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闵捷 朱智伟 +2 位作者 陈能 许立 章林平 《中国稻米》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笔者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1994份常规籼稻品种(品系)的10项米质指标、质量指数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优质达标...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笔者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1994份常规籼稻品种(品系)的10项米质指标、质量指数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优质达标率幅度为40.1%~95.5%,质量指数达标率为69.7%;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糙米蛋白质含量等6项指标的优质达标率超过70.0%;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2001-2010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1.2%、70.1%和78.9%,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45.1%、66.1%和82.6%,表明近10年育成的籼稻品种米质总体优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总体而言,中晚籼稻优质达标率要高于早籼稻,长粒型和中粒型品种要高于短粒型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仍然较低,仅为46.2%、57.0%和40.1%。因此,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育成粒型理想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8.0%~22.0%)的品种是我国未来常规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常规籼稻 米质 优质达标率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粳稻品种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闵捷 朱智伟 +1 位作者 许立 章林平 《中国稻米》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了我国自80年代以来育成的6188份粳稻品种(品系)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近25年来育成的粳稻品种(品系)米质总体优良,其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垩白度未达优质标准外,其它全部达到优质三级或以上。三个不... 分析了我国自80年代以来育成的6188份粳稻品种(品系)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近25年来育成的粳稻品种(品系)米质总体优良,其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垩白度未达优质标准外,其它全部达到优质三级或以上。三个不同时期(20世纪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001~2007年)所育成的粳稻材料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74.1%、87.4%和87.6%,米质质量指数分别为71.6%、73.8%和79.8%,全优品种率分别为10.8%、25.5%和39.1%,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粳稻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米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认为,虽然垩白性状和整精米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改进,但它们的优质达标率仍然低于其它米质指标,因此,提高我国育成粳稻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仍然是我国粳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米质分析 优质达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25年来育成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闵捷 朱智伟 +3 位作者 金连登 许立 章林平 汤圣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为了解我国近25年来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分析了我国自1984年以来育成的4495份杂交籼稻组合的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检测的4495份杂交籼稻材料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2%~98.1%,平均7... 为了解我国近25年来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分析了我国自1984年以来育成的4495份杂交籼稻组合的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检测的4495份杂交籼稻材料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2%~98.1%,平均78.5%。5项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质量指数)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材料占29.9%。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8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10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4.2%、71.1%和81.4%,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4.5%、86.4%和88.5%。2001-2008年期间育成的杂交籼稻材料5项主要米质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占32.9%,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分别高18.0和11.9个百分点,表明2001-2008年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总体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组合。博优、中优和培优系列组合的米质较好。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杂交籼稻组合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仅34.2%和55.1%,是未来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米质 优质达标率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稻米品质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闵捷 朱智伟 +3 位作者 章林平 陈能 许立 牟仁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为评价超级杂交稻的米质,利用中国近年育成的49份超级杂交稻组合分析了10项米质性状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7%~100%,平均81.4%.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 为评价超级杂交稻的米质,利用中国近年育成的49份超级杂交稻组合分析了10项米质性状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7%~100%,平均81.4%.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糙米蛋白质含量的优质达标率超过89%;广占63S、天丰 A 和培矮64S 所配组合具有较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长(软)胶稠度和较低直链淀粉含量;两系超级杂交稻在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上比三系超级杂交稻稍优.另一方面,整体上我国超级杂交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仍偏高,优质达标率也较低.讨论了超级杂交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米质 优质达标率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清华 郑苹立 +3 位作者 郑长林 林玲娜 江川 黄庭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003-1006,共4页
对福建省500多份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3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籼稻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平均值差异不大,但从变异系数来看:早、中籼品种差异较大,晚籼差异较小;早、中、晚籼各项指标优质达标率均在90%左右... 对福建省500多份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3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籼稻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平均值差异不大,但从变异系数来看:早、中籼品种差异较大,晚籼差异较小;早、中、晚籼各项指标优质达标率均在90%左右,综合评定(即3项指标同时达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9.8%、78.9%和91.8%,但是还有34.6%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达不到优质稻定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三者共有18种组合类型,其中以6个组合型为主,占87.6%。根据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现状,在改良过程中应注意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为15.0%~24.0%的品种,并协调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胶稠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蒸煮食用品质 优质达标率 组合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地区稻米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6
作者 王昕 殷延勃 +1 位作者 马洪文 贺奇 《宁夏农林科技》 2020年第1期1-3,10,共4页
对宁夏6个县(市、区)大面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米品质性状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优质米达标率的地区排序依次是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贺兰县、中宁县>平罗县,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达到了... 对宁夏6个县(市、区)大面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米品质性状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优质米达标率的地区排序依次是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贺兰县、中宁县>平罗县,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影响优质米达标率的主要品质性状为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等;不同种植地点对水稻品种生产稻谷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较大,对食味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并且品种在地点间的稳定性表现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优质达标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