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55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立生 孙明法 +7 位作者 严国红 唐红生 顾来顺 王爱民 何冲霄 朱国永 任仲玲 单忠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选育 优质杂交籼稻 水稻生产 栽培技术 新组合 品种 优质水稻 WTO 农产品优质 农产品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卯林 张洪熙 +3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黄年生 刘晓静 《中国稻米》 2004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丰优香占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多抗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559
3
作者 唐红生 姚立生 +2 位作者 孙明法 顾来顺 严国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新组合 Ⅱ优559 品种特性 抗病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天丰优269”
4
作者 王爱民 朱国永 +5 位作者 任仲玲 何冲霄 唐红生 严国红 孙明法 姚立生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20-21,共2页
“天丰优269”(原名“盐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天丰A”与自育强优恢复系“盐恢269”杂交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多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适口性好... “天丰优269”(原名“盐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天丰A”与自育强优恢复系“盐恢269”杂交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多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同年申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新品种 广东省农科院 江苏沿海地区 三系杂交籼稻 品种权保护 优质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籼稻“粤丰优5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5
作者 李国生 康洪灿 +4 位作者 钏兴宽 孙文涛 王锦艳 陈国松 尹正钦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53-54,共2页
粤丰优512是保山市农科所用不育系粤丰A和恢复系保香恢512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9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1不... 粤丰优512是保山市农科所用不育系粤丰A和恢复系保香恢512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9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1不育系粤丰A选育不育系粤丰A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8年育成,是国内第一个无垩白、低直链淀粉含量(14.3%)、软胶稠度(92mm)、低糊化温度(碱消值7.0)和香味浓的特优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千株群体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达88.1%,稻瘟病全群抗性达中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 籼型三系不育系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低直链淀粉含量 技术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对不同粒型机插优质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明金 李敏 +4 位作者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9-408,422,共11页
【目的】为探索机插优质杂交籼稻适宜播种量。【方法】以宜香优2115(大粒型)和晶两优534(小粒型)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50、60、70、80和90 g/盘),研究播种量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秧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①... 【目的】为探索机插优质杂交籼稻适宜播种量。【方法】以宜香优2115(大粒型)和晶两优534(小粒型)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50、60、70、80和90 g/盘),研究播种量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秧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播种量增加,两个品种的苗高、单株根数、最长根长、茎基粗和成苗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但秧盘单位面积秧苗数逐渐增加;②随着播种量增加,两个品种的机插漏插率显著降低,机插合格率、每穴秧苗数、实际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数均逐渐增加,但伤秧率也呈增加趋势;③随着播种量增加,机插优质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收获指数却不断降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品种间差异,大粒型品种宜香优2115在播种量70 g/盘时产量最高,小粒型品种晶两优534在播种量60 g/盘时产量最高。【结论】机插秧适宜的播种量(60~70 g/盘)可在保持较好秧苗素质基础上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机插质量,并协调产出较大的群体生长量和较高的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机插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籼稻B优827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清连 冯仁义 +1 位作者 喻廷强 吴玲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大米品质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因此,农民迫切希望种植优质的良种。B优827是以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803A作母本、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育的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育成的优质杂...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大米品质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因此,农民迫切希望种植优质的良种。B优827是以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803A作母本、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育的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目前已通过国审、川审。B优827稻米透明度、皎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8项指标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米饭松散浓郁,冷后不硬,适口性极佳,是目前适于我县栽种的优质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B优827 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米品种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直链淀粉含量 优质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54
8
作者 何方印 张增勤 +1 位作者 刘守平 陈业坚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78,共2页
丰优54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院、临海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管理站共同选育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1994年夏开始杂交配组,经过7年9代的选育。于2001年秋季育成了杂种优势强、米质优、株型紧凑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54。经2004-2007年的试... 丰优54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院、临海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管理站共同选育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1994年夏开始杂交配组,经过7年9代的选育。于2001年秋季育成了杂种优势强、米质优、株型紧凑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54。经2004-2007年的试验、试种、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株型紧凑、抗病性强、米质优、青秆黄熟转色好,是一个可在浙江省台州、温州两市种植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高产稳产 新组合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 粮油作物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籼稻中百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刘伯山 朱韬 +6 位作者 王金华 陈桃松 彭应财 黄德胜 郭三红 吴国锋 李海燕 《中国种业》 2009年第12期62-62,共1页
中百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10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中恢133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6053),并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637E)。该品种由上海黄海农贸总公司... 中百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10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中恢133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6053),并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637E)。该品种由上海黄海农贸总公司种子粮油分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审定委员会 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权保护 杂交水稻 配组选育 生产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中籼稻丰优559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明法 姚立生 +5 位作者 严国红 唐红生 任仲玲 王爱民 朱国永 何冲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丰优559 杂交籼稻 高产栽培技术 面积 广东省农科院 江苏沿海地区 产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22
11
作者 徐卯林 张洪熙 +9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赵步洪 谭长乐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15,共1页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新组合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江苏里下河地区 农业科学研究所 粤丰A 不育系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优质稻G优325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立江 蒋明金 +7 位作者 何星雷 姬广梅 张佳凤 罗丹秋 江学海 田晋钰 黎勇 李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2,共8页
【目的】探明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的适宜施氮量。【方法】设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和240 kg/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和N240)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G优325主要生育时期茎糵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 【目的】探明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的适宜施氮量。【方法】设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和240 kg/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和N240)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G优325主要生育时期茎糵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G优325的产量,且在N180处理下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G优325成熟期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在N180处理达到最高值,而每穗粒数在N120处理最多。随着施氮量增加,抽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向籽粒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处理N180>N240>N120>N60>N0;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N180处理下最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处理N0>N60>N120>N180>N240。【结论】适宜提高施氮量(180 kg/hm^(2)),可协同实现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高产与较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施氮量 干物质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中稻培两优537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凯 游艾青 +4 位作者 胡刚 杨国才 王勤芳 陈志军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1-873,共3页
培两优53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育优质中籼稻鄂中5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试,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7... 培两优53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育优质中籼稻鄂中5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试,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7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 培两优537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559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14
作者 孙明法 姚立生 +3 位作者 唐红生 何冲霄 朱国永 任仲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1X期89-89,共1页
1特征特性 1. 1 高产稳产.潜力大 2001、2002两年,丰优559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5265kg/hm^2,比对照籼优63增产5.9%(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在继续参加省优质杂籼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生... 1特征特性 1. 1 高产稳产.潜力大 2001、2002两年,丰优559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5265kg/hm^2,比对照籼优63增产5.9%(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在继续参加省优质杂籼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979kg/h,^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8%。2002年。破格参加国家南方稻区中籼迟熟优质组生产试骑,平均产量8031kg/hm^2。2003年在安赣皖南、江苏盐部、宿迁、淮安等地组织66.7hm^2丰优559丰产示范.平均单产8344.5-8868kg/hm^2.在安徽皖南最高单产达9021kg/hm^2,在江苏盐都最高单产达1068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高产栽培技术 特性 特征 新组合 生产试验 江苏 高产稳产 区域试验 “汕优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728示范总结
15
作者 李洪彬 查军民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水稻新品种 示范 股份有限公司 直链淀粉含量 整精米率 生产试验 杂交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组合——绿优1号
16
作者 朱启升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12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新组合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抗病 安徽省农科院 中籼 绿色食品工程 长江中下游 单季稻区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K优818
17
作者 曹斌 张远芬 杨大萍 《农家致富》 2005年第6期24-25,共2页
K优818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金湖县于2003年引进试种,2004年大面积布点试验、示范,面积达4700多亩,综合性状表现优质、高... K优818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金湖县于2003年引进试种,2004年大面积布点试验、示范,面积达4700多亩,综合性状表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优818 高产优质 水稻新品种 综合性状 优质杂交籼稻 育成 试种 江苏 金湖县 农科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国丰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德义 李成斗 +1 位作者 汪成安 王四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X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国丰1号 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杂交籼稻 特性 特征 有限公司 品种审定 省级审定 适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优香占稻养殖池塘种植试验
19
作者 苏健 《中国水产》 2016年第10期99-101,共3页
在养殖池塘中,通过浮床技术、用新泥土固定秧苗,丰优香占稻能够通过吸收池塘水体中氮、磷、钾等自然生长,生产出优质大米。丰优香占是国家审定的优质杂交籼稻,传统种植方式是稻田种植。为了探索丰优香占在池塘水面种植的可行性,我们于2... 在养殖池塘中,通过浮床技术、用新泥土固定秧苗,丰优香占稻能够通过吸收池塘水体中氮、磷、钾等自然生长,生产出优质大米。丰优香占是国家审定的优质杂交籼稻,传统种植方式是稻田种植。为了探索丰优香占在池塘水面种植的可行性,我们于2015年~2016年在重庆市万州区鱼种站汪家坝基地养殖池塘进行了种植试验,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籼稻 养殖池塘 丰优香占 种植试验 自然生长 优质大米 稻田种植 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