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仪器在齿轮传动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崔建昆 冯金芝 刘广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2年第6期95-96,共2页
介绍了在齿轮传动实验中采用虚拟仪器检测、分析和处理机械运动及状态参数的方法,以及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关键词 虚拟仪器 齿轮传动实验 计算机应用 人机界面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摩擦传动实验机研制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剑 耿玉旭 +4 位作者 程志涛 孟凡明 刘忠 王战江 王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38-1744,共7页
针对目前摩擦学实验台接触形式单一、实验范围狭窄及边界条件不统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摩擦传动实验机。通过采用两个可在径向载荷作用下作可控相对运动的独立电机驱动主轴,实现多种接触形式的试件装卡,从而在高度统一的边界... 针对目前摩擦学实验台接触形式单一、实验范围狭窄及边界条件不统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摩擦传动实验机。通过采用两个可在径向载荷作用下作可控相对运动的独立电机驱动主轴,实现多种接触形式的试件装卡,从而在高度统一的边界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传动性能测试及疲劳寿命检测等多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机可为滑滚接触条件下典型零部件的摩擦与润滑机理研究、传动系统性能检测与动力学分析等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传动实验 滑滚接触 摩擦与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传动实验网络管理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葛耀峥 陶国良 张浩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9期68-70,共3页
针对传统的液压传动实验教学模式,重点介绍了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液压传动实验网络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实现了师生之间对实验的远程交互。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液压传动实验网络管理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针对传统的液压传动实验教学模式,重点介绍了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液压传动实验网络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实现了师生之间对实验的远程交互。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液压传动实验网络管理系统使用效果良好。实践证明,该实验教学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实验 网络数据库 网络管理系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horware在液压传动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桂花 刘龙祥 孙俊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152,共2页
以液压传动实验的制作过程为例介绍了Authorware强大的集成和编程功能 ;并介绍了该教学软件的特点。
关键词 AUTHORWARE 液压传动实验 多媒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牵引传动实验平台设计理念
5
作者 吕刚 范瑜 +1 位作者 李国国 刘志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19,33,共3页
介绍了铁路机车车辆专业在铁路大提速以及我国引入高速动车组新形势下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动车组特色实验室建设。以动车组牵引传动实验平台为例,分析了该平台的设计理念、结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关键词 铁路机车车辆 动车组 牵引传动实验平台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精密传动实验平台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波 陈永洪 +1 位作者 梁栋 陈兵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5,34,共9页
传动实验平台的动态特性对精密减速器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轴精密传动实验平台为分析对象,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提出了交叉滚子直线导轨结合部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交错轴减速器测试的实际工况,利用弹簧单... 传动实验平台的动态特性对精密减速器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轴精密传动实验平台为分析对象,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提出了交叉滚子直线导轨结合部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交错轴减速器测试的实际工况,利用弹簧单元模拟导轨结合部的接触特性,建立了实验平台在极限位置下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获得了平台的前4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最后通过样机测试对平台的动态特性加以验证,得到平台实际工况下的最大振动速度为0.487mm/s。结果表明该新型传动实验平台满足精密设备的振动标准,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精密传动实验平台 结合部刚度 极限位置 动态特性 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液压传动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宗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7-228,共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液压传动实验中的应用南京工业学校蔡宗琰可、根据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液压传动实验教学的要求,液压传动实验室一般配备秦川QCS002,QCS003B(或QCS003)、QCS014(或QCS008)液压教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液压传动实验中的应用南京工业学校蔡宗琰可、根据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液压传动实验教学的要求,液压传动实验室一般配备秦川QCS002,QCS003B(或QCS003)、QCS014(或QCS008)液压教学实验台。适当改装以上实验台,将机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 机电一体化 传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校企合作共建《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
8
作者 彭熙伟 侯奕飞 +4 位作者 杜旭东 张雄 张褘达 赵静波 王向周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84,共3页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就《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的建设,从流体传动与控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思路与原则、共建实验室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液压传动实验 实验室建设 流体传动与控制 液压与气压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传动性能实验台原型优化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钟蜀津 杨玉维 +2 位作者 张磊 石学岗 鲁林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机械传动性能实验台是用于机械传动装置系统性能测试的实验设备。传统设备由于缺乏工业设计,产品的整体操作性、人机交互性、美观性较差。为改善产品的整机性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思路,结合用户实验过程,对产品的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实验台是用于机械传动装置系统性能测试的实验设备。传统设备由于缺乏工业设计,产品的整体操作性、人机交互性、美观性较差。为改善产品的整机性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思路,结合用户实验过程,对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使用方式、人机操作界面及细节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产品的三维数字模型,为相关实验仪器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机械传动性能实验 原型优化设计 人机工程 CA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2-552,F003,共2页
关键词 研究工作 运行情况 设备 人员组成 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的机械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晓萍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6期84-85,共2页
基于面向对象的机械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以交流变频调速实现无级调速,并采用数字液压加载控制液压加载器实现无级加载和载荷谱的模拟。试验台以586个人计算机为核心,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分别控制交流变频调速和液压加载系统。系统... 基于面向对象的机械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以交流变频调速实现无级调速,并采用数字液压加载控制液压加载器实现无级加载和载荷谱的模拟。试验台以586个人计算机为核心,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分别控制交流变频调速和液压加载系统。系统将试验台设备的各属性和方法封装于设备对象中。采用分层程序设计,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由此提高试验台的自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实验 面向对象技术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带传动性能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
12
作者 刘成良 翟羽健 +1 位作者 康景峰 李光提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6-448,共3页
介绍了在V带传动实验台的基础上,研制的一套完整的集机械、微电子、软件编程技术三位一体的CAT/CAI系统。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对扭矩、转速、传动效率、滑动系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并采用动态实时图象显示及在线数字屏幕输出技术... 介绍了在V带传动实验台的基础上,研制的一套完整的集机械、微电子、软件编程技术三位一体的CAT/CAI系统。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对扭矩、转速、传动效率、滑动系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并采用动态实时图象显示及在线数字屏幕输出技术,使传感器的调整安装简化,可在几分种内完成对带的不同载荷、不同预紧力、不同包角情况下的性能测试;该系统并已成功地移植到螺栓实验、滑动轴承实验及齿轮效率实验等实验设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带传动 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 传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系统载荷模拟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棋 李丹阳 +3 位作者 刘宏伟 林勇刚 李伟 丁京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6,共8页
提出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系统载荷模拟技术.论述风电机组地面传动链测试系统,对拖动实验下叶轮的转动惯量进行计算,分析总结3种主要的非扭矩五自由度加载结构方案:对称加载方案、径向偏心加载方案与并联六液压缸加载方案,论述方案的... 提出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系统载荷模拟技术.论述风电机组地面传动链测试系统,对拖动实验下叶轮的转动惯量进行计算,分析总结3种主要的非扭矩五自由度加载结构方案:对称加载方案、径向偏心加载方案与并联六液压缸加载方案,论述方案的加载原理,并构建3种方案的载荷求解方程.为了进一步模拟风电机组六自由度的载荷,根据对称加载方案原理设计搭建100 kW风电机组传动链测试系统加载实验台,实验对非扭矩五自由度载荷进行了精确复现,验证了非扭矩五自由度加载技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再结合对风力转矩载荷的模拟技术,实现了对风电机组六自由度载荷的完整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传动链测试 六自由度载荷模拟技术 非扭矩五自由度加载 传动链测试系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非圆齿轮无级变速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庆坤 林超 +1 位作者 喻永权 胡亚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43-2554,共12页
无级变速传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非圆齿轮传动特性,提出一种新型多分支非圆齿轮无级变速机构,采用非圆齿轮副、差速机构与传动选择机构的组合实现无级变速传动,且最终传动比取决于两对非圆齿轮副之间的相位角。分析多... 无级变速传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非圆齿轮传动特性,提出一种新型多分支非圆齿轮无级变速机构,采用非圆齿轮副、差速机构与传动选择机构的组合实现无级变速传动,且最终传动比取决于两对非圆齿轮副之间的相位角。分析多分支非圆齿轮无级变速机构的传动原理,针对单对非圆齿轮副,分别进行节曲线、齿廓和平衡特性设计,并基于仿真加工得到非圆齿轮齿廓与三维实体模型。通过ADAMS软件仿真和传动实验,将该机构整体传动比特性理论结果分别与仿真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机构整体传动比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4.5%和5.6%;通过非圆齿轮加工与传动实验,对其传动比特性进行理论、仿真和实验对比,齿轮副传动比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3.5%和6.3%.考虑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与测量误差等影响,仿真和传动实验的误差均在合理误差范围内,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无级变速 差速机构 仿真和传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跟踪延迟滤波算法的互馈双电机联合状态估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可 肖建 +1 位作者 陈爽 宫金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80-86,共7页
通过分析交流传动互馈实验系统的工作特点,采用联合控制策略实现互馈双电机的高性能控制。为避免传感器安装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联合状态估计方法实现双电机转速、转矩和磁链的同时估计。在感应电机降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运动和转... 通过分析交流传动互馈实验系统的工作特点,采用联合控制策略实现互馈双电机的高性能控制。为避免传感器安装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联合状态估计方法实现双电机转速、转矩和磁链的同时估计。在感应电机降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运动和转矩方程,得到输出方程为一阶状态延迟的四阶模型。在强跟踪滤波算法和延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上述模型的强跟踪延迟滤波算法,从而建立互馈双电机联合状态估计算法。通过各种工况下的交流传动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估计互馈系统在各种工况下运行时的电机状态,同时在极低速和零速时具有理想的估计精度和跟踪速度,且计算复杂度适中,适用于互馈系统电机状态的在线联合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传动互馈实验系统 联合状态估计 强跟踪滤波算法 延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降阶模型 感应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lute transmission in heap leaching processing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金枝 吴爱祥 +1 位作者 杨保华 江怀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6期838-841,共4页
Solute transmission in saturated ore heap was studied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con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CDE) used to describe the mass transportation in porous media was solved by characteristic diffe... Solute transmission in saturated ore heap was studied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con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CDE) used to describe the mass transportation in porous media was solved by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method to giv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ferrous ion in the ore column. To calibrate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a column test was performed using infiltration of sulfide ferrous soluti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s c0=0.04 mol/L) on a 100 cm high column composed of ore particles smaller than 10 mm for 2.5 h. The nume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modeling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as used for column test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from experimental procedure on the whole tren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the numerical method, and the parameters chosen can reflect the rule of ferrous ion transmission in ore he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p leaching solute transmission dynamic experiment numerical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