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杉木第2代育种群体优良基因型的RAPD遗传变异(英文)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梅
施季森
+1 位作者
李发根
甘四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5,共6页
利用RAPD标记研究选自杉木第2代育种试验林、拟纳入高世代育种的182个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变异。2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31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78.8%)。聚类分析表明,182个优良基因型可聚为11类。AMOVA分析表明,96.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
利用RAPD标记研究选自杉木第2代育种试验林、拟纳入高世代育种的182个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变异。2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31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78.8%)。聚类分析表明,182个优良基因型可聚为11类。AMOVA分析表明,96.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第2代育种试验林内,而试验林间的遗传变异虽然显著(Φst=0.032,P<0.001),但比例较低(3.2%)。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第2代育种群体存在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显示了进一步育种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良基因型
遗传变异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地松组培快繁优良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丽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胚苗顶芽为外植体,开展湿地松离体培养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的优化及组培快繁优良基因型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为B5+6-BA 2.0 mg.L-1;年增殖率最大的增殖培养基为B5+6-BA 2.0mg.L-1+IBA 0.1 mg.L-1;试验从湿地松普通...
以胚苗顶芽为外植体,开展湿地松离体培养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的优化及组培快繁优良基因型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为B5+6-BA 2.0 mg.L-1;年增殖率最大的增殖培养基为B5+6-BA 2.0mg.L-1+IBA 0.1 mg.L-1;试验从湿地松普通家系中筛选出增殖能力强的优良基因型132个,筛选出抗病家系优良基因型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组培
器官发生
植株再生
优良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型选择改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于世权
张署旭
+3 位作者
胡尔贤
郑顺普
赵宏业
吕相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6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256个优良基因型的评定,筛选出种子产量优良的无性系7个;材积生产优良的无性系20个;综合优良无性系18个;优良家系12个;最佳杂交组合10个;反交效应好的组合有8个;一般配合力好的有2个。经对参试家...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256个优良基因型的评定,筛选出种子产量优良的无性系7个;材积生产优良的无性系20个;综合优良无性系18个;优良家系12个;最佳杂交组合10个;反交效应好的组合有8个;一般配合力好的有2个。经对参试家系进行多点造林分析,划分出6种生产类型。即高产稳产型。中产稳产型、低产稳产型和高产非稳产型、中产非稳产型、低产非稳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优良基因型
选择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抗虫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的获得及其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22
4
作者
马炳田
李平
+1 位作者
朱祯
周开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 ,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 ,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还讨论了 DNA微量提取法在转基因后代筛选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抗虫
基因
优良
籼
型
恢复系
外源
基因
遗传稳定性
转
基因
水稻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
基因
DNA微量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标准及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越人
张健
+3 位作者
李福林
徐宝峰
许正学
曲海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31-131,共1页
自交系由于是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人工自交所选育出来的,就每一个系的本身来说,其生长势、生活力是比原材料减弱了,但因在自交过程中,淘汰了不良的基因,增强了同质结合,使系内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相对一致的优良基因型,因而在性状上也...
自交系由于是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人工自交所选育出来的,就每一个系的本身来说,其生长势、生活力是比原材料减弱了,但因在自交过程中,淘汰了不良的基因,增强了同质结合,使系内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相对一致的优良基因型,因而在性状上也是整齐和优良的。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有育种目标所要求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改良方法
优良基因型
标准
育种目标
生长势
原材料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分布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
16
6
作者
周晓变
赵磊
+7 位作者
陈建辉
阳霞
王永彦
张香粉
闫雪芳
董中东
崔党群
陈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7-1007,共11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多个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小麦农艺性状的关系,运用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黄淮麦区的246份小麦种质资源中6个矮秆基因位点(Rht1、Rht2、Rht4、Rht8、Rht9及Rht12)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连续3年调查参试材料株高、穗长、穗下节...
为了进一步阐明多个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小麦农艺性状的关系,运用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黄淮麦区的246份小麦种质资源中6个矮秆基因位点(Rht1、Rht2、Rht4、Rht8、Rht9及Rht12)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连续3年调查参试材料株高、穗长、穗下节长、小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粒数、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共10个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矮秆基因位点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矮秆基因在黄淮麦区小麦中均具有广泛分布,其中含有Rht1和Rht2基因的小麦品种分布最广。分析矮秆基因位点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Rht1位点,Rht1-B1a和Rht1-B1b两种基因型间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在Rht2位点,拥有Rht2-D1b类型的小麦品种所有年份间的株高和穗下节长较低,但千粒重较高,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排除Rht1和Rht2基因效应后,Rht4、Rht8、Rht9和Rht12位点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Rht4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4-B1b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8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穗下节长、穗长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8-D1b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9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9-A1a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12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千粒重和穗长具有重要影响,且Rht12-A1a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进一步分析发现,6个位点中对株高影响最大的是Rht2基因,其次是Rht4基因;有4个位点(Rht1、Rht2、Rht8、Rht12)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其中Rht2基因的影响最大。分析除Rht1外其他5个位点优良基因型在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发现,从早期历史品种、近期历史品种到现代品种,不同位点优良基因型分布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优良矮秆基因型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利用逐渐增加,尤其是82.9%的现代小麦品种已含有Rht2-D1b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矮秆
基因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优良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葛胜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50,共4页
从品种选育的角度看,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越多,获得优良基因型的概率越大。水稻的生长发育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由于受培养基组分、材料的差异性(品种间差异相当大)以及培养环境等的影响,目前绿苗分化率不够理想...
从品种选育的角度看,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越多,获得优良基因型的概率越大。水稻的生长发育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由于受培养基组分、材料的差异性(品种间差异相当大)以及培养环境等的影响,目前绿苗分化率不够理想(尤其是籼稻花培绿苗率太低,只有0.1%~1%,),获得的再生植株群小,花培后代的表现型不充足,这使选择、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遗传育种
水稻
优良基因型
应用
再生植株
培养基组分
品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传 育种
8
《麦类文摘》
1995年第2期16-17,共2页
Z950317 大麦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刘秉礼(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归燕…//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4,15(2).-60~63简要分析了大麦组织培养技术、RFLP 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参5)Z950318 大麦幼胚离体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
关键词
大麦品种
幼胚离体培养
栽培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内蒙古
生物技术育种
转
基因
技术
纤毛鹅观草
优良基因型
组织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第2代育种群体优良基因型的RAPD遗传变异(英文)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梅
施季森
李发根
甘四明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5,共6页
基金
Funded by a national key project of China (2002BA515B0101)
文摘
利用RAPD标记研究选自杉木第2代育种试验林、拟纳入高世代育种的182个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变异。2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31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78.8%)。聚类分析表明,182个优良基因型可聚为11类。AMOVA分析表明,96.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第2代育种试验林内,而试验林间的遗传变异虽然显著(Φst=0.032,P<0.001),但比例较低(3.2%)。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第2代育种群体存在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显示了进一步育种的良好潜力。
关键词
杉木
优良基因型
遗传变异
RAPD
Keywords
Chinese Fir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elite genotype
genetic diversity
RAPD
分类号
S718.46 [农业科学—林学]
S722.3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地松组培快繁优良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丽君
机构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I0007)
文摘
以胚苗顶芽为外植体,开展湿地松离体培养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的优化及组培快繁优良基因型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为B5+6-BA 2.0 mg.L-1;年增殖率最大的增殖培养基为B5+6-BA 2.0mg.L-1+IBA 0.1 mg.L-1;试验从湿地松普通家系中筛选出增殖能力强的优良基因型132个,筛选出抗病家系优良基因型2个。
关键词
湿地松
组培
器官发生
植株再生
优良基因型
Keywords
Slash pine
tissue culture
organogenesis
plantlet regeneration
elite genotype
分类号
S791.24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型选择改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于世权
张署旭
胡尔贤
郑顺普
赵宏业
吕相军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1996年第6期1-5,共5页
文摘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256个优良基因型的评定,筛选出种子产量优良的无性系7个;材积生产优良的无性系20个;综合优良无性系18个;优良家系12个;最佳杂交组合10个;反交效应好的组合有8个;一般配合力好的有2个。经对参试家系进行多点造林分析,划分出6种生产类型。即高产稳产型。中产稳产型、低产稳产型和高产非稳产型、中产非稳产型、低产非稳产型。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优良基因型
选择
开发利用
分类号
S791.22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抗虫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的获得及其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22
4
作者
马炳田
李平
朱祯
周开达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基金
国家 8 63计划资助项目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资助项目 (J2 0 0 0 -B-0 11)
四川省"九五"生物技术攻关项目。
文摘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 ,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 ,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还讨论了 DNA微量提取法在转基因后代筛选中的运用。
关键词
转抗虫
基因
优良
籼
型
恢复系
外源
基因
遗传稳定性
转
基因
水稻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
基因
DNA微量提取法
Keywords
rice
insect resistant gene
gene transfer
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
genetic stability
mini preparation DNA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标准及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越人
张健
李福林
徐宝峰
许正学
曲海涛
机构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31-131,共1页
文摘
自交系由于是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人工自交所选育出来的,就每一个系的本身来说,其生长势、生活力是比原材料减弱了,但因在自交过程中,淘汰了不良的基因,增强了同质结合,使系内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相对一致的优良基因型,因而在性状上也是整齐和优良的。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有育种目标所要求的条件。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改良方法
优良基因型
标准
育种目标
生长势
原材料
生活力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分布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
16
6
作者
周晓变
赵磊
陈建辉
阳霞
王永彦
张香粉
闫雪芳
董中东
崔党群
陈锋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7-1007,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101802)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74100510001)
+1 种基金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61100110500)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4IRTSTHN010)
文摘
为了进一步阐明多个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小麦农艺性状的关系,运用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黄淮麦区的246份小麦种质资源中6个矮秆基因位点(Rht1、Rht2、Rht4、Rht8、Rht9及Rht12)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连续3年调查参试材料株高、穗长、穗下节长、小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粒数、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共10个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矮秆基因位点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矮秆基因在黄淮麦区小麦中均具有广泛分布,其中含有Rht1和Rht2基因的小麦品种分布最广。分析矮秆基因位点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Rht1位点,Rht1-B1a和Rht1-B1b两种基因型间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在Rht2位点,拥有Rht2-D1b类型的小麦品种所有年份间的株高和穗下节长较低,但千粒重较高,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排除Rht1和Rht2基因效应后,Rht4、Rht8、Rht9和Rht12位点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Rht4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4-B1b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8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穗下节长、穗长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8-D1b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9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9-A1a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12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千粒重和穗长具有重要影响,且Rht12-A1a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进一步分析发现,6个位点中对株高影响最大的是Rht2基因,其次是Rht4基因;有4个位点(Rht1、Rht2、Rht8、Rht12)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其中Rht2基因的影响最大。分析除Rht1外其他5个位点优良基因型在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发现,从早期历史品种、近期历史品种到现代品种,不同位点优良基因型分布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优良矮秆基因型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利用逐渐增加,尤其是82.9%的现代小麦品种已含有Rht2-D1b类型。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矮秆
基因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优良基因型
Keywords
Bread wheat
Dwarf genes
Molecular marker
Agronomic traits
Superior allele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葛胜娟
机构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50,共4页
文摘
从品种选育的角度看,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越多,获得优良基因型的概率越大。水稻的生长发育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由于受培养基组分、材料的差异性(品种间差异相当大)以及培养环境等的影响,目前绿苗分化率不够理想(尤其是籼稻花培绿苗率太低,只有0.1%~1%,),获得的再生植株群小,花培后代的表现型不充足,这使选择、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关键词
花药培养
遗传育种
水稻
优良基因型
应用
再生植株
培养基组分
品种间差异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传 育种
8
出处
《麦类文摘》
1995年第2期16-17,共2页
文摘
Z950317 大麦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刘秉礼(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归燕…//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4,15(2).-60~63简要分析了大麦组织培养技术、RFLP 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参5)Z950318 大麦幼胚离体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
关键词
大麦品种
幼胚离体培养
栽培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内蒙古
生物技术育种
转
基因
技术
纤毛鹅观草
优良基因型
组织培养技术
分类号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杉木第2代育种群体优良基因型的RAPD遗传变异(英文)
李梅
施季森
李发根
甘四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湿地松组培快繁优良基因型的筛选
吴丽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型选择改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于世权
张署旭
胡尔贤
郑顺普
赵宏业
吕相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转抗虫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的获得及其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马炳田
李平
朱祯
周开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标准及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探讨
王越人
张健
李福林
徐宝峰
许正学
曲海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分布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周晓变
赵磊
陈建辉
阳霞
王永彦
张香粉
闫雪芳
董中东
崔党群
陈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葛胜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遗传 育种
《麦类文摘》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