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呼和浩特段典型饮用水源地新污染物赋存特征和优控清单筛选
1
作者 龚雄虎 张乐 +7 位作者 张翼飞 郑利霞 段平洲 张玉熙 焦立新 张路 魏健 赵中华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第9期2062-2077,共16页
为探究饮用水源地新污染物赋存状况,建立水环境优先控制清单,支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干旱半干旱区建立饮用水源新污染物风险防控体系,本研究选择黄河呼和浩特段蒲滩拐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区域范围内水体典型新污染物赋存特征研究,... 为探究饮用水源地新污染物赋存状况,建立水环境优先控制清单,支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干旱半干旱区建立饮用水源新污染物风险防控体系,本研究选择黄河呼和浩特段蒲滩拐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区域范围内水体典型新污染物赋存特征研究,评价生态和健康风险,建立水源地新污染物优控清单。结果表明:①蒲滩拐水源地水体中普遍存在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抗生素等108种新污染物,其中PAEs检出浓度最高(0.20~14.28μg/L),其次为抗生素(127.90~853.10 ng/L)和PAHs(12.02~218.47 ng/L),OCPs(4.78~46.13 ng/L)和PCBs(51.03~77.70 ng/L)污染负荷略低。②不同污染物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整体表现为支流大黑河及其入黄口负荷最高,其次为近水源地取水口区域。③风险评价显示,大黑河及其入黄口区域生态风险较高,上游头道拐至入黄口干流水体以PAEs为主要的风险因子,下游近蒲滩拐水源取水口区域则以PAHs和抗生素为主要的风险因子;流域人群经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暴露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较低。④运用多参数综合评分法建立了27种污染物在内的水源地新污染物优控清单,以OCPs、PCBs优先级别较高,其次为PAEs和PAHs,抗生素优先级较低。研究显示,干旱半干旱区饮用水源地新污染物赋存特征复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需建立多要素同步监测体系并制定流域风险管控方案,以保障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新污染物 风险评价 优控清单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