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耳声发射在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潇露 黄珊 +1 位作者 李吉平 钱敏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1,共5页
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是常见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查方法。本文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测试原理,临床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3种用于对侧抑制研究的耳声发射特征,为听觉传出神经功能的科研及临床研... 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是常见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查方法。本文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测试原理,临床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3种用于对侧抑制研究的耳声发射特征,为听觉传出神经功能的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传出神经 对侧抑制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出神经对听力发育早期耳蜗放大功能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林国彤 张宇 宋雷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1-816,共6页
目的利用外毛细胞乙酰胆碱受体α9亚基敲除(Knock-out,Chrna9 KO)与功能获得性敲入(Knockin,Chrna9 KI)的点突变小鼠,重点关注Prestin蛋白水平与耳蜗频率编码方面的差异,研究耳蜗传出神经支配对听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18 d的KO... 目的利用外毛细胞乙酰胆碱受体α9亚基敲除(Knock-out,Chrna9 KO)与功能获得性敲入(Knockin,Chrna9 KI)的点突变小鼠,重点关注Prestin蛋白水平与耳蜗频率编码方面的差异,研究耳蜗传出神经支配对听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18 d的KO、KI小鼠与其各自对照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检测听觉功能;通过耳声发射畸变产物(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群延时实验技术评估基底膜上固定频率的编码位置;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小鼠的传出神经突触与带状突触;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量非线性膜电容来评估外毛细胞的功能及Pres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0~45.0 kHz的9个频率中,KO Homo组ABR阈值与KO WT组比较,KI Homo组ABR阈值与KI W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6、16.0、8.0 kHz频率的90、85、80 dB SPL处,KI Homo组ABR的Ⅰ波波幅高于KI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 Homo组各频率、各刺激声的Ⅰ波波幅与KO W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 kHz频率上的60 dB SPL,KI Homo组群延时短于KI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频率上,KO Homo组群延时与KO W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 Homo组传出神经MOC终末计数顶圈第1、3排外毛细胞多于KI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底圈外毛细胞与KI 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 Homo组传出神经MOC终末计数顶、中圈第3排外毛细胞数量少于KO WT组,底圈第3排少于KO 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 Homo组、KO Homo组外毛细胞非线性膜电容曲线、Qmax值、Vh值、Clin值、Qsp值与KI WT组、KO 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听觉发育早期,传出神经支配末梢数量的降低不影响正常的听觉功能、内毛细胞带状突触与外毛细胞电能动性。然而,传出神经调控功能的增强,在不干扰毛细胞发育的情况下,可能功能性地改变了耳蜗的行波与基底膜频率编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出神经 外毛细胞 耳蜗放大器 非线性膜电容 PR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患儿的听功能及其传出神经功能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陈荣 华清泉 +1 位作者 黄治物 李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评估自闭症患儿的听功能和传出神经功能。方法对30例自闭症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声发射(OAE)测试,并以55 dB nHL白噪声为对侧抑制声,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侧抑制效应测... 目的评估自闭症患儿的听功能和传出神经功能。方法对30例自闭症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声发射(OAE)测试,并以55 dB nHL白噪声为对侧抑制声,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侧抑制效应测试,比较两组结果。结果①ABR检查结果:30例(60耳)自闭症患儿中,25例(50耳)的ABR阈值均在20 dB nHL以内,1例左耳阈值为30 dB nHL,右耳阈值为40 dBnHL,1例(2耳)阈值均为50 dB nHL,3例(6耳)ABR未引出;正常组15例(30耳)ABR阈值均在20 dB nHL以内;与正常组左、右耳Ⅰ-Ⅴ波间期(分别为4.30±0.14、4.31±0.14 ms)比较,自闭症组(分别为4.07±0.24、4.08±0.22 ms)有缩短的趋势(P<0.05);②OAE检查结果:正常组均可引出;30例自闭症患儿除3例ABR未引出者和1例双耳ABR阈值为50 dB nHL者OAE未引出外,其余26例均引出,且1、2 kHz OAE幅值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侧抑制结果:正常组幅值均降低;自闭症组26例OAE可引出者中,1例ABR阈值不对称者对侧给予55 dB nHL白噪声后,OAE幅值不降低反而升高,其余25例OAE幅值均降低;两组OAE对侧抑制幅值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自闭症患儿更容易出现听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耳声发射 传出神经 对侧抑制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患者听觉传出神经系统功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博 刘鋋 郭连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 利用耳声发射技术探讨耳鸣患者听觉传出系统功能。方法 对 2 4名 (2 4耳 )单侧耳鸣患者(其中耳鸣无听力下降者 8例 ,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者 10例 ,耳鸣伴低频听力下降者 6例 ) ,使用ILO - 92耳声发射测试系统 ,观察对侧声刺激对... 目的 利用耳声发射技术探讨耳鸣患者听觉传出系统功能。方法 对 2 4名 (2 4耳 )单侧耳鸣患者(其中耳鸣无听力下降者 8例 ,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者 10例 ,耳鸣伴低频听力下降者 6例 ) ,使用ILO - 92耳声发射测试系统 ,观察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影响。结果 ①健康耳自发性耳声发射 (SOAE)检出率为 4 1.7% ,耳鸣侧三组SOAE检出率分别为 37.5 %、2 0 %、33.3% ;②SOAE受对侧刺激声影响主要表现为幅值改变 ,健康侧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EOAE)抑制幅度为 2 .1± 0 .8dBSPL ;2 4耳耳鸣耳中 ,16耳TEOAE抑制幅度为 1.9± 0 .8dBSPL ,8耳TEOAE不被抑制 ,听力和耳鸣匹配情况各异。③ 8例听力正常耳鸣耳中 ,3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对侧声抑制效应明显 ,另 5耳DPOAE反应正常 ,其中 2耳对侧声抑制效应下降。 10例高频听力下降耳鸣耳中 ,8耳受对侧声抑制 ,另 2耳抑制幅度减低同时声衰减试验阳性。 6例低频听力下降的耳鸣耳中仅有 2耳出现对侧声抑制效应。结论 健康耳的对侧声抑制效应与正常人耳一致 ,但耳鸣耳的结果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觉传出神经系统 耳声发射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及麻醉剂对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治物 陶泽璋 吴展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观察镇静、麻醉状态下维持体温时对侧噪声对圆窗记录的耳蜗神经电生理活动 (electrophysi ologicalcochleoneuralactivity)的抑制效应 ,探讨镇静及麻醉剂对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圆窗慢性电极记录耳蜗神经电生... 目的 观察镇静、麻醉状态下维持体温时对侧噪声对圆窗记录的耳蜗神经电生理活动 (electrophysi ologicalcochleoneuralactivity)的抑制效应 ,探讨镇静及麻醉剂对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圆窗慢性电极记录耳蜗神经电生理活动并获得其平均功率谱 (averagespectrumofelectrophysiologicalcochleoneuralactivity ,ASECA) ;分别肌注 2 %xylazine(10mg/kg)用于镇静及 2 %xylazine(10mg/kg)和ketamine(5 0mg/kg)的混合剂用于麻醉。通过对侧噪声的抑制试验评价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镇静状态下无论体温维持与否 ,对侧噪声抑制效应减弱 ,而麻醉状态下 ,对侧抑制效应几乎消失。说明耳蜗传出神经功能分别受到部分和完全抑制。结论 镇静剂 ,尤其是麻醉剂对听觉系统的传出神经功能均产生影响 ,建议在进行耳蜗传出神经功能的研究中应使动物或实验对象处于清醒状态下进行 ,如确实需要干预 ,则只能选择镇静方式并注意采用小剂量 ,对结果的解释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传出神经系统 镇静剂 麻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山羊颈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元胞体的定位和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育良 田九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1-6,105,共7页
将HRP注入颈迷走神经干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全长出现标记细胞,但该核的尾部以特征性的巨、大或中型梭形标记细胞为主而区别于核的前和中部。在孤束内侧核有散在的类似于背核的标记细胞。在疑核可见大、中、小三型标记细胞,但在疑核嘴侧... 将HRP注入颈迷走神经干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全长出现标记细胞,但该核的尾部以特征性的巨、大或中型梭形标记细胞为主而区别于核的前和中部。在孤束内侧核有散在的类似于背核的标记细胞。在疑核可见大、中、小三型标记细胞,但在疑核嘴侧部的腹侧群即面后核无标记物。在疑后核、上颈髓中间带区有类似于胸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型标记细胞和分布特征。在脊上核的背侧群和上颈髓的腹角背内侧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有一些大多极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传出神经 乳羊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在耳蜗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伍伟景 谢鼎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29-531,共3页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沙鼠耳蜗底回的远端和第二回最粗大且分布最密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传出神经 沙土鼠科 疾病模型 内橄榄耳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庭传出神经末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染色分类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维佳 A.Schrot-Fischer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应用包埋前染色免疫电镜技术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在大鼠前庭终器传出神经纤维及末梢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根据CGRP阳性染色的有无、染色强度以及染色... 应用包埋前染色免疫电镜技术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在大鼠前庭终器传出神经纤维及末梢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根据CGRP阳性染色的有无、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特征,可将大鼠前庭传出神经末梢分为三类:(1)CGRP阳性染色;(2)CGRP阴性染色;(3)CGRP阳性染色伴斑片状区域性缺染色。本结果提示前庭传出神经系统具有多源性构成和复杂的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制物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传出神经 神经末梢 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铅对豚鼠耳蜗橄榄束传出神经毒性的研究
9
作者 高映勤 马静 +4 位作者 张铁松 林建云 林垦 李正才 阮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豚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的损害。方法 7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豚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共7次。实验组又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各30只),分别每天1次腹腔注射0.25%醋酸铅溶液40mg/kg和10m...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豚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的损害。方法 7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豚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共7次。实验组又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各30只),分别每天1次腹腔注射0.25%醋酸铅溶液40mg/kg和10mg/kg,连续一周,分别于停药后14、28天(各15只))进行血铅含量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检测完成后断头处死,行基底膜铺片染色。结果实验组醋酸铅染毒后,血清中铅含量迅速升高。对照组和低铅组耳蜗传出神经分布均匀,神经纤维连续,DPOAE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侧声抑制效应,低铅组14天和28天抑制幅度分别为3.06±1.19dB和2.86±1.33dB;高铅组14天后耳蜗传出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乙酰胆碱酯酶终末反应物减少,DPOAE对侧声抑制幅度下降为0.74±0.61dB;高铅组28天后传出神经损害最为显著,DPOAE未引出。结论铅可对豚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产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耳蜗橄榄束 传出神经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胰腺交感传出神经元的分布研究
10
作者 刘学荣 蒙学莲 刘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用霍乱毒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法对鸡胰腺的交感传出神经元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胰腺的交感传出神经元位于双侧的肾上腺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T3-T7交感干神经节,在交感干神经节中集中分布节段在T5交感干神经节。
关键词 交感传出神经 胰腺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发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大连 张建辉 +6 位作者 杨琨 蒋海燕 亓卫东 时海波 刘芳 李鹏 Richard Salvi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耳蜗发育过程中传出神经的发育分布。方法应用Tubli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出生后3~15天以及出生后4个月大鼠耳蜗基底膜上所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及其末梢的分布;应用酶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耳蜗基底膜... 目的探讨耳蜗发育过程中传出神经的发育分布。方法应用Tubli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出生后3~15天以及出生后4个月大鼠耳蜗基底膜上所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及其末梢的分布;应用酶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耳蜗基底膜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乙酰胆碱脂酶(AchE)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耳蜗传入神经纤维及末梢在大鼠出生后当天已经与内、外毛细胞建立起突触联系;从出生后第五天开始CGRP出现在内毛细胞周围及底部,但AchE标记的传出神经尚未进入Corti器,出生后第七天AchE才开始与CGRP同时出现在内侧螺旋束和隧道螺旋束的耳蜗传出神经纤维及末梢。结论 CGRP和乙酰胆碱出现在Corti器的时间均明显早于耳蜗传出神经末梢在耳蜗靶细胞的就位;在大鼠耳蜗发育早期出现在内毛细胞区域的CGRP和乙酰胆碱或许是由内毛细胞及其周围支持细胞分泌的一种诱导耳蜗传出神经纤维朝着耳蜗螺旋器趋向性生长的引导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发育 耳蜗传出神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降结肠传出和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少梅 李泽山 边冠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07-212,287,共7页
本文用HRP法研究了猫降结肠的传出和传入神经元节段性分布,结果表明:1.猫降结肠的副交感中枢位于双侧骶髓1—3节段,左侧占优势。标记细胞主要位于网状核,其次为中间带外侧核,细胞均为中、小型。2.在双侧腰髓1—4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见到... 本文用HRP法研究了猫降结肠的传出和传入神经元节段性分布,结果表明:1.猫降结肠的副交感中枢位于双侧骶髓1—3节段,左侧占优势。标记细胞主要位于网状核,其次为中间带外侧核,细胞均为中、小型。2.在双侧腰髓1—4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见到许多标记细胞。3.降结肠感觉神经纤维来自双侧T_(13)—L_(5)和L_(7)—Co_(1)脊神经节,其细胞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以中,小型细胞为主。4.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经Lissauer束进入骶髓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粗大的外侧束和较细的内侧束。外侧束到达脊髓灰质Ⅴ、Ⅶ层和灰质后连合,内侧束到达后角灰质第Ⅱ、Ⅲ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结肠 HRP 逆行及跨节追踪传入和传出神经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外侧隔核的传出性神经联系
13
作者 金玉祥 郭静 王根本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于外侧隔核与其它核团之间神经联系问题,学者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分歧,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外侧隔核传出性联系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外侧隔核的复杂机能提供形态学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实验用由实验动物部提供的Wistar系大... 关于外侧隔核与其它核团之间神经联系问题,学者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分歧,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外侧隔核传出性联系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外侧隔核的复杂机能提供形态学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实验用由实验动物部提供的Wistar系大白鼠14只,体重200~250克,雌雄不限。麻醉采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传出神经 外侧隔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神经分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建和 方耀云 +3 位作者 姜泗长 朱光明 张曙光 侯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69-170,142,共3页
本研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豚鼠耳蜗的神经分布。标本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显微解剖暴露观察的微细结构,临界点干燥,离子镀膜。结果表明,传出神经纤维穿过Corti氏器隧道,经外柱细胞之间,在Nuel氏间隙内几次分支后到... 本研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豚鼠耳蜗的神经分布。标本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显微解剖暴露观察的微细结构,临界点干燥,离子镀膜。结果表明,传出神经纤维穿过Corti氏器隧道,经外柱细胞之间,在Nuel氏间隙内几次分支后到达外毛细胞;传入神经纤维经Corti氏器隧道底部和外柱细胞脚之间,在Nuel氏间隙形成外螺旋纤维到达外毛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可得到耳蜗神经分布三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扫描电镜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胆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15
作者 剡海阔 邓衔柏 +1 位作者 范小龙 刘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1,共4页
为了找出支配鸡胆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分布规律,选用体重1.5 kg^2.5 kg的成年母鸡6只,将CT-HRP溶液注入胆囊壁,动物存活3 d^4 d后,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取内脏神经节、肾上腺神经节以及双侧胸、腰和荐段交感干神经节,制成50μm的连续冰冻切... 为了找出支配鸡胆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分布规律,选用体重1.5 kg^2.5 kg的成年母鸡6只,将CT-HRP溶液注入胆囊壁,动物存活3 d^4 d后,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取内脏神经节、肾上腺神经节以及双侧胸、腰和荐段交感干神经节,制成50μm的连续冰冻切片,TMB法呈色反应,置明视野显微镜下观片统计。结果发现,支配鸡胆囊的交感传出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脏神经节(占41.1%)、肾上腺神经节(占40.5%)和T2~T7交感干神经节(占18.4%),在交感干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峰值位于T5、T6交感干神经节。所有的标记细胞以位于右侧的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传出神经 霍乱毒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斜方肌双重神经支配的实验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刘大庸 胡耀民 董敬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研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轴浆逆行运输原理配合切断副神经以确定副神经脊髓核的位置与节段性分布,进而证实了支配家兔前和后斜方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的位置以及它们的轴突通过副神经和颈神经的节段分布规律。本文结合临床单纯副神经... 本研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轴浆逆行运输原理配合切断副神经以确定副神经脊髓核的位置与节段性分布,进而证实了支配家兔前和后斜方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的位置以及它们的轴突通过副神经和颈神经的节段分布规律。本文结合临床单纯副神经损伤和臂丛上干损伤后对斜方肌运动神经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神经 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 神经 臂丛上干 家兔 神经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晶 刘维荣 曾祥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方法对12例孤独症患儿分别进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40Hz相关电位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对其中3例ABR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双耳均为A型鼓室导抗图,双耳同侧及对侧...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方法对12例孤独症患儿分别进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40Hz相关电位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对其中3例ABR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双耳均为A型鼓室导抗图,双耳同侧及对侧声反射均可引出,DPOAE均可正常引出,40Hz相关电位500、1 000Hz阈值均≤25dB nHL;12例ABR反应阈均正常,其中9例波形分化好,重复性好,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3例ABR表现异常:1例双耳波Ⅱ以后各波潜伏期延长;1例双耳Ⅰ-Ⅲ波间期延长;1例双耳波Ⅰ潜伏期正常,波Ⅲ后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缩短。结论部分孤独症患儿虽中耳及耳蜗功能正常,但其脑干及下丘之间中枢听传导通路可能异常,故对孤独症患者应常规行听功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听性脑干反应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鼢鼠耳蜗形态对感知低频声波的适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娜 李晓晨 王宏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耳蜗进行显微和超显微水平观察,分析了其对低频声波感知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斯氏鼢鼠的耳蜗与其它哺乳类存在区别,蜗顶处螺旋神经节的数目多于蜗底;盲鼹鼠(Spalaxehrenb...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耳蜗进行显微和超显微水平观察,分析了其对低频声波感知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斯氏鼢鼠的耳蜗与其它哺乳类存在区别,蜗顶处螺旋神经节的数目多于蜗底;盲鼹鼠(Spalaxehrenbergi)耳蜗所不具有的传出神经纤维在斯氏鼢鼠耳蜗的电镜切片上可见,这有利于斯氏鼢鼠对不同频率声波的更精确的感知;最顶部的半圈蜗管上有两排内毛细胞,而没有外毛细胞.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斯氏鼢鼠耳蜗产生了独特的结构以完成和洞道中其它个体的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鼢鼠 耳蜗 形态 低频声波 螺旋神经 传出神经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导抗基本概念(5) 被引量:3
19
作者 华清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7-508,共2页
5鼓室肌反射5.1声反射弧由四级神经元组成镫骨肌反射:感受器为毛细胞;传入一级神经元为螺旋节细胞;二级神经元为耳蜗腹核神经元;中枢为斜方体核、内上橄榄核;传出神经元为面神经核;传出神经为面神经镫骨肌支;效应器为镫骨肌。
关键词 声导抗 镫骨肌反射 传出神经 神经 神经 二级神经 上橄榄核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下噪声刺激对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影响
20
作者 李伟 钟欣 +3 位作者 黄治物 黄娟 李骏 常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声场下不同强度的白噪声刺激对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影响。方法观察80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在声场方式下给予不同强度(30、40、50和60dBSL)的白噪声刺激时,1、2和4kHz频率的声反射幅值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在给予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 目的研究声场下不同强度的白噪声刺激对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影响。方法观察80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在声场方式下给予不同强度(30、40、50和60dBSL)的白噪声刺激时,1、2和4kHz频率的声反射幅值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在给予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值较未给予白噪声刺激时明显降低(P<0.01),40dBSL强度的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值降低最明显,2、4kHz的声反射幅值降低幅度较1kHz处明显(P<0.01),而2、4kHz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声场下白噪声刺激可致镫骨肌声反射幅值降低,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声场下白噪声刺激后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变化评估听觉传出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场 镫骨肌声反射 白噪声 传出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