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扎乌龙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
1
作者 熊欣 李建康 严清高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3-2877,共15页
扎乌龙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属于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同时伴生铍和铌钽矿化。本文总结了扎乌龙矿床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初步梳理了矿床成矿模式,并指出含矿性评价与找矿标志。扎乌龙伟晶岩脉在空间上围绕白云母花岗岩分布... 扎乌龙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属于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同时伴生铍和铌钽矿化。本文总结了扎乌龙矿床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初步梳理了矿床成矿模式,并指出含矿性评价与找矿标志。扎乌龙伟晶岩脉在空间上围绕白云母花岗岩分布,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但其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低于白云母花岗岩,表明伟晶岩脉为白云母花岗熔体分异演化的产物。扎乌龙白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组分呈现高Rb/Sr和Rb/Ba、低CaO/Na_(2)O壳源特征,具有接近地壳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来源于松潘-甘孜大规模造山运动导致的西康群变泥质岩的深部重熔。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扎乌龙伟晶岩脉的形成可划分为岩浆阶段和热液阶段。岩浆阶段主要结晶稀有金属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和铌钽铁矿族矿物;热液阶段主要为原生矿物与流体发生再平衡,如原生锂辉石发生蚀变形成云母等矿物,原生绿柱石边部和内部缝隙产出相对富Cs_(2)O或Na_(2)O的次生绿柱石。锂矿物主要沉淀于相对封闭、高压(350MPa)的伟晶岩岩浆阶段。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流体来源于伟晶岩熔体的自身分异演化。扎乌龙锂辉石伟晶岩熔体分异程度属于中等,远低于高分异的新疆可可托海三号伟晶岩脉,而高于低分异的南爱尔兰Leinster伟晶岩脉。地质背景条件、围岩标志、断裂构造条件、矿物标型、物化探异常标志、遥感图像可作为扎乌龙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扎乌龙矿床 稀有金属 伟晶岩 锂辉石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概述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梓衡 李建康 +1 位作者 刘永超 邓静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1-2862,共22页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白云母型(Ⅴ)伟晶岩,且二云母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的剥离体。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花岗岩与伟晶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突变关系;各类型伟晶岩中石英和锂辉石内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富子晶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实验表明熔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在750~800℃之间,对应的捕获压力为550~700MPa。在花岗岩熔体包裹体均一之前,富水熔体和贫水熔体在同一个体系内共存;石英和锂辉石内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与熔体-流体过渡型包裹体明显不同。锂辉石和石英中包裹体的C-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且其形成演化处于相对密闭的构造环境。全岩Ba-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三叠系西康群变沉积岩是花岗岩的重要源岩。全岩Zn和Li同位素则表明在岩浆侵位过程可能发生过显著的不混溶作用。综上,甲基卡矿床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伟晶岩矿床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稀有金属 成矿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连云山上石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志林 黄明 +4 位作者 许国锋 张云飞 黄宝亮 李荫中 刘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970,共10页
湘东北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中部北西缘,历来是中国重要的金、铜、钴、铅、锌多金属矿产区。在进行1∶10000地质填图过程中,在上石地区发现了大量锂辉石稀有金属矿脉,单样Li_(2)O含量达到了1.88%。其中包括:新发现伟晶岩脉25条,脉宽一米... 湘东北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中部北西缘,历来是中国重要的金、铜、钴、铅、锌多金属矿产区。在进行1∶10000地质填图过程中,在上石地区发现了大量锂辉石稀有金属矿脉,单样Li_(2)O含量达到了1.88%。其中包括:新发现伟晶岩脉25条,脉宽一米至数十米,延伸方向主要为北西西及近东西向,延伸数米至数百米;确定伟晶岩矿化点20余处,其中普遍发育锂辉石、铌钽铁矿、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伟晶岩脉与围岩存在明显的渐变分带,可细分为混合岩化片岩带(Ⅰ带)、二云母花岗岩带(Ⅱ带)、电气石伟晶岩带(Ⅲ带)和块状钠长石锂辉石带(Ⅳ带),各结构带之间分带明显。锂辉石多产于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带中,伴生有大量巨晶电气石、白云母等,显示出良好的锂成矿潜力。同时大量伴生铌钽铁矿、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部分达到锂矿共伴生品位。矿床主要赋矿伟晶岩脉为近东西走向,长度超过1 km,宽数米至数十米,厚度超过百米,Li_(2)O平均品位为1.42%,初步预测储量约为2.56×10^(4)t,可达中型规模。该伟晶型锂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湘东北地区以Be-Nb-Ta为主的稀有金属分布格局,暗示着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的巨大潜力,对新一轮的找矿勘查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伟晶岩分带 上石锂矿床 连云山地区 湘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郑辉 王登红 +2 位作者 龚羽飞 陈毓川 陈世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与阿尔泰成矿省相似,东天山在印支期也发生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这表明,东天山地区的成矿演化与阿尔泰地区具有可比性,从而为2个地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印支期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白云母^40Ar-^39Ar法测年 镜儿泉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
5
作者 张辉 唐勇 吕正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0-320,共1页
已有的研究揭示,与稀有金属W、Sn、Nb、Ta成矿在时空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富磷过铝质岩浆岩(包括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其全岩中w(P2O5)可高达】1%。Bea等(1992)认为w(SiO2)】70%,w(P2O5)】0.5%可以作为S型花岗岩W、Sn矿化的标志。Webs... 已有的研究揭示,与稀有金属W、Sn、Nb、Ta成矿在时空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富磷过铝质岩浆岩(包括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其全岩中w(P2O5)可高达】1%。Bea等(1992)认为w(SiO2)】70%,w(P2O5)】0.5%可以作为S型花岗岩W、Sn矿化的标志。Webster等(1997)在德国东部Ehrenfriedersdorf高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阿尔泰造山带 密切相关 锂云母花岗岩 碱性长石 熔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标志 岩浆岩 德国东部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意义 被引量:117
6
作者 王登红 李建康 付小方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1-547,共7页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仅次于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集中产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其中的甲基卡矿床是中国最大的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及相关科学问题缺乏系统...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仅次于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集中产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其中的甲基卡矿床是中国最大的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及相关科学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的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134号脉和104号脉的Ar-Ar法坪年龄分别为(195.7±0.1)Ma和(198.9±0.4)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5.4±2.2)Ma和(199.4±2.3)Ma。这说明青藏高原东部甘孜-理塘一带的伟晶岩矿床形成于印支运动之后的燕山早期,属于印支旋回强烈造山运动之后相对稳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甲基卡式的伟晶岩型矿床形成于印支旋回板块碰撞造山运动向燕山-喜马拉雅旋回陆内造山运动演化的过渡时期。这种特点与国内外类似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同位素定年 伟晶岩矿床 稀有金属 印支运动 甲基卡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可尔因矿田李家沟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锡石LA-MC-ICP-MS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许家斌 费光春 +3 位作者 覃立业 杨继忆 郑硌 唐文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四川李家沟伟晶岩型锂铌钽铍锡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可尔因矿田东南部,是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成矿时代尚不清楚。本文在伟晶岩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锡石矿物开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以及LA-... 四川李家沟伟晶岩型锂铌钽铍锡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可尔因矿田东南部,是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成矿时代尚不清楚。本文在伟晶岩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锡石矿物开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以及LA-MC-ICP-MS U-Pb定年工作。电子探针波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李家沟矿床的锡石都是与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锡石,并非来自热液矿床的锡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含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样品(LPD4H2)的207 Pb/206 Pb-238 U/207 Pb谐和年龄为211.4±3.3 Ma(n=28,MSWD=2.9),可以代表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的年龄。表明李家沟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与印支晚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对比显示,李家沟与雪宝顶和甲基卡等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类型和成矿年龄,形成于造山后趋于稳定阶段。松潘-甘孜造山带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存在大规模的锂铌钽铍锡稀有多金属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U-PB定年 晚三叠世 伟晶岩 李家沟稀有金属矿床 可尔因 松潘-甘孜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40)Ar/^(39)Ar年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3
8
作者 李建康 王登红 付小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3-848,共6页
川西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主体的中心部位,对该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示踪意义。本文对可尔因地区根则岩体中白云母微斜长石伟晶岩脉和党坝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 川西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主体的中心部位,对该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示踪意义。本文对可尔因地区根则岩体中白云母微斜长石伟晶岩脉和党坝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脉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其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76.25± 0.14Ma和152.43±0.60Ma。结合前人对可尔因岩体的成因认识和K-Ar、Rb-Sr、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推断出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该地区经历了多期岩浆演化,且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伟晶岩的稀有金属矿化发生在岩浆活动末期的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环境中。这些地质现象说明,松潘-甘孜造山带在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期的剧烈构造运动后,在150 Ma左右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直至喜马拉雅运动造成地壳急剧隆升,这段稳定时期为各种成矿作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稀有金属 伟晶岩矿床 可尔因 松潘-甘孜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扎乌龙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锂、铍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8
9
作者 熊欣 李建康 +2 位作者 张珈铭 严清高 王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85-2100,共16页
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和青海省交界处,其西部矿体被称为青海草陇矿床,是我国西部松潘-甘孜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扎乌龙矿床Li 2O资源储量预估高达157万t,最主要的锂、铍矿石矿物为绿柱石和锂辉石。前人以扎... 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和青海省交界处,其西部矿体被称为青海草陇矿床,是我国西部松潘-甘孜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扎乌龙矿床Li 2O资源储量预估高达157万t,最主要的锂、铍矿石矿物为绿柱石和锂辉石。前人以扎乌龙伟晶岩脉内多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了其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尚缺乏锂铍矿物学和同位素方面的研究来加深对该矿床岩浆热液演化及成矿作用方面的理解。14号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脉是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矿床出露面积最大、锂储量最高的伟晶岩脉,也是研究该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的理想对象。该伟晶岩脉具有一定的内部分带性,由边部至核部分为:石英-白云母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带(Ⅱ带)、钠长石-锂辉石带(Ⅲ带)和石英-锂辉石带(Ⅳ带)。绿柱石和锂辉石矿物结构和化学组成表明,扎乌龙14号脉锂铍矿化主要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岩浆阶段,主要形成均一或振荡环带结构的原生绿柱石和锂辉石;第二阶段为热液阶段,主要表现为流体与原生矿物发生再平衡,原生锂辉石发生蚀变形成云母等矿物,原生绿柱石边部和内部缝隙产出相对富Cs_(2)O或Na 2O含量的次生绿柱石。14号伟晶岩中原生和次生绿柱石的Cs_(2)O含量(0.71%~2.28%)均低于世界上许多其他Li-Ta-Cs伟晶岩脉,表明其岩浆结晶分异程度相对较低。Ⅲ和Ⅳ带原生锂辉石均呈现出不均匀的δ^(7)Li值(-1.70‰~1.67‰),表明锂辉石结晶于流体出溶的环境。次生锂辉石相对略低的δ^(7)Li值(-1.90‰~-0.03‰)表明了热液阶段锂的再活化沉淀对于锂同位素组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次生绿柱石较原生绿柱石的Cs_(2)O含量增加有限,热液作用未形成高度富铯或锂的矿物如铯馏石和锂云母,表明热液作用对于原生稀有金属矿物的改造有限。总体而言,与加拿大Tanco和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相比,扎乌龙14号脉伟晶岩熔体的分异程度较低,出溶的富Cs流体有限,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晚阶段热液交代作用,成矿作用以伟晶岩熔体的结晶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锂辉石 绿柱石 伟晶岩熔体分异 稀有金属 成矿作用 松潘-甘孜造山带 扎乌龙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流体成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范博 王国光 倪培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613,共18页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有金属等关键金属资源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花岗伟晶岩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矿床学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主要对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有金属等关键金属资源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花岗伟晶岩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矿床学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主要对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普遍富集挥发分(B、P、F和H2O)和成矿元素,具有低黏度、低成核率、强元素溶解能力和强迁移性。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温压条件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者认为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形成于过冷却条件下,温度可能低至350℃。花岗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演化和富成矿元素地壳物质小比例深熔是形成成矿花岗伟晶岩的两种主要机制。流体不混溶和组成带纯化是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进一步富集的重要手段。中国规模最大的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研究该类矿床的理想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矿床 稀有金属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冉子龙 李艳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3,共11页
伟晶岩型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该类稀有金属矿床在分类、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伟晶岩成岩方式和稀有金属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伟晶岩通常与母质岩... 伟晶岩型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该类稀有金属矿床在分类、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伟晶岩成岩方式和稀有金属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伟晶岩通常与母质岩浆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但不少也与母质岩浆无成因关系。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熔体/流体具有低黏度、富水、高分散性、富碱等性质,可导致P、F和B等元素在伟晶岩中的极端富集,使其与稀有金属组成各类络合物或化合物而迁移与富集。富含Li-Cs-Ta(LCT)型伟晶岩与S型花岗岩关系紧密,成矿物质主要起源于黑色页岩等海相沉积物质,而富含Nb-Y-F(NYF)型伟晶岩常与A型花岗岩联系紧密,属同源岩浆演化和矿化。花岗质岩浆分异结晶和地壳或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是伟晶岩两种主要的形成方式。流体不混溶作用、富助熔组分花岗岩浆高度结晶分异和热液交代作用3种富集机制可用于解释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稀有金属矿床 成岩方式 富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可尔因矿田党坝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带伟晶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汇派 费光春 +5 位作者 谭华 蔡云华 陈治坪 罗小龙 袁彦伟 李天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0-359,共10页
党坝稀有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区内分布有北带、中带和南带含矿伟晶岩脉,其中中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厘清中带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运用激光剥蚀电... 党坝稀有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区内分布有北带、中带和南带含矿伟晶岩脉,其中中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厘清中带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其中的铌钽铁矿进行了U-Pb定年分析。野外调查发现,中带伟晶岩侵位于三叠系侏倭组变沉积岩中,其中的北西-南东向裂隙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含矿伟晶岩主要呈脉状产出,属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等离子质谱分析得到中带Ⅵ号伟晶岩矿体产出的铌钽铁矿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13.5±1.2)Ma。该年龄与北带的Ⅷ号矿体年龄基本一致,均为晚三叠世。研究认为,党坝矿床伟晶岩的成矿时代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其他含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时代一致,而且都形成于造山期后相对稳定阶段。可尔因矿田西康群中的侏倭组,是寻找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首要目标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铁矿U-Pb定年 稀有金属矿床 伟晶岩 党坝 松潘-甘孜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肃北县乌云淖尔发现伟晶岩型铍铌钽稀有金属矿点(959 t)
13
作者 徐磊 吴义布 +6 位作者 刘胜江 胡浩 黄增保 赵建国 余君鹏 张为 唐文轶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79,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北带明水岩浆弧,前人研究认为该区稀有金属成矿条件良好,但多年来找矿未能突破。2020-2023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甘肃省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甘肃省肃北县大一明镇-白头山地区1∶50000区...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北带明水岩浆弧,前人研究认为该区稀有金属成矿条件良好,但多年来找矿未能突破。2020-2023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甘肃省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甘肃省肃北县大一明镇-白头山地区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了乌云淖尔伟晶岩型铍铌钽矿点,稀有金属矿找矿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伟晶岩 甘肃肃北 成矿条件 北山北带 地质调查项目 地质调查院 白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 被引量:71
14
作者 王登红 刘丽君 +4 位作者 侯江龙 代鸿章 于扬 代晶晶 田世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继承并发展的"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不仅适用于华南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在其他矿区和矿种的勘查中也起到了指导勘查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实践为...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继承并发展的"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不仅适用于华南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在其他矿区和矿种的勘查中也起到了指导勘查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实践为例加以探讨,重点介绍甲基卡式"五层楼+地下室"模型的要点,并与南岭式"五层楼+地下室"模型加以对比阐述其共性与个性,说明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五层楼+地下室"模型对于指导热穹隆构造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也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具体的成矿条件、具体的找矿问题加以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而不应生搬硬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层楼+地下室”模 甲基卡式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南岭式 石英脉钨矿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白沙窝稀有金属矿床电性特征与找矿预测研究
15
作者 柳建新 曹丽 +2 位作者 郭振威 曹创华 陈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780,共13页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之一。连云山东部新发现了白沙窝伟晶岩型矿床,初步评估白沙窝矿床深部稀有金属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矿床的矿产开采程度很低,围绕深部隐伏花岗伟晶岩脉的研究程度不高。通过研究白沙...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之一。连云山东部新发现了白沙窝伟晶岩型矿床,初步评估白沙窝矿床深部稀有金属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矿床的矿产开采程度很低,围绕深部隐伏花岗伟晶岩脉的研究程度不高。通过研究白沙窝伟晶岩型矿床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探讨稀有金属成矿模型及赋矿载体的空间分布,阐明矿脉就位关系,旨为稀有金属找矿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白沙窝岩体东南方向开展深部隐伏岩(矿)体的探测工作,采用共轭梯度法反演实测3条探测剖面数据,探测深部隐伏岩(矿)体,并结合钻孔信息和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隐伏岩脉的分布及成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隐伏伟晶岩脉主要位于冷家溪群中,集中分布在花岗岩体顶部及构造裂隙周围,埋深在50~300 m;伟晶岩脉的成矿地球物理标志为深部高阻体侵入浅部低阻体中的高阻脉状地质体。研究成果为白沙窝矿床后续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伟晶岩脉的形成机理,并为湘东北及华南地区的稀有金属勘查提供了可靠的物探预测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连云山 CSAMT 锂-铍-铌-钽矿床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熔-流体演化及成矿时代——来自白云母和锡石微区成分及U-Pb同位素的约束
16
作者 韩警锐 冉凤琴 +10 位作者 多吉 彭勃 陈燃 唐波 奉大博 顾春进 杨阳 赵媛 杨德剑 赵恒兵 陈浩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1136,共20页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锂的富集机制仍不明确。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和锡石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EPMA)、LA-ICP-MS分析以及锡石U-Pb定年等测试工作。研究...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锂的富集机制仍不明确。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和锡石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EPMA)、LA-ICP-MS分析以及锡石U-Pb定年等测试工作。研究将伟晶岩中白云母划分为3种类型:(1)原生白云母(Ms),岩浆阶段产物,Li含量相对较低,介于2089×10^(-6)~4561×10^(-6)之间;(2)过渡白云母(TM),形成于熔体和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出溶导致Li元素的富集,Li含量为8173×10^(-6)~25307×10^(-6);(3)热液白云母(HM),由流体交代作用形成,该阶段Li含量逐渐降低(最低为642.7×10^(-6))。微区组分特征显示,从Ms→TM,K/Rb、Nb/Ta值逐渐降低,指示李家沟矿床经历了较高的演化程度。同时将伟晶岩中锡石划分为4种类型,由早到晚分别为相对均一结构(Cst-1)→不均一的核-边结构(Cst-2、Cst-3)→白色补丁状结构(Cst-4),Fe、Nb、Ti等元素含量逐渐升高。结合Ta/(Nb+Ta)值推断锡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具有早期富Fe、晚期富Nb的特征。白色补丁状锡石(Cst-4)中Ti显著升高,反映了热液流体的交代作用。此外,通过含锂辉石伟晶岩中锡石的U-Pb定年研究,确定李家沟矿床形成时代为196.18±4.39 Ma(n=18,MSWD=0.62),结合已有研究,确定李家沟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作用,时代分别为211~205 Ma和199~186 Ma。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认为李家沟伟晶岩成矿过程中经历了熔-流体演化阶段,流体出溶致使Li元素大量富集,从而进入锂辉石晶格中达到过饱和后沉淀成矿,最终形成李家沟伟晶岩型锂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 花岗伟晶岩矿床 白云母 锡石 LA-ICP-MS微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白沙窝伟晶岩型铍锂铌钽矿床中铍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制
17
作者 范志伟 熊伊曲 +2 位作者 陈星霖 文春华 邵拥军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829,共21页
铍(Be)作为关键金属,是航空、航天领域和新能源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我国是主要的Be消费国,Be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湘东北白沙窝矿床是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Be-Li-Nb-Ta稀有金属矿床,但其Be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 铍(Be)作为关键金属,是航空、航天领域和新能源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我国是主要的Be消费国,Be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湘东北白沙窝矿床是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Be-Li-Nb-Ta稀有金属矿床,但其Be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LA-ICP-MS分析和矿物自动扫描等方法,对白沙窝3^(#)分带伟晶岩脉中的绿柱石、黑色电气石、石英、钠长石和云母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Be不仅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绿柱石中,还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黑色电气石、石英、钠长石及白云母中。绿柱石主要发育在3^(#)伟晶岩脉外侧带和过渡带中,外侧带绿柱石呈淡绿色,晶体颗粒大小为2~5 cm,与钠长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矿物共生;过渡带中的绿柱石晶体颗粒较大(直径约50 cm),呈短柱状,晶体表面有平行于c轴的纵向纹理。3^(#)脉外侧带绿柱石中BeO、Li_(2)O和Cs_(2)O的含量分别为12.87%~14.01%、0.14%~0.33%和0.05%~0.12%;而过渡带绿柱石中的BeO的含量为13.38%~13.96%,Li_(2)O和Cs_(2)O含量分别为0.25%~0.39%和0.13%~0.39%,均稍高于外侧带绿柱石。此外,石英中Be含量(0.20×10^(-6)~7.13×10^(-6),平均值为2.50×10^(-6))均低于其他含Be矿物,黑色电气石(4.13×10^(-6)~8.73×10^(-6),平均值为5.94×10^(-6))与钠长石中的Be含量(1.22×10^(-6)~6.98×10^(-6),平均值为4.54×10^(-6))接近,而白云母中的Be含量(16.9×10^(-6)~53.8×10^(-6),平均值为21.77×10^(-6))相对较高。综合研究认为白沙窝3^(#)伟晶岩脉外侧带伟晶岩为花岗质熔体结晶分异成因,过渡带伟晶岩处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受到了后期热液流体的交代作用。白沙窝矿床中绿柱石与钠长石等碱性长石共生,且具有较好的工业价值,可采用酸法浮选等方法进行绿色选冶。本文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Be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Be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窝稀有金属矿床 Be的赋存状态 绿柱石 伟晶岩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形成时代:来自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20
18
作者 乔耿彪 伍跃中 刘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1593,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新疆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中央造山带的最西段,地处塔里木陆块西南缘(图1a),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沉积变质型铁矿、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等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历史... 1研究目的(Objective)新疆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中央造山带的最西段,地处塔里木陆块西南缘(图1a),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沉积变质型铁矿、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等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资源潜力巨大。本区已发现阿克塔斯锂矿(图1b)、红柳滩锂矿、509道班西锂矿和白龙山锂铷多金属矿等,预测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目前对该区域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成果较多,但是矿床形成时代认识依旧较为笼统,还没有明确的年代学数据支撑。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通过对花岗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白云母矿物开展40Ar/39Ar定年来确定矿床成矿年龄,为西昆仑—喀喇昆仑构造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矿产勘查工作 沉积变质铁矿 花岗伟晶岩 白云母 伟晶岩 矿床形成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类型——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忠信 白鸽 杨岳清 《地质论评》 1981年第3期269-273,289,共6页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斑岩型矿床(如斑岩铜矿、斑岩钨矿、斑岩钼矿、斑岩锡矿等)不断为人们所发现,其共同特点如下:1.矿化赋存在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侵入岩体内,岩体形态多呈岩株、岩瘤、岩筒、岩脉、岩漏斗状。岩石普遍...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斑岩型矿床(如斑岩铜矿、斑岩钨矿、斑岩钼矿、斑岩锡矿等)不断为人们所发现,其共同特点如下:1.矿化赋存在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侵入岩体内,岩体形态多呈岩株、岩瘤、岩筒、岩脉、岩漏斗状。岩石普遍具斑状结构。2.矿石呈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钨矿 斑岩稀有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初探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顺庭 祝新友 王京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6-257,共2页
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锂、铍、铷、铯、铌、钽、锆、铪、钒、钛、钨、钼、铼等。它们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以伴生形式出现,赋存状态分散、复杂,难以开发和提取。然而由于稀有金属元素具备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等领... 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锂、铍、铷、铯、铌、钽、锆、铪、钒、钛、钨、钼、铼等。它们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以伴生形式出现,赋存状态分散、复杂,难以开发和提取。然而由于稀有金属元素具备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稀有金属元素 稀有元素花岗岩 细粒花岗岩 稀有金属矿化 物理化学性质 碱性岩 赋存状态 花岗岩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