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核问题及其对地区和大国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良祥 《国际展望》 2011年第2期60-72,129,共13页
伊朗的核能力建设既有和平的一面,也涉及核不扩散问题,但即使伊朗不突破红线,其核能力积累也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包括改变中东地区激进和温和力量的对比态势、诱发美国加强联阿孤伊战略以及为地区大国土耳其扩大影响提供平台等。在... 伊朗的核能力建设既有和平的一面,也涉及核不扩散问题,但即使伊朗不突破红线,其核能力积累也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包括改变中东地区激进和温和力量的对比态势、诱发美国加强联阿孤伊战略以及为地区大国土耳其扩大影响提供平台等。在全球层次上,大国围绕伊核问题的互动并不是它们相互关系之外的独立内容,而是21世纪初期兼具合作和斗争双重特点的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和自然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 地区地缘政治 大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以武力解决伊核问题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2
作者 金良祥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5,共11页
发展核武器虽符合伊朗致力于成为地区大国的战略逻辑,但受到国际国内压力,伊朗未必能够突破红线,军事打击伊朗难以具备足够的合情理性和合法性。伊朗核设施具有数量多、防攻击能力强等特点,其核能力趋于成熟,其民族国家建构亦比较成功,... 发展核武器虽符合伊朗致力于成为地区大国的战略逻辑,但受到国际国内压力,伊朗未必能够突破红线,军事打击伊朗难以具备足够的合情理性和合法性。伊朗核设施具有数量多、防攻击能力强等特点,其核能力趋于成熟,其民族国家建构亦比较成功,无论是定点清除,还是全面战争,均难以达到彻底解决伊核问题的目标。军事打击还可能导致石油市场崩溃和全球经济危机,并将遭到中俄等国家的强烈反对,美以不得不有所顾忌。尽管战争的可能性始终不能排除,但遏制伊朗以及提供延伸威慑已逐渐成为美国对伊政策的重点,美伊关系有可能陷入长期低烈度但可控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 定点打击 全面战争 合法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核问题的升温与化解
3
作者 孙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3,共5页
伊核问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美伊之间由密友到敌人的角色变化决定了它的发展轨迹。伊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之间尖锐的政治矛盾。其发展前景面临多种选择,但目前还不明朗。解决伊核问题的关键是将美国也融入到会谈中来。构建包括美国、欧盟... 伊核问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美伊之间由密友到敌人的角色变化决定了它的发展轨迹。伊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之间尖锐的政治矛盾。其发展前景面临多种选择,但目前还不明朗。解决伊核问题的关键是将美国也融入到会谈中来。构建包括美国、欧盟三国、俄罗斯、中国与伊朗的伊朗版朝核“六方会谈”机制,将可能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化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 升温 化解 中国 伊朗 朝核“六方会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核问题的症结与前景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富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1,57,共7页
“伊核问题”涉及到美伊的重大利益,双方难以改变各自的原则立场。这一问题牵动着世界主要大国的互动关系,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中东海湾地区局势的发展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目前,“伊核问题”演变成一... “伊核问题”涉及到美伊的重大利益,双方难以改变各自的原则立场。这一问题牵动着世界主要大国的互动关系,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中东海湾地区局势的发展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目前,“伊核问题”演变成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该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就不能完全排除出现矛盾激化或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 伊美关系 浓缩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核问题与奥巴马政府的接触政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岳汉景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4,共13页
2013年底,伊核问题临时协议的达成,使伊核问题漫长的僵局得以初步打破,这与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的接触政策有很大关系。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伊朗实施选择性接触政策,即在阿富汗、伊拉克问题上与伊朗进行接触,但在核问题上拒绝与伊朗进行... 2013年底,伊核问题临时协议的达成,使伊核问题漫长的僵局得以初步打破,这与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的接触政策有很大关系。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伊朗实施选择性接触政策,即在阿富汗、伊拉克问题上与伊朗进行接触,但在核问题上拒绝与伊朗进行接触,除非其停止铀浓缩活动。这使伊核问题的谈判难以展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开始对伊朗实施无条件接触政策,开启了"6+1"伊核谈判模式,并使美伊就核问题进行秘密会谈成为可能;"接触政策"有利于奥巴马政府在伊朗拒绝其核燃料交换提议后动员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而经济制裁是促使伊核问题临时协议达成的因素之一;"接触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伊朗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裂,从而促使美伊双方逐渐调整了对对方的政策,为伊核问题临时协议的达成创造了现实条件。因此,"接触政策"是伊核问题临时协议达成的背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临时协议 美国 接触政策 伊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6
作者 齐云鸿 《亚非纵横》 2008年第3期53-55,62,共3页
美国推动发起对伊朗的制裁没有取得实质收效,伊核问题处于僵持之中。伊核问题其实是美国和伊朗手中相互较量、相互施压的一张牌,伊核问题的持续紧张主要责任在布什政府。今后几个月,布什政府难以在伊核问题上做出战略调整,伊朗则力图以... 美国推动发起对伊朗的制裁没有取得实质收效,伊核问题处于僵持之中。伊核问题其实是美国和伊朗手中相互较量、相互施压的一张牌,伊核问题的持续紧张主要责任在布什政府。今后几个月,布什政府难以在伊核问题上做出战略调整,伊朗则力图以拖待变,等待下届美国政府上台后调整政策,缓和两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 美国 制裁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鲁哈尼政府的外交评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广成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54,160,共17页
2013年鲁哈尼是在保守派内贾德执政八年后的内外交困中当选总统的。他上任后面临着两大政治任务:一是改善由于长期国际制裁而愈发艰难的经济形势;二是缓解由于激进外交而被层层加码的国际制裁。他一边采取措施解决国内燃眉之急,一边致... 2013年鲁哈尼是在保守派内贾德执政八年后的内外交困中当选总统的。他上任后面临着两大政治任务:一是改善由于长期国际制裁而愈发艰难的经济形势;二是缓解由于激进外交而被层层加码的国际制裁。他一边采取措施解决国内燃眉之急,一边致力于通过核谈判撬动了伊朗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通过缓和伊美关系带动伊朗对外关系的全面改善,国内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一时大为改观。由于伊美关系的结构性障碍并未消除,加之伊朗在地区外交中积极进取,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并进行"极限施压",致使伊朗国内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再一次急剧恶化。但是,鲁哈尼政府并未宣布重启核计划,而是联合欧盟和中俄两国尽量维护核协议,大力加强与中俄欧和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这种有理有节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美国失信行为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哈尼政府 伊朗外交 伊核问题 伊朗美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金良祥 《国际展望》 2013年第4期68-81,141,共14页
中美正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其政策理念、手段和收效都存在较大差异,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双方的中东政策上。具体而言,美国既将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作为其中东外交的终极目标,亦将推广西方式民主自... 中美正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其政策理念、手段和收效都存在较大差异,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双方的中东政策上。具体而言,美国既将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作为其中东外交的终极目标,亦将推广西方式民主自由作为其解决中东问题和谋求地缘政治利益的手段。中国以和平与和谐世界理念作为其中东政策的指导思想,将和平视为目标,将对话和谈判等和平方式视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种基本政策理念的分歧在双方具体的中东政策中的表现相当明显,特别是在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伊朗核问题和"阿拉伯之春"的应对上。总体而言,美国的政策理念和方法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贡献,而中国以和平与和谐理念为指引的中东政策有着特殊的积极贡献,一方面防止了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东国家的外交独立和地区地缘政治多极化发展。鉴于中美实力对比的巨大差距,中国仍需作重大战略努力以推广其和平与和谐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和谐理念 民主自由价值观 伊核问题 “阿拉伯之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