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边行水分利用特征与优化配置结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共7页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的边行优势明显优于湿润区的现象 ,分别在不同气候区对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的片林及其边行外侧和行列式林分带间的沙土水分利用特征进行了测定 ,发现树木能使边行外侧 8~ 10m土壤中的含水率降低 ,并形成一个土壤...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的边行优势明显优于湿润区的现象 ,分别在不同气候区对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的片林及其边行外侧和行列式林分带间的沙土水分利用特征进行了测定 ,发现树木能使边行外侧 8~ 10m土壤中的含水率降低 ,并形成一个土壤湿度梯度 ,使 8~ 10m及其以外土壤中的水分向树木基部方向的沙土中渗透 ,这些侧渗的水分成为干旱年份边行树木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说明林分边行树木存在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和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 ,进而提出了合理配置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模式。最后论述了按照该模式构建的行列式林分 ,在同等密度或覆盖度时 ,其防风固沙效益显著高于等株行距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的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人工林 边行优势 水分利用特征 优化配置结构 行列式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型畜牧业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旗 李家永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4-270,共7页
以千烟洲为例剖析了赣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以区内畜禽养殖业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在土地面积、社会需求、畜力、饲料量的约束下 ,进行了基于土地利用的畜牧业结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土地利用型 畜牧业 结构优化配置 红壤 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杂流计算的适应性存储器体系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萌 赵磊 +1 位作者 樊晓桠 田杭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967,共7页
可将科学计算中大量算法的计算形式视为由流计算和相当比例的通用计算混合而成。针对低并行度计算以及不易流化(Streamlization)的数据结构对流计算整体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软、硬件可控的适应性片上存储结构DAMS Cache。该结... 可将科学计算中大量算法的计算形式视为由流计算和相当比例的通用计算混合而成。针对低并行度计算以及不易流化(Streamlization)的数据结构对流计算整体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软、硬件可控的适应性片上存储结构DAMS Cache。该结构能够同时适应混杂流计算中流数据以及标量数据的存储需求;采用了适应性动态存储资源分配策略和适应性动态地址映射策略解决地址映射冲突问题;通过全硬件支持非规则流、条件流的存储与访问,混合数据替换策略能够充分挖掘数据的生产者-消费者局部性及时间、空间局部性。验证评估实验表明,相对Cache以及SPM(Scratchpad Memory),DAMS Cache算法的适应性较好,面向混杂流计算的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内高速缓存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软件 数据处理 高效率 微处理器芯片 多处理系统 优化 资源配置 调度 结构框图 DAMS动态地址映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志伟 张蕖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成为一种国家意志,而且成为各行业组织管理改革的目标。作为肩负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崇高使命的高校,如何通过创新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显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成为一种国家意志,而且成为各行业组织管理改革的目标。作为肩负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崇高使命的高校,如何通过创新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显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的参会代表们,围绕厘清治理改革中的主次矛盾、重构管理与评估体系、平衡权力配置与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文化建设与重视教师参与、借鉴古今中外经验与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关系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的观点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内部治理 创新 管理与评估 权力配置结构优化 文化建设与教师参与 经验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动态建模 被引量:18
5
作者 裴婷婷 郝晓弘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4,共7页
针对静态阴影下光伏阵列模型输出特性与实际运行输出特性偏差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动态阴影的光伏阵列模型。首先对由带旁路二极管光伏组件组成的光伏阵列进行配置结构优化;然后根据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光照强度及温度随时间正态分布的... 针对静态阴影下光伏阵列模型输出特性与实际运行输出特性偏差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动态阴影的光伏阵列模型。首先对由带旁路二极管光伏组件组成的光伏阵列进行配置结构优化;然后根据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光照强度及温度随时间正态分布的特性,利用变步长Guass-Legendre积分算法,得到光照强度及温度动态分布的值,通过此动态值实时调节光伏阵列优化模型的输出状态,解决静态阴影下光伏阵列模型难以满足实时输出要求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不同阴影条件、不同功率等级要求的应用场合。与静态阴影下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相比,光伏阵列动态模型的输出特性更加接近于无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型 光伏阵列 光伏组件 局部阴影 配置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