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设计L18(35)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PCR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博白大果油茶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以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设计L18(35)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PCR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博白大果油茶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2.5mmol/L,模板DNA用量为20ng,Taq DNA聚合酶为1.75U,dNTPs浓度为0.25mmol/L,引物浓度为0.6mmol/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0℃退火45s,72℃延伸90s,35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展开更多
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包括8个野生种、1个变种和23个品种)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铁线莲属植物基因组DNA ISSR-PCR最...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包括8个野生种、1个变种和23个品种)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铁线莲属植物基因组DNA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5.0μL,包括40 ng·μL^-1模板DNA 1.0μL、0.4μmol·L^-1引物1.0μL、0.15 mmol·L^-1dNTPs 2.0μL、10×Ex Taq Buffer(Mg2+ Plus) 2.0μL、TaKaRa Ex Taq酶0.2μL和ddH2O 18.8μL。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及2个近缘属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72个条带(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8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个铁线莲属植物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距离在0.22~1.21之间。在遗传距离1.02处,将32个铁线莲属植物分为3个大组,‘杰出’(‘Superba’)单独聚为1个大组,‘斯托尔韦克’(‘Stolwijk Gold’)和‘柠檬之梦’(‘Lemon Dream’)聚为1个大组,其余植物聚为第3大组;在遗传距离0.92处,将第3大组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包括‘阿迪森’(‘Addisonii’)、‘帕斯卡’(‘Pascal’)和‘樱桃唇’(‘Cherry Lip’),第2亚组包括短柱铁线莲(C.cadmia Buch.-Ham. ex Wall.)、灰叶铁线莲[C.canescens(Turcz.) W. T. Wang et M. C. Chang]、毛蕊铁线莲(C.lasiandra Maxim.)、曲柄铁线莲(C.repens Finet et Gagnep.)、‘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和‘雀斑’(‘Freckles’),第3亚组包括吴兴铁线莲(C.huchouensis Tamura)等20个铁线莲属植物;在遗传距离0.77处,将第3亚组划分为7个小组。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能够应用于铁线莲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展开更多
文摘以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设计L18(35)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PCR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博白大果油茶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2.5mmol/L,模板DNA用量为20ng,Taq DNA聚合酶为1.75U,dNTPs浓度为0.25mmol/L,引物浓度为0.6mmol/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0℃退火45s,72℃延伸90s,35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
文摘[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文摘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包括8个野生种、1个变种和23个品种)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铁线莲属植物基因组DNA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5.0μL,包括40 ng·μL^-1模板DNA 1.0μL、0.4μmol·L^-1引物1.0μL、0.15 mmol·L^-1dNTPs 2.0μL、10×Ex Taq Buffer(Mg2+ Plus) 2.0μL、TaKaRa Ex Taq酶0.2μL和ddH2O 18.8μL。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及2个近缘属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72个条带(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8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个铁线莲属植物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距离在0.22~1.21之间。在遗传距离1.02处,将32个铁线莲属植物分为3个大组,‘杰出’(‘Superba’)单独聚为1个大组,‘斯托尔韦克’(‘Stolwijk Gold’)和‘柠檬之梦’(‘Lemon Dream’)聚为1个大组,其余植物聚为第3大组;在遗传距离0.92处,将第3大组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包括‘阿迪森’(‘Addisonii’)、‘帕斯卡’(‘Pascal’)和‘樱桃唇’(‘Cherry Lip’),第2亚组包括短柱铁线莲(C.cadmia Buch.-Ham. ex Wall.)、灰叶铁线莲[C.canescens(Turcz.) W. T. Wang et M. C. Chang]、毛蕊铁线莲(C.lasiandra Maxim.)、曲柄铁线莲(C.repens Finet et Gagnep.)、‘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和‘雀斑’(‘Freckles’),第3亚组包括吴兴铁线莲(C.huchouensis Tamura)等20个铁线莲属植物;在遗传距离0.77处,将第3亚组划分为7个小组。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能够应用于铁线莲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