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史会要》“朱谋垔托名说”辨误
1
作者 赵阳阳 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8,I0002,共7页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进而对莫伯骥、谢巍辨伪过度的原因进行分析,于书画文献辨伪之方法亦略献刍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史会要 朱谋垔 金赉 托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史会要》的编撰背景与画史观研究
2
作者 谢菁菁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画史会要》作为明代少有的纪传体画史,后代学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画史会要》中记载明代画家数量多,内容最完备,因此之后考录明代画家的画学文献多以此为据,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画史会要》对于中国画学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画史会要》作为明代少有的纪传体画史,后代学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画史会要》中记载明代画家数量多,内容最完备,因此之后考录明代画家的画学文献多以此为据,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画史会要》对于中国画学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另一方面,《画史会要》中汇辑内容没有注明出处,杂采前人论述未能分辨真伪,终因“疏漏颇多”而算不上精良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学 画史会要 画学文献 纪传体 后代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时间考定——以《唐会要》版本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安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0,共8页
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武英殿本与四库全书本《唐会要》分别有"永徽二年五月"和"永泰二年五月"两种不同记载。通过考察目前国内外所藏十数种《唐会要》抄本的相关记载,可以确认"永泰二年五月"这... 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武英殿本与四库全书本《唐会要》分别有"永徽二年五月"和"永泰二年五月"两种不同记载。通过考察目前国内外所藏十数种《唐会要》抄本的相关记载,可以确认"永泰二年五月"这一记载准确无误。武英殿本《唐会要》所记,有可能为清四库馆臣对所据底本的删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州 都督府 永徽二年 永泰二年 《唐会要》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论会要体史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少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5-22,共8页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宝库里,各种体裁的史书异彩纷呈,其中,会要体史书自成佳构,是我们今天不可忽视的史学瑰宝。它作为典志体史书的一支,以断代史的形式,总结一代法度典章,起到编年、纪传体史书所不能起的作用。清代学者俞樾曾...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宝库里,各种体裁的史书异彩纷呈,其中,会要体史书自成佳构,是我们今天不可忽视的史学瑰宝。它作为典志体史书的一支,以断代史的形式,总结一代法度典章,起到编年、纪传体史书所不能起的作用。清代学者俞樾曾指出:“观一人之始终,莫如纪传,而甲与乙不相联系;考一时之治乱,莫如编年,而前与后不相贯穿,于是后人又有会要之作。”他认为,会要体史书“盖编年、纪传外,不可少之书也。”(俞樾:《春秋会要》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书 《唐会要 史籍 典章制度 官修 日历 考辨 会要 史事 国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武九年自刻本《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题跋与过录文字考释
5
作者 郭建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书画史上知名著录,被四库馆臣列于子部艺术类书画属,此著录洪武刻本上有盛昱的一段题跋,记录了此版本著录与明人顾仁效的渊源,盛昱跋旁还有其过录王文恪《阳山草堂记》的一段话,盛昱过录的有关顾仁效的生平的... 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书画史上知名著录,被四库馆臣列于子部艺术类书画属,此著录洪武刻本上有盛昱的一段题跋,记录了此版本著录与明人顾仁效的渊源,盛昱跋旁还有其过录王文恪《阳山草堂记》的一段话,盛昱过录的有关顾仁效的生平的这段文字,也涉及了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创作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文人"诗意地栖居"的一种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书法艺术 古籍刻本 《书史会要 题跋 顾仁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会要辑稿·兵》备边门之“泾凤路”校勘
6
作者 宋亮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52-152,共1页
《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三八载,绍圣二年(1095)十二月“二十三日,诏陕西、河东经略司如遇西贼并兵入寇一路,合藉诸路牵制策应。其逐路量留守御兵马,照管本路边面。鄜延路于环庆路,环庆路于鄜延、泾原路,泾原路于环庆路、秦凤路,泾凤路... 《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三八载,绍圣二年(1095)十二月“二十三日,诏陕西、河东经略司如遇西贼并兵入寇一路,合藉诸路牵制策应。其逐路量留守御兵马,照管本路边面。鄜延路于环庆路,环庆路于鄜延、泾原路,泾原路于环庆路、秦凤路,泾凤路、熙河路,并策应。熙河路于秦凤路,鄜延路于河东路,河东路于鄜延路,更不策应,止策兵牵制”(〔清〕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7288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要辑稿 河东路 经略司 《宋会要辑稿》 秦凤路 环庆路 校勘 策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天麟的制度史观——以《两汉会要》为中心
7
作者 卓越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60,共6页
《两汉会要》作为补撰前代会要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南宋史家徐天麟的制度史观,其内容包括重视典章制度的历史观念,注重研究典章制度的史鉴、政治及经世功能,主张从王朝兴衰与典制自身等方面来考察典制的因革演变,强调要从国家治道、名... 《两汉会要》作为补撰前代会要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南宋史家徐天麟的制度史观,其内容包括重视典章制度的历史观念,注重研究典章制度的史鉴、政治及经世功能,主张从王朝兴衰与典制自身等方面来考察典制的因革演变,强调要从国家治道、名实相符、简约形式等方面来品评典制建置的优劣得失,并认为典制建置情况与一代王朝的政治风气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要 徐天麟 制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会要体史籍研究综述
8
作者 卓越 《阴山学刊》 2008年第5期111-113,共3页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为会要体史籍研究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研究较为粗疏,没有形成规模;80年代至90年代为研究的重点阶段,这一时期《宋会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会要体史籍的整体研究业已展开;90年代以后至今为研究的深化提高阶段,特...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为会要体史籍研究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研究较为粗疏,没有形成规模;80年代至90年代为研究的重点阶段,这一时期《宋会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会要体史籍的整体研究业已展开;90年代以后至今为研究的深化提高阶段,特点是以唐宋会要为重点,研究视角更为宽泛,研究层次日趋细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会要 典章制度 编纂学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审计院创新启示录——兼议宋代审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宫军 《中国内部审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89,共4页
据《宋会要》记载,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下诏,将太府寺诸军诸司专勾司。改名为太府寺诸军诸司审计司,亦称太府寺诸军诸司审计院。以南宋审计院为代表的宋代勾院审计,开创了中国古代审计的新纪元。认真总结南宋审计院以... 据《宋会要》记载,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下诏,将太府寺诸军诸司专勾司。改名为太府寺诸军诸司审计司,亦称太府寺诸军诸司审计院。以南宋审计院为代表的宋代勾院审计,开创了中国古代审计的新纪元。认真总结南宋审计院以及宋代审计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宋代审计极其复杂现象背后极具创新的探索性实践,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院 宋代 南宋 实践 创新 《宋会要 审计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物纪原》成书于明代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和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9-59,65,共2页
关于《事物纪原》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四库全书》所收本及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均题为“宋·高承撰”。本文通过对该书的内容作具体地考证指出 ,生活于明正统年间的阎敬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 ,谈到该书的来历并说“作... 关于《事物纪原》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四库全书》所收本及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均题为“宋·高承撰”。本文通过对该书的内容作具体地考证指出 ,生活于明正统年间的阎敬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 ,谈到该书的来历并说“作者逸其姓氏不可考”。从该书引用的材料来源看 ,其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出自《宋会要》,且叙述语气亦明显是宋朝以后的人 ,该书的两次刊刻出版都在明中叶 ,由此 ,可以证明 ,该书的成书时间应在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纪原》 作者 《宋会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林木资源的保护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彦威 《古今农业》 2000年第2期35-44,共10页
保护林木资源,提倡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是我国古代一些有识之士所极力倡导的,所谓“一年之际,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这不仅是因为林木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及百姓生活中的用材,... 保护林木资源,提倡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是我国古代一些有识之士所极力倡导的,所谓“一年之际,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这不仅是因为林木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及百姓生活中的用材,关系国计民生,也是因为林木资源状况影响到农业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因此一些王朝将保护林木资源,开展植树造林,作为国策运用于国家的治理中,以保证林木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试从保护环境,减少水旱灾害的角度,就我国古代保护林木资源的情况做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资源 中国古代 会要辑稿 植树造林 《宋史》 护堤林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史记·货殖列传》 保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陵史学特征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惠运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4期21-26,共6页
庐陵史学发达宏富,史备众体,尤其是在宋明时期,史学大家叠出,史学著作丰硕,史书类型繁多。诞生了龙衮、欧阳修、徐梦莘、罗泌、龙文彬等众多的史学家,编撰了《江南野史》、《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三朝北盟会编》、《... 庐陵史学发达宏富,史备众体,尤其是在宋明时期,史学大家叠出,史学著作丰硕,史书类型繁多。诞生了龙衮、欧阳修、徐梦莘、罗泌、龙文彬等众多的史学家,编撰了《江南野史》、《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三朝北盟会编》、《路史》、《西域行程记》、《广舆图》、《豫章书》和《明会要》等重要史学著作。庐陵史学重文献网罗、考证和历史经验总结,从整体上看具有父子同撰、通今博古、文史兼通、诗文咏史、金石证史等特征,有史料、校勘和辑佚价值。庐陵史学享誉海内外,口碑较好,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陵史学 欧阳修 《路史》《明会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粮食政策略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彦威 《古今农业》 1994年第2期28-35,共8页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所以为宋朝统治者所关注。宋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做好粮食收贮做为解决粮食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为此制定了相关政策,本文试述如下。
关键词 粮食政策 《续资治通鉴》 常平仓 粮食流通 《宋会要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粮食大市场 粮食问题 和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社会的农林特别户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鸿荣 《古今农业》 2002年第2期11-17,共7页
隋唐五代社会户等森严,户称繁芜:户等显示人户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户称反映人户的谋生手段和行业特征,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分析有关户称的具体内涵,按其社会作用归并为四类。
关键词 隋唐五代 《太平广记》 全唐文 经营者 《唐会要 社会身份 户部尚书 农林 《册府元龟》 自耕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高丽关系史编年(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裕民 《城市研究》 1997年第5X期54-61,共8页
宋高丽关系史编年(一)□李裕民两宋与高丽长期保持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政治交往,由于辽、金的迭兴,因涉及双方利害关系而时断时续,呈现十分错综复杂的局面。经济、文化的交往,尤其是民间的交往,始终保持密切的关系,它对... 宋高丽关系史编年(一)□李裕民两宋与高丽长期保持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政治交往,由于辽、金的迭兴,因涉及双方利害关系而时断时续,呈现十分错综复杂的局面。经济、文化的交往,尤其是民间的交往,始终保持密切的关系,它对两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产生重大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国王 《宋会要 《玉海》 关系史 遣使 《宋史》 检校 太宗实录 十二月 国子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高丽关系史编年(续)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裕民 《城市研究》 1997年第6X期59-62,共4页
宋高丽关系史编年(续)□李裕民端拱元年,成宗七年(988)四月三日,宋册封高丽王。二十四,宋遣吕端、吕之使高丽,十月,至高丽,王治安封后实行大赦。《太宗实录》卷44:“四月己丑,制加高丽国王治静海军节度使。”《宋史&... 宋高丽关系史编年(续)□李裕民端拱元年,成宗七年(988)四月三日,宋册封高丽王。二十四,宋遣吕端、吕之使高丽,十月,至高丽,王治安封后实行大赦。《太宗实录》卷44:“四月己丑,制加高丽国王治静海军节度使。”《宋史·太宗纪》“四月己丑,加高丽国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史 《宋史》本纪 高丽国王 《宋会要 遣使 大藏经 王治 食实封 《玉海》 十二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宫廷散乐百戏考
17
作者 刘玉亭 刘喜国 《民族音乐》 2011年第5期4-6,共3页
百戏之名由来已久,《唐会要》曰:“散乐历代有之,其名不一,非部伍之声,伶优歌舞、杂奏总谓之百戏。”[1];《清朝文献通考》按语又说:“秦有角抵之戏。汉有鱼龙曼延之戏,而后之踵事增奇诡怪百出,大都声容器数,均非部伍之正,... 百戏之名由来已久,《唐会要》曰:“散乐历代有之,其名不一,非部伍之声,伶优歌舞、杂奏总谓之百戏。”[1];《清朝文献通考》按语又说:“秦有角抵之戏。汉有鱼龙曼延之戏,而后之踵事增奇诡怪百出,大都声容器数,均非部伍之正,故马端临考以散乐百戏赅之。”[2]可见百戏就是歌舞、杂奏与幻技,也就是今天的杂技表演。散乐百戏肇始于秦汉,在历代宫廷几经流转,常演不衰。到了清代乾隆朝,由于国力强盛,玉字升平,四裔来朝,于是就出现了“鱼龙百戏斗斑斓”川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百戏 散乐 宫廷 《唐会要 杂技表演 马端临 历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朝皇帝的无神论思想
18
作者 张铁夫 《船山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188-199,211,共13页
无神论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这些无神论思想,大量的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产生并表现出来,当然有时也借助于一些统治阶级人物的思想表现出来。除此之外,也... 无神论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这些无神论思想,大量的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产生并表现出来,当然有时也借助于一些统治阶级人物的思想表现出来。除此之外,也还有一部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斗争中产生,通过某些皇帝提出来的。中国的无神论思想史,自然也应该包括后面这一部分的内容。尽管它所占的份量较小,但其作用和地位却不可忽视。然而,过去学术界的各种无神论思想著作,对于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无神论思想,往往避而不谈,甚至讳莫如深。这种情况,不但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在中国无神论的发展史上,缺少了重要的一环。而且由于这种情况,使历史上的一些无神论思想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皇帝 宪宗 天命论 奏闻 德宗 下诏 会要 人民群众 《隋书》 时和年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浒》“度牒”看宋代社会经济
19
作者 侯绍庄 侯兰群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6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宋代社会 《水浒》 度牒 《夷坚志》 贾似道 《宋史》 贵州民族学院 《新唐书》 五台山 《宋会要辑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社会的举贷及高利贷
20
作者 徐嫩棠 《贵州文史丛刊》 1996年第5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高利贷 《太平广记》 唐后期 《唐会要 《新唐书》 文献资料 《唐律疏议》 唐代社会 弃农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