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 让乡村振兴有“根”可寻--山东省发展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经验做法综述
1
作者 李沛喆 韩述源 +3 位作者 杨威 陈曦 徐海霞 周彩霞 《农业知识》 2025年第2期25-2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文化强省,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优秀农耕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利用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文化体验、文化品牌、文化特色、乡风文明”重点发力,扎实推进文化体验廊道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文化强省,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优秀农耕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利用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文化体验、文化品牌、文化特色、乡风文明”重点发力,扎实推进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禀赋,创新开展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以点带面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推动优秀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夯实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品牌 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 优秀农耕文化 文化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契合相通。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乡村振兴输送新型农业人才、实现涉农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契合相通。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乡村振兴输送新型农业人才、实现涉农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融合客体对农耕文化的了解不深认同不强、融合主体农耕文化素养不高、教学中“供给”和“需求”矛盾、融入形式缺乏创新等主要问题。切实加强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关键要做好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素养,坚持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中融入优秀农耕文化,形成“三位一体”协同融入,实现思政课与优秀农耕文化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高校 思政课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学校德育:图景、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5
3
作者 褚红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56-64,共9页
优秀农耕文化对提升乡村学校德育质量具有独特的价值。优秀农耕文化与乡村学校德育之间存在内在关联,表现为价值上的共融性、过程上的互动性和实践上的契合性。将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学校德育,能够实现优秀农耕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与乡村... 优秀农耕文化对提升乡村学校德育质量具有独特的价值。优秀农耕文化与乡村学校德育之间存在内在关联,表现为价值上的共融性、过程上的互动性和实践上的契合性。将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学校德育,能够实现优秀农耕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与乡村学校德育质量提升的互融、互通、互动。当前,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学校德育还面临乡村学校德育主体对优秀农耕文化的认识与挖掘不足、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的乡土社会氛围不浓以及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学校德育的机制尚需完善等现实困境。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学校德育的路径是:以乡村学校德育教学、文化育人、德育价值追求等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凝聚嵌入合力、统筹嵌入资源、实现生活嵌入,真正助推优秀农耕文化深度嵌入乡村学校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农耕文化 乡村学校德育 嵌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重逻辑
4
作者 罗婷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8期49-52,共4页
把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传承农耕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性... 把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传承农耕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性与实践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普适性与特色性四对关系。要完善机制体制建设以夯实融入支撑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明确融入着力点,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特色以找准融入契合点,打造专业师资队伍以找准融入关键点,推动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实践进路
5
作者 刘凤英 蒋飞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98-202,共5页
探究广西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广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指出广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存在的融入意识不强,融入不深入、不系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 探究广西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广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指出广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存在的融入意识不强,融入不深入、不系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体系等协同发力,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优秀农耕文化 高校 思政课教学 价值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赋能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6
作者 李波 许星宇 《乡村论丛》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文化引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根基,其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包含了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民族习惯,这些元素在乡村地区世代相传,塑造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文化引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根基,其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包含了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民族习惯,这些元素在乡村地区世代相传,塑造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素材。但是,在推动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因此,有必要采取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吸引乡村人才回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文明和谐乡村风尚的形成,以期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乡风文明建设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生存困境与传承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堂凯 李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9,共5页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培养乡村人才、重塑淳朴民风、建设生态乡村。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优秀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主体流失、话语体系缺失、...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培养乡村人才、重塑淳朴民风、建设生态乡村。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优秀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主体流失、话语体系缺失、价值认同危机的生存困境。为此,需要通过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塑造优秀农耕文化场域、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对策来实现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当代价值 生存困境 传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农耕文化的乡村学校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5
8
作者 褚红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63,共9页
脱离乡村儿童的乡村生活经验是导致乡村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症结。优秀农耕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贴近乡村儿童乡村生活文化背景的优势。研究认为,通过构建学校、班级伦理共同体,... 脱离乡村儿童的乡村生活经验是导致乡村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症结。优秀农耕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贴近乡村儿童乡村生活文化背景的优势。研究认为,通过构建学校、班级伦理共同体,聚焦乡村儿童的身体实践、实现价值内化的身心融合,以及加强乡村学校-社区互动的实践路径,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所内蕴的守望相助传统,将礼让和睦的行为规范和勤俭坚韧、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德育实践,使孝亲爱老、尊重感恩的道德认知成为德育资源,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在乡村儿童心中活起来。以优秀农耕文化赋德育,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融入乡村学校德育实践之中,会助推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共同体 乡村学校-社区互动 优秀农耕文化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顾萍 戴幼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12期64-66,共3页
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蕴含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但是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城市化冲击、外来文化冲击和传统... 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蕴含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但是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城市化冲击、外来文化冲击和传统思政教育的弊端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社会实践研修,优化教育传播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优秀农耕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意义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堂凯 李波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7期177-180,共4页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增强青年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目前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优秀农耕文...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增强青年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目前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优秀农耕文化在课堂“失声”、校园文化氛围不足、缺乏社会实践教育、网络思潮冲击等困境。对此,需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丰富教育载体,实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融入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多维审视
11
作者 薛金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优秀农耕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的鲜明标识和宝贵财富。“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从价值意蕴看,延续了民族记忆,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理论,增添了乡村治理智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 优秀农耕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的鲜明标识和宝贵财富。“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从价值意蕴看,延续了民族记忆,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理论,增添了乡村治理智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从本质过程看,传承发展的过程是充实马克思主义文化生命体、传统与现代互动对接、价值再创造和全面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道路的过程;从现实困境看,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面临认同危机、激活传统生命力困难、“双创”不足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多元主体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将德治约束与机制完善结合;坚持与时代同行,创新文化传承发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优秀农耕文化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