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淞沪会战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历史战场地质环境多维要素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战役进程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张斌 朱莎莎 +6 位作者 李晓田 邹石林 朱志平 盘法贞 崔存鑫 高耀 崔艳广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92-394,共3页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26日)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一寸山河一寸血,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为全面抗战赢得宝贵时间。在研究历史战场的基础上,笔者等从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26日)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一寸山河一寸血,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为全面抗战赢得宝贵时间。在研究历史战场的基础上,笔者等从战争地质学视角出发,结合历史文献和地质环境数据,分析淞沪战场在地理环境、地质要素特征对战役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表土体、水文条件、季节气候、气象环境等对战术运用、工事构筑、机动通行、后勤补给等都产生显著的制约。通过历史战场对地质环境要素与军事行动关联性的研究,为战争地质学研究提供战役案例支撑,深化对战场地质环境与军事决策相互作用的认知(张栋,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长江三角洲 战场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记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4期30-48,共19页
1954—1957年的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根据党中央决策,由教育部组织实施,选调全国200多位学科专家、一线名师和专业编辑,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个教材专门机构,主要就中小学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进行了协同攻关,编写出版了新中... 1954—1957年的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根据党中央决策,由教育部组织实施,选调全国200多位学科专家、一线名师和专业编辑,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个教材专门机构,主要就中小学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进行了协同攻关,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这次教材会战大致经过了组建领导班子与选调编审人员、制订工作规划和编辑出版计划、组织学习活动与检查现行教材错误、全面开展各学科教材编订、出版发行和使用等阶段,补齐了新中国成立后教材建设的短板,开启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也为今后教材工作专业化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人才,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会战 统编教材 人教社 新中国教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与武汉会战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小青 项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被西方诸大国遗弃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拟从武汉会战时期的国际大气候着手,一方面分析苏联对武汉会战的援助范围及限度。
关键词 武汉会战 中苏关系 范围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以南岳军事会议和长沙会战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红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12,共8页
详细研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军事战略的学术成果不多,且以否定居多。通过研究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和四次长沙作战的具体史实,可归纳出此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四个特点:持久战的总体构想;重视湖南战场,屏蔽大后方;不再一味死守重... 详细研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军事战略的学术成果不多,且以否定居多。通过研究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和四次长沙作战的具体史实,可归纳出此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四个特点:持久战的总体构想;重视湖南战场,屏蔽大后方;不再一味死守重要城市;应战而不求战的策略。据此可以认为,国民政府基本把握了抗战相持阶段的特点,其军事战略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以持久战对抗日本的速决战,以空间换时间。尽管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的军事战略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不加分析地责难其"消极、妥协、退让",是有些苛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军事战略 南岳军事会议 长沙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会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德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4-229,共6页
武汉会战是日本对华战略进攻时期的最后一战。日本发动的武汉会战包括政略攻势和军事作战两方面。由于中国政府坚决抗日,日本的政略攻势并未奏效。在军事方面,日本虽然取得了武汉会战的胜利,但却未能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也未获得结束战争... 武汉会战是日本对华战略进攻时期的最后一战。日本发动的武汉会战包括政略攻势和军事作战两方面。由于中国政府坚决抗日,日本的政略攻势并未奏效。在军事方面,日本虽然取得了武汉会战的胜利,但却未能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也未获得结束战争的机会。相反,以武汉会战为起点,日本终于深陷中日长期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武汉会战则成为日本侵华战争从战略进攻到战略相持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会战 日本 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会战与湖北钢铁工业内迁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凯希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湖北武汉是中国近代最早兴建钢铁工业的地区。汉冶萍公司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阳夏一厂,冶萍两山,为全国富强命脉所系。"[1]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所仅有。汉冶萍公司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 湖北武汉是中国近代最早兴建钢铁工业的地区。汉冶萍公司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阳夏一厂,冶萍两山,为全国富强命脉所系。"[1]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所仅有。汉冶萍公司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惜乎办理不良,营业日就衰败,终至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原料开采机构。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工业的需要,断然决定对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实行征用拆迁,另在大后方创办新厂,以树立国防重工业的基础。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湖北钢铁工业完成了重要工业装备跨区域转移的空前壮举,从而奠定了大后方钢铁工业的基础,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会战 湖北钢铁工业 汉冶萍公司 内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廷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4,共20页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最重要的一次会战,但其战略意义在学界却存有争议。充分的证据显示,淞沪会战并未产生一些研究者论定的打破日军及早控制武汉的战略意义,未为中国军队持久抗战博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更未为东部工业和人...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最重要的一次会战,但其战略意义在学界却存有争议。充分的证据显示,淞沪会战并未产生一些研究者论定的打破日军及早控制武汉的战略意义,未为中国军队持久抗战博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更未为东部工业和人才西迁争取到更多时间,也未发挥维护中苏物资交通线的战略作用。此战过早地使中国抗战在实际上由局部战争转化为全面战争,对作为弱国的中国在本土抗战实为不利。会战在战略上的无形意义在于优化了中国抗战的精神环境和国际环境,有形意义在于客观上促成国民政府及早西迁重庆,全面展开大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这对中国持久抗战具有全局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战略空间 工厂西迁 持久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期国共军事合作 被引量:3
8
作者 隆鸿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1-54,共4页
1937年9月,侵华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总司令阎锡山组织了太原会战。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共两党在太原会战中军事上密切合作的原因;二是国共两党在太原会战中军事上密切合作的表现。笔者认为,国民党重要地方实力... 1937年9月,侵华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总司令阎锡山组织了太原会战。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共两党在太原会战中军事上密切合作的原因;二是国共两党在太原会战中军事上密切合作的表现。笔者认为,国民党重要地方实力派人物阎锡山"适中"的哲学思想及其一定的民族意识,是国共两党能够在太原会战中在军事上密切合作的重要原因。国共两党在太原会战中军事上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民政府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大量军事物资援助;第二,在整个太原会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作战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同国民党政府军在具体战役和战斗上进行了相互支持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军事合作 太原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汉会战始于安徽省和县保卫战 被引量:2
9
作者 房列曙 房列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5,共9页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传统观点认为:武汉会战大致是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侵占安庆开始,到同年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放弃武汉为止,历时4个多月。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根据新发现的相关史料...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传统观点认为:武汉会战大致是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侵占安庆开始,到同年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放弃武汉为止,历时4个多月。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根据新发现的相关史料,认为武汉会战应从1938年4月23日至24日安徽省和县保卫战开始,这就将武汉会战开始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整个会战的时间增加到6个月有余。并对人们知之甚少的和县保卫战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提高了可歌可泣的和县保卫战的地位,颂扬了抗战女英雄成本华的抗战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会战 开始时间 和县保卫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会战与战时中国工业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凯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85,共6页
1937-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工业化的缓慢进程,造成工业生产能力的极大破坏,八年抗战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篇章,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保存战时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沿海沿江地区的大批工矿企业奉命内迁,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 1937-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工业化的缓慢进程,造成工业生产能力的极大破坏,八年抗战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篇章,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保存战时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沿海沿江地区的大批工矿企业奉命内迁,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时间,中国工业完成了重要工业装备跨区域转移的空前壮举,从而奠定了战时工业的基础,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会战 战时 中国工业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顺丁橡胶科研攻关会战的火红年代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洪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29-3632,共4页
作者有幸参加了由国家组织的全国顺丁橡胶攻关会战(1965年-1975年),亲自参与了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文中作者回忆了在攻关会战中所经历的几项代表性的工作,如气固挡板流化床的研究、两种流化床反应器对... 作者有幸参加了由国家组织的全国顺丁橡胶攻关会战(1965年-1975年),亲自参与了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文中作者回忆了在攻关会战中所经历的几项代表性的工作,如气固挡板流化床的研究、两种流化床反应器对比和三千小时催化剂寿命试验、锦州中试基地的会战、北京胜利化工厂研究所中试装置的建设等。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和能力,深刻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橡胶 攻关会战 发奋图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高会战细节的几点考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隆鸿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共4页
本文考证了上高会战的三个细节:1.中国军事当局战前对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作战地境线进行了重新划分,而不是没有划分;2.我军合围期间,日军增援部队与被围部队的会合地点是官桥,而不是棠浦;3.我军第二挺进纵队司令长官是康景濂,而不是陈... 本文考证了上高会战的三个细节:1.中国军事当局战前对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作战地境线进行了重新划分,而不是没有划分;2.我军合围期间,日军增援部队与被围部队的会合地点是官桥,而不是棠浦;3.我军第二挺进纵队司令长官是康景濂,而不是陈洪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高会战 细节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庆会战中曾国藩的军事战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忍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1-86,共6页
安庆会战是太平天国与曾国藩湘军的一次决定性战略决战.关于这次战役史家已有很多论述,但从曾国藩制定有关战略角度进行整体分析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考察安庆会战中的曾国藩军事战略思想及其实施过程,将有助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战略思想... 安庆会战是太平天国与曾国藩湘军的一次决定性战略决战.关于这次战役史家已有很多论述,但从曾国藩制定有关战略角度进行整体分析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考察安庆会战中的曾国藩军事战略思想及其实施过程,将有助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战略思想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会战 太平天国 曾国藩 湘军 军事战略 近代军事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高会战胜利原因简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信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2-66,共5页
1941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纠集重兵向江西高安、上高地区大举进犯,国民党第9战区所属第19集团军在该地区组织了一次重大战役,称为上高会战。整个战役分诱敌深入、包围决战和追击歼敌三个阶段,历时25天。中国军队以略占优势的兵力,对日军... 1941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纠集重兵向江西高安、上高地区大举进犯,国民党第9战区所属第19集团军在该地区组织了一次重大战役,称为上高会战。整个战役分诱敌深入、包围决战和追击歼敌三个阶段,历时25天。中国军队以略占优势的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两次围攻,歼敌15000名,大获全胜。这是国民党军在赣北战场上继万家岭大捷后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抗战史上国民党正面战场若干著名的胜仗之一,其战略战术应用之成功,被何应钦称为“抗战4年来最精彩之战术杰作”。上高会战的胜利,是国民党军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正确指挥和广大抗日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它给后人留下了反侵略战争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高会战 国民党军 抗日军民 正面战场 日本帝国主义 万家岭大捷 何应钦 罗卓英 战场上 第一次长沙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淞沪会战前后的《泰晤士报》
15
作者 陈淑荣 李朱平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59,共2页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开始。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也是对英国利益的直接侵犯,期间,以《泰晤士报》为首的英国报界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对中国军民淞沪会战时英勇抗敌的称赞和声援,与之前卢沟桥事变时...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开始。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也是对英国利益的直接侵犯,期间,以《泰晤士报》为首的英国报界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对中国军民淞沪会战时英勇抗敌的称赞和声援,与之前卢沟桥事变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英国政府援华制日政策的制定施加了巨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泰晤士报 淞沪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攻关会战 深化产学合作
16
作者 穆义生 孟宝棣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3年第1期64-66,71,共4页
现今,上海市重点工业项目会战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高校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方面军,在这场振兴上海经济的会战中顽强拼搏,施展才华,成绩斐然。人们普遍认为,在组织上海高校科技力量进入本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这次攻关会战是最为成功的... 现今,上海市重点工业项目会战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高校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方面军,在这场振兴上海经济的会战中顽强拼搏,施展才华,成绩斐然。人们普遍认为,在组织上海高校科技力量进入本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这次攻关会战是最为成功的,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成果“上海开花外省香”的局面。本文拟在前几年攻关会战的基础上,就深化产学合作的几个问题,一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高校作为 科技攻关 高校科研成果 高校科技人员 经济建设 科研院所 重要方面 主战场 攻关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发扬大庆精神打好高科技新会战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进军
17
作者 王玉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让大庆油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为充分发挥高科技在持续稳产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构筑自主创新优势,大庆油田打响了新时期高科技新会战。在深刻分析4000万吨稳产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明... 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让大庆油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为充分发挥高科技在持续稳产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构筑自主创新优势,大庆油田打响了新时期高科技新会战。在深刻分析4000万吨稳产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坚持“四个同时”、注重“三个结合”、打好“五大战役”的总体思路,着重阐述了弘扬大庆精神、加强规划部署、完善创新体系和全面组织实施等保证措施,为打好高科技新会战、推进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高科技 会战 持续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会战与湖湘赤诚爱国精神的彰显
18
作者 薛其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格局。战争的胜负虽决定于物质的力量,但更决定于精神的力量。长沙会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军民的亲密合作,长沙会战胜利的直接原因就是"必战、必死、必胜"的决心和"将士忠勇用命,人民动作协同"。正是凭借湖南民众的竭力支持,凭借湖南民众"不退缩、不畏惧"的"蛮干精神",长达三年之久的长沙持久抗战才有可能。会战中湖南民众自强不息、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战区统帅气岸高标、守土有责、赤诚报国的精神,官兵大义凛然、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赋予了湖湘精神全新的思想内涵,是对赤诚报国、自立自强、爱国爱家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会战 赤诚爱国 湖湘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传与战争:中日关于第一次粤北会战的舆论博弈
19
作者 夏蓉 周情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17,共10页
第一次粤北会战历时一月有余,以中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而告终。对此,广东国民党当局特地筹办粤北大捷庆祝大会,并借助舆论媒体大力宣传对日作战的胜利,意欲重塑军政形象,增强民众抗日信心。中共旗下报刊与“独立”媒体予以积极响应,也颂... 第一次粤北会战历时一月有余,以中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而告终。对此,广东国民党当局特地筹办粤北大捷庆祝大会,并借助舆论媒体大力宣传对日作战的胜利,意欲重塑军政形象,增强民众抗日信心。中共旗下报刊与“独立”媒体予以积极响应,也颂扬粤军胜战,努力营造中国团结一致抗战的局面。面对广东国民党当局的宣传攻势,广东日伪政权同样大打宣传牌,专门举办祝捷大会,利用媒体大肆宣扬所谓战绩,并散布广东当局高层不和、与国民党中央不睦等消息,还试图离间国共,以拯救者自居,意在暗示日伪政权的正当性。双方虚张声势的背后,一方面在于以声夺人,以气势压倒对方,鼓舞士气;更重要的在于以此争取民心,巩固战争的群众基础。中日双方围绕这场粤北会战的宣传战,尽管均存在水分,却加深了民众对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会战 宣传 广东国民党当局 广东日伪政权 舆论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军队在中条山会战中的战略战术博弈
20
作者 岳谦厚 海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中条山会战是1941年华北抗战正面战场上中日两国军队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要较量,体现出中日双方指挥机构的战略运筹和执行水平。日军能够做好“八分准备”,进攻前“示形”于西,佯攻“洛潼”,在外交斡旋、战略定位、兵力调度、战术运用... 中条山会战是1941年华北抗战正面战场上中日两国军队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要较量,体现出中日双方指挥机构的战略运筹和执行水平。日军能够做好“八分准备”,进攻前“示形”于西,佯攻“洛潼”,在外交斡旋、战略定位、兵力调度、战术运用等方面均胜国民党军队一筹,战略上逐渐占据主动;而国民党军队“如常时而毫无万分之一之准备”,在对敌主攻方向的判断上出现重大失误,战略上乃陷入被动,战前对武器装备、纵深配置和防御工事亦未引起重视,最终遭遇惨败,暴露出其在抗战中所具有的若干一般性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会战 国民党军 日军 战略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