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组织光学参数:优化散射系数(μ′_s)的实时在位测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志余 陈仁文 +2 位作者 顾月清 Cole A.Giller 刘汉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2,共4页
利用了一套特殊设计光纤探头组成的稳定态光纤光谱仪测试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 ,从悬乳液 ( Intralipid)与模拟胶 ( Phantom)实验推导出优化散射系数 ( Reduced scattering coefficient:μ′s)近红外谱测量经验公式。测量反射系数就可以... 利用了一套特殊设计光纤探头组成的稳定态光纤光谱仪测试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 ,从悬乳液 ( Intralipid)与模拟胶 ( Phantom)实验推导出优化散射系数 ( Reduced scattering coefficient:μ′s)近红外谱测量经验公式。测量反射系数就可以计算出优化散射系数谱。计算结果用模拟胶作了验证 ,并对大鼠脑组织μ′s 进行了实时在位测量 ,从而得到了一种 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系数 优化散射系数 模拟胶 光谱仪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创光学参数(优化散射系数)测试的创伤性脑水肿甘露醇疗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捷如 钱志余 +1 位作者 何亮 杨天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54-3258,共5页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创伤性脑水肿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首先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SD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然后利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同时应用自制的近红外(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微创探头...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创伤性脑水肿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首先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SD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然后利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同时应用自制的近红外(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微创探头对脑组织进行在体实时监测,作为对比同时采用干湿比重法测量各监测时间点的脑水含量。最后根据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的数据分析给药前后脑组织皮质优化散射系数(Reduced Scattering Coefficient:μ′s)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脑水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估了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大脑皮层局部优化散射系数可以作为甘露醇疗效的实时评估参考指标参数,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在体实时监测而不需处死动物,为将来颅脑损伤的实时疗效评估提出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近红外光谱 优化散射系数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组织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光霞 钱志余 +2 位作者 孙涛 杨天明 王文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60-2364,共5页
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it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功能特性。通过小动物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 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it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功能特性。通过小动物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PD大鼠模型进行影像学研究,用fNIRs系统测试大鼠模型脑组织纹状体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D大鼠脑部没有明显的形态结构变化;优化散射系数(reducedscattering coefficient:μ′s)、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在PD大鼠的纹状体部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别;fNIRs测量参数(μ′s、CBV)与CT灌注(CTP)测定参数[CBF(cerebral blood flow),CBV]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fNIRs可以作为PD研究的重要参考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近红外光谱 优化散射系数(μ′s) 脑血容量 脑组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近红外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毛雯岚 钱志余 +3 位作者 杨天明 何亮 郭丽娜 吴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2-925,共4页
采用一套专门设计的由微创光纤探头组成的光纤光谱仪生物组织光学参数测试系统,对颅脑创伤的大鼠创伤侧和对照侧进行近红外光谱检测及脑水含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测定。通过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急性局灶性脑... 采用一套专门设计的由微创光纤探头组成的光纤光谱仪生物组织光学参数测试系统,对颅脑创伤的大鼠创伤侧和对照侧进行近红外光谱检测及脑水含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测定。通过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干湿比重法监测伤后脑水肿的变化。实验发现:伤后1h,伤侧脑组织已发生水肿,伤后24~72h,伤侧脑水肿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用脱水剂后,脑水肿情况逐渐好转,随着药物失效,水肿又一次发生。生物组织优化散射系数(Reduced Scat-tering Coefficient:μ′s)与BWC的变化规律一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能够较好的反映脑组织水肿程度以及药物脱水效果。证实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颅脑创伤实时监测的可行性,为颅脑创伤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优化散射系数 创伤性脑水肿 脑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的大鼠胶质瘤活体在位检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丽娜 钱志余 +2 位作者 李宽正 戴丽娟 何亮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8,共6页
采用一套专门设计的由微创光纤探头组成的光纤光谱仪生物组织光学参数测试系统,实时在位地获取C6胶质瘤大鼠脑组织的近红外光学参数,探讨以此为指标判别肿瘤基本信息、辅助临床诊断的可能性。利用该测试系统对患有C6胶质瘤的大鼠脑部肿... 采用一套专门设计的由微创光纤探头组成的光纤光谱仪生物组织光学参数测试系统,实时在位地获取C6胶质瘤大鼠脑组织的近红外光学参数,探讨以此为指标判别肿瘤基本信息、辅助临床诊断的可能性。利用该测试系统对患有C6胶质瘤的大鼠脑部肿瘤侧和正常侧进行近红外光谱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散射系数和血氧饱和度可反映肿瘤位置及病理分化程度信息。证实近红外微探针技术对胶质瘤定性诊断是可行的,为近红外光谱技术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光子学 C6胶质瘤 近红外光谱技术 血氧饱和度 优化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毁损灶体积与近红外光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邢丽冬 钱志余 +1 位作者 陶振玉 杨天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3-410,共8页
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达90%以上,但手术过程中毁损体积的量化问题研究得不多,通过控制毁损温度和时间来确定毁损灶的范围是有效的,但其量化关系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蛋清射频毁损灶和活体内大鼠脑射频毁损灶模型,... 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达90%以上,但手术过程中毁损体积的量化问题研究得不多,通过控制毁损温度和时间来确定毁损灶的范围是有效的,但其量化关系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蛋清射频毁损灶和活体内大鼠脑射频毁损灶模型,探讨毁损体积随毁损温度及时间两个参数变化的规律,利用1stOpt数学拟合工具拟合了相关度较高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一关系就能够根据预毁损体积选择相应的温度和时间,提高毁损术效果;使用特制的内置四光纤探头测量了大鼠脑靶点处的生物组织光学参数优化散射系数μs’。实验数据表明,μs'的变化规律与相应毁损温度时间下的毁损体积变化规律相似,证明了其与射频毁损灶体积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了毁损体积与优化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射频毁损手术实时监控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病理学检测证明了实验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帕金森病射频毁损手术实时监控中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毁损 帕金森病(PD) 近红外光谱 优化散射系数(μ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区近红外光谱活体微创在位检测研究
7
作者 孙涛 钱志余 +1 位作者 王文宏 戴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量帕金森(PD)大鼠纹状体区局部优化散射系数(μs’)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特点。方法:利用光学探头微创测量40只模型组大鼠毁损侧与健侧纹状体区的μ’s与rCBV,并与20只假手术组和20只正常组大鼠双侧...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量帕金森(PD)大鼠纹状体区局部优化散射系数(μs’)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特点。方法:利用光学探头微创测量40只模型组大鼠毁损侧与健侧纹状体区的μ’s与rCBV,并与20只假手术组和20只正常组大鼠双侧纹状体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毁损侧μs’与rCBV值分别与模型组健侧、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双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健侧、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双侧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近红外微创光学探头可以测量PD大鼠纹状体部的μs’与rCBV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帕金森病 优化散射系数 脑血容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