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案件“调解优先”政策再思考——以新《民事诉讼法》先行调解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蔡泳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41,共8页
目前的民事案件调解优先政策在实践中容易引发强迫调解问题。近期的司法实践表明,新《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先行调解制度不但无助于解决该问题,还存在将其进一步放大的风险。通过对法院调解的V字型历史趋势以及调解过程中法官与当事人... 目前的民事案件调解优先政策在实践中容易引发强迫调解问题。近期的司法实践表明,新《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先行调解制度不但无助于解决该问题,还存在将其进一步放大的风险。通过对法院调解的V字型历史趋势以及调解过程中法官与当事人地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强迫调解的根源在于我国法官对于调解本身掌握了过强的主导权和控制力,这种权力与近年来法院面临的客观困难相结合形成了法院的调解偏好,中国社会纠纷的现实状况又给调解制造了大量的客观障碍。法院的调解偏好与调解在中国社会的现实障碍相冲突,才引发了强迫调解。在无法彻底放弃调解优先政策的现实条件下,应改革现行的法院调解考核机制,增加评价指标,将案件具体情况与当事人自然状况作为考虑因素共同纳入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优先 先行调解 强迫调解 调解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解优先”的反思——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昀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92,共11页
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确定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强化调解已经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根据民事审判结构理论,这一转换源于国家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的回应,其转换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政法型... 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确定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强化调解已经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根据民事审判结构理论,这一转换源于国家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的回应,其转换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政法型司法体制层面政治对法律的深度介入——具体民事审判结构层面调解的强化。但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可能存在误判,而且还忽略了社会结构层面越来越强烈的法治化取向。因此,该政策转换不仅可能欠缺社会结构层面的原因,而且还与社会结构层面的法治化取向存在冲突。在双方合力的作用下,该政策转换将会从正反两方面产生"叠加效应",对民事审判结构、司法体制、社会结构转型施加双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 民事审判结构 司法体制结构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调解优先之忧思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练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法院调解优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司法领域的产物,是把调解定性为法院参与和谐社会建构之重要方式和主要形式的结果。调解优先并不能促进案结事了,调解案件执行"双高"现象普遍存在就是明证。调解优先既侵犯了当事... 法院调解优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司法领域的产物,是把调解定性为法院参与和谐社会建构之重要方式和主要形式的结果。调解优先并不能促进案结事了,调解案件执行"双高"现象普遍存在就是明证。调解优先既侵犯了当事人宪法上的诉讼权,又干扰了法官的司法裁判权,此种对当事人权利和法官权力同时予以否定的司法政策理应废弃。对调解业绩突出的法官给予各种奖励只会进一步强化法院已然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其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司法与政治理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司法参与和谐社会建构之正道是依法审判而非调解优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调解 调解优先 案结事了 和谐社会 司法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调解优先”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琦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63-69,78,共8页
论文深入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司法所推出的调解优先理念的内涵,认为调解和判决何者优先我国经历过不同的认识发展阶段,而主张"调解优先"理念却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契合性。论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为... 论文深入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司法所推出的调解优先理念的内涵,认为调解和判决何者优先我国经历过不同的认识发展阶段,而主张"调解优先"理念却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契合性。论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为例,具体分析了"调解优先"理念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和法院的制度设计合理地相结合并得以应用,针对学界、司法界对于调解优先所提出的质疑,作者就调解优先是否偏离了法治,调解优先是否意味着调解万能,调解优先与司法职业化是否相矛盾等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调解优先 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调解优先”司法工作原则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梅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8-81,共4页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调解优先"的司法工作原则。"调解优先"具有比较明确的适用范围。在运用"调解优先"的司法实践中,主要有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五种形式。在适用&qu...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调解优先"的司法工作原则。"调解优先"具有比较明确的适用范围。在运用"调解优先"的司法实践中,主要有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五种形式。在适用"调解优先"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判决和调解的关系,遵守自愿原则,严格依法进行,注重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调解 判决 调解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
6
作者 陈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在社会转型、纠纷大量增加及公民解决纠纷意愿提升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调解制度可以弥补制定法的自身局限性、改善诉讼体制的不足、满足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调解依... 在社会转型、纠纷大量增加及公民解决纠纷意愿提升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调解制度可以弥补制定法的自身局限性、改善诉讼体制的不足、满足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调解依据不明确、调解组织与人员配置体制不健全、调解效率与效力保障不足。应从重视民间社会规范的作用、推进判例法方法的实施、推动调解组织与人员的构建、完善调解与诉讼的衔接等方面加以完善,以进一步发挥调解制度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调解依据 调解组织与人员 调解效率与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诉前强制调解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福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7,共9页
诉前强制调解,并非是对调解结果和整个调解过程施加的强制,而是根据法律规定或法院命令强制启动调解程序,并以程序启动和当事人意思自治为界限。在目的上,强制调解除了具有替代审判的作用外,也被当做一种由国家提供的福利产品,通过在调... 诉前强制调解,并非是对调解结果和整个调解过程施加的强制,而是根据法律规定或法院命令强制启动调解程序,并以程序启动和当事人意思自治为界限。在目的上,强制调解除了具有替代审判的作用外,也被当做一种由国家提供的福利产品,通过在调解中为社会弱势群体增权,实现社会福利目的。由于强制调解在程序保障、调解资源分配及解纷效率方面都具有相对性,须以必要的辅助措施支撑,因而在我国构建强制调解制度应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前调解 诉前强制调解 调解前置 优先调解 拟制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