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块化:传媒组织重构的动因与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尚彬 熊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0,共6页
系统经济观的崛起、传媒产品的模块化生产和传媒业的分解都要求传媒组织通过模块化重构实现传媒资源重组,打造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在组织模块化重构的过程中,传媒组织可以以系统集成商和模块提供商两种不同的角色来实现组织变革。其... 系统经济观的崛起、传媒产品的模块化生产和传媒业的分解都要求传媒组织通过模块化重构实现传媒资源重组,打造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在组织模块化重构的过程中,传媒组织可以以系统集成商和模块提供商两种不同的角色来实现组织变革。其中,作为模块提供商为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提供模块化内容是更具可能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资源重组 传媒组织 模块化 动因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媒组织结构变革要求及策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组织结构变革 传媒改革 策略分析 媒介组织 协调方式 劳动分工 组织内部 经营范围 传媒组织 传媒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组织伦理失范与规范探析
3
作者 陈华明 阮超男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2,共4页
当下中国对传媒组织的研究可谓寥若辰星。传媒组织伦理是传媒组织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行为规范。传媒产品和生产它的传媒组织存在必然的联系,当我们谈及媒介伦理时,总会把媒介组织和个体分离开来,只谈媒介成员的个体伦理问... 当下中国对传媒组织的研究可谓寥若辰星。传媒组织伦理是传媒组织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行为规范。传媒产品和生产它的传媒组织存在必然的联系,当我们谈及媒介伦理时,总会把媒介组织和个体分离开来,只谈媒介成员的个体伦理问题,很少涉及组织伦理的问题。事实上,对传媒组织伦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传媒伦理问题嵌入大的传播环境中去探讨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组织伦理 传播 社会责任 媒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素与传媒伦理道德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初广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伦理道德建设 传媒组织 组织因素 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 转型期 从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事件传播中“组织传媒”不作为的思考——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清河 张荣华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组织传媒"是现代组织与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外部社会联系的桥梁、枢纽与窗口,它的失聪、失察与失职,不仅破坏自身形象,而且甚至危及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三鹿"奶粉事件再一次让公众目睹了"组织传媒"不作... "组织传媒"是现代组织与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外部社会联系的桥梁、枢纽与窗口,它的失聪、失察与失职,不仅破坏自身形象,而且甚至危及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三鹿"奶粉事件再一次让公众目睹了"组织传媒"不作为的恶果。"组织媒体"形式上虽则表现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单位独占,但它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却具有部分公共属性,这就要求其在履行组织内部职责的同时,务必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传媒 “三鹿”奶粉事件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素养教育的几个重要概念辨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秦学智 秦倩 何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近几年来,传媒素养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仍未达成共识。重要概念是传媒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石,也是确保传媒素养教育实践... 近几年来,传媒素养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仍未达成共识。重要概念是传媒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石,也是确保传媒素养教育实践不走样和目标明确的基本保障。本文对媒介、媒体和传媒,专门传媒和类传媒,传媒组织,素养、素质和修养,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概念进行辨析和定义,提出独特见解,以求有益于传媒素养教育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素养教育 传媒素养 传媒 传媒 传媒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论中国传媒的身份危机 被引量:7
7
作者 薛国林 李志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5,共5页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媒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难以平衡的身份危机之中。身份界定成为中国传媒难以破解的问题。本文按照马克思"社会本位"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本着社会良性发展的观点,对中国传媒身份进行了分析,认为传媒组织不仅...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媒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难以平衡的身份危机之中。身份界定成为中国传媒难以破解的问题。本文按照马克思"社会本位"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本着社会良性发展的观点,对中国传媒身份进行了分析,认为传媒组织不仅是一个传播主体,更是以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为前提、以人本位为受众观,连接国家与社会以及社会与个体的中介,是参与和改变社会的重要主体和重要力量之一,在此定位之下各类媒体各司其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传媒组织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媒价值认同——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国林 李志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9,25,共6页
建构传媒自身对中国社会的逻辑和价值体系,避免沦为工具化的生存,最终才能体现为媒体的价值观,从而担当更多使命与责任。本文按照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本着社会良性发展的观点,对中国传媒价值认同建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传媒发展应以... 建构传媒自身对中国社会的逻辑和价值体系,避免沦为工具化的生存,最终才能体现为媒体的价值观,从而担当更多使命与责任。本文按照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本着社会良性发展的观点,对中国传媒价值认同建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传媒发展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促进各利益群体(党和政府、传媒和社会)互动共赢,并最终为促进社会共同体和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传媒组织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产业化时代名记者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春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名记者”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以现代组织理论来分析 ,则不难看出传媒产业化时代“名记者”培植的战略意义 :恢复“绩效原则”的神圣地位 ,建构共同体文化 ,使媒介组织在风险社会中“适应性变形”,凝结组织强文化 。
关键词 传媒产业化 “绩效原则” 品牌化 知名记者 共同体文化 组织凝聚力 传媒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业品牌经营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祖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品牌经营是我国传媒业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从全世界范围和我国传媒业品牌经营发展史来看,品牌经营是一个发展趋势,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摆脱绝对化误读,把握好传媒品牌在品牌价值、品牌传播、品牌利益几... 品牌经营是我国传媒业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从全世界范围和我国传媒业品牌经营发展史来看,品牌经营是一个发展趋势,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摆脱绝对化误读,把握好传媒品牌在品牌价值、品牌传播、品牌利益几个层面的基本关系,不断开拓创新,是我国传媒业品牌经营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组织 传媒 传媒品牌 品牌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明星与传媒品牌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征 《当代传播》 2003年第6期74-76,共3页
本文在分析传媒明星对于传媒品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依托传媒明星进行传媒品牌建设,并结合国内外传媒组织的实践经验,对传媒明星的培育与管理和以传媒明星为主导进行传媒品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传媒组织 品牌建设 明星制 核心竞争力 品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众传媒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进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 新闻舆论 传媒组织 守门人 传媒管理 管理和控制 社会舆论 传播形式 传播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凡达》的网络效应
13
作者 李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5-76,共2页
“媒介具有权力”是20世纪初西方传播研究所确立的一个普遍理论。电影,电视的发展使大众媒介权力话语膨胀的过程,传媒组织作为实际中的“把关人”,掌握着信息取舍、传播的主动权,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而互联网的出现... “媒介具有权力”是20世纪初西方传播研究所确立的一个普遍理论。电影,电视的发展使大众媒介权力话语膨胀的过程,传媒组织作为实际中的“把关人”,掌握着信息取舍、传播的主动权,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削弱了大众媒介权力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效应 媒介权力 “把关人” 20世纪 话语膨胀 传媒组织 议事日程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者是公共知识分子吗?——基于记者自我认知与新闻产制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江淑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从记者的实践面向出发,透过深度访谈,勾勒记者在报道社会争议事件时,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藉此理解新闻记者在专业义理、组织要求与自我期许的折衷下,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尤其是记者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该认知是否或如何影响其... 本文从记者的实践面向出发,透过深度访谈,勾勒记者在报道社会争议事件时,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藉此理解新闻记者在专业义理、组织要求与自我期许的折衷下,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尤其是记者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该认知是否或如何影响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知识分子 记者 社会争议事件 传媒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