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往来书信考 被引量:4
1
作者 权赫秀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对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 ,无论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乃至近代中日关系史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视角。据初步调查 ,从 1 885年 4月到 1 895年 9月的十年期间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之间至少有过 2 1次书信往来 ,其中能够见到书信原文者计... 对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比较研究 ,无论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乃至近代中日关系史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视角。据初步调查 ,从 1 885年 4月到 1 895年 9月的十年期间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之间至少有过 2 1次书信往来 ,其中能够见到书信原文者计有 1 7件。这些书信的内容分别涉及当时中日两国的重大政治外交事件 ,从而使两人之间的私人书信联系成为当时中日两国高层之间一个秘密外交渠道 ,并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关系演变的高层重要内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往来书信 考证 中国 日本 国际关系 私交 1885-1889年 1893-189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对华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江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晋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钓鱼岛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传说与官本位意识:严复、伊藤博文同学说的形成与启示
3
作者 皮后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9-135,共7页
所谓严复与伊藤博文"同学"的传说,经历了一个以讹传讹的演变过程。1896年,总署最早在奏折中模糊指出,当时日本执政大臣多与中国船政首批留学生"同堂肄业"。1921年,陈宝琛继之在严复墓志铭中明言严复有"日本同... 所谓严复与伊藤博文"同学"的传说,经历了一个以讹传讹的演变过程。1896年,总署最早在奏折中模糊指出,当时日本执政大臣多与中国船政首批留学生"同堂肄业"。1921年,陈宝琛继之在严复墓志铭中明言严复有"日本同学"。1932年,钱基博著《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林耀华著《严复研究》,同在严复墓志铭的基础上将"日本同学"具体化为伊藤博文,"同学"说至此完全定型。1936年,王蘧常著《严几道年谱》综合前述说法,将定型之传闻进一步推而广之。究其思想根源,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则是这个传说不断完善定型、广泛流传、长盛不衰的根本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伊藤博文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书札”伪作与严复伊藤博文“同学”说的再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应祥 皮后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3,共8页
"文革"末期,李学忠先生所藏一批"严复书札",曾由常州博物馆转呈周恩来总理,经周恩来组织专家鉴定为伪作。近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缩微胶片整理发表的9通"严复书札",与前述伪作笔迹相同,... "文革"末期,李学忠先生所藏一批"严复书札",曾由常州博物馆转呈周恩来总理,经周恩来组织专家鉴定为伪作。近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缩微胶片整理发表的9通"严复书札",与前述伪作笔迹相同,错误百出,且其中《致皙子》函系剽窃自《大公报》所载《航公致杨皙子书》。有的学者据伪作重新肯定严复与伊藤博文是"同学",甚至断言"同学说"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严复本人,显然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书札” 伪作 严复 伊藤博文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建设视野下的伊藤博文民法立法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皓丹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160,共13页
作为明治国家制度建设的指导者,伊藤博文在宪政、行政、私法等领域的制度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私法学领域从继受法研究角度出发,以"泰西主义"与本国国情的二元论所构成的解释框架,并不适用于对伊藤博文民法立法观的解读。... 作为明治国家制度建设的指导者,伊藤博文在宪政、行政、私法等领域的制度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私法学领域从继受法研究角度出发,以"泰西主义"与本国国情的二元论所构成的解释框架,并不适用于对伊藤博文民法立法观的解读。只有放置在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中才可以真正理解伊藤博文的民法立法观。伊藤博文的民法立法观实际上是建基于行政权优位于立法权的"行政国家"制度构想之上。以此为出发点,他对民法立法问题的思考,始终围绕着行政命令与法律、行政权与立法权之关系而展开。为了确保政府行使行政权之独立性,伊藤博文认为,民法虽然需要在保障私权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但是一旦有关私权的规定涉及行政权的行使问题,则不属于民法的立法范畴。这也是伊藤博文在民法立法实践中转变态度,从支持旧民法到转而反对旧民法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行政国家 日本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藤博文来华与戊戌政变发生
6
作者 邢秀兰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康有为 袁世凯 伊藤博文 维新派 围园捕后 顽固派 政变 戊戌变法 颐和园 荣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与“预备立宪”对日本的模仿 被引量:8
7
作者 罗华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8,共6页
清末“预备立宪”宣布前后,清廷两次派员出洋考察政治。对于第一次考政,学界已有所重视,而对于第二次考政,迄今尚无专论之文。笔者认为,如果说第一次考政推动清廷作出了“预备立宪”的决策,那么第二次考政,则进一步帮助清廷确立了“预... 清末“预备立宪”宣布前后,清廷两次派员出洋考察政治。对于第一次考政,学界已有所重视,而对于第二次考政,迄今尚无专论之文。笔者认为,如果说第一次考政推动清廷作出了“预备立宪”的决策,那么第二次考政,则进一步帮助清廷确立了“预备立宪”的模式,即日本明治宪政。因此,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与“预备立宪”对日本明治宪政的模仿关系密切,而这种模仿,又对“预备立宪”的进程和结果影响重大。本文即由此入手,初步作些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立宪 立宪政治 日本国 资政院 伊藤博文 宪法大纲 考察日本 资产阶级立宪派 议会 内阁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传记研究中的几处疏误 被引量:1
8
作者 经盛鸿 《学海》 1997年第2期95-96,共2页
严复传记研究中的几处疏误经盛鸿严复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因而近百年来,学术界对严复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斐然。其中关于严复的年谱与传记等著作就出版了多种。我读... 严复传记研究中的几处疏误经盛鸿严复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因而近百年来,学术界对严复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斐然。其中关于严复的年谱与传记等著作就出版了多种。我读了其中几位名家的有关著作,发现有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伊藤博文 传记研究 福州船政学堂 疏误 《原道》 上海商务印书馆 日本政府 清末民初 明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外交的历史性启示
9
作者 石培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7-64,107,共9页
日本国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们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的主要目标。 早在1870年10月,刚走上“维新”道路的日本,即派遣其使臣柳原前光等... 日本国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们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的主要目标。 早在1870年10月,刚走上“维新”道路的日本,即派遣其使臣柳原前光等人来华交涉“通商事宜”,企图效法西方列强插足中国的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总理衙门 日本 伊藤博文 近代中日 清王朝 陆奥宗光 清政府 西方列强 光绪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邵东渡与日本广岛拒使 被引量:4
10
作者 戚其章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5期83-89,共7页
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议和活动中,张荫桓、邵友濂之东渡乞和,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由于此,才揭开了李鸿章马关议和的序幕。所以,对于张、邵东渡及日本广岛拒使,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张、邵东渡在李鸿章赴日乞和之前,清政府曾先后三次派员... 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议和活动中,张荫桓、邵友濂之东渡乞和,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由于此,才揭开了李鸿章马关议和的序幕。所以,对于张、邵东渡及日本广岛拒使,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张、邵东渡在李鸿章赴日乞和之前,清政府曾先后三次派员与日本议和。第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桓 清政府 日本政府 李鸿章 委任状 东京 军队 伊藤博文 参赞 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淼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篇继前文,论述自1890年行宪至1945年战败,约半个世纪的日本政治体制演变过程。按本人研究心得,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藩阀元老政治阶段;桂园体制阶段;政党内阁阶段;法西斯体制阶段。现分别论述如下。
关键词 政党内阁制 政党政治 伊藤博文 日本政治 元老 日本法西斯 首相 近代政治 政治体制 资产阶级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关谈判中的李鸿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礼恒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5期90-94,共5页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在他死去后,乃至活着时,世人就给他一顶“卖国赋”的帽子。在解放思想、注重实事求是的今天,笔者认为,“卖国贼”这顶帽子实在难以给李鸿章扣上。本文试就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所作所为,谈谈...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在他死去后,乃至活着时,世人就给他一顶“卖国赋”的帽子。在解放思想、注重实事求是的今天,笔者认为,“卖国贼”这顶帽子实在难以给李鸿章扣上。本文试就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所作所为,谈谈自己的看法。李鸿章在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主持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的被割占,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了中国财政经济的总崩溃;通商口岸的开辟,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倾销和对中国工矿资源的掠夺。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军事冒险的成功,刺激了世界列强的野心,甲午战后,世界各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单从内容到后果上看,《马关条约》确实是一个卖国条约。但问题是能否由此就将这个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称为“卖国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 谈判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 辽东半岛 伊藤博文 帝国主义 领土主权 军事冒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梁启超与日本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福祥 赵矢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40-46,共7页
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时期杰出的维新志士,卓越的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八九八年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帝于瀛台,通缉捕杀维新党人。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梁启超仓惶避往日本使馆,得到来华游历的日本... 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时期杰出的维新志士,卓越的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八九八年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帝于瀛台,通缉捕杀维新党人。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梁启超仓惶避往日本使馆,得到来华游历的日本政界元老伊藤博文和驻华代理公使林权助的帮助,乔装日人,由自日本专程前来营救的平山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国 袁世凯政府 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时期 政界元老 资产阶级改良派 光绪帝 伊藤博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的成功与最佳时机的选择
14
作者 王树和 《领导科学》 1988年第5期7-9,共3页
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选择时机的正误对于领导工作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一) 时机,一般来讲是指进行活动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生活中常常发现:有的行动进行得早了,时机不成熟;晚了,又错过了时机;不早不晚才恰到好处。这就叫做“最佳时... 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选择时机的正误对于领导工作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一) 时机,一般来讲是指进行活动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生活中常常发现:有的行动进行得早了,时机不成熟;晚了,又错过了时机;不早不晚才恰到好处。这就叫做“最佳时机”。所谓把握时机,选择时机,就是要选准采取行动的这个“最佳时机”。《左传·曹刿论战》中鲁国军师曹刿选择齐军擂了三次鼓之后才决定向齐军发起进攻,这就是选择进攻的最佳时机。按照曹刿的经验:“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士气振奋,第二次士气低落,第三次士气衰竭。齐军已经泄气,鲁军士气正盛,”所谓“彼竭我盈”。这时候发起进攻,所以打败了齐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 士气低落 领导活动 鲁军 发起进攻 领导工作 用兵之道 伊藤博文 成熟度 主观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清政府割让台湾之缘由
15
作者 马自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7-82,共6页
近年来,台湾有些人不断鼓吹“独立”,其理由之一就是:“台湾自来就一直被清廷列在荒外地区而备受忽略”,“马关条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边陲之忽视,弃置不顾……,中国已出卖台湾给强邻日本,”等等。然而,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本文拟就清政府... 近年来,台湾有些人不断鼓吹“独立”,其理由之一就是:“台湾自来就一直被清廷列在荒外地区而备受忽略”,“马关条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边陲之忽视,弃置不顾……,中国已出卖台湾给强邻日本,”等等。然而,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本文拟就清政府之所以在《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清政府 日本 李鸿章 陆奥宗光 中日战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威海卫 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村寿太郎与1893—1895年的日本对华外交
16
作者 刘国勤 《高校教育管理》 1994年第3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陆奥宗光 日本外务省 清政府 中国东北地区 外交思想 日本政府 甲午战争 外交活动 辽东半岛 伊藤博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以我血荐檀君 [安重根传]
17
作者 掩面疾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2,共1页
首先声明一点,这个标题是化用鲁迅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诗中的句子,这句话(包括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21岁时写就的,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民族和国家刻骨的爱意,以这样一种踔厉敢死的... 首先声明一点,这个标题是化用鲁迅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诗中的句子,这句话(包括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21岁时写就的,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民族和国家刻骨的爱意,以这样一种踔厉敢死的情感状态描述那个朝鲜族的民族英雄、红太阳檀君的后代是丝毫不为过的,尤其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这样一个庄严的时间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英雄 重根 人性 导演 反法西斯战争 镜头 檀君 伊藤博文 荃不察 状态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谣言对戊戌革新运动的反向作用
18
作者 杨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8年第4期26-29,共4页
谣言,在戊戌革新运动中起了不能低估的与历史发展相悖的反向作用。今天,探讨这个问题,从中引出教训,对于加强当前改革过程中的舆论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消弭某些“小道消息”及其不良影响。
关键词 反向作用 革新运动 戊戌时期 保国会 公车上书 宣传工作 投机分子 主体性 伊藤博文 政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