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电动汽车入网的峰谷电价时段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葛少云 王龙 +3 位作者 刘洪 冯亮 黄镠 朱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16-2321,共6页
针对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放电对电网削峰填谷方面的影响,提出峰谷电价时段的优化模型。首先,根据私家车主的出行习惯,构建无序模式的放电概率模型;然后,基于峰谷电价时段,构建用户响应峰谷电价差的有序充电和放电时刻选择算法;其次,考虑... 针对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放电对电网削峰填谷方面的影响,提出峰谷电价时段的优化模型。首先,根据私家车主的出行习惯,构建无序模式的放电概率模型;然后,基于峰谷电价时段,构建用户响应峰谷电价差的有序充电和放电时刻选择算法;其次,考虑峰谷电价响应度,使用蒙特卡罗法模拟得到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的日负荷曲线,与原始电网负荷叠加,得到考虑电动汽车充电和放电功率的实际负荷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电网负荷峰谷差率最小为目标的峰谷电价时段的优化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对其优化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G 电动汽车 峰谷电价 时段优化 峰谷电价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峰谷电价时段优化 被引量:117
2
作者 葛少云 黄镠 刘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针对如何利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实现削峰填谷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峰谷电价时段的优化模型与方法。构建用户选择充电时间对峰谷电价时段的响应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得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日负荷曲线,并与原始电网负荷曲线叠加,从... 针对如何利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实现削峰填谷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峰谷电价时段的优化模型与方法。构建用户选择充电时间对峰谷电价时段的响应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得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日负荷曲线,并与原始电网负荷曲线叠加,从而形成实施效果下的电网实际负荷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峰谷差率最小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峰谷电价时段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算例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峰谷电价 电价时段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组恢复决策的多时段协调优化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顾雪平 刘文轩 +1 位作者 王佳裕 贾京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14-124,共11页
为加快大停电后电网的恢复速度,在制定机组恢复方案时,应合理安排机组的启动顺序使尽可能多的火电机组实现热态启动。通过分析恢复过程中机组的串并行恢复机制,并考虑机组热启动时限对恢复顺序的影响,提出一种机组恢复决策的多时段协调... 为加快大停电后电网的恢复速度,在制定机组恢复方案时,应合理安排机组的启动顺序使尽可能多的火电机组实现热态启动。通过分析恢复过程中机组的串并行恢复机制,并考虑机组热启动时限对恢复顺序的影响,提出一种机组恢复决策的多时段协调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分时段建模、多时段协调优化的全局优化策略,以热启动机组的总容量和恢复过程中机组的总发电量分别作为上、下层目标函数,建立了分时段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基于状态优选的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了机组恢复决策的全局优化。通过合理控制各时段保留的方案数,既可保证方案的多样性,有效防止求解陷入局部最优,又可确保各时段的状态数有可控的上限,使计算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和河北南网实际系统的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多时段协调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架重构 机组恢复排序 时段协调优化 状态优选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种群粒子群算法的分时段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军 刘天琪 苏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种群粒子群算法的分时段无功优化算法,将复杂的动态无功优化问题转化为静态无功优化进行处理。文中把设备的调节代价和网损费用之和作为目标函数,考虑了包括设备相邻时段调节次数限制等约束条件。在该模型基础上,根据...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种群粒子群算法的分时段无功优化算法,将复杂的动态无功优化问题转化为静态无功优化进行处理。文中把设备的调节代价和网损费用之和作为目标函数,考虑了包括设备相邻时段调节次数限制等约束条件。在该模型基础上,根据负荷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种考虑设备一天内调节次数限制的分时段算法。该方法简便,不需设置划分时段的门槛值,保证了分段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采用双种群粒子群算法对每个时段进行静态无功优化。该算法对离散变量进行了特殊编码,较好地解决了连续和离散变量的共同寻优,降低了网损,并减少了设备动作次数。IEEE30节点算例系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时段无功优化 调节代价 双种群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V2G用户响应度的峰谷电价时段优化有序充电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博 艾欣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4,共6页
针对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实现削峰填谷效果的问题,提出了考虑V2G用户响应度的峰谷分时电价优化有序充电控制策略。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到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考虑V2G响应度和考虑V2G响应度的有序充电控制优化模... 针对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实现削峰填谷效果的问题,提出了考虑V2G用户响应度的峰谷分时电价优化有序充电控制策略。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到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考虑V2G响应度和考虑V2G响应度的有序充电控制优化模型,其中前者以谷电价时段区间为变量,以配电网负荷曲线方差为目标函数,后者以谷电价时段区间及峰谷时段的电价为变量,以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对配电网负荷曲线方差的影响及用户满意度为目标函数。算例分析表明两种有序充电策略都能有效改善系统运行安全性,但考虑V2G用户响应度的有序充电策略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峰谷电价 时段优化 V2G用户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时需求的高铁快运列车运输组织方案协同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晋廷 朱晓宁 王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182,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高速发展,快递需求随之快速增长。高铁快运凭借其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的特点,成为现代快递运输的重要方式。在保证高铁快运产品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解决现阶段我国高铁快运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与货物装配方案三者... 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高速发展,快递需求随之快速增长。高铁快运凭借其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的特点,成为现代快递运输的重要方式。在保证高铁快运产品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解决现阶段我国高铁快运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与货物装配方案三者协同优化研究不足而导致的高铁运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建立二次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借鉴铁路阶段计划的思想,将全天分为多个时段,以每个时段的货运需求为导向,针对下个时段的高铁快运货物装配方案和新增快运列车停站方案和时刻表进行协同优化。针对已知新增快运列车数量的情况,建立了考虑货物时效性的新增列车的停站方案、时刻表和装配方案协同优化模型(简称协同优化模型)。针对模型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并使用两阶段求解方法,利用LINGO软件求解。以宁杭高铁线路为例,针对9:00-12:00的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分析。从结果来看,协同优化模型相比于传统优化方法,可以同时减少列车在途时间和货物在途时间,保证运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比两阶段求解的求解结果可以发现,相比第1阶段,第2阶段得到的货物在途时间更短,货物装配方案更合理,由此可见两阶段求解方法也是合理且有效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高铁快运列车运输组织方案,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快运 时段优化 装配方案 列车时刻表 停站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段优化拼接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任务规划
7
作者 董晨 何舒 +2 位作者 帅逸仙 张明恩 程仙垒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针对存在信息保障时间等约束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段优化拼接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任务规划方法。将作战过程中多个时间段上的传感器-目标分配问题,转化为“传感器-目标”空间上的传感器工作时段优选与拼接问题,在满足... 针对存在信息保障时间等约束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段优化拼接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任务规划方法。将作战过程中多个时间段上的传感器-目标分配问题,转化为“传感器-目标”空间上的传感器工作时段优选与拼接问题,在满足传感器资源限制、对目标探测连续性、传感器接力探测交接班过渡时间等约束下,生成多传感器协同探测计划,使对各目标的探测时段满足信息保障时间要求。在假设的条件下,验证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计划满足各项约束,且有助于快速规划多传感器的协同探测任务,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协同探测 任务规划 时段优化拼接 多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容量的改进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168
8
作者 徐林 阮新波 +1 位作者 张步涵 毛承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88-98,14,共11页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风能与太阳能的互补特性,相比于单独的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其输出功率波动小。合理配置风电/光伏/储能的容量,既可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又可降低系统成本。针对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风能与太阳能的互补特性,相比于单独的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其输出功率波动小。合理配置风电/光伏/储能的容量,既可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又可降低系统成本。针对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考虑独立和并网两种模式,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的容量进行最优配置。该方法充分利用风光互补特性,在系统独立运行时,只需较小的蓄电池容量即可保证高供电可靠性,并可减少蓄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和放电深度;在系统并网运行时,进一步提出采用分时段优化策略来配置所需蓄电池的容量,保证负荷供电需求和入网功率的波动特性满足要求。算例验证了所提改进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 优化配置 时段优化策略 供电可靠性 入网功率的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管网污染源定位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红卫 王梦琳 +1 位作者 吕谋 李红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了在供水管网突发污染发生时快速准确定位污染源,以小规模开环式供水管网模拟系统为实验平台,采用多点投加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模拟污染物扩散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在实验中监测多组管网平台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时变数据,在保证... 为了在供水管网突发污染发生时快速准确定位污染源,以小规模开环式供水管网模拟系统为实验平台,采用多点投加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模拟污染物扩散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在实验中监测多组管网平台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时变数据,在保证可靠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将监测数据作为反追踪模拟信息源.通过改进的基于拉格朗日算法的"模拟-优化反追踪数学模型"定位污染源,分析管网拓扑结构、优化时段和水力工况等因素对模型精度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模型影响因素合理表达的条件下,模拟结果准确率达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供水管网拓扑结构 优化时段 水力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接纳能力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左琦 贺海磊 +2 位作者 梁才浩 周明 周勤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研究可靠性指标对电动汽车规模的敏感度,可从新的角度找到定量评估电动汽车接纳能力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与有序峰谷电价时段优化策略;其次,提出了最大接纳量、可靠性灵敏度等指标,可定量表征系统承受电动汽车接... 通过研究可靠性指标对电动汽车规模的敏感度,可从新的角度找到定量评估电动汽车接纳能力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与有序峰谷电价时段优化策略;其次,提出了最大接纳量、可靠性灵敏度等指标,可定量表征系统承受电动汽车接入能力;最后,结合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提出了计及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接纳能力量化评估方法,采用重要抽样方法可提高抽样模拟效率。通过IEEE24-RTS算例验证了所提指标及方法的可行性。该量化评估方法和指标可拓展应用于实际电网调控电动汽车接入规模,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模型 峰谷电价时段优化策略 可靠性敏感度:接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dual-ring phase scheme for roundabout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万经 谢涵洲 +2 位作者 白玉 赵靖 杨晓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63-571,共9页
A sign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roundabout was control concept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conflict points proposed based on dual-ring scheme and two stop lines for left turns and weaving sections at a roundabout. A cy... A sign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roundabout was control concept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conflict points proposed based on dual-ring scheme and two stop lines for left turns and weaving sections at a roundabout. A cycle length minimization problem was considered to generate optimal signal timings for roundabout, and a set of constraints to ensur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resulting optimal signal settings were proposed. Extensive experimental analyses in comparison with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quite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 in design of roundabout signals, and the minimum cycle length can decrease from 186 s to 79 s while the capacity increases from 8 682 pcu/h to 9 011 pcu/h under high demand scenario.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respect to the system performance show that the lane assignment plan, number of circulatory lanes and left turn ratio are three critical factors which have dominate impacts on performance of signalized roundab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ized roundabout dual-ring phase single timing optimization left-turn mov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