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前轮转向变传动比曲线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兵 范璐 骆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8,共6页
传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光滑,会导致电机转矩波动等问题.本文基于车辆模型,通过对比分析5种拟合变传动比曲线的性质,设计光滑的拟合变传动比曲线.分析表明,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与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常接近,并且其... 传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光滑,会导致电机转矩波动等问题.本文基于车辆模型,通过对比分析5种拟合变传动比曲线的性质,设计光滑的拟合变传动比曲线.分析表明,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与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常接近,并且其使电机角加速度突变最小,从而能使电机转矩的突变最小,具有最优综合性能.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转向 传动比曲线 最小二乘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兵 范璐 吕绪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813-2818,共6页
为提高低附着系数路面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基于拟合变传动比曲线,采用模糊推理方法,设计了自适应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把可变传动比功能拓展至稳定性控制层面。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的有效性... 为提高低附着系数路面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基于拟合变传动比曲线,采用模糊推理方法,设计了自适应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把可变传动比功能拓展至稳定性控制层面。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的有效性。当在线估算的路面附着系数减小时,车辆系统的增益也相应减小,从而使车辆理想横摆角速度响应也减小,提高了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主动前轮转向 传动比曲线 附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前轮转向变传动比曲线的设计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康林 夏长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23-28,共6页
建立2自由度整车模型,通过使车辆系统横摆角速度增益为一定值确定车辆的理想传动比曲线。传统的变传动比曲线为一个分3段的分段函数,且在分段点处不光滑,这样会造成助转角电机在曲线分段点处产生较大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突变。利用Matla... 建立2自由度整车模型,通过使车辆系统横摆角速度增益为一定值确定车辆的理想传动比曲线。传统的变传动比曲线为一个分3段的分段函数,且在分段点处不光滑,这样会造成助转角电机在曲线分段点处产生较大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突变。利用Matlab软件对变传动比曲线进行多项式拟合,并且在分段点附近进行两点三次Hermite插值,从而使边传动比曲线在分段点光滑。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其结果验证了改进后的变传动比曲线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转向 传动比曲线 拟合 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阶齿扇齿条副的啮合性能分析
4
作者 丁国龙 李天一 +1 位作者 程铖 向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351,共7页
目前汽车转向器非圆齿轮副普遍采用C^(0)阶连续的变传动比曲线,其齿扇齿廓有尖点,不光滑,速度和加速度有突变,传动不够平顺。为此,以四次多项式为基函数设计C^(2)阶连续的变传动比曲线,采用齿廓法线法求解不同连续阶的齿扇齿廓,基于有... 目前汽车转向器非圆齿轮副普遍采用C^(0)阶连续的变传动比曲线,其齿扇齿廓有尖点,不光滑,速度和加速度有突变,传动不够平顺。为此,以四次多项式为基函数设计C^(2)阶连续的变传动比曲线,采用齿廓法线法求解不同连续阶的齿扇齿廓,基于有限差分法推导齿廓曲率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C^(0)、C^(1)、C^(2)阶传动比曲线的齿廓结构特点、传动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特点以及其齿廓光滑性。仿真结果表明汽车转向器非圆齿轮副传动比曲线的连续阶越高,其齿廓越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转向器 非圆齿轮 传动比曲线 连续 齿廓光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