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周年优化对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娟 魏娇娇 +5 位作者 陈彩锦 李雪雪 马宏秀 李凯 陈永伟 孙权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2,共15页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为纯氮水平(单位为kg‧hm^(-2)),分别为N_(1)(0 kg‧hm^(-2),CK)、N_(2)(150 kg‧hm^(-2))、N_(3)(300 kg‧hm^(-2))、N_(4)(450 kg‧hm^(-2))、N_(5)(600 kg‧hm^(-2)),系统研究氮肥周年优化对复种系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周年优化施氮量对复种系统两种饲草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两种饲草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小黑麦在开花期,青贮玉米在灌浆期各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N_(4)水平时呈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N_(4)>N_(5)>N_(3)>N_(2)>N_(1);复种系统鲜草产量随着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_(5)水平时产量最大,为156.8 t‧hm^(-2),比对照增产61.3%,干草产量随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_(4)水平时产量最大,为39.1 t‧hm^(-2),比对照增产45.9%,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30.2%;复种系统鲜草产量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显著正相关,干草产量与小黑麦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复种系统氮素利用率与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NDF)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正相关。优化施氮量对饲草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N_(4)水平下各营养指标表现最好,显著提高了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其中,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CP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3.7%、11.2%和31.8%,显著降低了ADF和NDF含量;经肥料效应方程模拟得出,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饲草复种系统最高产量施肥量为560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584 kg‧hm^(-2),可为灌区饲草复种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周年优化 灌区 饲草 复种系统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优化对伊犁河谷滴灌制种玉米生长及其种子的影响
2
作者 希克拉·马合木提 刘强 +4 位作者 马笑梅 王强 张立存 陈美陵 梁飞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83-88,共6页
为了明确氮肥优化对滴灌制种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雷丹1号的亲本(母本SS1819,父本P1023)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氮(CG)、常规施氮+控氮菌(K_(1))、氮肥优化(常规施氮量的60%)+控氮菌(K_(2))4个肥料处理,通过调查玉米出苗率、株... 为了明确氮肥优化对滴灌制种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雷丹1号的亲本(母本SS1819,父本P1023)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氮(CG)、常规施氮+控氮菌(K_(1))、氮肥优化(常规施氮量的60%)+控氮菌(K_(2))4个肥料处理,通过调查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叶绿素、生物量、产量及种子质量等性状,探究氮肥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氮能够增加制种玉米母本出苗率,促进苗期生长,株高、叶绿素均显著优于不施肥处理。优化氮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制种母本玉米生物量,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生物量排序为K_(2)>CG>K_(1)>CK,成熟期为K_(2)>K_(1)>CG>CK;处理K_(1)、K_(2)较CK分别增产54.52%和45.69%;同等施氮条件下,处理K_(1)较CG显著增产39.11%。氮肥优化对种子大小、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种子千粒重和形状,处理K_(1)和K_(2)种子的千粒重显著高于CK,处理K_(2)、K_(1)、CG种子的长度显著优于CK,处理K_(2)的宽度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处理K_(2)使得种子更细长。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K_(2)为最优施肥措施;合理施氮可促进制种玉米母本生长,在减少氮肥施用的同时,提高了制种玉米的产量,但也使玉米种子形状变得细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氮肥优化 控氮菌 种子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玉雯 郭九信 +6 位作者 孔亚丽 张瑞卿 宋立新 刘振刚 张俊 王建中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7-116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氮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通过氮肥优化管理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8年至今)为研究平台,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氮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通过氮肥优化管理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8年至今)为研究平台,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主推水稻品种‘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设3种氮肥管理模式,即: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氮(N 350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4:4:2,FFP)和氮肥优化管理(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2:2:2,OPTs),其中氮肥优化管理包括优化施氮处理(N 240 kg/hm^2,OPT)、优化替氮处理(OPT施氮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OPT1)和优化减氮再替氮处理(OPT施氮基础上,先减氮20%再用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OPT2),通过在水稻最大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生物量、产量、氮累积和氮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的差异。【结果】OPT_s处理较FFP处理平均增产8.4%,其原因是提高了水稻花后的氮累积和生物量,进而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氮累积和转运的结果表明,FFP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花后植株体内氮转运来提高籽粒氮累积,而OPTs处理则主要是通过提高花后水稻植株氮累积来增加籽粒氮累积。同时,水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与FFP处理相比,OPT_s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氮肥农学效率(AE_N)和氮肥回收效率(RE_N)分别平均提高99.4%、137.6%和70.0%;且优化替氮处理(OPT1)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仍可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另外,分析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的产量贡献阶段可知,相较于FFP处理与CK处理间的氮肥低产低效阶段,氮肥优化管理则可实现从FFP提升到OPT_s的高产高效阶段。【结论】利用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和适量有机替代的氮肥优化管理措施,可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优化管理 生物量 产量 氮累积 氮转运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生产中氮肥总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文 张丹 +1 位作者 石柱 王峰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49-51,共3页
施肥是作物生产的主要措施,但不合理的施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效益降低。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黄瓜产量、植株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黄瓜的产量,以优化氮肥处理(N_2P_2K_2)(22 kg/667m2)产量最高... 施肥是作物生产的主要措施,但不合理的施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效益降低。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黄瓜产量、植株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黄瓜的产量,以优化氮肥处理(N_2P_2K_2)(22 kg/667m2)产量最高,比不施氮肥处理高99.33%,比常规施肥处理高9.49%;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也不同,以优化氮区居最高,为33.16%,130%优化氮区(N_3P_2K_2)最低,仅为18.47%,表明氮肥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下降。因此,在长沙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蔬菜基地种植黄瓜时,施用P_2O_5 11.2 kg/667m2、K_2O 11.9 kg/667m^2的条件下,氮肥使用量以22 kg/667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优化氮肥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范仲学 王璞 梁振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47-50,共4页
如何提高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名称和定义比较混乱 ,在使用时应给出明确的定义。世界范围内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仅为 3 3 1 5%~3 4 51 % ,肥料氮的损失途径主要包括硝态氮... 如何提高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名称和定义比较混乱 ,在使用时应给出明确的定义。世界范围内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仅为 3 3 1 5%~3 4 51 % ,肥料氮的损失途径主要包括硝态氮淋洗损失、氨挥发损失、反硝化损失、作物自身地上部的挥发损失和地表径流损失。优化氮肥管理、氮高效品种选育、种植制度的改革以及改善作物的生育条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但是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配套方案目前很难实施。农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各相关学科科学家的通力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类作物 氮肥利用效率 肥料损失途径 氮高效品种 优化氮肥管理 种植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优化氮素施肥技术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远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54-57,共4页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水平,发现氮肥后移,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肥的氮量,后期分蘖增加、最终收获穗数增加,水稻的中后期叶色加深,水稻孕穗结实期光合能力强,水稻结实率提高6.64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02g,实际施...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水平,发现氮肥后移,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肥的氮量,后期分蘖增加、最终收获穗数增加,水稻的中后期叶色加深,水稻孕穗结实期光合能力强,水稻结实率提高6.64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02g,实际施肥总量比常规少37.17kg·hm-2、实际施氮总量比常规对照少7.17kg·hm-2,而水稻地上吸收氮素量多28.18kg·hm-2,氮肥的表观利用率高27.21百分点、实际产量增加453.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化氮肥 氮肥后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反硝化损失与N2O排放特征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秀斌 梁国庆 +3 位作者 周卫 孙静文 裴雪霞 夏文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4,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优化施肥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反硝化和N_2O的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反硝化速率和N_2O排放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均与土壤水分和无机氮浓度... 在田间条件下,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优化施肥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反硝化和N_2O的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反硝化速率和N_2O排放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均与土壤水分和无机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反硝化损失量及N_2O排放量均表现出随施肥量的降低而降低,夏玉米季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_2O排放量均高于小麦季。小麦季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_2O排放量习惯施肥处理是氮肥减量后移处理的1.62和1.67倍,玉米季分别为2.01和2.00倍。氮肥减量后移可能是通过改变土壤无机氮浓度而降低反硝化损失量和N_2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优化施用 反硝化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优化施氮田间试验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嘉莉 刘佑云 +2 位作者 颜祝生 罗义红 冯伟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7期32-33,共2页
通过大白菜氮肥优化使用量多重比较,在纯磷、钾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氮肥变量施肥水平,其结果表明:以667m2施纯氮15kg得出最佳经济产量8478.3kg,达到极显著水平。为衡东县稳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增加生产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与... 通过大白菜氮肥优化使用量多重比较,在纯磷、钾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氮肥变量施肥水平,其结果表明:以667m2施纯氮15kg得出最佳经济产量8478.3kg,达到极显著水平。为衡东县稳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增加生产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氮肥优化使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县日光温室辣椒氮肥效应研究
9
作者 张晓龙 姚永定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6期7-9,共3页
通过总结夏县辣椒"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丰富的营里村和中留村,每0.067 hm2N 17.5 kg、P2O512.5 kg、K2O 27.5 kg经济效益最好,产投比较高;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低的上董村,每0.067 hm2施N 32.5 kg... 通过总结夏县辣椒"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丰富的营里村和中留村,每0.067 hm2N 17.5 kg、P2O512.5 kg、K2O 27.5 kg经济效益最好,产投比较高;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低的上董村,每0.067 hm2施N 32.5 kg、P2O512.5 kg、K2O 27.5 kg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辣椒 氮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余县花生“2+X”试验报告
10
作者 许灵英 陈何良 +2 位作者 曹治钢 谌志月 王芳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4期92-92,共1页
为了不断优化花生氮肥适宜用量,完善花生优化施肥技术,指导农户为花生科学施肥,江西省大余县土肥站承担了测土配施肥花生"2+X"氮肥总量控制田间试验,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花生 2+X 优化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乌龙茶产区氮素平衡状况及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穆聪 陈晓辉 +2 位作者 林伟杰 胡浩南 吴良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4,共9页
为探讨典型乌龙茶产区氮素平衡状况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基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开展的355户农户调研数据和207个土壤数据,采用Boundary line方法,分析了典型乌龙茶产区的氮肥施用特征、氮素平衡状况以及温室气体... 为探讨典型乌龙茶产区氮素平衡状况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基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开展的355户农户调研数据和207个土壤数据,采用Boundary line方法,分析了典型乌龙茶产区的氮肥施用特征、氮素平衡状况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509.4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和尿素,全年氮盈余量479.1 kg·hm-2;武夷山市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218.1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全年氮盈余量189.8 kg·hm-2;氮素投入与氮养分盈余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安溪茶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武夷山茶园更高;基于Boundary line方法,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的氮肥优化用量分别为411.3 kg·hm-2和157.7 kg·hm-2;通过优化氮肥投入和管理水平可分别实现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温室气体减排62.0%和68.0%。在安溪县和武夷山市乌龙茶产区中,氮肥施用严重过量,导致氮素盈余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应通过优化氮肥用量达到减少氮素过量盈余和降低茶园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氮肥优化用量 氮素平衡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