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可塑性的个体差异——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卫 甄霜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1,208,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发展结果不仅仅由环境因素或生物因素决定,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十多年来,在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的引领下,大量研究探讨了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个体发展可塑性的影响。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发展结果不仅仅由环境因素或生物因素决定,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十多年来,在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的引领下,大量研究探讨了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个体发展可塑性的影响。研究者在理解环境因素如何与基因型及表型相互作用塑造个体的差异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已有研究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如缺乏支持各模型的强有力的研究证据、G×E交互作用的机制仍然不清楚、多个基因结合的研究仍然缺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可塑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优势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的优先获益者——来自发展可塑性的研究证据 被引量:7
2
作者 闫玉朋 夏勉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近些年,发展可塑性领域出现两个新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两个模型均表明个体从积极环境中的获益具有差异性。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环境被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具备某些特... 近些年,发展可塑性领域出现两个新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两个模型均表明个体从积极环境中的获益具有差异性。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环境被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具备某些特征的当事人从心理干预中获益更多。这些特征包括人格和气质类、遗传类和生理类。本质上,这些研究在处理"什么对谁最有效"的问题,但现有研究仅能部分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心理干预的效果差异有多少可归于这些易感特征,是有待继续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发展可塑 差别易感 优势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自差别易感性模型的证据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德懋 冯姝慧 邢淑芬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0-1320,共11页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DRD4、MAOA、COMT和BDNF五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母亲敏感性、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家庭养育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支持了差别易感性模型。但是,关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携带易感性基因个体的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以及优势敏感性假说的验证,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 差别易感 优势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及其检验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2-1858,共7页
素质-压力模型、不同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是当前有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三种代表性理论模型。素质-压力模型认为"近墨者黑"或"出淤泥而不染",优势反应敏感性模型认为"近朱者赤",而不同易感性模... 素质-压力模型、不同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是当前有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三种代表性理论模型。素质-压力模型认为"近墨者黑"或"出淤泥而不染",优势反应敏感性模型认为"近朱者赤",而不同易感性模型则兼收并蓄,认为某些个体近墨则黑,近朱则赤。检验上述模型的现实有效性是当前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概观而言,分组回归和分层回归是常用的传统检验方法,显著性区域分析法和新参数回归模型法则是新近兴起的。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三种模型的领域特殊性、种族差异等问题,检验这些模型的方法也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素质-压力模型 不同易感模型 优势敏感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