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1
作者 王娟 王新 +4 位作者 田琴 马晓梅 周小凤 李保成 董承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4,共9页
【目的】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分子育种提供标记及材料来源。【方法】以40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201对多态性SSR标记,对6个环境4个株型性状... 【目的】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分子育种提供标记及材料来源。【方法】以40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201对多态性SSR标记,对6个环境4个株型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挖掘株型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结果】6个环境中株高、果枝始节高、果枝始节位和果枝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70%、21.51%、14.18%和11.51%,广义遗传率为46.24%-74.15%;201对标记共产生394个多态性等位变异位点;能同时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P<0.01)和2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显著(P<0.05)关联的位点共38个,包括与株高关联的位点16个、与果枝始节高关联的位点6个、与果枝始节位关联的位点11个、与果枝数关联的位点5个,5个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鉴定到含有目标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31份,其中6份材料同时携带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结论】在403份陆地棉自然群体中,鉴定到38个与4个株型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出31份含有优异等位基因的典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株型性状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构建水稻基因组倒位变异图谱
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81-81,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稻基因 育种改良 水稻群体 优异等位基因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种质资源抗黄萎病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3
作者 王娟 郑志鸿 +6 位作者 马晓梅 周小凤 王新 田琴 艾尼江 陈红 董承光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关联的标记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典型材料,可为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403份陆地棉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有... 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关联的标记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典型材料,可为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403份陆地棉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有多态性的201对SSR标记,对3个环境的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与抗病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优异典型材料。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各材料的相对病指平均值为53.45,平均变异系数为36.85%,平均偏度系数为-0.46,平均峰度系数为-0.31;201对引物共产生394个等位变异位点,GWAS结果表明有11个位点能同时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其中有2个位点NAU2437b和NAU3493b能同时在3个环境中检测到;结合育种实际,发掘出含有优异等位变异的典型材料7份,其中鲁棉研28同时含有9个优异等位变异;从各材料不同生态区来源分析,来源于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具有较低的平均表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候选骨干亲本科农9204遗传构成及其传递率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春华 樊小莉 +6 位作者 王维莲 张玮 韩洁 陈梅 纪军 崔法 李俊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4-584,共11页
科农9204是一个兼具高产和氮高效的候选小麦骨干亲本,其遗传背景复杂,携带冀麦38、小偃5号、绵阳75-18、小偃693和矮丰3号的遗传成分。利用221个PCR标记和89个DAr T标记,绘制了科农9204的全基因组基因型图谱。在2DL上,Xmag3596–Xmag408... 科农9204是一个兼具高产和氮高效的候选小麦骨干亲本,其遗传背景复杂,携带冀麦38、小偃5号、绵阳75-18、小偃693和矮丰3号的遗传成分。利用221个PCR标记和89个DAr T标记,绘制了科农9204的全基因组基因型图谱。在2DL上,Xmag3596–Xmag4089区段与增加千粒重和籽粒含氮量的QTL紧密连锁;在4BL上,Xcnl10与增加穗粒数、降低株高和穗茎长的QTL紧密连锁;在6BS上,Xcnl113和Xwmc756均与降低株高、穗茎长和穗下节间长的QTL紧密连锁。这些标记在科农9204衍生后代的传递率均为100.0%。利用已报道的关联性标记检测科农9204基因型在衍生后代的传递情况,与增加穗粒数相关的1个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在衍生后代中的传递率为71.6%;与增加千粒重相关的4个优异等位基因位点的传递率均为100.0%;与根部性状相关的4个基因位点中,3个传递率为100.0%。这些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位点,科农9204基因型在其衍生后代中有很高的传递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应的优异的农艺性状密不可分。科农9204染色体区段上存在的重要QTL可能是其成为候选骨干亲本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骨干亲本 基因型图谱 重要染色体区段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蔡东芳 张书芬 +2 位作者 肖英杰 吴江生 刘克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405,共9页
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 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进行了初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最优的Q+K模型下,2009-2011年3年共检测到93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对表型解释的效应值在3.04%-38.34%之间,其中有49个标记在2年或3年中被同时检测到(P〈0.001)。共检测到15个标记与多个性状共关联,其中有9个与油酸和亚油酸共关联。同时也检测到一些对油酸具有正向贡献的优异等位基因。这些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将有助于改良甘蓝型油菜的脂肪酸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脂肪酸成分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QTL定位 被引量:9
6
作者 宁海龙 白雪莲 +4 位作者 李文滨 薛红 庄煦 李文霞 刘春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0-1628,共9页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定位和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对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后代株系为材料,构建含有204个株系的大豆四...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定位和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对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后代株系为材料,构建含有204个株系的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区间作图法,应用前期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对2013、2014和2015年在哈尔滨和克山2地共8个环境下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8个环境中检测到29个蛋白质含量QTL和39个油分含量QTL。在所定位的蛋白质含量QTL中,有5个能够在2个以上环境被定位到,这些蛋白质含量QTL分布在A1、D2、J、N和O等6个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7.65%~20.08%,其中q PC-A1-1、q PC-D2-1、q PC-J-1和q PC-O-2的贡献率在10%以上。在39个油分含量QTL中,有10个在多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这些QTL分布在8个(A1、A2、B1、D1b、G、I、J、N)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7.30%~25.68%,其中q OC-A2-1、q OC-B1-1、q OC-G-1和q OC-J-1的贡献率在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 QTL 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全生育期QTL的单标记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宁海龙 吴昊 +5 位作者 李文滨 薛红 李柏云 李琦 白雪莲 李文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084,1089,共5页
以含有160个株系的四向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188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分析了2年4点试验获得全生育期表型数据,对该群体的全生育期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和2014年哈尔滨、克山3个环境下定位... 以含有160个株系的四向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188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分析了2年4点试验获得全生育期表型数据,对该群体的全生育期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和2014年哈尔滨、克山3个环境下定位了控制大豆全生育期的14个QTL,分别定位在大豆20个连锁群中的A2、B2、C1、C2、D1b、E、F、G、K、L、N共11个连锁群上,遗传率为1.34%~9.19%。可延长全生育期的优异等位基因型有BARCSOYSSR_08_0966(Q3Q3)、Sat_177(Q2Q2)、Sct_186(Q3Q3)、Satt307(Q3Q3)、Satt557(Q1Q1)、Satt577(Q2Q2)、Sat_351(Q1Q1)、Satt268(Q1Q1)、Sct_199(Q1Q1)、Satt273(Q3Q3)、Satt229(Q1Q1)、Satt664(Q1Q1)、Satt125(Q4Q4),能够缩短全生育期的优异等位基因型有BARCSOYSSR_08_0966(Q2Q2)、Sat_177(Q1Q1)、Sct_186(Q1Q1)、Satt307(Q2Q2)、Satt557(Q2Q2)、Satt577(Q4Q4)、Sat_351(Q2Q2)、Satt268(Q3Q3)、Sct_199(Q3Q3)、Satt273(Q2Q2)、Satt229(Q3Q3)、Satt664(Q3Q3)、Satt125(Q3Q3)。Satt307、Satt199和Satt125这3个QTL在2个环境重复检测到,其中Satt199在两个环境中的遗传率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差异较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可用于分子设计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 全生育期 QTL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群体单株产量QTL单标记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宁海龙 李柏云 +5 位作者 何月鹏 吴昊 白雪莲 司敬博 庄煦 李文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含160个株系的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154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对2013和2014年在哈尔滨和克山两地4个环境下的单株产量进行QTL... 以(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含160个株系的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154个SSR标记鉴定个体基因型,利用单标记分析方法,对2013和2014年在哈尔滨和克山两地4个环境下的单株产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46个与单株产量相关的QTL位点,主要分布在A1、A2、C1、C2、D2、D1b、L、K、B2、N、E、J、F、G和H连锁群上,遗传率为0.15%~9.37%。遗传率较高的标记位点有BARCSOYSSR_02_0607、BARCSOYSSR_03_1620、BARCSOYSSR_19-0451、Sat_153、Sat_367、Satt229和Satt529,优异等位基因型为BARCSOYSSR_02_0607(Q1Q1)、BARCSOYSSR_03_1620(Q2Q2)、BARCSOYSSR_09_0183(Q1Q1)、Satt229(Q2Q2)、Sat_367(Q3Q3)、Satt338(Q1Q1)、Satt229(Q1Q1)和Satt668(Q1Q1)。在检测的标记位点中,BARCSOYSSR_08_0966、Sat_36、Sat_153、BARCSOYSSR_02_0607和Satt529在两个环境中重复检测,表明这5个QTL可用于分子设计育种改良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 单株产量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