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高产伊枯草菌素的发酵优化
1
作者 张荣胜 黄如宇 +9 位作者 乔俊卿 于俊杰 齐中强 杜艳 俞咪娜 宋天巧 曹慧娟 潘夏艳 刘邮洲 刘永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对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前期研究显示其产生的伊枯草菌素(iturin)是抑制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物质iturin含量,本文在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发酵初期,... 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对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前期研究显示其产生的伊枯草菌素(iturin)是抑制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物质iturin含量,本文在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发酵初期,通过外源添加合成iturin所需不同种类的前体氨基酸,利用Plackett-Burman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获得3个影响iturin产量的主效前体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glutamicacid,Glu)、丝氨酸(serine,Ser)和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进一步对主效前体氨基酸进行响应曲面优化,结果显示最优主效前体氨基酸添加浓度分别为Glu 0.08 g/L、Gln 0.17 g/L、Ser 0.19 g/L;其他氨基酸浓度为天冬酰胺(asparagine,Asn)0.06 g/L、脯氨酸(proline,Pro)0.06 g/L、酪氨酸(tyrosine,Tyr)0.006g/L。在此条件下,优化后发酵液的菌体含量为3.83×10^(9) cfu/mL,iturin产量为0.242g/L,iturin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26.04%;平板抑菌试验显示无菌滤液对稻曲病菌抑制带宽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伊枯草菌素 发酵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拮抗性芽孢杆菌的抗菌作用与伊枯草菌素A的产生有关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桂英 廖咏梅 张君成 《广西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选择对甘蔗黑穗病菌有拮抗作用的 5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拮抗菌株和 3个革兰氏阴性拮抗细菌菌株 ,用 PCR技术 ,扩增抗霉菌枯草杆菌素操纵元中 myc B基因。结果是 ,5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拮抗菌株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 2 .0 kb左右的特异... 选择对甘蔗黑穗病菌有拮抗作用的 5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拮抗菌株和 3个革兰氏阴性拮抗细菌菌株 ,用 PCR技术 ,扩增抗霉菌枯草杆菌素操纵元中 myc B基因。结果是 ,5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拮抗菌株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 2 .0 kb左右的特异带 ,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基因组的 PCR产物和伊枯草菌素 A合成酶操纵元中的 Itu B基因的同源性为 97%~ 98% ,说明其抗菌作用机制和 Iturin类群脂肽抗生素的产生有关。 3个革兰氏阴性拮抗细菌中 ,没有扩增到基因 ,其抗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拮抗细菌 伊枯草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发酵液中伊枯草菌素A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婷 杨杰 +1 位作者 周金燕 谭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96,共3页
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发酵液中提取伊枯草菌素A的工艺条件。对比了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伊枯草菌素A的分离效果,选择DM301型树脂作为吸附剂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5℃时,每升发酵液吸附剂用量为80 g DM301型树脂时,树脂... 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发酵液中提取伊枯草菌素A的工艺条件。对比了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伊枯草菌素A的分离效果,选择DM301型树脂作为吸附剂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5℃时,每升发酵液吸附剂用量为80 g DM301型树脂时,树脂对发酵液中伊枯草菌素A的吸附率可达100%。滤去吸附残液,采用无水乙醇解吸,每克DM301树脂解吸剂用量为10 mL时,静态解吸率达90%以上。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发酵液的最佳上样量为6倍柱床体积,动态解吸流出液活性高度集中。该工艺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A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 解吸 抑菌圈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枯草菌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雯 高永祥 张晓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24期23-26,共4页
伊枯草菌素(iturin)是由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环脂肽结构的两亲化合物,其中伊枯草菌素A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溶血、表面活性和强烈的抗真菌特性,并且具有抗菌谱广、低毒、低残留和低过敏性的特点,其抗菌机制是同时作用于病原菌的... 伊枯草菌素(iturin)是由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环脂肽结构的两亲化合物,其中伊枯草菌素A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溶血、表面活性和强烈的抗真菌特性,并且具有抗菌谱广、低毒、低残留和低过敏性的特点,其抗菌机制是同时作用于病原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极大开发应用价值的生物农药。该文综述了伊枯草菌素的应用、作用机理及发酵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 生物农药 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粕直接发酵和生物预处理后发酵产伊枯草菌素A性能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坤朋 张欣然 +3 位作者 黄凤洪 金虎 钮琰星 陈守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4-58,共5页
以一株产伊枯草菌素A的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对比考察了菜籽粕直接发酵和生物预处理后发酵伊枯草菌素A的表达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碳氮源对伊枯草菌素A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菜籽粕经黑曲霉和米曲霉固态发酵及自溶预... 以一株产伊枯草菌素A的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对比考察了菜籽粕直接发酵和生物预处理后发酵伊枯草菌素A的表达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碳氮源对伊枯草菌素A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菜籽粕经黑曲霉和米曲霉固态发酵及自溶预处理后,游离氨基氮质量浓度得到大幅提升,其发酵起始质量浓度分别是菜籽粕直接发酵的8.7倍和5.6倍;菜籽粕直接发酵下伊枯草菌素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经黑曲霉和米曲霉预处理后发酵的水平,最高质量浓度达0.69 g/L,且高于以商业化蛋白胨和酵母粉作为氮源时的最高水平;相对于其他可溶性碳源而言,低水溶性缓释碳源麸皮和玉米皮更有利于伊枯草菌素A的表达,当以麸皮作为碳源时,其最高质量浓度达到0.96 g/L,是葡萄糖作为碳源时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伊枯草菌素A 液态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麸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补料对伊枯草菌素A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肖松 彭文璟 +4 位作者 许锬 任艳丽 周金燕 钟娟 谭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9,55,共8页
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K8)进行4种不同工艺(分批发酵和3种氨基酸浓度的补料-分批发酵)的发酵,测定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时间点样品中菌量、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效价、还原糖、总氮及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变化趋势。... 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K8)进行4种不同工艺(分批发酵和3种氨基酸浓度的补料-分批发酵)的发酵,测定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时间点样品中菌量、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效价、还原糖、总氮及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工艺2(补料浓度分别为天冬氨酸55mg/L,谷氨酸12mg/L,脯氨酸6mg/L)发酵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ZK8菌量最高,达2.163×1010个/mL,比分批发酵(对照组)提高9.5%;在工艺1(补料浓度分别为天冬氨酸50mg/L,谷氨酸9mg/L,脯氨酸5mg/L)发酵条件下,iturin A效价最高,达20 101.1U,比对照提高了9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A 发酵 氨基酸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自螺旋藻渣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抗菌肽SP-AP-1和伊枯草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付云 赵谋明 +1 位作者 庞一扬 刘小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螺旋藻渣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的抗菌肽SP-AP-1和伊枯草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螺旋藻渣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的抗菌肽SP-AP-1和伊枯草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合成及对基因组DNA结合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模拟细胞膜的疏水环境探究抗菌肽发挥抑菌作用时其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抗菌肽SP-AP-1和伊枯草菌素均能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胞内钾离子释放量、蛋白质泄漏量及细胞膜疏水性增加,但抗菌肽SP-AP-1的抑菌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种抗菌肽均能抑制菌体蛋白合成,尤其对分子质量为17、20、25~35 kDa的蛋白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虽然两种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没有明显阻滞作用,但增大抗菌肽质量浓度,SP-AP-1可与溴化乙锭竞争性结合DNA,使基因组DNA条带变暗,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本实验为螺旋藻渣抗菌肽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SP-AP-1 伊枯草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ZM9液体发酵伊枯草菌素A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代凯 陈守文 黎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8-430,共3页
运用单因子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ZM9液体发酵伊枯草菌素A的优化培养基为:豆粕80 g/L,玉米淀粉30 g/L(液化处理),KH2PO41 g/L,Mg SO40.5 g/L,Fe SO40.15 g/L,Mn SO40.05 g/L,伊枯草菌素A的产量为3.37 g/L,较出发培养基... 运用单因子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ZM9液体发酵伊枯草菌素A的优化培养基为:豆粕80 g/L,玉米淀粉30 g/L(液化处理),KH2PO41 g/L,Mg SO40.5 g/L,Fe SO40.15 g/L,Mn SO40.05 g/L,伊枯草菌素A的产量为3.37 g/L,较出发培养基产量2.19 g/L提高了5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A 解淀粉芽孢杆菌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枯草菌素A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HPLC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杰 岳华 +2 位作者 苟学磊 周金燕 谭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158,共8页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检测iturin A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化试剂,采用Venusil-AA(4.6 mm×250 mm,5μm)氨基...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检测iturin A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化试剂,采用Venusil-AA(4.6 mm×250 mm,5μm)氨基酸分析专用柱,并优化HPLC检测色谱条件。结果表明: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pH值、色谱柱温对分析时间、色谱峰分离及峰型具有重要影响。当最优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为0.1 mol/L无水乙酸钠缓冲溶液(pH6.4±0.1)-乙腈(66∶5),流动相B为乙腈-水(4∶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色谱柱温40℃,梯度程序洗脱,35 min内可完全分离16种氨基酸,且各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86),加标回收率在83.84%-108.02%之间,RSD值均小于2.77%。该方法耗时短、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此方法研究分析伊枯草菌素A发酵过程中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发现其氨基酸浓度变化规律大致分为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游离氨基酸 伊枯草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枯草菌素类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永卓 张家宁 +3 位作者 邓爽 赵心宇 李晓岩 牛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639-645,共7页
伊枯草菌素(iturin)家族是一类由革兰阳性芽孢杆菌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抗菌肽,为脂肪酸与肽链组成的环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低过敏性及低毒性等特点。自发现以来,人们在此抗菌肽抑菌活性研究中收获颇丰,但对其抑菌机理知之甚少。本... 伊枯草菌素(iturin)家族是一类由革兰阳性芽孢杆菌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抗菌肽,为脂肪酸与肽链组成的环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低过敏性及低毒性等特点。自发现以来,人们在此抗菌肽抑菌活性研究中收获颇丰,但对其抑菌机理知之甚少。本文从结构特点、体内外合成及抗菌活性等方面,总结了伊枯草菌素类抗菌肽表现的抑菌特征,为今后抑菌机理的揭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 抑菌活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枯草菌素A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小洁 万银平 +1 位作者 赵长乐 张慧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1,共6页
该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土壤中筛选高产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iturin A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iturin A的菌... 该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土壤中筛选高产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iturin A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iturin A的菌株,编号为ND,并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产iturin A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豆粕粉120 g/L、酵母浸粉16 g/L、L-谷氨酸钠1 g/L、甘油70 mL/L、MgSO_(4)·7H_(2)O 0.5 g/L、KH_(2)PO_(4)1.0 g/L,FeSO_(4)·7H_(2)O 0.15 mg/L、MnSO_(4)·H_(2)O 5 mg/L、CuSO_(4)·5H_(2)O 0.16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初始pH值8、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5 d。在此最优条件下,菌株ND的iturin A产量为4.76 g/L,是优化前(0.35 g/L)的1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A 筛选 鉴定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枯草菌素A对草莓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晓琼 毕秀芳 +2 位作者 谢晓凤 邢亚阁 李明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9-1895,共7页
实验研究了伊枯草菌素A对草莓腐败菌镰刀霉(Fusarium fujikuroi)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效果。实验采用脱氢乙酸钠和纳他霉素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得出,对F.fujikuroi,脱氢乙酸钠、纳他霉素、伊枯草菌素A的最低抑菌浓度(M... 实验研究了伊枯草菌素A对草莓腐败菌镰刀霉(Fusarium fujikuroi)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效果。实验采用脱氢乙酸钠和纳他霉素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得出,对F.fujikuroi,脱氢乙酸钠、纳他霉素、伊枯草菌素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7.5、0.0518 mg/mL;对B.cinerea,脱氢乙酸钠、纳他霉素、伊枯草菌素A的MIC分别为20、20、0.0370 mg/mL。上述结果表明,F.fujikuroi和B.cinerea对伊枯草菌素A的敏感性均大于脱氢乙酸钠和纳他霉素。对三种抑菌剂处理后的腐败菌进行核酸蛋白质泄露情况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抑菌剂均是以破坏腐败菌的细胞膜,导致核酸蛋白质的泄露,从而达到抑菌效果。本文研究了伊枯草菌素A对采后草莓腐败真菌的抑菌效果,为伊枯草菌素A在草莓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A 镰刀霉 灰葡萄孢霉 最低抑菌浓度 核酸蛋白质泄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伊枯草菌素水剂防治辣椒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13
作者 朱思怡 《上海蔬菜》 2019年第4期57-58,共2页
试验设2%伊枯草菌素水剂66.7 mg/kg、100 mg/kg和200 mg/kg 3个浓度处理,研究其对辣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次后,2%伊枯草菌素水剂66.7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处理辣椒立枯病的防效分别为60.2%、65.0%和68.2%,其... 试验设2%伊枯草菌素水剂66.7 mg/kg、100 mg/kg和200 mg/kg 3个浓度处理,研究其对辣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次后,2%伊枯草菌素水剂66.7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处理辣椒立枯病的防效分别为60.2%、65.0%和68.2%,其中高剂量处理与常规化学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25 mg/kg处理防效相当,可在辣椒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 辣椒立枯病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WY8-7的溶磷、抑菌及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宫安东 孔宪巍 +3 位作者 翟新可 路亚南 文淑婷 张静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05,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兼有溶磷和抑菌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其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溶磷效果以及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分析其抑菌活性,鉴定其抑菌物质。[方法]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茶园土壤中分离具有溶磷和抑菌作用的菌株WY8-7,通过形态学、...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兼有溶磷和抑菌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其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溶磷效果以及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分析其抑菌活性,鉴定其抑菌物质。[方法]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茶园土壤中分离具有溶磷和抑菌作用的菌株WY8-7,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菌株WY8-7的分类地位;检测菌株WY8-7在土壤和培养液中对难溶性无机磷的降解作用;检测其对苗期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对峙培养法分析菌株WY8-7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抑菌功能物质。[结果]经鉴定,菌株WY8-7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土壤中均可转化难溶性无机磷,提升可溶性磷含量;液体振荡培养20d后,可溶性磷含量达512.77mg·L^-1,为对照的174倍;菌株WY8-7可提升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并促进苗期玉米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在叶长、叶宽、单叶叶面积、株高和鲜质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增长(P<0.05),增长率分别达17.68%、22.08%、42.62%、20.34%和20.59%;质谱分析表明,菌株WY8-7可产生伊枯草菌素A和丰原素A两类抑菌物质,对3种真菌具有高效广谱抑菌作用,对禾谷炭疽菌的抑菌率最高,达87.34%。[结论]分离自茶园的枯草芽胞杆菌WY8-7,在土壤和液体振荡培养中可高效转化难溶性无机磷为可溶性磷,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生长,同时WY8-7还可产生伊枯草菌素A和丰原素A两种脂肽类物质,抑制多种病原真菌生长。WY8-7具有高效溶磷和抑菌作用,为新型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溶磷 抑菌活性 促生长 伊枯草菌素A 丰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ituD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娟 孙佰平 +2 位作者 杜娟 张慧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77-58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的防病机理,克隆其Iturin A合成关键基因ituD,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ituD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1203bp,编码400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ituD氨基酸... 为了进一步明确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的防病机理,克隆其Iturin A合成关键基因ituD,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ituD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1203bp,编码400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ituD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构建了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28a(+)-ituD,对不同的IPTG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37℃6h能诱导ituD融合蛋白的最大量表达,在0.5mmol/LIPTG浓度下可以成功表达出ituD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伊枯草菌素 ituD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芽孢杆菌抗菌素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海鹏 何珊 +1 位作者 王会聪 吕利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分别对抗鲟源嗜水气单胞菌的解淀粉芽孢杆菌G1的抗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并对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跨膜螺旋信号、结构域与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1仅含有伊枯草菌素合成必需基因,该基因与GenBank基因... 分别对抗鲟源嗜水气单胞菌的解淀粉芽孢杆菌G1的抗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并对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跨膜螺旋信号、结构域与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1仅含有伊枯草菌素合成必需基因,该基因与GenBank基因库中芽孢杆菌属其他细菌的伊枯草菌素A、杆菌抗霉素D、抗霉枯草菌素等伊枯草菌素家族基因自然聚类,与枯草芽孢杆菌MH25株和RB14株的伊枯草菌素A基因16S rRNA序列有98%的高度同源性,而且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芽孢杆菌属其他细菌的伊枯草菌素、伊枯草菌素A、脂肽类化合物Bacillorin、芽孢菌素D等抗菌物质的氨基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与枯草芽孢杆菌MH25的伊枯草菌素A合成酶B(GenBank登录号:ABY89499)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菌株G1伊枯草菌素合成必需基因的编码产物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但其结构域中存在AMP结合位点和PP结合位点,二级结构中存在α螺旋、伸展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菌素相关基因 伊枯草菌素合成必需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变枯草芽孢杆菌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晶晶 陈丽华 +3 位作者 李兴玉 吴毅歆 陈映岚 何月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枯草芽孢杆菌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3株来自枯草芽孢杆菌XF-1的化学诱变菌株XF-1A、XF-1C和XF-1E进行大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病试验,并以MALDI-TOF-MS分析了3种抗生素的相对含量。[结果]菌株XF-1A和XF-1...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枯草芽孢杆菌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3株来自枯草芽孢杆菌XF-1的化学诱变菌株XF-1A、XF-1C和XF-1E进行大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病试验,并以MALDI-TOF-MS分析了3种抗生素的相对含量。[结果]菌株XF-1A和XF-1C防效较好,分别为68.80%和65.06%,XF-1E防效较差为42.21%。3菌株均能分泌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和丰源素,但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相对含量为XF-1A>XF-1C>XF-1E,XF-1A的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分别达29.26%和35.31%,XF-1E的丰源素含量最高,达4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表面活性素 伊枯草菌素 丰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真菌协同死谷芽孢杆菌抑制棉花黄萎病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国漪 程林 +6 位作者 黄立莹 钱琪卉 关琳琳 叶文玲 鲁洪娟 冉炜 章力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8-1015,共8页
利用温室盆钵实验,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HJ-5),研究AMF协同HJ-5控制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并通过液相色谱法、馏分平板对峙法探析协... 利用温室盆钵实验,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HJ-5),研究AMF协同HJ-5控制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并通过液相色谱法、馏分平板对峙法探析协同抗病的原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MF和HJ-5在控制棉花黄萎病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发病率下降50.82%,地下部干重增加125.00%,根际HJ-5数量增加23.80%。液相色谱分析表明,HJ-5分泌伊枯草菌素(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2种抗病性脂肽类物质。双接种AMF、HJ-5,棉花根际伊枯草菌素和表面活性素含量分别比HJ-5单处理增加13.38%和11.27%。接种AMF促进了植株地下部生长和HJ-5在棉花根际的定殖,并分泌更多的抗病类物质,是AMF与HJ-5协同抗棉花枯萎病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经济作物 伊枯草菌素 表面活性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HAB-6抑菌物质及其相关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皓楠 靳鹏飞 +4 位作者 康迅 谢清标 刘文波 郑服丛 缪卫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79-83,共5页
芽孢杆菌是重要的生防菌株,分析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AB-6菌株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活性。采用特异性PCR和液质联用(LC-MS)等方法对HAB-6菌株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对编码合成脂肽类抗生素的10个基因进行... 芽孢杆菌是重要的生防菌株,分析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AB-6菌株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活性。采用特异性PCR和液质联用(LC-MS)等方法对HAB-6菌株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对编码合成脂肽类抗生素的10个基因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与yndj、srf AB、itu D、fen D、itu C同源的基因5个;扩增编码合成脂肽类物质关键合成酶基因,得到与fen B、lpa-14、sfp、myc B、itu A同源的基因5个;LC-MS结果显示,HAB-6菌株能产生C14Iturin A、C17Iturin A、C13Surfactin A、C15Surfactin C等脂肽类化合物,但通过与病原真菌对峙抑菌活性检测,脂肽类物质没有抑制真菌活性。结果表明,HAB-6菌株具有脂肽类物质的合成基因和相关调控基因,代谢产生伊枯草菌素(iturin)、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但是酸沉淀提取得到的脂肽类物质不是HAB-6菌株抑制真菌的主要物质,其抑菌成分种类和代谢脂肽类物质的途径可能与已知的途径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HAB-6菌株 抑菌活性 脂肽类物质 伊枯草菌素 表面活性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优化Iturin A发酵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付茂红 钟娟 +4 位作者 谭忠元 彭文璟 杨杰 周金燕 谭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02-107,共6页
为提高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产量,选择发酵培养基中对Iturin A合成有影响的5个组分作为自变量、以Iturin A产量为响应值,设计5因素10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以均匀设计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一种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 为提高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产量,选择发酵培养基中对Iturin A合成有影响的5个组分作为自变量、以Iturin A产量为响应值,设计5因素10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以均匀设计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一种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优化发酵培养基,最后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优劣选择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相比于二次多项式模型,基于相同试验设计的改进型人工神经网路模型有更好的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48 h后,Iturin A产量为1.121(±0.089)g/L,比二次多项式模型优化的培养基高出13.23%,此时Iturin A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分为葡萄糖、KH2PO4、Mg SO·7H4 2O、酵母膏和大豆蛋白胨总氮浓度分别为42.6、3.62、3.14、0.12、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枯草菌素A 均匀设计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二次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