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正畸为本美学正畸为鉴——健康矫治理念的构建与传动矫治技术研发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久祥 陈莉莉 +4 位作者 韩冰 陈斯 孙燕楠 刘晓默 张杰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7-841,共5页
自十九世纪末Edward Angle创立当代口腔正畸学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口腔正畸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众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口腔和自信的笑容。在现代正畸学发展过程中,矫治理念不断更新,功能矫治、美学矫治、健... 自十九世纪末Edward Angle创立当代口腔正畸学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口腔正畸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众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口腔和自信的笑容。在现代正畸学发展过程中,矫治理念不断更新,功能矫治、美学矫治、健康矫治等理念引领矫正器和矫治技术创新迭代,治疗体系、治疗流程、治疗效果持续改进,患者体验和满意度显著提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矫治理念 传动矫治技术 轻力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锋 简志杉 +3 位作者 朱莹 张纯燕 胡丽 陈莉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因骨性Ⅲ类错[牙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拒绝手术治疗而采用正畸掩饰性治疗的患者97名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因骨性Ⅲ类错[牙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拒绝手术治疗而采用正畸掩饰性治疗的患者97名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骨性畸形的程度分为2组:轻中度骨性组(-4°≤ANB角<0°)和重度骨性组(-8°≤ANB角<-4°),每组按照采用的矫治技术不同又分为2组:传动矫治技术(T组)和MBT矫治技术(M组)。结果 97名患者均已结束治疗。轻中度骨性组:59名患者前牙反[牙合]均解除,磨牙恢复Ⅰ类关系,面型明显改善,但T组中U1/SN角、L1/MP角、Lip-Diff等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值与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M组相比上下切牙区牙根吸收程度更轻(P<0.05);重度骨性组:38名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或基本解除,其中14例出现下颌前牙过度舌倾(M组9名,T组5名),面型改善不佳。24例矫治结果较理想的患者,T组中U1-NA值、U1/SN角、L1-NB值、L1/MP角、LLP、Lip-Diff等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值与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M组相比上下切牙区牙根吸收程度更轻(P<0.05)。结论相对于MBT矫治技术,传动力矫治技术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时,存在可使面型改善更加明显、上下前牙的代偿倾斜度更小、牙根吸收的风险率更低等优势,应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中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传动矫治技术 掩饰性治疗 牙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技术联合微型骨穿孔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渣丽丹 王寅声 李晓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7-669,共3页
将传动直丝弓技术与微型骨穿孔术联合应用于正畸治疗,观察牙移动及龈沟液中部分炎性因子的变化,以评价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加快牙移动,达到高效的矫治目标。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微型骨穿孔术 关闭拔牙间隙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