成组编队、传感器节点信息分发共享等海上跨平台特征或约束条件,建立最大负载流模型,研究其求解技术,并提出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的自主传感网动态构建策略。最后实例验证了采用该方法动态构建海上跨平台自主传感网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自主 最大负载流 协同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苏家屯区现代温室无线传感监控平台应用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5
作者 李延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41-42,共2页
基于现代温室无线传感监控平台应用技术的定义,介绍了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总结了其技术目标与内容,并分析了其应用效益,以期为该技术的在苏家屯区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温室 无线监控平台应用技术 内容 效益 辽宁沈阳 苏家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经典MAC协议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春 李德敏 +1 位作者 许武军 姜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94-97,共4页
首先介绍4种经典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介质接入控制(MAC)层信道接入方式,并在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湿度无线传感平台上进行性能验证。随后比较4种经典MAC接入方式的实测值,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信道接入... 首先介绍4种经典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介质接入控制(MAC)层信道接入方式,并在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湿度无线传感平台上进行性能验证。随后比较4种经典MAC接入方式的实测值,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信道接入方式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器网络 介质接入控制 无线传感平台 信道接入 物理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黄瓜中残留的西维因 被引量:9
7
作者 董晓娅 邱白晶 管贤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7-339,共3页
基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原理,以硫化镉-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为酶固定化材料,以西维因作为模型化合物构建了基于乙酰胆碱酯酶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传感平台。结果表明,固定在硫化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上的乙酰胆... 基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原理,以硫化镉-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为酶固定化材料,以西维因作为模型化合物构建了基于乙酰胆碱酯酶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传感平台。结果表明,固定在硫化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上的乙酰胆碱酯酶与氯化硫代乙酰胆碱的亲和能力强,并且硫化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上的乙酰胆碱酯酶对氯化硫代乙酰胆碱的催化活性高,其米氏常数Km为0.24 mmol;由于硫化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引入,增加了氯化硫代乙酰胆碱在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对西维因的检测范围为2 ng/m L^2μg/m L,检测限为0.72 ng/m L,研究结果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西维因 农药残留 电化学方法 生物传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INS的机载三维激光测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文升 姚定忠 裴海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94,99,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机载激光测控系统的软硬件方案,系统的GPS/INS传感平台,使得系统可以不依赖于姿态和位置的精确控制。应用高阶次的扩展Kalm an滤波算法进行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利用数据融合得到的信息,通过解算获得激光三维点云数据。...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机载激光测控系统的软硬件方案,系统的GPS/INS传感平台,使得系统可以不依赖于姿态和位置的精确控制。应用高阶次的扩展Kalm an滤波算法进行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利用数据融合得到的信息,通过解算获得激光三维点云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激光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所设计的高阶扩展Kalm an融合算法对GPS/INS传感平台数据能够有效地融合滤波。而对可移动式的系统平台设计,可以安装于各种移动机器人上,进行远程动态的三维点云数据采集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量 动态实时显示 INS/GPS传感平台 数据融合 三维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kiSensing:从大数据到数据产品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超 李骏翔 +6 位作者 Dilshan Silva David Birch Orestis Tsinalis 李漾 严舒琳 马娅婕 郭毅可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5-1208,共14页
随着智慧城市应用及个人智能移动装置的普及,目前正处在一个传感数据爆炸的年代。虽然已存在一些传感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但数据的真正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没有一个平台能在数据存储的基础上,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产品,这成为大数据和... 随着智慧城市应用及个人智能移动装置的普及,目前正处在一个传感数据爆炸的年代。虽然已存在一些传感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但数据的真正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没有一个平台能在数据存储的基础上,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产品,这成为大数据和传感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了设计此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并提出了解决方案——Wiki Sensing平台。在Wiki Sensing中,用弹性的传感数据存储、灵活的传感数据检索、方便的应用开发环境和有效的数据产品市场,来支持从传感大数据到数据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可以让使用者融合不同来源的传感数据,整合多样的分析模型,快速建构出数据应用产品。此外,给出了Wiki Sensing的平台特性,并展示了其如何有效地发掘传感数据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数据产品 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流体系统设计与合理性分析
10
作者 唐晓亮 桑胜波 +3 位作者 张文栋 李朋伟 胡杰 李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微流体系统作为一种可对流体进行精密控制、操作与检测的技术,其发展为细胞体外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而且可与生物传感器结合构成微流体传感测试系统,大大提高细胞传感检测的精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微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基础上,提出了... 微流体系统作为一种可对流体进行精密控制、操作与检测的技术,其发展为细胞体外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而且可与生物传感器结合构成微流体传感测试系统,大大提高细胞传感检测的精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微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微流体系统结构,应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微流体系统模型,通过对其流动特性的分析对比,优化了系统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其对细胞培养与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既能实现细胞的长期培养;又能通过精确的微流控制,结合生物传感器,对不同时期或不同病态的细胞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该研究对医用药物测试芯片与微流传感测试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流体 测试平台 流动特性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computation scheme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using rotation technique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伦东 练军想 +1 位作者 吴美平 胡小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258-1266,共9页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 for long term applications,the rotation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modulate the errors of the inertial sensors into periodically varied signals,and,a...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 for long term applications,the rotation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modulate the errors of the inertial sensors into periodically varied signals,and,as a result,to suppress the divergence of SINS errors.However,the errors of rotation platform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SINS and might affect the final navigation accuracy.Consider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ventional navigation computation scheme,an improved computation scheme of the SINS using rotation technique is proposed which can reduce the effects of the rotation platform errors.And,the err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S with this navigation computation scheme are analyzed.Theoretical analysis,simulations and re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navigation computation scheme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navigation computation scheme,meanwhile reduces the requirement to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rotation ang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rotation technique navigation computation scheme error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