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组学筛选沙眼衣原体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 被引量:3
1
作者 陆春雪 彭波 +6 位作者 陈超群 孙豫辉 栾秀丽 伍海英 孙珍洁 彭昕珂 吴移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4-1689,共6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方法:将纯化的Ct D型标准株EB经紫外线照射制备UV-EB,然后将未经处理的活EB和紫外线处理的UV-EB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方法:将纯化的Ct D型标准株EB经紫外线照射制备UV-EB,然后将未经处理的活EB和紫外线处理的UV-EB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外线对EB的灭活效果;分别将低剂量活EB滴鼻感染小鼠或将较高剂量UV-EB经肌肉接种免疫小鼠,首先检测两种接种方式下Ct在体内的增殖情况,然后收集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Ct D型全基因组908个开放读码框编码的GST-Ct融合蛋白进行ELISA反应,蛋白质组学筛选仅与活EB感染组小鼠血清反应且反应频率高的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最后用筛选到的抗原体外刺激Ct生殖道感染小鼠的脾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情况。结果:经紫外线灭活的UV-EB体外不能感染He La细胞,肌肉接种免疫小鼠后也不能在小鼠肌肉组织内增殖,而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的肺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的Ct;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与UV-EB肌肉接种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Ct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小鼠血清分别与Ct全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反应,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共鉴定出60个抗原能被至少1份小鼠血清识别; 22个抗原能同时被两组或任一组血清以≥50%的频率识别,为Ct免疫优势抗原,其中5个抗原仅被活EB滴鼻免疫组血清优势识别,即为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该类抗原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能诱导良好的Th1型细胞免疫回忆应答。结论:筛选获得了Ct D型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为Ct亚单位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蛋白质组学 感染依赖性抗原 免疫优势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优势抗原区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宁 孟春春 +8 位作者 梁瑞英 李传峰 陈宗艳 缪秋红 毕庄莉 朱英奇 郭慧敏 刘光清 王桂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为建立一种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扩增了VP60的优势抗原区A(31~250 aa)和B(470~579 aa)两个片段,然后应用融合PCR方法将A、B片段连接起来,克隆至pET-30a(+),转染... 为建立一种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扩增了VP60的优势抗原区A(31~250 aa)和B(470~579 aa)两个片段,然后应用融合PCR方法将A、B片段连接起来,克隆至pET-30a(+),转染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AB)的免疫原性进行鉴定,再以纯化的AB为诊断抗原,通过对抗原-抗体反应条件的多重优化,建立检测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表达了RHDV VP60的优势抗原区(AB),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6 kDa,该蛋白能与RH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AB为包被抗原,成功建立了检测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过对部分田间样品的检测和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等优点。本研究为将来开展RHD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VP60 优势抗原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43kD优势抗原诱导抗DNA自身抗体类型分析
3
作者 臧星星 王利 +3 位作者 柏峻 高建新 黄冬生 马宝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共4页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义。结果表明1.被诱导的抗ds-DNA、ss-DNA抗体主要是1gG,其次才是lgM型,偶见1gA型。2.被诱导的抗DNA、组蛋白自身抗体主要是IgM型和IgG型。3.IgM类抗DNA自身抗体和IgG类同时出现,这和前者产生细胞可能是后者产生细胞的前体这样一种推论矛盾。4.IgG、IgM抗ds-DNA抗体高峰和阳性率导以抗98-DNA抗体,提示正常B细胞库中对ss-DNA的免疫耐受更完全,识别ds-DNA的B细胞克隆数量多和/或轻易被选择活化。5.本文表明43KD优势抗原是空弯菌感染诱导自身免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的关键性致病分子之一,为感染因子HSP诱导自身免疫病的理论假设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43kD优势抗原 DNA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gC糖蛋白胞外区优势抗原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立虹 宋鸽 +5 位作者 王晓东 刘晓玫 高明春 张文龙 马波 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26-1133,共8页
为筛选出鸭肠炎病毒(DEV)gC糖蛋白胞外区的优势抗原表位,本试验通过抗原表位作图法对DEV-gC基因进行分段克隆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轮筛选,DEV-gC糖蛋白优势抗原表位为第73-88位氨... 为筛选出鸭肠炎病毒(DEV)gC糖蛋白胞外区的优势抗原表位,本试验通过抗原表位作图法对DEV-gC基因进行分段克隆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轮筛选,DEV-gC糖蛋白优势抗原表位为第73-88位氨基酸。该优势表位的发现为DEV-gC糖蛋白具体功能区的研究、诊断试剂及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gC糖蛋白 优势抗原表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蛋白优势抗原区的鉴定及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井泉 张蕾 +2 位作者 马波 师东方 王君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2-546,共5页
为鉴定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VP1蛋白优势抗原区及建立DHV-Ⅰ抗体检测ELISA方法,本研究以重组质粒pEasy-VP1为模板,将其分为5段(VP1-a^e)及全长VP1经PCR扩增,并分别克隆于pET-32a(+)进行原核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截短表达的蛋... 为鉴定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VP1蛋白优势抗原区及建立DHV-Ⅰ抗体检测ELISA方法,本研究以重组质粒pEasy-VP1为模板,将其分为5段(VP1-a^e)及全长VP1经PCR扩增,并分别克隆于pET-32a(+)进行原核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截短表达的蛋白VP1-c(80 aa^150 aa)抗原性良好。将其纯化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DHV-Ⅰ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VP1-c包被浓度为2μg/mL,DHV-Ⅰ抗血清稀释度为1∶20,其临界值为0.208。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DHV抗体,与其他常见的几种鸭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其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9%。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48份鸭血清进行了检测,与中和试验相比较,符合率为86.9%。表明该方法可以初步应用于DHV抗体的检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VP1蛋白 抗原优势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VP60抗原优势区和Th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力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春春 程英杰 +5 位作者 李传峰 王玢瑸 缪秋红 陈宗艳 吴润 刘光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为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两个抗原优势区串联通用Th细胞表位的融合蛋白AB-Th的免疫效力,本研究采用融合PCR的方法以pBL-RHDV为模板扩增AB-Th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大量表达AB... 为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两个抗原优势区串联通用Th细胞表位的融合蛋白AB-Th的免疫效力,本研究采用融合PCR的方法以pBL-RHDV为模板扩增AB-Th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大量表达AB-Th融合蛋白。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使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实验兔,并分别利用ELISA方法和MTS法检测兔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使兔产生针对RHDV VP60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和导致高水平的淋巴细胞增殖,并能够为实验兔提供100%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60优势抗原 Th细胞表位 原核表达 免疫效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颖颖 王荣山 +2 位作者 陈旭 金洪星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MP6序列保守性与膜定位并预测其T-B联合抗原表位。采用噬菌体展示联合免疫印迹法和ELISA分别检测重组噬菌体PIII蛋白(rPIII)展示的OMP6中T-B联合抗原表位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 35株NTHi临床菌株均能检出omp6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3%~100%和99.3%~100%。OMP6为外膜表面蛋白,具有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三个预测T-B联合抗原表位。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OMP6-2-25能与NTHi抗血清产生较强的杂交条带,96.9%(59/62)、69.4%(43/62)和74.2%(46/62)NTHi感染患儿血清标本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抗原表位肽抗体阳性。结论 OMP6是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的NTHi跨膜蛋白,OMP6-2-25为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可作为NTHi多抗原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外膜蛋白 优势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 抗原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gB抗原优势区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树栋 曹春秋 +5 位作者 董井泉 高明春 张文龙 郑铁鑫 马波 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0-437,共8页
拟制备鸭肠炎病毒(DEV)gB抗原优势区的多克隆抗体,初步应用于该病毒的检测。以本实验室克隆的DEVC-KCE株ul27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获得DEV gB优势表位区域基因片段gB-AD(331—570bp),并在pET-32a(+)/Rosetta(DE3)pL... 拟制备鸭肠炎病毒(DEV)gB抗原优势区的多克隆抗体,初步应用于该病毒的检测。以本实验室克隆的DEVC-KCE株ul27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获得DEV gB优势表位区域基因片段gB-AD(331—570bp),并在pET-32a(+)/Rosetta(DE3)pLysS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质,以Ni-NTA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质,利用DEV阳性血清检测重组蛋白质的抗原性,并用切胶纯化的重组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EV gB-AD血清。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质可被DE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I-ELISA效价为1∶10 240,且其具有中和活性;兔源多克隆抗体在还原电泳条件下显示DEV gB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ku,而在非还原电泳条件下DEV gB显示为相对分子质量约120和66ku的两条目的带,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鸭肠炎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gB蛋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DEV gB-AD多克隆抗体可作为检测DEV的试剂,为DEV检测及gB的功能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GB 抗原优势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优势区域的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闫丽萍 华荣虹 +5 位作者 亓文宝 周艳君 李国新 于海 姜一峰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8-13,共6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虫媒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畜的健康。E蛋白是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病毒的吸附、融合、血凝、细胞趋向性、病毒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虫媒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畜的健康。E蛋白是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病毒的吸附、融合、血凝、细胞趋向性、病毒毒力和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确定该蛋白的抗原优势区域,本研究设计了3对引物,将E蛋白分成3个大段,分别是EF1(1~291aa)、EF2(292~402aa)和EF3(403-500aa),又将EF1分成4个相互重叠的小片段,分别是EF1-1(1~88aa)、EF1—2(68~155aa)、EF1—3(129~222aa)和EF1—4(202~291aa),将以上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进行GST融合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各融合蛋白均获得表达,各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GST-EF1、GST—EF2、GST—EF1—1、GST-EF1-2、GST—EF1—3和GST—EF1~4均能被阳性血清识别。通过ELISA鉴定,GST-EF2反应性最强,GST-EF1反应性比GST-EF2稍弱,而GST-EF3反应性最弱,GST-EF1-1、GST-EF1—2、GST-EF1—3和GST—EF1—4片段融合蛋白反应性与GST—EF1相似。由此本研究鉴定出1-402aa是E蛋白的抗原优势区域,在此区域内包括了12个Cys的保守区及域Ⅰ、域Ⅱ和域Ⅲ3个主要抗原域。E蛋白抗原优势区域的鉴定,为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以及针对于E蛋白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E蛋白 抗原优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原优势表位与乙肝核心蛋白融合DNA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朋 刘坤 +1 位作者 王希良 于三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1,共4页
提取HSV-2333株的DNA作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编码HSV-2糖蛋白D抗原优势表位的基因(gDt)和乙肝核心蛋白(HbcAg)的基因序列(HBc),再用重叠PCR方法将gDt插入到HBc编码Hb-cAg刺突部的第81和82位的氨基酸的基因之间,获得融合基因gDt-HBc,将gD... 提取HSV-2333株的DNA作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编码HSV-2糖蛋白D抗原优势表位的基因(gDt)和乙肝核心蛋白(HbcAg)的基因序列(HBc),再用重叠PCR方法将gDt插入到HBc编码Hb-cAg刺突部的第81和82位的氨基酸的基因之间,获得融合基因gDt-HBc,将gDt-HBc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出真核表达质粒gDt-HBc-pcDNA3.1,转化DH5a感受态细胞后,通过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成功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原优势表位与乙肝核心蛋白融合DNA疫苗,为下一步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抗原优势表位 乙肝核心蛋白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的免疫学性质及其在新型疫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洁 余海燕 +1 位作者 杨雨婷 杨国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关键的毒力因子,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与自噬反应抵抗机体对MTB的清除,从而减弱机体对MTB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此外,ESAT-6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凋亡与固有免疫细胞的大量坏死可促进... 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关键的毒力因子,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与自噬反应抵抗机体对MTB的清除,从而减弱机体对MTB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此外,ESAT-6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凋亡与固有免疫细胞的大量坏死可促进MTB的扩散、定植,引发MTB的全身感染。ESAT-6还可抑制Th1细胞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加速MTB感染进程。在这一感染过程中,ESAT-6所具备的高度免疫原性使其可作为优势抗原用于新型结核病(TB)疫苗的研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MTB) 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 自噬 凋亡 优势抗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巨细胞病毒(HCMV)优势表位嵌合抗原的构建表达以及捕获法检测IgM抗体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鹏 孙兴宝 +7 位作者 胡鹏 田晓红 邓波 夏良雨 王宁燕 王红 李泓彦 何志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1-1356,共6页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选择巨细胞病毒优势抗原表位,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优势表位基因,构建了巨细胞病毒多优势表位嵌合抗原表达载体p4T-UL32-UL44-UL80a-UL83,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GST亲和层析法获得高纯度嵌合抗原...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选择巨细胞病毒优势抗原表位,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优势表位基因,构建了巨细胞病毒多优势表位嵌合抗原表达载体p4T-UL32-UL44-UL80a-UL83,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GST亲和层析法获得高纯度嵌合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嵌合抗原,并构建捕获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CMVIgM抗体。结果表达的优势表位嵌合抗原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用其建立的捕获法检测确诊的30份阳性和63份儿童阴性血,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都是100%说明用嵌合抗原构建的捕获法检测血清中抗HCMVIgM抗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检出正确率,其检测水平已经达到国外的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优势表位嵌合抗原 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 IG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