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7篇文章
< 1 2 1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处理方法打破菊芋块茎休眠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孟良 刘素英 李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50,共4页
以青芋1、2、3号菊芋块茎为试验材料,设计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溶液浸种及不同热激温度处理条件下对打破菊芋块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热激温度处理下,青芋1... 以青芋1、2、3号菊芋块茎为试验材料,设计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溶液浸种及不同热激温度处理条件下对打破菊芋块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热激温度处理下,青芋1号菊芋在处理1下效果最好,青芋2号菊芋在处理4下发芽率最好;青芋3号菊芋在处理2下发芽率最好;2种方法对比之下以赤霉素浓度为10 mg/L时打破菊芋块茎休眠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块茎 赤霉素(GA3) 热激 休眠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温控法促进樟子松休眠对比试验
2
作者 王笃辉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4期39-,共1页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得出的结论是1.进入10月份温室内苗木不能外移。2使用草帘子覆盖苗木越冬方式效果较好。3.苗木移出和移人温室时都要经过温度过渡。4苗木在室外冷冻1个月即可达到休眠的目的,5苗木移人温室时温度过渡时间以1...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得出的结论是1.进入10月份温室内苗木不能外移。2使用草帘子覆盖苗木越冬方式效果较好。3.苗木移出和移人温室时都要经过温度过渡。4苗木在室外冷冻1个月即可达到休眠的目的,5苗木移人温室时温度过渡时间以16天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法 促进 樟子松 休眠对比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WAS和WGCNA挖掘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候选基因
3
作者 刘福霞 刘磊 +10 位作者 白姝雯 古炫炫 吴桂琴 王旭 于文庚 李伟强 谷玉娟 孙慧 丁福全 吴德鹏 赵祥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1-615,共15页
次生休眠特性是油菜地下种子库长期存在以及自生苗繁衍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油菜的生产安全。为定位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位点,以10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作为研究群体,采用油菜90 K芯片对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共获得29968个高质量的... 次生休眠特性是油菜地下种子库长期存在以及自生苗繁衍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油菜的生产安全。为定位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位点,以10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作为研究群体,采用油菜90 K芯片对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共获得29968个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3年次生休眠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最终共定位到24个与油菜次生休眠显著相关的位点。同时,基于次生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的两份材料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两种策略,共鉴定到52个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候选基因,为加速甘蓝型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改良提供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次生休眠 自然群体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种子的休眠特性及其内源抑制物研究
4
作者 刘华 王东清 +2 位作者 李明 马斌 牛颖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48-52,共5页
为了探究桃儿七种子是否存在内源抑制物,采用赤霉素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对桃儿七种子浸种,研究桃儿七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采用2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可以使桃儿七种子萌发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提前,赤霉素处理对桃儿七种子的... 为了探究桃儿七种子是否存在内源抑制物,采用赤霉素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对桃儿七种子浸种,研究桃儿七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采用2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可以使桃儿七种子萌发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提前,赤霉素处理对桃儿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没有促进作用;采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桃儿七种子浸种,仅能使桃儿七种子提前4天萌发,对桃儿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没有促进作用。同时开展了不同浓度桃儿七种子浸提液对四季小白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桃儿七种子浸提液对四季小白菜种子的根长、苗高、苗鲜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研究说明,采用GA_(3)和KMnO_(4)浸种处理能使桃儿七种子提前萌发。桃儿七种子含有内源抑制物,这可能是其萌发率低、休眠期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种子 休眠特性 内源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NCEDs基因家族在种子休眠与萌发中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康琳 李丽娟 +3 位作者 朱安妮 黄纯倩 姚丽 黄艳飞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9-cisepoxycarotenoid dioxygenase,NCED)是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NCEDs通过调控ABA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影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通过阐述NCEDs基因家族在植物种子休眠与...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9-cisepoxycarotenoid dioxygenase,NCED)是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NCEDs通过调控ABA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影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通过阐述NCEDs基因家族在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NCEDs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Ds 种子 休眠 萌发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EDs基因家族与环境因子和激素互作调控种子休眠萌发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康琳 李丽娟 +3 位作者 朱安妮 黄纯倩 姚丽 黄艳飞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3期141-145,共5页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9-cis-epoxycarotenoiddioxygenase,NCED)是脱落酸(Abscisicacid,ABA)从头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是小家族蛋白。NCEDs通过调控ABA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种子的休眠与萌发。重点阐述了NCEDs基因家族...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9-cis-epoxycarotenoiddioxygenase,NCED)是脱落酸(Abscisicacid,ABA)从头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是小家族蛋白。NCEDs通过调控ABA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种子的休眠与萌发。重点阐述了NCEDs基因家族与环境因子和激素互作调控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NCEDs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Ds 环境因子 激素 种子 休眠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过程中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尚铁军 王姝 +5 位作者 张梦醒 代莉 刘震 李志 张小雪 王艳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探究温度对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山桐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山桐子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并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5℃)处理,选取处理60 d的种子在恒温(25℃)及变温(15℃12 h/25℃12 h)条件下培养,采用... 为探究温度对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山桐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山桐子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并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5℃)处理,选取处理60 d的种子在恒温(25℃)及变温(15℃12 h/25℃12 h)条件下培养,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结合植物番红固绿和甲基红-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山桐子种子在休眠解除及萌发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变化及内含物质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单串果穗鲜重和单穗果实个数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横径、纵径及种子长轴、横轴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山桐子单果性状遗传稳定;在5℃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位置和轮廓不能辨别,胚与胚乳之间的空隙逐渐减小,胚乳细胞解体,其细胞中糊粉粒数量逐渐减少;在变温处理下,第6天种皮开始开裂,在开裂阶段种子急剧吸水,胚、胚乳及子叶间的空隙被填满;第12天种子开始露白,在露白阶段胚轴和胚根处分化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束,胚根伸长生长,根尖突破胚乳与种皮,同时种子开裂期填充满的空隙再次出现;第14天种子根尖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胚根进一步伸长,胚乳中糊粉粒在种子萌发时不断被分解消耗,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与能量,子叶伸长生长把胚轴推出胚乳。研究表明,5℃低温处理促进胚乳中蛋白质分解,有利于山桐子种胚后熟,解除种子休眠;变温处理有效促进胚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休眠解除 种子萌发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与赤霉素调控种子休眠萌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文庚 刘磊 +5 位作者 吴德鹏 刘福霞 郭剑 李广浩 陆大雷 赵祥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21,共11页
种子适时休眠与萌发确保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地生存和繁衍,该过程受到多种内源激素和外在环境因子的精确调控。近些年,脱落酸(ABA, abscisic acid)和赤霉素(GA, gibberellin)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二... 种子适时休眠与萌发确保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地生存和繁衍,该过程受到多种内源激素和外在环境因子的精确调控。近些年,脱落酸(ABA, abscisic acid)和赤霉素(GA, gibberellin)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二者交互调控休眠与萌发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详细阐述了ABA与GA的代谢过程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后水平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介导种子休眠与萌发之间的拮抗作用及其交互关系,并系统总结了ABA和GA的代谢及信号转导通路如何响应外界光温环境变化进而精确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理解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调控网络以及未来对ABA与GA调控种子休眠萌发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 萌发 脱落酸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休眠对卵形鲳鲹的生理应激和保活运输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炜 钟家美 +3 位作者 范秀萍 秦小明 沈建 徐文其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探究电晕休眠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以及在保活运输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水产品保活运输诱导休眠新技术。采用脉冲直流电对卵形鲳鲹进行电击,以休眠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 探究电晕休眠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以及在保活运输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水产品保活运输诱导休眠新技术。采用脉冲直流电对卵形鲳鲹进行电击,以休眠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脉冲直流电晕休眠的最佳处理条件,并测定其血清、脑组织、肌肉和肝脏生化、氧化应激及代谢指标。结果显示,在20℃水温,140V电压、4 s处理时间的条件下,鱼体休眠率与保活72 h存活率达可达100%,保活时间为(165.6±42.7)h。经电晕休眠处理后,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葡萄糖(GLU)和皮质醇(COR)含量显著升高,在保活4~12h内恢复正常水平;肝脏、脑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活性,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肝脏、肌肉乳酸(LD)含量显著提高,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在保活4~72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肝糖原(GLY)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鱼肉中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在保活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粗脂肪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占比减少。研究表明,适宜条件的脉冲直流电能诱导卵形鲳鲹休眠,提高Hsp70的释放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减缓保活胁迫下鱼体应激响应,减少组织的损伤,且保活后鱼体能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可提升保活运输过程中的效率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电晕休眠 基本营养成分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马铃薯内源激素提取方法优化及其在块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含量分析
10
作者 赵喜娟 张帆 +8 位作者 刘圣宣 覃骏 陈惠兰 林原 罗红兵 刘易 宋波涛 胡新喜 王恩爽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0-1060,共11页
植物激素是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但马铃薯内源激素还没有统一、高效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求。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SA、IAA、ABA和JA这4种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其重复性和稳定性... 植物激素是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但马铃薯内源激素还没有统一、高效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求。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SA、IAA、ABA和JA这4种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其重复性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提取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生长30 d的马铃薯植株的根、茎、叶、匍匐茎和顶芽的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顶芽和叶片中SA含量最高,顶芽和匍匐茎中IAA含量最高,叶片中ABA含量最高,根和匍匐茎中JA含量偏高。对马铃薯栽培种华薯1号和中薯5号的块茎分别在4℃、22℃和28℃条件下储存,并检测了其休眠打破过程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休眠期,IA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S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快速上升的趋势,ABA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优化的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马铃薯4种内源激素的检测分析,研究数据为马铃薯不同组织和块茎休眠过程中激素合成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激素 提取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生休眠类型林木种子适宜萌发温度及其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
11
作者 王喆 李明月 +1 位作者 朱美如 张鹏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初生休眠类型林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及其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以3种初生休眠类型(非休眠、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9个树种解除休眠后的种子为材料,分别在5、10、15、20、25、30、35℃的恒温下进行萌发试验,根据萌发表现确定不... 为研究不同初生休眠类型林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及其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以3种初生休眠类型(非休眠、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9个树种解除休眠后的种子为材料,分别在5、10、15、20、25、30、35℃的恒温下进行萌发试验,根据萌发表现确定不同树种的适宜萌发温度;在此基础上,在25、30、35℃下对种子进行高温培养并转移至适宜萌发温度进行14 d萌发试验,根据种子萌发表现比较不同初生休眠类型种子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生休眠类型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表现出一定差异,非休眠种子(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黑松(Pinus thunbergii))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0~25℃,物理休眠种子(山皂荚(Gleditsia japoni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0~35℃,生理休眠种子(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的适宜萌发温度为5~30℃;高温抑制大部分种子萌发,仅生理休眠的秋子梨种子在高温下进入热休眠(休眠率80%~86%),而生理休眠的其他(油松和花曲柳)种子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46%~69%),非休眠种子表现出更高的死亡率(56%~100%),物理休眠种子表现为低死亡率(24%~64%),物理休眠种子在25~35℃高温下种子萌发率为36%~76%。非休眠和物理休眠种子在高温下萌发未进入热休眠,生理休眠种子在高温下是否进入热休眠、热休眠状态表现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初生休眠 休眠类型 萌发温度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花卉的地下芽休眠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俊宏 李丹青 +7 位作者 王琪瑶 赵伯国 任梓铭 陈晓璇 吴双喆 钟抒昀 刘志洋 张佳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8,共21页
地下芽植物是植物芽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观赏花卉属于地下芽植物。它们通过全部或部分覆盖于生长基质表面之下的芽或延存器官的休眠来适应寒冷等不利环境。因此,地下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是观赏花卉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 地下芽植物是植物芽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观赏花卉属于地下芽植物。它们通过全部或部分覆盖于生长基质表面之下的芽或延存器官的休眠来适应寒冷等不利环境。因此,地下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是观赏花卉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综述了过去十余年间地下芽观赏花卉的生理休眠诱导、维持和解除过程中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涉及光、温等外部环境因素和激素代谢、碳水化合物转换、活性氧清除、次生代谢、表观遗传、共质体胞间运输等内在因素。随后,将地下芽观赏花卉与芽休眠研究的模式植物杨树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地下芽观赏花卉中的2类重要植物(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的芽休眠特征。本文有助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界全面了解地下芽休眠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可为花卉栽培和生产实践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花卉 地下芽休眠 生理休眠 休眠诱导与解除 需冷量 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 共质体胞间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方法研究
13
作者 焦子萌 杨兴 +4 位作者 宋锐 张博 江岩珍 张南翼 尚红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5,35,共11页
为筛选促进长白山区乌腺金丝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以乌腺金丝桃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形态、硫酸浸蚀等指标,研究其休眠特性;针对休眠方式,设置不同浓度(400、500、600 mg/L)的赤霉素进行不同时长(6、12、24 h)的浸种处理,并测定种... 为筛选促进长白山区乌腺金丝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以乌腺金丝桃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形态、硫酸浸蚀等指标,研究其休眠特性;针对休眠方式,设置不同浓度(400、500、600 mg/L)的赤霉素进行不同时长(6、12、24 h)的浸种处理,并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硫酸浸蚀乌腺金丝桃种子可显著提高发芽率,说明种皮有透性障碍,存在外源性休眠。另外,种子还含有较高浓度的萌发抑制物,符合种子生理休眠特性。因此,乌腺金丝桃种子的休眠类型为外源性休眠和生理休眠共同存在的综合性休眠;5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24 h为最适宜提高其种子发芽效果的方法;赤霉素显著提高了种子中总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通过对其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6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24 h得分最高。研究表明,6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24 h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乌腺金丝桃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乌腺金丝桃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葡萄芽休眠调控调查与分析
14
作者 王硕 范慧慧 +5 位作者 徐文清 宋思言 王西成 徐卫东 方项 上官凌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芽休眠调控技术已成为葡萄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为系统了解江苏葡萄芽休眠调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省内55家代表性葡萄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破眠技术应用率达81.82%,具有促成栽培模... 芽休眠调控技术已成为葡萄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为系统了解江苏葡萄芽休眠调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省内55家代表性葡萄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破眠技术应用率达81.82%,具有促成栽培模式、规模化经营、高产值或主栽早熟品种特征的果园应用率超85.00%。单氰胺作为主流调控手段(占比80.00%),施用时间多集中于1月与3月,受气候、主栽品种与栽培模式影响,应用率较高且呈现普及趋势。江苏省葡萄种植存在破眠管理相对粗放、技术手段单一、实施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烧芽”、萌芽效果不稳定等现象时有发生。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单氰胺应用体系、重视辅助破眠手段、推动标准化生产等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葡萄 休眠调控 调查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郁金香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
15
作者 孙忠戈 陆莹 +3 位作者 刘东旭 雷家军 赵珺 张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7-983,共7页
本研究以4℃层积处理天山郁金香种子,系统分析了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贮藏物质含量方面,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 本研究以4℃层积处理天山郁金香种子,系统分析了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贮藏物质含量方面,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在酶活性方面,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层积前期(1~10 d),天山郁金香种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在层积后期(40 d),种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的活性显著升高。内源激素含量方面,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脱落酸(AB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_(3))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持续上升。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天山郁金香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贮藏物质含量、酶活性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天山郁金香种子的休眠调控和高效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郁金香 种子 休眠 酶活性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类作物的胚乳发育及其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作用
16
作者 宋松泉 唐翠芳 +3 位作者 程红焱 王程亮 袁良兵 左胜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3-1155,共23页
在被子植物中,双受精触发了2个紧密相邻的组织胚和胚乳的同时发育。胚乳的功能除了为胚提供营养物质和作为胚的机械屏障外,也在种子发育、休眠和萌发过程中作为胚的生长调控因子,从而控制种子的生活力、休眠与萌发。但到目前为止,胚乳... 在被子植物中,双受精触发了2个紧密相邻的组织胚和胚乳的同时发育。胚乳的功能除了为胚提供营养物质和作为胚的机械屏障外,也在种子发育、休眠和萌发过程中作为胚的生长调控因子,从而控制种子的生活力、休眠与萌发。但到目前为止,胚乳发育及其调控的作用机制还不够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谷类作物的胚乳发育与调控及其对种子休眠与萌发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胚乳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生、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分化、淀粉胚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胚乳中储藏蛋白的积累,以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植物激素和表观遗传对胚乳发育的调控,胚乳对胚发育和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理解胚乳发育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提高谷类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与萌发 胚乳发育 表观遗传 基因印迹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种子休眠及萌发调控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靖 焦洁洁 +2 位作者 尹言言 郑炳松 闫道良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17-124,共8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部分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展开了多维度多角度的研究与探讨。但与模式植物和农作物相比,林木受生长周期长、种子休眠机制复杂等因素影响,其种子休眠与萌发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这一领域仍存在研究难...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部分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展开了多维度多角度的研究与探讨。但与模式植物和农作物相比,林木受生长周期长、种子休眠机制复杂等因素影响,其种子休眠与萌发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这一领域仍存在研究难点。本文阐述了种子萌发与休眠的调控机理,分析了当前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等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全面解析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及林木育种、栽培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子 休眠 萌发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低温处理对雷竹笋芽休眠解除的影响
18
作者 王文辉 和武宇恒 +3 位作者 徐子骞 何锦琦 桂仁意 邓世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低温处理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笋芽休眠的影响,揭示笋芽休眠解除的生物学机制及感应低温的主要部位。【方法】以2年生雷竹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和2022年10月至翌年3月设置T1 (地上、地下部分1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低温处理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笋芽休眠的影响,揭示笋芽休眠解除的生物学机制及感应低温的主要部位。【方法】以2年生雷竹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和2022年10月至翌年3月设置T1 (地上、地下部分18℃),T2 (地上部分18℃,地下部分自然低温),T3 (地上部分自然低温,地下部分18℃),T4 (地上、地下部分自然低温)共4种温度处理。观测笋芽母竹之间的维管束连接状态、淀粉和蛋白质分布及笋芽细胞的增殖情况,测定笋芽的可溶性糖、淀粉、脱落酸、赤霉素质量分数和抗氧化酶活性,明确不同部位的低温处理对雷竹笋芽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在雷竹笋芽休眠解除过程中,与T1处理相比,T2、T3和T4处理显著增加了笋芽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P<0.05),显著降低了笋芽的淀粉质量分数(P<0.05)。根据淀粉切片观察和质量分数拟合,T4处理休眠解除的时间最早,其次为T2和T3处理,2个处理解除时间相同,分别比T1处理提前了37和29 d。T2、T3、T4处理笋芽的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在120 d时的下降幅度分别是T1处理的1.68、2.18和3.40倍。T2、T3和T4处理笋芽的赤霉素(GA3)质量分数在80 d时分别比T1处理高17.55%、3.27%和10.91%,且T2、T3、T4处理笋芽的GA3/ABA在120 d时的增量分别是T1处理的1.11、3.46、2.67倍;T3处理的笋芽导管和茎尖分生组织均在1月观察到水分运输恢复和细胞增殖的信号,而T1、T2和T4处理则分别在3、2和3月才能观察到此现象。【结论】低温处理尤其是地下部分低温可以促进雷竹休眠笋芽中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并通过降低ABA质量分数、提高GA3质量分数、增强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笋芽维管束的连通和分生组织细.胞的快速分裂增殖等来影响雷竹笋芽休眠的解除。综合分析认为:在笋芽休眠期间雷竹对低温的感知部位主要为地下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芽 感温部位 休眠解除 生理变化 组织观察 雷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like基因在蔷薇科落叶果树芽休眠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亚林 王力荣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0-899,共10页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休眠机制对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探索设施果树栽培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多年生落叶果树芽休眠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休眠过...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休眠机制对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探索设施果树栽培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多年生落叶果树芽休眠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休眠过程调控机制的理解。对当前在调控芽休眠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DAM-like基因鉴定及其功能、DAM基因与激素的关系、表观遗传调控对DAM-like基因的影响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为解析果树芽休眠调控机制及休眠相关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休眠 DAM-like基因 植物激素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海三棱藨草种子产量与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20
作者 田丰 袁琳 +3 位作者 张利权 李阳 班璐 陈平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盐沼生态系统的先锋种和关键物种,其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是种群实现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以海三棱藨草种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种子存储实验和萌发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潮滩不同高程处海三棱藨草...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盐沼生态系统的先锋种和关键物种,其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是种群实现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以海三棱藨草种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种子存储实验和萌发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潮滩不同高程处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种子产量和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潮滩高程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植株密度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植株密度与种子产量:在高程2.8 m以上的潮滩采样区最高,分别为(682±27)株/m^(2)和(1724±101)粒/m^(2);高程2.5~2.8 m潮滩采样区次之,分别为(256±41)株/m^(2)和(613±101)粒/m^(2);高程2.0~2.5 m的潮滩采样区最低,为(138±27)株/m^(2)和无种子.适宜生境中,成熟海三棱藨草群落的种子产量可高达(1724±101)粒/m^(2).种子存储与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种子在当年秋季成熟后处于固有休眠状态,进入土壤种子库后经冬季低温春化作用进入强制休眠.当春季温湿条件适宜时可迅速萌发.若种子在春季处于深度淤积或淹水等环境胁迫下不能萌发,经夏季高温抑制后种子重新进入诱导休眠状态.处于诱导休眠状态的种子需要再次春化过程才能解除休眠,可在条件适宜时萌发.海三棱藨草种子进入诱导休眠后可存活多年,属于持久种子库.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海三棱藨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为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盐沼 海三棱藨草 种子产量 种子休眠与萌发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