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RAPD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安世 邢智峰 +2 位作者 徐九文 张利民 韦慧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95,101,共5页
以焦旱1号总DNA为材料,首先对影响RAPD-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因素进行了初步优化,分析了各因素对RAPD-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影响RAPD-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浓度等4个... 以焦旱1号总DNA为材料,首先对影响RAPD-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因素进行了初步优化,分析了各因素对RAPD-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影响RAPD-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浓度等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25μlRAPD-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20ng;Mg2+浓度1.5mmol/L;dNTP的浓度0.2mmol/L;引物量15pmol;TaqDNA聚合酶1.0U。在此最佳条件下,利用引物B8对18个北方粳稻品种进行了成功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RAPD PCR 优化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克云 张崇星 +3 位作者 吕毅 徐春花 王旭 林茂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应用随机引物S344、S356和S360比较分析了PCR热循环复性温度、Mg^2+浓度和模板浓度对松材线虫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松材线虫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进行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筛选。结果表明:37℃的复性温度、3.... 应用随机引物S344、S356和S360比较分析了PCR热循环复性温度、Mg^2+浓度和模板浓度对松材线虫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松材线虫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进行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筛选。结果表明:37℃的复性温度、3.0mmol·L^-1Mg^2+、10μL反应体系中松材线虫基因组DNA模板1~25ng是研究松材线虫RAPD特征的最佳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通过对100个随机引物的分析,获得了3条松材线虫区别于拟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RAPD优化反应体系 分子鉴定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DAMD反应体系优化及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掌军 王建设 +1 位作者 刘生祥 窦琳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2期9-14,共6页
以甜瓜DNA为模板,以小卫星DNA YNZ22核心序列为引物,在甜瓜上建立了DAMD的优化反应体系,并用该优化体系分析了28份甜瓜的遗传多样性,开发了一种揭示甜瓜种质间遗传差异的新型分子标记.
关键词 甜瓜 DAMD 指纹图谱 优化反应体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9
4
作者 尚小红 严华兵 +4 位作者 曹升 张尚文 谢向誉 王艳 欧昆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优化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葛根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SCoT-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量、dNTPs浓度、Mg^(2+)... 【目的】优化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葛根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SCoT-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量、dNTPs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量和引物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利用最佳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出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最佳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20.00μL:DNA模板50.00 ng,dNTPs 0.25 mmol/L,Mg^(2+)1.50 mmol/L,引物0.80μmol/L,Taq DNA聚合酶0.50 U。利用该体系从36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35条可从葛根中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使用3条引物对18个葛根材料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丰富的多态性。【结论】建立的最佳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和筛选获得的35条SCoT引物可适用于葛根种质资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SCoT-PCR 反应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确立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2 位作者 房伟民 李风童 刘浦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4-49,共6页
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Mg2+、dNTPs和引物浓度以及TaqDNA聚合酶和模板DNA用量等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并确立了适合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Ramat.) Kitamura〕SRAP-PCR的反应体系。菊花的SRAP-PCR... 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Mg2+、dNTPs和引物浓度以及TaqDNA聚合酶和模板DNA用量等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并确立了适合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Ramat.) Kitamura〕SRAP-PCR的反应体系。菊花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含3.125 mmol.L-1Mg2+、187.5μmol.L-1dNTPs、10.0μmol.L-1引物、50 ng模板DNA、0.5 UTaqDNA聚合酶及1×PCR buffer。各因素对菊花基因组DNA 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dNTPs浓度影响最大,TaqDNA聚合酶用量的影响最小。运用菊花品种‘奥运含笑’和‘雨花落英’及二者的F1杂交后代单株的基因组DNA对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均获得了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扩增图谱,表明所确立的菊花SRAP-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SRAP-PCR 正交实验设计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花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确立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祖霞 刘兆磊 +3 位作者 陈素梅 陈发棣 楼望淮 郭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8,共6页
以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品种‘新红’叶片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用量5因素进行了优化,并确立了适用于荷花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荷花的... 以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品种‘新红’叶片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用量5因素进行了优化,并确立了适用于荷花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荷花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10μL,包含2.0 mmol.L-1 Mg2+、300μmol.L-1 dNTPs、0.5 UTaqDNA聚合酶、4μmol.L-1上下游引物、50 ng DNA及10×PCR Buffer。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TaqDNA聚合酶、Mg2+、引物、dNTPs、DNA。用48个荷花品种对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均获得了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扩增图谱,证实了该体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SRAP-PCR 正交试验设计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金凤 陈崇顺 +3 位作者 邹爱兰 曹伟杰 瞿大枞 杨燕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萨曼莎月季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于月季的ISSR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积中,1×Buffer、1.5 mmol/L Mg2+、1 U Taq 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0.48 mmol/LdNTPs、20 ng模板DNA;并将该优化... 以萨曼莎月季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于月季的ISSR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积中,1×Buffer、1.5 mmol/L Mg2+、1 U Taq 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0.48 mmol/LdNTPs、20 ng模板DNA;并将该优化体系应用于其他5个ISSR引物和6个月季品种,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ISSR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白大果油茶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范海艳 曹福祥 +3 位作者 彭继庆 龙绛雪 邓明 司书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3,共7页
以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设计L18(35)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PCR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博白大果油茶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 以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设计L18(35)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PCR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博白大果油茶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2.5mmol/L,模板DNA用量为20ng,Taq DNA聚合酶为1.75U,dNTPs浓度为0.25mmol/L,引物浓度为0.6mmol/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0℃退火45s,72℃延伸90s,35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白大果油茶 单因素设计 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菊cDNA-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河 王顺利 +1 位作者 曹华雯 戴思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以甘菊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cDNA-AFLP反应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建立了适宜甘菊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适用于甘菊叶片总RNA提取的方法为改进的Trizol法;酶切连接采用一步法,dscDNA酶切用... 以甘菊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cDNA-AFLP反应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建立了适宜甘菊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适用于甘菊叶片总RNA提取的方法为改进的Trizol法;酶切连接采用一步法,dscDNA酶切用量为300ng,酶切连接时间为8h;PCR选择性扩增反应时,反应体系中最佳组合为:引物浓度0.4mM、Mg2+浓度1.25mM、Taq酶浓度0.9U、dNTP浓度0.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菊 CDNA-AFLP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桂腾琴 乔爱民 +2 位作者 孙敏 王心燕 孙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 反应体系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邢建宏 陈存及 +3 位作者 张国防 彭东辉 刘宝 陈碧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100,共5页
以樟树基因组DNA为材料,分析了影响樟树ISSR-PCR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樟树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清晰、重复性高的樟树ISSR-PCR扩增条件为:20μL 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10 mmol.L-1Tris.HCl,pH8.3,50 mm... 以樟树基因组DNA为材料,分析了影响樟树ISSR-PCR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樟树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清晰、重复性高的樟树ISSR-PCR扩增条件为:20μL 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10 mmol.L-1Tris.HCl,pH8.3,50 mmo.lL-1KCl),2.0 mmo.lL-1MgCl2,200μmol.L-1dNTPs,50 ng模板DNA,200 nmo.lL-1引物,0.5 UTaq DNA聚合酶。在扩增过程中,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比其Tm值平均高3℃。这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樟树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ISSR PCR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马铃薯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海旺 谭冠宁 +4 位作者 何虎翼 何新民 王晖 李丽淑 唐洲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为得出马铃薯ISSR-PCR最佳的反应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r Taq 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 NTPs和引物进行5因素4水平筛选。结果表明,马铃薯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r Taq DNA聚合酶0.5 U、Mg2+浓度为... 为得出马铃薯ISSR-PCR最佳的反应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r Taq 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 NTPs和引物进行5因素4水平筛选。结果表明,马铃薯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r Taq DNA聚合酶0.5 U、Mg2+浓度为2.5 mmol/L、模板DNA用量为75 ng、d NTPs浓度为200μmol/L、引物浓度为0.8μmol/L。这些因素对PCR反应的影响大小顺序为Mg2+浓度>r Taq DNA聚合酶用量>d NTPs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应用该最佳反应体系对39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出15条条带清晰、条带数多、重复性好的引物。并通过退火温度梯度试验得出筛选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ISSR 反应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藓科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ISSR指纹图谱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汪琛颖 赵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490-16493,共4页
[目的]试图通过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真藓科(Bryacae)植物的种类鉴定提供分子分析数据。[方法]为获得标准试验程序,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真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引物、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4水平进... [目的]试图通过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真藓科(Bryacae)植物的种类鉴定提供分子分析数据。[方法]为获得标准试验程序,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真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引物、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4水平进行试验。[结果]最适扩增条件是: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5 ng模板DNA,0.2μmol/L引物,2.25 mmol/L MgCl2,0.6 U 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带为86条,多态率达100%。根据扩增结果进行NJ聚类分析,得到的支序图呈星状。[结论]ISSR指纹能够在种级分类水平提供适度的多态性,利用引物UBC808、811以及826构建的ISS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所有供试植物,为利用ISSR指纹技术解决真藓科植物种级水平分类关系问题时提供了分子辅助证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藓科 ISSR 反应体系优化 种级水平 分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剥管菌S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木 王秋玉 闫绍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6,共8页
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作为一种褐腐真菌,是白桦木材的专性腐朽菌,在工业污染物降解和医药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桦剥管菌为材料,在SRAP-PCR体系优化的基础上,对来自东北主要林区(带岭、塔河、帽儿山以及敦化)不同种群的桦剥管... 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作为一种褐腐真菌,是白桦木材的专性腐朽菌,在工业污染物降解和医药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桦剥管菌为材料,在SRAP-PCR体系优化的基础上,对来自东北主要林区(带岭、塔河、帽儿山以及敦化)不同种群的桦剥管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桦剥管菌多态性鉴定以及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用单因素法及均匀设计法优化后的SRAP-PCR体系为10×Buffer 2.0μL、Primer各8μmol/L、dNTP 16 mmol/L、Taq polymerase 2.5 U、DNA 12 ng、Mg^(2+)45 mmol/L,总体积20μL;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出15对引物,并扩增出23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23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9.16%;采用POPGENE软件分析,4个种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99 5、0.303 0、0.465 5;系统聚类结果显示,15个菌株分成了两个类群,这一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地点菌株的遗传背景较为相似,揭示了桦剥管菌菌株间遗传特性与地理分布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剥管菌 SRAP 反应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对连香树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绍辉 方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260-14261,共2页
[目的]为了取得更好的PCR扩增效果,建立高效的PCR反应体系。[方法]首先通过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连香树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组合,然后不再改变该结果中的其他条件,而仅改变Taq酶的浓度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 [目的]为了取得更好的PCR扩增效果,建立高效的PCR反应体系。[方法]首先通过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连香树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组合,然后不再改变该结果中的其他条件,而仅改变Taq酶的浓度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结果]在25组Taq酶和BSA浓度组合中,BSA改善连香树RAPD-PCR反应的最佳浓度为0.6μg/μl,Taq酶浓度可由1.0μg/μl减少至0.4μg/μl。最后优化得到的20.0μl连香树RAPD反应体系为:25mmol/LMg2+2.0μl,dNTPs0.4μl,1U的TaqDNA酶1.0μl,10×Buffer缓冲液2.5μl,0.5OD引物0.8μl,约25ng模板0.6μl。[结论]BSA的适当加入减少了Taq酶的用量,在保证更好的试验效果前提下,节约了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连香树 RAPD-PCR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加勒比松及其杂交种DNA的提取与微卫星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润辉 赵奋成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文章归纳总结了湿地松、加勒比松及其杂交种湿加松DNA提取的操作流程及其质量检测等方法,并就湿加松的微卫星PCR反应体系的优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包括Mg2+浓度的梯度试验、不同退火温度和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文章归纳总结了湿地松、加勒比松及其杂交种湿加松DNA提取的操作流程及其质量检测等方法,并就湿加松的微卫星PCR反应体系的优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包括Mg2+浓度的梯度试验、不同退火温度和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CTAB法在冰浴下研磨就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 DNA用于PCR扩增;PCR的最优反应体系使用20μl的反应体积,2.0 mM镁离子浓度,经30个循环后可扩增出较好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DNA提取 SSR 优化PCR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雷公笋的SCoT-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秀秀 王春梅 +3 位作者 陈加利 夏腾飞 冯依欣 郑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笋 SCoT 反应体系优化 有效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18
作者 张跃新 闫宝松 +1 位作者 马凤 胡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第6期23-25,共3页
经过RAPD优化试验,确定适合亚侧耳PCR扩增体系(总体积25μL)为:10×PCR Buff-er 2.0μL、2.5mM/L dNTPs3.0μL、5U/μL Taq酶0.20μL、5μM/L引物1.5μL、200ng/μl模板DNA 2.0μL、去离子水16.30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 经过RAPD优化试验,确定适合亚侧耳PCR扩增体系(总体积25μL)为:10×PCR Buff-er 2.0μL、2.5mM/L dNTPs3.0μL、5U/μL Taq酶0.20μL、5μM/L引物1.5μL、200ng/μl模板DNA 2.0μL、去离子水16.30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37℃退火30s,72℃延伸2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侧耳 RAPD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丽娅 孙小琴 +2 位作者 贾文杰 李恩香 杨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4912-14914,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春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以春兰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以寻找适合春兰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结果]春兰的ISSR反应体系较适宜的扩增... [目的]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春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以春兰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以寻找适合春兰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结果]春兰的ISSR反应体系较适宜的扩增条件为:25lμPCR反应体积中,15.78μl双蒸水,2.5μl 1×CR buffer,1.1 UTaqDNA聚合酶,100 ng基因组DNA,2.0 mmol/L MgCl2,150μmol/LdNTPs,2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45 s,复性温度比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45 s,72℃延伸7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4℃保存。[结论]该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行春兰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ISSR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属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余伟军 姚红 +4 位作者 孙瑞琦 王桂青 钟淮钦 黄敏玲 曾黎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8,共7页
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包括8个野生种、1个变种和23个品种)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铁线莲属植物基因组DNA ISSR-PCR最... 对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包括8个野生种、1个变种和23个品种)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铁线莲属植物基因组DNA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5.0μL,包括40 ng·μL^-1模板DNA 1.0μL、0.4μmol·L^-1引物1.0μL、0.15 mmol·L^-1dNTPs 2.0μL、10×Ex Taq Buffer(Mg2+ Plus) 2.0μL、TaKaRa Ex Taq酶0.2μL和ddH2O 18.8μL。对32个铁线莲属植物及2个近缘属植物基因组DNA的ISSR-PCR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72个条带(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8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个铁线莲属植物及2个近缘属植物的遗传距离在0.22~1.21之间。在遗传距离1.02处,将32个铁线莲属植物分为3个大组,‘杰出’(‘Superba’)单独聚为1个大组,‘斯托尔韦克’(‘Stolwijk Gold’)和‘柠檬之梦’(‘Lemon Dream’)聚为1个大组,其余植物聚为第3大组;在遗传距离0.92处,将第3大组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包括‘阿迪森’(‘Addisonii’)、‘帕斯卡’(‘Pascal’)和‘樱桃唇’(‘Cherry Lip’),第2亚组包括短柱铁线莲(C.cadmia Buch.-Ham. ex Wall.)、灰叶铁线莲[C.canescens(Turcz.) W. T. Wang et M. C. Chang]、毛蕊铁线莲(C.lasiandra Maxim.)、曲柄铁线莲(C.repens Finet et Gagnep.)、‘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和‘雀斑’(‘Freckles’),第3亚组包括吴兴铁线莲(C.huchouensis Tamura)等20个铁线莲属植物;在遗传距离0.77处,将第3亚组划分为7个小组。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能够应用于铁线莲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属 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