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山区4种优势林分生态用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贺年 余新晓 +3 位作者 赵阳 邓文平 杨芝歌 张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4,70,共4页
为研究较小尺度上不同林分的生态用水,采用实验方法对2010年生长季北京山区4种主要优势林分的生态用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4种林分的生态用水量分别为侧柏376.15mm,油松335.28mm,刺槐258.90mm,栓皮栎374.94mm。生态用水的各组分中... 为研究较小尺度上不同林分的生态用水,采用实验方法对2010年生长季北京山区4种主要优势林分的生态用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4种林分的生态用水量分别为侧柏376.15mm,油松335.28mm,刺槐258.90mm,栓皮栎374.94mm。生态用水的各组分中林分蒸腾用水占据主导性地位;4种林分中,刺槐林地的有效降水能够满足全部的林地蒸散甚至补充少量土壤贮水,而其他3种林分均只能满足约75%的林地蒸散量和约55%的生态用水量。建议在降水贫乏的干旱山区造林时,适当增加刺槐林分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林分 生态用水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优势林分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671,共5页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量4维环境因子梯度上测定了研究区8个优势林分的生态位宽度,采用Pianka公式测定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Smith公式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得到的生态位宽度更能客观地反映优势林分资源空间利用程度;研究区各优势林分重叠度普遍较大,反映了对环境要求的相似性及资源共享的趋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林分 生态位分析 GIS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立地质量评价
3
作者 吴璧芸 雷相东 +1 位作者 何潇 李玉堂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对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127块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每块样地实测6株优势木(3株针叶树、3株阔叶树)的树高、胸径和年龄。根据加权方法不同,分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分别为不分树种的算术平均优势高(HT1)、考虑针阔叶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2))、仅考虑优势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3))和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并基于4种方法计算对应的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D_(T1)、DT2、D_(T3)、D_(T4))和林分优势木平均年龄(A_(T1)、A_(T2)、A_(T3)、A_(T4))。采用相关分析和成对t检验等方法比较4种优势高的差异,分析4种优势高(HT1、H_(T2)、H_(T3)、H_(T4))与林分密度、生产力、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和年龄的关系。选取幂函数方程、HossfeldⅡ方程、理查兹方程作为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的候选模型,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最终模型。将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代入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得到立地形。比较不同优势高对应的立地形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确定最优的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和立地形计算方法。【结果】4种方法估计的优势高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HT1、H_(T2)与H_(T3)的优势高相关系数均达0.96以上,且无显著差异;H_(T4)与其他3种优势高的相关性最低,且与其他3种优势高有显著差异。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与3种林分密度指标(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可加林分密度指数)均不相关。H_(T4)与其对应的D_(T4)、A_(T4)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0.657;H_(T3)与其对应的D_(T3)、A_(T3)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227。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H_(T3)-D_(T3)、H_(T4)-D_(T4)的最佳模型分别为幂函数和理查兹方程,2个模型对应的调整决定系数(Ra2)分别为0.16、0.68。根据样地中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为30 cm,通过导向曲线确定其对应的立地形S_(F,T3)、S_(F,T4)。2种立地形中,仅S_(F,T4)与可加林分密度指数不相关,但S_(F,T3)、S_(F,T4)与林分生产力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4、0.264)。【结论】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表现最佳,由该优势高计算的立地形(S_(F,T4))与林分生产力显著相关,可应用于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优势 立地形 天然针阔混交林 立地生产力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雷相东 朱光玉 卢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以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比较混交林优势高的估计方法,为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调查53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样地为圆形,面积600 m^2。在每个样地实测6株针阔叶树种优势木的树高... [目的]以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比较混交林优势高的估计方法,为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调查53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样地为圆形,面积600 m^2。在每个样地实测6株针阔叶树种优势木的树高和年龄,并采用针叶树的优势高、阔叶树的优势高、算术平均优势高、加权平均优势高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通过不同优势高的相关分析、与林分年龄、蓄积量、生产力和密度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4种方法得到的林分优势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434~0.980之间;但单用针叶或阔叶树得到的优势高与二者平均高的差别较大,算术及加权平均方法的结果非常接近;4种方法得到的林分优势高与林分蓄积量具有中等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358~0.577之间,以断面积加权林分优势高最大,但与林分生产力无显著的相关性;林分优势高受到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与年龄的关系很弱。[结论]对于云冷杉阔叶异龄混交林,4种林分优势高都不能反映立地生产力,需要更多的验证和发展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优势 针阔混交异龄林 立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阔混交异龄林林分优势高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剑波 雷相东 +2 位作者 王虎威 叶金盛 汪求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基于广东省59块针阔混交异龄林一类固定样地实测数据,采用7种方法计算林分优势高,对7种计算方法获取的林分优势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建立了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异龄林的7种林分优势高间的相... 基于广东省59块针阔混交异龄林一类固定样地实测数据,采用7种方法计算林分优势高,对7种计算方法获取的林分优势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建立了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异龄林的7种林分优势高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根据差异性分析结果和调查、计算简单的原则,确定不分树种取最大3株优势高的算术平均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的林分优势高;林分优势高与林分平均高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0.948 9X+4.133 7,决定系数R^2为0.656 3,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异龄林 林分优势 林分平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优势度胖大海林分林木直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巧巧 PHAM Van Huong +3 位作者 陈昌雄 LE Thi Hien NGUYEN Ba Trieu NGUYEN Huu Duy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6-543,共8页
以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3个指标研究了3个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Distance分布对其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利用X^2检验法来检验3... 以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3个指标研究了3个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Distance分布对其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利用X^2检验法来检验3种概率密度函数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平均胸径结构呈现差异.优势度三级林分中林木平均胸径为35.7cm,在13.1-86.5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较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占多数,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22-46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髙达80.10%.优势度二级林分和一级林分平均胸径结构相似,平均胸径依次为22.31、20.63cm,在7-70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不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递减状态,小径阶林木占多数,中大径阶林木株数较少,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0-22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髙达67.63%.利用3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并经;X^2检验,指数分布函数模拟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直径分布的效果最佳,可用于天然次生林的直径分布和生长预测,为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胖大海 直径分布 分布函数 优势林分 越南同奈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观察研究中的林分空间优势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惠刚盈 胡艳波 刘瑞红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1期1-6,12,共7页
分析森林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生态系统将来的发展方向。森林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邻木之间的空间关系决定的,许多描述森林结构的指标或多或少都与相邻木的关系有关。提出以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为基础构筑的林分... 分析森林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生态系统将来的发展方向。森林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邻木之间的空间关系决定的,许多描述森林结构的指标或多或少都与相邻木的关系有关。提出以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为基础构筑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体系应包括描述林木个体在水平地面上分布格局的角尺度,体现树种空间隔离程度的树种混交度,反映林木个体竞争状态的大小比数,以及体现林木密集程度的密集度。这些结构参数已在森林群落结构分析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着重论述了林分结构参数大小比数在森林观察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大小比数不仅可以表达天然混交林中树种优势度■、框定林木竞争微环境■,还可以筑构林分优势度■和构造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函数■。最后还对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和二阶特征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 大小比数 林分优势 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二类小班调查和系统抽样数据的融合
8
作者 肖云丹 侯瑞霞 纪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161,共5页
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衡量立地生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系统固定样地调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均可得到林分优势木平均高。鉴于此2类调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做到二类调查数据到系统样地的融合很有必要。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类调查数据,通过贝叶... 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衡量立地生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系统固定样地调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均可得到林分优势木平均高。鉴于此2类调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做到二类调查数据到系统样地的融合很有必要。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类调查数据,通过贝叶斯法构建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2011,2013年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此2a的系统样地数据进行融合,得到非线性融合模型H_s=9.612 6ln(H_p)-9.374(R^2=0.50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优势木平均高 二类调查 系统样地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软件的马尾松林分优势高拟合方法研究
9
作者 陈晨 刘光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林分密度。[方法]依据林分规律,对林分数据进行筛选。在筛选数据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并用MATLAB软件中的postreg函数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结果]用postreg函数拟合方便高效,拟合精度达95%以上。[结论]MATLAB软件函数调... [目的]进一步研究林分密度。[方法]依据林分规律,对林分数据进行筛选。在筛选数据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并用MATLAB软件中的postreg函数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结果]用postreg函数拟合方便高效,拟合精度达95%以上。[结论]MATLAB软件函数调用方便,适合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马尾松 MATLAB软件 Postreg函数 林分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林平均木—优势木树高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璞 马履一 +1 位作者 段劼 贾忠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63-8964,共2页
[目的]便于进行林分平均木、优势木数据转换,获取林分优势木信息。[方法]通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取的5个林龄,共178块临时样地的数据,对华北落叶松平均木和优势木树高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建立起平均木—优势木树高模型:DomH=2.162+... [目的]便于进行林分平均木、优势木数据转换,获取林分优势木信息。[方法]通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取的5个林龄,共178块临时样地的数据,对华北落叶松平均木和优势木树高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建立起平均木—优势木树高模型:DomH=2.162+0.98AvgH。通过模型可知,华木落叶松林林分优势木高要比林分平均木高高出近2 m。[结论]该模型便于在只取得了林分平均木高的情况下,换算得到林分优势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分平均木高 林分优势木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间伐后林木碳生长动态变化
11
作者 刘太艳 罗光成 +3 位作者 卢军 李晨 朱怀远 向玮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目的]旨在确定树种组或单木对林分碳储量增长的贡献,分析其随间伐强度和伐后时间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以提升森林碳汇为目标的经营采伐制定合理的伐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16块落叶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 [目的]旨在确定树种组或单木对林分碳储量增长的贡献,分析其随间伐强度和伐后时间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以提升森林碳汇为目标的经营采伐制定合理的伐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16块落叶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0%(轻度)、30%(中度)、40%(重度)和0%(对照)4个间伐强度进行定期调查,采用由大小对称竞争下树木碳储量生长作为异速生长期望的函数与林分生长优势度结合形成的分析框架,识别不同间伐强度下树木或树种群在采伐后对剩余林分碳汇的贡献,以及随伐后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结果]未间伐样地的生长优势度伴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林分生长优势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随伐后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但轻度间伐林分生长优势度大于未间伐林;轻度间伐促进林分中大树更好地吸收地下资源,而中度和重度间伐则使林分下层小树接收更多光照,因此轻度间伐促进了林分中大树的碳增长,中度和重度间伐促进林分中小树的碳增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不耐荫树种的生长逐渐超过其异速生长预期,落叶松对林分碳汇的贡献大于其他耐荫性伴生树种,尤其是大中型落叶松。[结论]自下而上的间伐重新分配了剩余树木中的可利用资源,使原本处于竞争劣势的树木获得更快生长的机会。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框架能够确定间伐后不耐荫落叶松是林分碳汇的强贡献者,而耐荫针叶或阔叶树种是林分碳汇的弱贡献者。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在采伐过程中优先清除的树木,并为未来林分组成的演替途径提供指导。在该研究区,伐除林分中的弱贡献者不仅可以提升林分的碳汇,还可以通过中高强度的间伐促使以落叶松为主的森林转变成云冷杉针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优势 间伐 温带针叶混交林 异速生长期望 林分碳储量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温带森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兆飞 张雨秋 +3 位作者 张忠辉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5,共8页
【目的】探讨林分结构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合理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地区温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布点的方式在东北地区7座温带森林分布的主要山脉上... 【目的】探讨林分结构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合理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地区温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布点的方式在东北地区7座温带森林分布的主要山脉上设置了327个调查取样点,调查面积共计32.7 hm^2。研究以26 348株活立木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基于大尺度条件下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作用路径和大小,分析了温度、降水和林分优势高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在结构方程模型中:(1)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都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间有很强的相关性;(2)温度和降水对生产力没有直接影响,而是分别通过影响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作用于生产力;(3)林分优势高对生产力也无直接影响,通过影响林分结构作用于森林生产力,且影响比温度和降水更大。【结论】中国东北温带森林林分生产力的直接驱动因子是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气候和林分优势高是通过作用于林分结构间接影响森林生产力。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温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林分优势 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林分生产力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杉木人工林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子铎 李新建 +1 位作者 朱光玉 刘洪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1,共10页
【目的】考虑湖南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分年龄,基于混合效应构建最适宜的林分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为湖南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内设置的512块杉木样地数据... 【目的】考虑湖南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分年龄,基于混合效应构建最适宜的林分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为湖南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内设置的512块杉木样地数据为基础,基于基础线性模型,利用数量化方法Ⅰ、k-means聚类和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建模方法,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杉木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结果】1)采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坡位、坡形、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株数密度和土壤松紧度是对高比值(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平均高之比)影响显著的因子;2)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建模精度,立地类型作为随机效应加在参数b上时确定系数最高,相对于基础线性模型,其确定系数从0.790158提高到0.914348。3)构建基于聚类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建模精度,立地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在参数b上时确定系数最高,确定系数达到了0.9435128,相对于基础线性模型,确定系数提高了19.41%,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53.89%,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8.11%;4)添加株数密度和林分年龄作为固定效应对模型精度提升不明显。【结论】林分密度和林分年龄对林分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无显著影响;基于立地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反映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变化的整体趋势,也可以体现立地条件差异对两者相关关系的影响,模型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优势木平均高 林分平均高 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树冠结构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哲根 宋德年 张彦相 《林业勘查设计》 1996年第1期46-47,共2页
树木地上部分由干、枝、叶组成。树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决定着树木的生长活力和生产力。因此,研究树冠结构对探讨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利用34株解析木进行分析。 1 横断面形状 树冠横断面形状系指树冠内部不同高度处横... 树木地上部分由干、枝、叶组成。树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决定着树木的生长活力和生产力。因此,研究树冠结构对探讨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利用34株解析木进行分析。 1 横断面形状 树冠横断面形状系指树冠内部不同高度处横断面形状而言,一般视其为圆形。一般情况下,各部位的直径绕于轴是对称的。这适合于林分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结构 横断面形状 树冠表面积 树冠形状 树冠体积 林分优势 优势 材积连年生长量 树木竞争 解析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