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铜腐蚀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杜洋 陈云龙 +3 位作者 马瑞 李维民 王静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纯电动汽车油冷电机主要采用传动液进行冷却,传动液与含铜线圈或铜合金的电气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因此基础油与添加剂等组分铜腐蚀性是传动液的关键性能之一。考察长时(168 h)与高温(150℃)条件下不同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 纯电动汽车油冷电机主要采用传动液进行冷却,传动液与含铜线圈或铜合金的电气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因此基础油与添加剂等组分铜腐蚀性是传动液的关键性能之一。考察长时(168 h)与高温(150℃)条件下不同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铜片腐蚀性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试验后油溶性铜以及铜片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油对铜片产生的腐蚀性较小,添加剂对铜片的腐蚀性主要受添加剂类型与化学结构影响;含硼分散剂、含磷和硫抗磨添加剂中的活性化学元素如硼、磷和硫等在高温和长时条件下容易对铜片表面造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传动液 基础油 添加剂 铜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硫代磷酸酯型极压抗磨剂对自动传动液抗颤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孟佳 狄泽超 +2 位作者 李媛 张雪涛 黄东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目的 探究2种硫代磷酸酯型商品化极压抗磨剂三苯基硫代磷酸酯衍生物(AW-1)和酸性硫代磷酸酯(AW-2)对自动传动液抗颤性能的影响。方法 参考JASOM349,采用能够高度模拟汽车离合器片工况的德国盘–盘型摩擦试验机(WAZAU)对含有上述2种硫代... 目的 探究2种硫代磷酸酯型商品化极压抗磨剂三苯基硫代磷酸酯衍生物(AW-1)和酸性硫代磷酸酯(AW-2)对自动传动液抗颤性能的影响。方法 参考JASOM349,采用能够高度模拟汽车离合器片工况的德国盘–盘型摩擦试验机(WAZAU)对含有上述2种硫代磷酸酯型极压抗磨剂的自动传动液的抗颤性进行对比测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摩擦表面的形貌和元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虽然AW-1、AW-2是润滑油中常用的硫代磷酸酯型极压抗磨剂,但二者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摩擦反应膜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各含量AW-1形成的反应膜中均含有硫、磷、钙等元素,且随着油品中AW-1含量的增加,各元素的含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低含量AW-2形成的反应膜中含有硫、磷、钙等元素,但高含量AW-2形成的反应膜基本不含硫、磷、钙元素。结论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对摩擦后的钢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W-1和AW-2硫代磷酸酯型极压抗磨剂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摩擦反应膜的机理不同。AW-1分子中的硫元素在摩擦副表面生成了S-Fe膜,磷元素与清净剂中的钙元素生成了抗颤性优良的Ca-P膜,因此含有AW-1的ATF的抗颤性优异。AW-2中的羧基与钢盘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了硫代磷酸酯铁盐,并沉积在金属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Fe反应膜和Ca-P反应膜的生成,因此相应油品的抗颤性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传动液 硫代磷酸酯 极压抗磨剂 抗颤性 摩擦反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传动液摩擦特性与自动变速器换挡元件匹配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恩桥 王书翰 +3 位作者 郭明忠 刘艳芳 徐向阳 董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32,86,共6页
对自动变速器与自动传动液摩擦特性进行匹配性分析,确定自动变速器换挡元件的评价指标以及影响该评价指标的自动传动液关键特性。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动态仿真模型对扭矩容量、功率密度与滑摩功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获得与自动变速器... 对自动变速器与自动传动液摩擦特性进行匹配性分析,确定自动变速器换挡元件的评价指标以及影响该评价指标的自动传动液关键特性。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动态仿真模型对扭矩容量、功率密度与滑摩功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获得与自动变速器换挡元件相匹配的自动传动液摩擦特性的要求。对计算结果、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传动液 自动变速器 摩擦特性 匹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型可降解重负荷液力传动液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福川 张亚辉 +1 位作者 王海涛 曾在春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2-85,共4页
研制了一种通用型可降解抗磨液力传动液,介绍了该传动液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选择,并对研制的传动液的性能进行了评定。研制的传动液采用PAO、合成酯、Ⅱ类基础油和加氢、氧化、环化处理的蓖麻油组成的复合基础油,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氧... 研制了一种通用型可降解抗磨液力传动液,介绍了该传动液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选择,并对研制的传动液的性能进行了评定。研制的传动液采用PAO、合成酯、Ⅱ类基础油和加氢、氧化、环化处理的蓖麻油组成的复合基础油,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氧化台架(THOT)、循环台架(THCT)实验表明,研制的传动液满足自动传动液的性能要求,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液 复合基础油 可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传动液的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韶辉 孙东 +1 位作者 孙旭日 李扬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4,共3页
使用SAE№2试验机进行自动传动液(ATF)的摩擦特性研究,探讨基础油、添加剂对其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油中的饱和烃含量决定基础油的摩擦耐久性,饱和烃含量越高,摩擦耐久性越好,基础油中微量的含硫化合物影响基础油的高... 使用SAE№2试验机进行自动传动液(ATF)的摩擦特性研究,探讨基础油、添加剂对其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油中的饱和烃含量决定基础油的摩擦耐久性,饱和烃含量越高,摩擦耐久性越好,基础油中微量的含硫化合物影响基础油的高温摩擦特性,同时高钙含量的清净剂可以提高基础油的摩擦耐久性。除防锈剂外,其它添加剂如抗氧剂、抗磨剂、金属钝化剂等对基础油的摩擦特性均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传动液 摩擦特性 基础油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传动液含磷摩擦改进剂的合成与性能评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俊杰 苍秋菊 宗新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0,共4页
由亚磷酸二丁酯与从长链α 烯烃合成所得的长链 1,2 环氧化合物进行反应 ,制备了 2 羟基 长烷链膦酸二丁酯类摩擦改进剂 ,经过低速摩擦试验机摩擦性能评定及 ABOT铝杯氧化试验评定 ,结果表明它具有满足汽车自动传动液要求的性能。
关键词 汽车 自动传动液 摩擦改进剂 A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传动液三功能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制与性能评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意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汽车自动传动液三功能粘度指数改进剂是以甲基丙烯酸酯类为主体、包括含氮组分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增粘、降凝及分散三种功能。简述了合成工艺,并着重介绍了三功能粘度指数改进剂在自动传动液研制中的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 粘度指数改进剂 降凝剂 汽车 自动传动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杜洋 陈云龙 +3 位作者 马瑞 李维民 王静 王晓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三合一”集成驱动系统对传动液电气性能提出的新要求,依据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法(ASTM D4308),系统研究了润滑油基础油和添加剂对不同温度下电动汽车传动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受... 针对电动汽车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三合一”集成驱动系统对传动液电气性能提出的新要求,依据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法(ASTM D4308),系统研究了润滑油基础油和添加剂对不同温度下电动汽车传动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受油品黏度降低以及载荷迁移速率增大的影响,所有测试油品的电导率均增大;润滑油基础油和抗磨、抗氧、防腐添加剂对传动系统用油的电导率影响较小;清净剂是决定油品电导率的关键组分,高碱值清净剂对电导率的影响大于中、低碱值清净剂;分散剂对油品电导率的影响仅次于清净剂,经硼磷化处理的分散剂电导率高于未经处理的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传动液 润滑油基础油 添加剂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传动液减摩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盛学 伏喜胜 +1 位作者 张梅 郭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采用改进的Falex- 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几种添加剂对汽车传动液的减摩特性影响.结果表明: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汽车自动传动液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小,防锈剂、极压抗磨剂、分散剂、抗腐剂及摩擦改进剂等添加剂对油品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大... 采用改进的Falex- 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几种添加剂对汽车传动液的减摩特性影响.结果表明: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汽车自动传动液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小,防锈剂、极压抗磨剂、分散剂、抗腐剂及摩擦改进剂等添加剂对油品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大;某些摩擦改进剂可以改善汽车自动传动液的摩擦稳定性;汽车自动传动液的减摩特性主要取决于添加剂的平衡关系及添加剂在金属表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液 摩擦特性 减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值磺酸盐对汽车自动传动液摩擦耐久性及抗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盛学 刘维民 +3 位作者 伏喜胜 雷锦 郭磊 刘国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5,共2页
采用传动油摩擦特性试验机和四球试验机考察高碱值磺酸盐对油品摩擦耐久性和抗磨性的影响。高碱值磺酸盐可改善油品的摩擦耐久性。试验片经XPS分析 ,发现试验片表面有明显的SO4 2 - 峰 ,除钢表面外 。
关键词 汽车 传动液 耐久性 磺酸盐 抗磨性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传动液中含磷摩擦改进剂与含钙清净剂影响抗颤性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狄泽超 姜禹 +2 位作者 张孟佳 马永宏 张雪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90,共10页
目的揭示摩擦改进剂和清净剂因协同作业生成摩擦反应成膜的抗颤性机理。方法采用盘-盘型摩擦试验机对分别含有不同磷分子结构的摩擦改进剂的三种ATF进行了模拟试验,检测了它们在钢摩擦盘表面形成的摩擦反应膜的摩擦学特性。ATF-A、B、C... 目的揭示摩擦改进剂和清净剂因协同作业生成摩擦反应成膜的抗颤性机理。方法采用盘-盘型摩擦试验机对分别含有不同磷分子结构的摩擦改进剂的三种ATF进行了模拟试验,检测了它们在钢摩擦盘表面形成的摩擦反应膜的摩擦学特性。ATF-A、B、C的抗颤性保持时间分别为24、72、144 h。使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俄歇电子能谱(SAM)、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分析手段,来判断摩擦反应膜的化学组成、分布密度和厚度。结果三种含不同磷分子结构的摩擦改进剂,均在摩擦过程中与ATF中清净剂里的Ca元素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Ca-P型摩擦反应膜。ATF-A、B、C摩擦反应膜的厚度分别为400、900、1120 nm。结合SEM图像、SAM中P元素深度分布积分值、SIMS检测的P元素的面分布数值可知,三种摩擦膜的致密度与其抗颤耐久性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虽然三种ATF油形成的摩擦反应膜的P/Ca原子比、分布态、致密度和厚度各不相同,但实验证明三种Ca-P膜均有助于保持离合器的抗颤性。反应活性大的P摩擦改进剂能够在摩擦面上形成较厚且致密、覆盖率高的摩擦反应膜,抗颤性保持的时间更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摩擦膜 自动传动液 摩擦改进剂 清净剂 抗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传动液的成膜特性分析
12
作者 刘焕宝 刘剑平 杜乐瑶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4,共4页
在变速箱齿轮高速运动情况下,有时会因为干摩擦发生严重的磨损现象,需对不同工况下的自动传动液成膜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新型纳米膜厚侧量仪测量轿车自动传动液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干涉图像,分析其成膜特性,通过计算得到膜厚曲线并与Hamro... 在变速箱齿轮高速运动情况下,有时会因为干摩擦发生严重的磨损现象,需对不同工况下的自动传动液成膜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新型纳米膜厚侧量仪测量轿车自动传动液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干涉图像,分析其成膜特性,通过计算得到膜厚曲线并与Hamrock-Dowson理论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卷吸速度和载荷下,自动传动液的实际成膜能力始终超过Hamrock-Dowson理论预测结果,但在高速情况下,传动液弹流中心膜厚的实测值开始符合Hamrock-Dowson理论值的变化趋势。对经典弹流润滑油膜厚度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修正的弹流中心膜厚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自动传动液 弹流润滑 成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空化条件下传动液中空气析出与溶解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益宏 徐刚强 +2 位作者 李孝禄 陈源 李运堂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62,共10页
传动液中空气的析出与溶解影响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传动液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本身会溶解少量空气,溶解的空气随着压力的变化产生溶解和析出过程,破坏了液流的连续性,造成传动性能的下降,甚至影响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为此,基于斜压流... 传动液中空气的析出与溶解影响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传动液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本身会溶解少量空气,溶解的空气随着压力的变化产生溶解和析出过程,破坏了液流的连续性,造成传动性能的下降,甚至影响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为此,基于斜压流模型,引入气体析出与溶解的气泡模型,建立传动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含气率模型,考虑空气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得到空化流动相关方程式。采用特征线法和一维有限差分法求解,获得了气液两相流主要参数的变化,包括空气析出与溶解时间常数、压力和温度对含气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含气率对体积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动管内的传动介质压力越大,空化程度越少;空气析出速率越小,含气率越低。传动介质受压引起其温度的变化;在空化区域,温度变化较小。当传动管内压力高于空气分离压时,传动介质的压力和体积弹性模量随含气率增大而减小;当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时,发生空化现象,含气率增加较快,但对体积弹性模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液 两相流 声空化 含气率 体积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对自动传动液抗颤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媛 狄泽超 +4 位作者 黄东升 张雪涛 张孟佳 张伟光 李韶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9,共8页
采用盘-盘型摩擦试验机(WAZAU)评测了丁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IR 232)含量对自动传动液(ATF)抗颤性的影响;针对JASO M349标准摩擦因数-转速(μ-v)曲线分析方法的不足,创建了摩擦因数-长磨耐久时间的(μ-t)分析方法。结果显示:IR 232对ATF... 采用盘-盘型摩擦试验机(WAZAU)评测了丁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IR 232)含量对自动传动液(ATF)抗颤性的影响;针对JASO M349标准摩擦因数-转速(μ-v)曲线分析方法的不足,创建了摩擦因数-长磨耐久时间的(μ-t)分析方法。结果显示:IR 232对ATF抗颤性有较大影响;虽然采用JASO M349标准的μ-v曲线分析方法可以判断出IR 232添加量的优化范围,但无法准确判定油品抗颤性失效的具体时间;而采用μ-t曲线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判断出ATF油品失去抗颤性的时间;对于不同IR 232添加量的ATF A~F共6个油品,ATF C的抗颤性最优,在长磨耐久测试后65.7 h开始失去抗颤性,说明IR 232的最优添加量(w)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三苯基硫代磷酸酯 盘-盘型摩擦试验机 自动传动液 抗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动传动液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小平 徐元强 余光恒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发展趋势 汽车 自动传动液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机静液传动一体式泵马达的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文林 严凯 +2 位作者 吴龙玮 梁若霜 王起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187,共7页
针对我国现代农机静液传动(HST)一体式泵马达产品技术尚未成熟、相关高端试验装备匮乏的现状,以某现代农机HST一体式泵马达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构建了其动态特性仿真模型。研制... 针对我国现代农机静液传动(HST)一体式泵马达产品技术尚未成熟、相关高端试验装备匮乏的现状,以某现代农机HST一体式泵马达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构建了其动态特性仿真模型。研制了一套新型综合试验装备,该装备采用比例溢流阀实现自动程序加载,应用模糊PID算法实现油温控制,能够为多种型号HST一体式泵马达产品开展包括出厂和型式试验在内的各种性能试验,特别是在高温、高转速条件下的连续冲击和耐久性能试验。采用所研制的试验装备进行了综合性能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可知:二者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最大相对误差为8.9%,验证了所建立理论和仿真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 一体式泵马达 传递函数 新型综合试验装备 泵变量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在城市公交车辆驱动中的节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姜继海 赵春涛 孟兆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分析了影响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在城市公交车辆驱动中节能效果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这种系统进行扭矩控制、功率控制和转速控制 3种能量回收方案 ,并给出了能量回收控制系统方框图 。
关键词 汽车 传动 二次调节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涛 姜继海 +1 位作者 孙辉 赵立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6-591,共6页
在对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充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应用,论述了其关键部件的选用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整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效率的影响... 在对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充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应用,论述了其关键部件的选用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整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对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静液传动混合动力汽车目前需要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传动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改进模糊控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宝瑞 马彪 +1 位作者 李和言 杨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1,共4页
针对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系统具有非线性及时变负载等特点,设计了应用于该传动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因系统响应在上升和稳定阶段对模糊控制器的比例因子有不同的要求,定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难以二者兼顾,故提出一种改进方法,以补偿量及... 针对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系统具有非线性及时变负载等特点,设计了应用于该传动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因系统响应在上升和稳定阶段对模糊控制器的比例因子有不同的要求,定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难以二者兼顾,故提出一种改进方法,以补偿量及其绝对值的乘积作为新的补偿量对系统进行控制,构成变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仿真及试验表明,改进的模糊控制器响应迅速,能有效抑制系统超调量,且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明显改善,适用于高速履带车辆的静液传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传动 模糊控制 比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在城市公交车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春涛 姜继海 赵克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6,共4页
本文概述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特点,给出了以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为驱动动力的城市公交车辆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建立了采用这种传动方式的汽车系统数学模型,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得出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 本文概述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特点,给出了以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为驱动动力的城市公交车辆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建立了采用这种传动方式的汽车系统数学模型,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得出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应用于汽车驱动时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调节 传动 城市公交车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