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在稀有金属伟晶岩含矿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青海茶卡北山锂铍矿床为例
1
作者 王新 梁婷 +5 位作者 李积清 余福承 李善平 韩杰 谭细娟 凤永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2-1366,共15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pXRF)是一种快速、便捷的野外现场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金、铜、锌、铁等矿产的野外勘查和矿体圈定,鲜有应用于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的报道。本文以青海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的块状样品、组合样品为对象,探讨p...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pXRF)是一种快速、便捷的野外现场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金、铜、锌、铁等矿产的野外勘查和矿体圈定,鲜有应用于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的报道。本文以青海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的块状样品、组合样品为对象,探讨pXRF在稀有金属矿石成分分析的实验条件、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在含矿性评价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XRF单点重复测量结果稳定,分析时间影响小,粉末状样品用pXRF和ICP-MS定量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中伟晶岩分析结果拟合度在0.9404~0.9900之间,平均0.9633,pXRF分析伟晶岩粉末样品效果最佳。pXRF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伴生元素Ca、Nb含量与Li、Be具有显著相关性,铍矿化伟晶岩大部分都具有低Ca(<2000×10^(-6))、高Nb的特征,锂矿化伟晶岩具有高Nb特征,不含矿伟晶岩具有高Ca(2000×10^(-6)~5000×10^(-6))、低Nb的特征。利用该特征在野外勘查以及钻探编录中配合手持式研磨仪使用可以快速判别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含矿性,提高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的勘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 野外勘查 茶卡北山 伟晶岩型锂矿床 含矿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地区培里伟晶岩型锂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庆贺 陈晨 +5 位作者 明添学 何小虎 谈树成 刘梦帆 章荣清 刘兵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9-552,共14页
稀有金属锂矿是我国紧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滇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但目前区内已知的稀有金属资源主要为Be-Nb-Ta-Sn矿,鲜有锂矿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在滇西高黎贡山培里地区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型锂矿,为云南省新增一处... 稀有金属锂矿是我国紧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滇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但目前区内已知的稀有金属资源主要为Be-Nb-Ta-Sn矿,鲜有锂矿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在滇西高黎贡山培里地区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型锂矿,为云南省新增一处有潜力的锂辉石型伟晶岩锂矿床,对区域稀有金属锂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个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培里地区伟晶岩主要发育有Li、Be、Rb、Cs、Nb、Ta矿化。LA-ICP-MS铌钽矿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培里地区锂矿伟晶岩形成于18.4±0.3Ma,这一结果与共生的锡石U-Pb年代学(17.5±1.2Ma)结果一致,表明其为新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产物。这一成矿年代与高黎贡山地区变质年代以及淡色花岗岩成岩年代一致,暗示培里伟晶岩可能为变质重熔产物,也可能是淡色花岗岩进一步结晶分异的产物。在大区域尺度上,该成矿事件与藏南稀有金属成矿时代一致,结合区域显著的地球化学背景异常,我们认为滇西地区可能是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锂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培里 伟晶岩型锂矿床 高黎贡 青藏高原 藏南稀有金属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概述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梓衡 李建康 +1 位作者 刘永超 邓静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1-2862,共22页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白云母型(Ⅴ)伟晶岩,且二云母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的剥离体。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花岗岩与伟晶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突变关系;各类型伟晶岩中石英和锂辉石内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富子晶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实验表明熔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在750~800℃之间,对应的捕获压力为550~700MPa。在花岗岩熔体包裹体均一之前,富水熔体和贫水熔体在同一个体系内共存;石英和锂辉石内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与熔体-流体过渡型包裹体明显不同。锂辉石和石英中包裹体的C-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且其形成演化处于相对密闭的构造环境。全岩Ba-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三叠系西康群变沉积岩是花岗岩的重要源岩。全岩Zn和Li同位素则表明在岩浆侵位过程可能发生过显著的不混溶作用。综上,甲基卡矿床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伟晶岩型锂矿床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稀有金属 成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134号脉锡石U-Pb定年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雄 周玉 +3 位作者 孙宝伟 谭洪旗 岳相元 朱志敏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64,共9页
伟晶岩型锂矿是重要的新兴产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我国亟需紧缺的关键矿产。然而,成矿年代学制约了该类型锂矿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理研究。四川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锂矿床,以134号伟晶岩脉为典型代表。134号伟晶岩脉... 伟晶岩型锂矿是重要的新兴产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我国亟需紧缺的关键矿产。然而,成矿年代学制约了该类型锂矿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理研究。四川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锂矿床,以134号伟晶岩脉为典型代表。134号伟晶岩脉主要由锂辉石、钽铌铁矿、锆石、曲晶石、绿柱石、锡石、微斜长石、正长石、石英、白云母等组成。本文采集了134号脉中部矿石样品,分选获得锡石,通过LA-MC-ICP-MS锡石U-Pb测年,获得134号伟晶岩脉的锡石U-Pb年龄为203.7±4.6Ma(n=19,MSWD=2.8),代表了该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年龄,表明其成矿作用发生在印支晚期。印支运动晚期稳定的构造环境,为稀有金属的聚集、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形成甲基卡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定年 年代学 伟晶岩型锂矿床 甲基卡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雪凤岭锂矿床铌钽铁矿、锡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白洪阳 王核 +5 位作者 闫庆贺 王赛蒙 王振宏 张晓宇 高昊 秦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39-2152,共14页
锂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战略金属。雪凤岭伟晶岩型锂矿床是继白龙山锂矿后在西昆仑成矿带发现的又一个大型锂矿床。为探究雪凤岭锂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模式,深入了解西昆仑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本文测定了雪凤岭锂矿床铌钽铁矿和锡石的LA-IC... 锂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战略金属。雪凤岭伟晶岩型锂矿床是继白龙山锂矿后在西昆仑成矿带发现的又一个大型锂矿床。为探究雪凤岭锂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模式,深入了解西昆仑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本文测定了雪凤岭锂矿床铌钽铁矿和锡石的LA-ICP-MS U-Pb年龄。结果表明,铌钽铁矿(含高U和低Th)和锡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08.2±2.1Ma和208±15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代表了雪凤岭锂矿床的成矿年龄,即该矿床与西昆仑地区其他锂矿床均形成于晚三叠世。区域上,西昆仑地区与松潘-甘孜地区的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年代相近,其形成均与三叠纪花岗岩密切相关,即它们共同构成了2800km长的古特提斯锂成矿带。本文认为黑石北湖、云雾岭和木孜塔格地区是古特提斯成矿带下一步锂矿找矿突破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铌钽铁矿U-Pb定年 锡石U-Pb定年 伟晶岩型锂矿床 西昆仑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55-3273,共19页
前人关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古特提斯特定的演化阶段和相对发育空间范围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成矿学的视角,依据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成矿事实,提出古特提斯洋发育南、北两分支。... 前人关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古特提斯特定的演化阶段和相对发育空间范围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成矿学的视角,依据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成矿事实,提出古特提斯洋发育南、北两分支。北支位于康西瓦-阿尼玛卿-勉略缝合带和西金乌兰-金沙江-甘孜-理塘缝合带之间,是古特提斯主洋。它向北低角度洋-陆俯冲形成类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在阿尼玛卿缝合带和昆仑、西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了众多的内生金属矿床;向南高角度洋-洋俯冲,形成了类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南、北羌塘之间发育的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南支,即为弧后扩张的结果。本文通过讨论古特提斯洋开启—闭合时限及古特提斯的构造旋回演化过程,将古特提斯成矿作用划分为与离散有关和聚敛有关的两大类。前者以早泥盆世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泥盆纪西成厂坝超大型Sedex型铅锌矿床、晚石炭世玛尔坎苏大型沉积型菱锰矿床和早二叠世德尔尼大型塞浦路斯型VMS铜钴矿床等为代表;后者以众多的中—小型晚二叠世—三叠纪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VMS型多金属矿床、陆源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为代表,特别是东昆仑、西秦岭的三叠纪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出露于巴颜喀拉地体东、西两端的晚三叠世甲基卡、大红柳滩超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田为代表。大规模成矿事件是构造转换过程物质循环和元素重组的结果,古特提斯构造旋回开启的裂解事件,对应于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古特提斯洋闭合以及其后印支期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造山运动,造就了西昆仑-松潘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成矿带。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这将有利于指导青藏高原北部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成矿事件 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 伟晶岩型锂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