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心合
机构
苏州大学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8年第11期9-11,共3页
文摘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的挑战 在经历了约300年的工业经济之后,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又步入一种新的形态即知识经济时代。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经济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知识资本
会计平衡公式
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
传统会计
结构性资本
知识资源
人力资本所有者
分类号
F062.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上)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源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财会月刊》
1996年第4期3-5,共3页
文摘
会计平衡公式,一般都从会计角度理解为会计主体的会计要素之间在计量上的等式关系,在此等式基础上建立起借贷复式记帐法和资产负债表等一套会计方法。但是,在会计中为什么产生这个公式,而不是别的公式呢?这还需要从会计以外的经济和法律方面来理解。换言之,是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方面的要求决定了会计一定要采用这个公式,以符合经济和法律上的需要。经济和法律上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会计公式的内容。在市场经济中,公民自然人和法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都是财产所有权(产权)主体。从投资经营角度看,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产权主体,都拥有一定的商品财产。从其来源(资本)来看,一部分是自有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的资本。于是,该主体的商品财产价值和资本价值之间存在着等量关系。
关键词
产权关系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产权主体
资本
投资人
业主
债权人
公司法人所有权
净资产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论产权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下)
3
作者
陈颖源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财会月刊》
1996年第5期3-6,共4页
文摘
四、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会计平衡公式1.产权关系特点.在以政府为唯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或指传统国有企业)是一种由政府独家投资所有的独资企业.它象其他政府预算单位一样,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是全部国有企业的唯一“大老板”.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也就是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企业资产减掉负债以后的净资产,就是政府投入的国有资本,即政府所有者权益.企业的盈亏也就是政府的盈亏,利润要上交,亏损也由政府承担,并由政府负担无限偿债责任.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关系
产权主体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主体
预算单位
现代企业法人
法人财产权
非企业法人
财产所有权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论会计平衡公式的一般形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淼
机构
浙江温州市农机管理处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7年第8期3-5,共3页
文摘
一、会计平衡理论的客观依据及原来会计平衡公式的三个问题 我国原来的会计平衡公式是:“资金运用=资金来源”。据史料记载,早在本世纪初,在苏联便首次形成了这种“平衡理论”,有位名伦斯基的学者首次提出了“资金来源”这个概念,解释为“所有者资金和贷方负债”;接着,有位名巴赫萨赖采夫的学者提出了“巴赫萨赖采夫四公式”,即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以后就一直流传下来。可见,我们原来所说的“两个方面,四种类型”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理论
形式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资产概念新探——兼论会计平衡公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阮祥明
机构
湖北黄石市供销社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9期11-12,共2页
文摘
一 什么是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在此之前,《准则(草案)》曾解释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主观效用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提供经济效益也不能否认它们的资源价值(注1)。还有的学者直接解释为: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概念
财产权利
所有者权益
资金占用
货币计量
属概念
法律概念
劳动价值论
经济效益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对会计平衡理论的重新认识
6
作者
李玉平
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
出处
《山东经济》
1999年第1期78-80,共3页
文摘
会计平衡理论是人们对会计对象客观存在着的数量相等关系的理性认识,用等式的形式表现即会计平衡公式。对此理论人们仍未形成共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等不同的概念等同混用;二是会计平衡理论究竟如何表达;三是...
关键词
会计 平衡 理论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等式
会计 恒等式
会计 方程式
会计 要素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浅议会计基本等式的改革
7
作者
张忠诚
机构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
出处
《会计之友》
1991年第3期11-12,共2页
文摘
一、当前会计基本等式的特点建国以来,在我国会计工作及现行的多数会计教材中,对会计基本等式的阐述是以计划经济为理论指导的资金平衡理论,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平衡公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于我国所有国营企业的资产完全归全民所有,所以现行的资金平衡公式只需反映企业资金的物质构成(资金运用只反映实物形态的资产)及其取得渠道。没有必要通过资金平衡公式来反映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 2、这个基本等式反映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关系。由于国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实为国家所有。
关键词
会计平衡公式
企业资金
资金运用
实物形态
传统经济体制
财产物资
所有者权益
经营过程
资金平衡
企业破产法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会计等式蕴含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唐轶之
刘鑫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2,共3页
文摘
会计等式,亦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联系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表达式,也是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以及进行会计分析与考核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会计等式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会计等式的理论基石。因此,要正确、深刻把握会计等式,学好会计这门学科,就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看会计等式。
关键词
会计 等式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蕴含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恒等式
会计 方程式
平衡 关系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基本会计等式的形式与内涵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淼
机构
温州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出处
《会计之友》
2004年第9期37-38,共2页
文摘
本文从会计平衡理论出发,着重讨论变动状态下各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在分析各会计要素的特性及其变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存量基本会计等式和变量基本会计等式,两者并列反映会计对象,以完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理论主张。
关键词
基本会计 等式
内涵
会计 平衡 理论
会计 要素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核算
表现形式
会计 对象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资金平衡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区别
10
作者
唐秋明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
出处
《会计之友》
1992年第6期40-40,共1页
文摘
资金平衡表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一种主要的会计报表.资金平衡表依据专款专用的原则,其结构为"三段平衡"式设计即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流动资产与流动基金和专项资产与专用基金,这在会计核算中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已向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企业无形资产核算内容的出现,向其他单位投资和吸收其他单位投资核算内容的出现以及流动资金与专项资金相互垫付款项的情况普遍存在.以往的"三段平衡"结构已无维持的必要,因此在1989年新修订的会计制度中,资金平衡表打破了"
关键词
资金平衡 表
企业会计 核算
无形资产核算
投资核算
权益项目
会计平衡公式
流动基金
专款专用
资金来源渠道
单位投资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掌握点新会计制度知识
11
作者
李俊卿
机构
河北沧州财经学校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新会计 制度
会计 要点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核算
分类号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论《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制度的十大突破
12
作者
乔元芳
机构
山东省财政学校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3年第6期14-16,共3页
文摘
《企业会计准则》经过几年的准备和反复修改。已于1992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即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深入研究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的实质差别,对尽快地把握会计准则的总体框架,顺利实施会计准则都是十分有益的。据我们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制度的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企业会计准则》重新确立了我国会计规范的立足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是统收统支的会计模式。虽几经变化,但根本指导思想并未动摇,一直贯穿着“高度计划经济”
关键词
企业会计 准则
会计 制度
会计 核算
企业
记帐方法
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 报表
分类号
F233.2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商业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中的新旧科目对接问题
13
作者
楚君
机构
湖北省商业会计学会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3年第6期47-48,共2页
文摘
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与原来的商业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改革的跨度较大,涉及面较广,要正确实施新旧制度的对接,必须准确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1、会计平衡公式的改革及会计要素确认,奠定了新会计制度的经济基础,构成了新会计制度的框架,指导着新制度实施后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深刻理解新的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确认,是实现新旧会计制度对接的重要前提。 2、要做好实行借贷记帐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国营商业企业实行增减记帐法已经30多年,两种制度在科目、
关键词
商业企业
会计 制度改革
会计平衡公式
借贷记帐法
会计 科目
分类号
F715.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33.2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略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的特色
14
作者
吴展初
机构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3年第6期46-47,共2页
文摘
《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颁布以后,财政部又及时地制定了新的主要行业会计制度,这些制度与旧的制度比较都有新的特色。现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色概括如下: 1、反映会计要素原则。新制度是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后制定的,规范性很强。例如:会计科目的制定完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进行。确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规定了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原则及标准。 2、统一商品流通核算。新制度运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从事商品流通的独立核算企业,包括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供销合作社、对外贸易、医药(石油、烟草)商业、图书发行等企业,运用面甚广。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
会计 制度
会计 要素
会计 报表
所有者权益
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
会计平衡公式
分类号
F715.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33.2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演变过程
15
作者
胡展云
机构
香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6年第2期30-31,共2页
文摘
一、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的状况 1993年中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这项准则使得中国在财务报表实务上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也使得财务报表在满足新的使用者要求上迈了一大步,现状是: ——部分国际化。准则正式建立起最基本的会计原则和假设,并以国际通用的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取代已过时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会计平衡公式。然而,准则在具体会计处理上与国际会计仍存在不少差别,包括坏帐准备、存货准备、固定资产和投资计价、期后事项的调整或(和)披露、或有事项。
关键词
中国会计 国际化
演变过程
财务报表
国际会计
会计平衡公式
信息披露
国有资产流失
征求意见稿
所有者权益
坏帐准备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会计制度的特点
16
作者
董恩裕
邹清林
机构
湖北钟祥市农村经管局
出处
《财会通讯(上)》
1996年第10期45-46,共2页
文摘
广大农村财务人员盼望已久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已正式颁布,并将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了新的会计平衡公式。新制度以会计六大要素取代原制度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个基本概念,六大要素中的前三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后三项(收入、费用。
关键词
村合作经济组织
新会计 制度
所有者权益
资金平衡 表
收益分配表
资产负债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
会计平衡公式
资金来源
偿债能力
分类号
F30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对三式簿记的思考
17
作者
常杰
出处
《财贸研究》
1987年第4期64-66,共3页
文摘
井尻教授曾于1982—1983年度担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现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罗伯特·M·特鲁不拉德会计讲座教授。井尻教授长期致力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对似乎完美无缺的复式记帐及建立三式簿记潜心研究逾二十五载。试图寻找出白璧上瑕疵,向统治会计达五百年之久的复式簿记挑战。其扛鼎之作《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TriPle—enty bookkeePnig and income mo mentum)有独到见解,许多问题引起笔者思考。
关键词
三式簿记
会计 基本理论
复式记帐
复式簿记
美国会计 学会
income
讲座教授
扛鼎之作
白璧
会计平衡公式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题名 开展企业资产负债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8
作者
唐自清
机构
湖北省审计局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1993年第8期19-20,18,共3页
文摘
开展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审计机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开展资产负债审计是审计机关进一步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起来的。近十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审计监督在查处违法乱纪,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关键词
企业资产负债
审计机关
审计监督制度
促进改革
会计平衡公式
财务收支
合法性审计
现行会计 核算
商品生产者
损益审计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资产负债表应改为资产权益表
19
作者
林志新
出处
《财会月刊》
1997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资产负债
资产权益
所有者权益
资产和负债
定日期
会计平衡公式
债权人权益
分类标准
会计 公式
财务状况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题名 浅谈企业财会制度改革后的信贷管理
20
作者
孙学才
机构
农业银行江苏省阜宁县支行
出处
《西南金融》
1993年第5期13-14,共2页
文摘
(一) 199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贯彻实施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是我国财会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的财会工作及经济工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突出有以下特点: 一、突破了现行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统一规范了不同所有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和经营方式企业的财会制度,使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化、科学化、通用化。
关键词
财会制度
信贷管理
企业破产
资金营运
会计 核算制度
财务会计 制度
旧制度
经营方式
会计平衡公式
财务分析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