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进种源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廖怀建 邓疆 +2 位作者 杜婷 石雷 周成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6-920,共5页
[目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Roxb.)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筛选,可以为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4种国外引进种源(N0、N2、I4和H6)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 [目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Roxb.)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筛选,可以为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4种国外引进种源(N0、N2、I4和H6)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选择出20棵优株;并通过嫁接进行无性系苗木繁殖,测定2年生无性系苗木胸径和株高,比较分析了20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用于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结果]4个种源的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变异系数较大,选择的20棵优株株高和胸径约等于或大于母株平均株高和胸径的13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明显大于其它无性系,且变异系数远远小于母株;其次为12、18、19和20号无性系;9和10号优株,树干较直,胸径较大,超过母株平均值的17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超过对照的130%,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结论]本研究选择了20棵印度黄檀优株,并繁殖出20个无性系,筛选出9和10号作为优良无性系,用于之后的印度黄檀优良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种源 印度黄檀 优株选择 优良无性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年生柚木无性系遗传变异与优良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4 位作者 付强 王先棒 周再知 周强 张绍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2,64,共6页
以从每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的种源以及国内早期引种的人工林(片林)中各选出的3株以上最优单株,经组培繁殖的2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尖峰岭无性系种子园中选出1株优树采集种子培育的实生苗为对照,... 以从每个柚木(Tectona grandis L.f.)种源试验林、家系试验林的种源以及国内早期引种的人工林(片林)中各选出的3株以上最优单株,经组培繁殖的2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尖峰岭无性系种子园中选出1株优树采集种子培育的实生苗为对照,所有苗木以1年生营养袋苗经修剪后的裸根截干造林;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益智乡的威远江干热河谷为试验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6株单行小区,6次重复;穴状整地,2010年6月9—10日种植,株行距2.5 m×4.0 m,种植后3 a抚育8次、追肥4次;11年生时,测定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冠幅、树干通直度,计算单株材积;采用统计分析软件(Genstat)以单株观测值为统计单元进行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采用ASReml-R软件计算表型相关性、遗传相关性等;依据各无性系主成分得分,按20%的入选率综合遴选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11年生6个性状柚木无性系间差异达极显著,其中,7029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与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提高了9.21%、18.73%、45.36%、16.38%,分别是试验林平均值的1.22、1.32、1.93、1.34倍。不同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0~69.39%,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达34.26%~69.39%);无性系各性状主要受遗传影响,重复力较高(达0.8885~0.9419)。柚木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正相关;无性系树干通直度,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的遗传相关显著,表型相关不显著。以各无性系在贡献率95.45%的第一主分得分值大小和20%的入选率,综合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7029、7531、Z408、8301),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通直度、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2.82%、17.24%、45.58%、4.96%、17.50%;其中最优的7029无性系遗传增益极显著,分别达到20.35%、28.74%、82.53%、6.02%、3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无性 遗传变异 优良无性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大青山刺槐无性系叶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与饲用优良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琪 孙宇涵 +2 位作者 张元帅 陈晓阳 李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70,共9页
【目的】为系统了解山东大青山林场刺槐的无性系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饲用型刺槐优良无性系。【方法】对332个刺槐无性系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隶属函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性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 【目的】为系统了解山东大青山林场刺槐的无性系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饲用型刺槐优良无性系。【方法】对332个刺槐无性系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隶属函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性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13个性状的总变异系数为14.883%,其中,4个复叶和9个小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062%和14.360%。该刺槐资源的隶属函数值介于0.196~0.717之间,其中无性系SD328拥有最大值(0.717),其在复叶宽、小叶面积和小叶柄角3个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表明,小叶对数与小叶数量有最大的正相关性系数,小叶长/宽与小叶圆度的负相关性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因子可以代表刺槐无性系86.447%的原始数据信息。当平方欧式距离为8时进行聚类分析,332份刺槐无性系被分为5类。【结论】通过系统分析刺槐无性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初步筛选出饲用性刺槐无性系72份,为山东大青山饲用刺槐的选育和种质保存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无性群体 叶性状 表型变异 饲用优良无性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山杨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旭 吴福华 +1 位作者 叶发君 柴文志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山杨 优良无性系选择 纤维性状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优良无性系选择初报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颖 楚永兴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26-28,共3页
2000年从云南省红河州大围山采集云南金花茶种子,进行实生播种,培植实生苗种植,种植后5年开花结实,从后代中依据3年的观测资料和优树选择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规程,并参照陈俊愉1986年百分制评选金花茶优良植株的方法,初选出云南金花茶优树1... 2000年从云南省红河州大围山采集云南金花茶种子,进行实生播种,培植实生苗种植,种植后5年开花结实,从后代中依据3年的观测资料和优树选择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规程,并参照陈俊愉1986年百分制评选金花茶优良植株的方法,初选出云南金花茶优树12株、复选出6株。最后对复选出的6株优树进行遗传测定,通过遗传测定试验,最终选育出云南金花茶优良无性系1个,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于2016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金花茶良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优良无性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种源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选择及评价
6
作者 彭艳丽 石雷 《江西农业》 2019年第12期22-22,共1页
印度黄檀在种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满足我国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印度黄檀品种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品种的优良性。基于此,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进行合理... 印度黄檀在种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满足我国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印度黄檀品种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品种的优良性。基于此,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进行合理判断,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旨在为我国种植印度黄檀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种源 印度黄檀 优株选择 优良无性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树无性系种实性状变异与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惠文凯 刘明骞 +2 位作者 陈丽君 彭昌操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麻风树单果均质量、百粒质量、出仁率、出籽率、种子体积、种仁含油量和单株果实产量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对无性系进行评选.【方法】对海口市新海林场3年生麻风树无性系试验林33个无性系的种实特征进行调查;通过... 【目的】分析麻风树单果均质量、百粒质量、出仁率、出籽率、种子体积、种仁含油量和单株果实产量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对无性系进行评选.【方法】对海口市新海林场3年生麻风树无性系试验林33个无性系的种实特征进行调查;通过聚类分析,对参试无性系进行分类,并作综合评定.【结果和结论】麻风树无性系间在种实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18号无性系百粒质量最大,26号和20号种仁含油量最高;百粒质量与单果均质量、种子体积和种仁含油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种仁含油量除与出籽率和种子体积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性状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经综合评价,初步确定1、30、18、15和25号为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树 无性 种实特征 优良无性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