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约架: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讲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8,共4页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微博发挥了传媒公共领域在技术层面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削弱了传媒的政治控制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但可否就此认为微博是私人(广泛参与的受众)通过对话、协商与辩论形成了公共舆论,从而建构了现代传媒公共领域?本文以"微博约架"事件为例,从公共领域所要求的理性批判、交往理性、公共性、独立性等层面,揭示微博在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约架 传媒公共领域 公共 批判性 交往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精神与传媒公共领域的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焕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3,共3页
本文界定了公共领域并阐释了其本质特征,分析了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特征及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指出弘扬新闻精神是维护中国传媒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闻精神 传媒公共领域 作用 公共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性传媒公共领域的呈现——以报纸的批评性报道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4
3
作者 邵春霞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依据对报纸批评性报道所进行的内容分析的数据,分析了当前传媒批评性报道的两种主要类型:作为“治理技术”和作为“社会表达”的批评性报道;并将后者作为当前传媒公共领域的一种实践形态,分析了这一非制度化和局部性传媒公共领域的... 本文依据对报纸批评性报道所进行的内容分析的数据,分析了当前传媒批评性报道的两种主要类型:作为“治理技术”和作为“社会表达”的批评性报道;并将后者作为当前传媒公共领域的一种实践形态,分析了这一非制度化和局部性传媒公共领域的主要特征:缺乏制度支持的不稳定性和局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报道 局部性 传媒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