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复苏方法对犬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的CBC与ABG指标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尧 金艺鹏 林德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3,共4页
为了研究全血和右旋糖酐40用于小动物临床急性失血性休克治疗的效果,通过犬急性失血性休克再复苏模型中血常规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二者的治疗效果。将16只健康比格犬分两组,一组为全血回输组,另一组为右旋糖酐40组。通过暴露犬... 为了研究全血和右旋糖酐40用于小动物临床急性失血性休克治疗的效果,通过犬急性失血性休克再复苏模型中血常规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二者的治疗效果。将16只健康比格犬分两组,一组为全血回输组,另一组为右旋糖酐40组。通过暴露犬股动脉方法进行放血,维持30 min后,分别回输自家全血和右旋糖酐40,输液量与放血量相同。在试验前,放血后,输液后等共10个时间点对犬采血进行血液常规和动脉血气的检查,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右旋糖酐40在治疗中起效较慢且不太稳定,全血回输在各方面都有更好的疗效;根据输液后第7天的血液学指标,除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右旋糖酐40的各项指标均与全血回输相比无显著性的差异外,表明右旋糖酐40对犬失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 全血 失血性休克再复苏模型 血常规 动脉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状Au团簇的休克尔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玲丽 赵纪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51,共7页
这篇文章分别用简单和扩展休克尔模型处理四种具有较大尺寸的笼状Au团簇(Au_(32),Au_(42),Au_(50),Au_(72)),这四种团簇经理论计算预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将两种休克尔模型计算得到的能级分布,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 这篇文章分别用简单和扩展休克尔模型处理四种具有较大尺寸的笼状Au团簇(Au_(32),Au_(42),Au_(50),Au_(72)),这四种团簇经理论计算预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将两种休克尔模型计算得到的能级分布,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之间能隙,以及平均结合能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采用休克尔模型研究笼状Au团簇的适用性,进而讨论了这些笼状团簇的球形芳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团簇 笼状结构 稳定性 休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休克尔分子轨道模型及其热力学平衡常数的研究
3
作者 刘宗林 彭义交 姜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共3页
儿茶素属于多酚类的一种,其中以茶叶的含量最多。它是由四种异构体组成,运用休克尔分子图形理论对其分子轨道进行设计,并且根据分子微扰理论求出相应波函数及本征值,并根据本征值推出其热力学平衡常数。
关键词 儿茶素 休克尔分子轨道模型 热力学平衡常数 分了微扰理论 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肠淋巴液对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春雨 魏艳玲 +2 位作者 赵自刚 司永华 张立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73-2073,共1页
关键词 肠淋巴液 血管反应性 大鼠 失血性休克模型 去甲肾上腺素 肠系膜上动脉 血管环 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钙失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良明 李涛 +2 位作者 杨光明 徐竞 周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80-1980,共1页
关键词 失敏 内毒素性 休克模型 失血性休克 恢复作用 大鼠 肌肉收缩 肾上腺素能受体 精氨酸加压素 平滑肌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大鼠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人参二醇组皂苷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连坤 王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6-1636,共1页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同时对比观察了人参二醇组皂苷(PDS)与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tro1)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2 mg/kg)组,人参二醇组...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同时对比观察了人参二醇组皂苷(PDS)与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tro1)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2 mg/kg)组,人参二醇组皂苷低剂量(LPS+PDSL,22.5 mg/kg)组,中剂量(LPS+PDSM,45.0 mg/kg)组和高剂量(LPS+PDSH,90.0 mg/kg)组,每组再分为休克后1 h处理组和4 h处理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内毒素(4 mg/kg)1 h、4 h后检测脑组织中内毒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模型 人参二醇组皂苷 休克大鼠 分子机制 脑损伤 信号转导途径 地塞米松 对比观察 实验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癫痫模型与中枢神经递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新民 于澍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Z1期100-102,共3页
癫痫是一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控制癫痫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方法。动物癫痫模型在研制抗癫痫药物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自从最大电休克模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首次推出以来,陆续建立的癫痫模型为筛选抗癫痫药物... 癫痫是一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控制癫痫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方法。动物癫痫模型在研制抗癫痫药物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自从最大电休克模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首次推出以来,陆续建立的癫痫模型为筛选抗癫痫药物奠定了坚实有效的基础。新型的抗癫痫药物都是首先通过动物模型验证后推荐用于临床的。已经证明所有的动物癫痫模型中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活动。因此,了解动物癫痫模型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对研究癫痫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模型 抗癫痫药物 中枢神经递质 抗癫药物 休克模型 药物方法 兴奋性氨基酸 戊四唑 癫痫灶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莉 常建星 +3 位作者 蒋龙元 符少萍 施旖妮 钟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21-2122,共2页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40只,分对照组(假休克)和休克组,后者又分为休克复苏后1h、3h和6h3小组,每小组大鼠10只。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40只,分对照组(假休克)和休克组,后者又分为休克复苏后1h、3h和6h3小组,每小组大鼠10只。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持续70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1h、3h、6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3.0、2.4、1.6;外周血DAO活性升高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h、3h和6h组P值均<0.05);D-LAC于复苏后1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肠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肠黏膜 肠屏障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SD大鼠 实验研 失血性休克 组织学检查 休克模型 炎性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p38 MAPK和JNK在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反应性调节中的作用及与MLC20磷酸化途径的关系
9
作者 杨光明 刘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83-198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MLC20磷酸化 JNK ERK p38 MAPK 收缩反应 失血性休克模型 缺氧损伤 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