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媒领域语言生活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远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2,共8页
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媒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从少数民族受众需求看,传统媒体仍有存在的必要,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对少数民族语文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传媒领域语言生活调查应立足于大众需求,以媒体级别和类型、传播形式... 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媒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从少数民族受众需求看,传统媒体仍有存在的必要,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对少数民族语文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传媒领域语言生活调查应立足于大众需求,以媒体级别和类型、传播形式和内容、传播主体和受众为切入点,综合采用多种田野调查方法,依据实地调查材料描述传媒领域语言生活状况,分析受众媒体接触和评价、需求和期望,揭示传媒领域语言生活不同层面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预测少数民族语文媒体发展趋势。传媒领域语言生活研究不能止于面上的观察证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材料,还需要在整体和系统观念引导下,采用共时和历时对比法,结合宏观、中观和微观或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结论才比较稳妥,对策建议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领域 语言生活 调查方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进与动向: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瑞娟 王保超 赵雅倩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2期26-35,共10页
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对国内外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造成的学科研究范式转换与边界消解已成为共识。研究发现,该领域中外研究成果有共同之处,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差异。在该领域国外成果中,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落... 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对国内外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造成的学科研究范式转换与边界消解已成为共识。研究发现,该领域中外研究成果有共同之处,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差异。在该领域国外成果中,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落地场景的应用研究较为丰硕,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编辑室的内部影响和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等方面。从研究趋势上看,国内更偏重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宏观解构,国外研究多聚焦于具体问题或技术视角。从与人工智能技术息息相关的知识图谱与语义技术出发,该领域研究范式转换的演进规律有四个动向:一是传媒行业内部变革和智能化场景服务的进一步关照;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学理层面的深入探讨;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理论或方法更新;四是技术生态理论对传媒行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传媒领域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约架: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讲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8,共4页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微博发挥了传媒公共领域在技术层面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削弱了传媒的政治控制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但可否就此认为微博是私人(广泛参与的受众)通过对话、协商与辩论形成了公共舆论,从而建构了现代传媒公共领域?本文以"微博约架"事件为例,从公共领域所要求的理性批判、交往理性、公共性、独立性等层面,揭示微博在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约架 传媒公共领域 公共性 批判性 交往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性传媒公共领域的呈现——以报纸的批评性报道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4
4
作者 邵春霞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依据对报纸批评性报道所进行的内容分析的数据,分析了当前传媒批评性报道的两种主要类型:作为“治理技术”和作为“社会表达”的批评性报道;并将后者作为当前传媒公共领域的一种实践形态,分析了这一非制度化和局部性传媒公共领域的... 本文依据对报纸批评性报道所进行的内容分析的数据,分析了当前传媒批评性报道的两种主要类型:作为“治理技术”和作为“社会表达”的批评性报道;并将后者作为当前传媒公共领域的一种实践形态,分析了这一非制度化和局部性传媒公共领域的主要特征:缺乏制度支持的不稳定性和局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报道 局部性 传媒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精神与传媒公共领域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焕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3,共3页
本文界定了公共领域并阐释了其本质特征,分析了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特征及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指出弘扬新闻精神是维护中国传媒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闻精神 传媒公共领域 作用 公共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动画电影场景设计中传统民俗艺术元素的重塑 被引量:1
6
作者 满令营 熊启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5-97,共3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动画已进入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各项传媒领域,中国3D动画电影也在西方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作品。但是,西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民俗艺术的内涵,传统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动画已进入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各项传媒领域,中国3D动画电影也在西方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作品。但是,西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民俗艺术的内涵,传统民俗艺术与中国现代3D动画电影难以得到充分融合,很多3D动画电影过多注重形式,而缺乏更多的文化内涵。因此,重塑民俗艺术在3D电影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3D动画电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电影场景设计 艺术元素 传媒领域 虚拟空间 形态要素 文化特征 民俗艺术 民族风格 西方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构建国家形象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牛佳雯 牛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79,共4页
近些年,由于我国大力倡导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等外交活动。使得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成为了热点话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电视媒体领域内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宣传,由此可见各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任何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都未曾停止过制造... 近些年,由于我国大力倡导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等外交活动。使得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成为了热点话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电视媒体领域内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宣传,由此可见各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任何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都未曾停止过制造她的国家话语"。[1]一个国家的形象如同一个品牌的广告,要在国际上保持大国形象,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声誉。而电视纪录片则是宣传国家形象的最好媒介,它取材真实,有很强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文化交流 外交活动 媒体领域 大众传媒 中华饮食文化 纪实报道 传媒领域 食材 煎饼果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简介
8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第2期2-,共1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15日,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建的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重点、服务国家为目标,开展有...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15日,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建的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重点、服务国家为目标,开展有组织、开放型的科学研究。中心在媒体语言资源积累、语言工具开发、语言数据应用、语言工程建设以及语言监测成果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中心 国家语言资源 媒体语言 监测成果 语言工具 语言数据 传媒领域 学科特色 语言文字 信息管理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