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电影美学观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安燕 黄蒙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4,共3页
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海子或许是对电影司空见惯,使得我们对于它的语言有了一种世故的漠然,我们的感性能力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面前越来越衰竭,是伊朗电影让我直觉到了这种能力的苏醒。正如劳拉·穆尔维在谈到初次观看... 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海子或许是对电影司空见惯,使得我们对于它的语言有了一种世故的漠然,我们的感性能力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面前越来越衰竭,是伊朗电影让我直觉到了这种能力的苏醒。正如劳拉·穆尔维在谈到初次观看《橄榄树下》的感受时说:“我感到一种突然的、直觉上的震动,当时我觉得电影仍然可以是令人惊奇的、美妙的或者触动理智的。”这种惊奇是如此柔软细密,布满高度感知的神秘力量,让人失去思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电影 大美 伊朗 表达 东方美学 本土文化 天地之美 民族性 导演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电影的本土化救赎之路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33-34,共2页
以马赫德·马基迪以及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电影人以质朴的影像向世界呈现了伊朗电影的新状态,淡淡的抒情意味中寄予着创作者对本土生存的深沉的爱意,以内敛的表意策略彰显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和跨文化的人文诉求推... 以马赫德·马基迪以及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电影人以质朴的影像向世界呈现了伊朗电影的新状态,淡淡的抒情意味中寄予着创作者对本土生存的深沉的爱意,以内敛的表意策略彰显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和跨文化的人文诉求推动伊朗电影走向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电影 文化 本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电影美学观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安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60-62,共3页
在伊朗电影平易朴素的表象身后,是深刻的东方美学情怀和本土文化的力量。本文拟从实践理性的抒情艺术和电影的护照两方面探讨伊朗电影的东方美学特征和本土文化的影像投射。
关键词 伊朗电影 东方美学 实践理性的抒情艺术 本土文化你家中破旧的门 遮住的贫穷很美 --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朗电影突围之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兰育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6,共2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朗电影导演们面对着非常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艺术创作受到许多因素的禁锢。然而,他们为什么能在夹缝中突围,为伊朗电影赢得国际地位及世界声誉,这一直是国际电影圈内外人士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从伊朗电影的国... 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朗电影导演们面对着非常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艺术创作受到许多因素的禁锢。然而,他们为什么能在夹缝中突围,为伊朗电影赢得国际地位及世界声誉,这一直是国际电影圈内外人士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从伊朗电影的国内政治背景、如何突破电影审查制度以及在国内伊朗电影遭到分歧三个方面对伊朗电影进行分析,探讨伊朗电影的突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伊朗电影 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鞋子》看伊朗电影的民族文化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红岩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7期55-57,共3页
伊朗电影《小鞋子》呈现给观众的是两个出身贫苦却纯真善良的孩子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以及无论怎样贫困的生活都不能磨灭的内心世界的美好,并能够以纯净慈悲之心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对观影者而言,《小鞋子》影片流露出的纯真的情感,... 伊朗电影《小鞋子》呈现给观众的是两个出身贫苦却纯真善良的孩子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以及无论怎样贫困的生活都不能磨灭的内心世界的美好,并能够以纯净慈悲之心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对观影者而言,《小鞋子》影片流露出的纯真的情感,感染着走进它的每一个观众,在浮光掠影的现实世界中,人们蓦然发现了简单质朴中蕴藏的人性的美好,在简单的画面和平淡的环境中,人们体验到了伊朗文化中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电影 鞋子 阿里 影片 内心世界 观众 生活中 民族 特写镜头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伊朗电影看亚洲纪实主义风格影片的叙事与传播
6
作者 毛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7-150,共4页
从影视艺术作为工业科技和大众文化的产物诞生至今,影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丰富的,也是多重的,其核心本质是服务于人,在于对人所处的世界及"人性"的真诚揭示。虽然技术主义和消费文化的盛行让以"白日梦"为首要... 从影视艺术作为工业科技和大众文化的产物诞生至今,影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丰富的,也是多重的,其核心本质是服务于人,在于对人所处的世界及"人性"的真诚揭示。虽然技术主义和消费文化的盛行让以"白日梦"为首要追求的商业类型片成为主流。但在时空领域的另一维度,依然有生生不息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如何更真切地表达"众荷喧哗"背后关于生命的颜色和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伊朗电影 大众文化 核心本质 纪实主义 白日梦 服务于人 时空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伊朗电影《女人花》
7
作者 凌燕 《电影评介》 2003年第4期41-42,共2页
故事很简单:雷让与勒娜是一对彼此深爱的夫妻,两人在一场婚礼上相遇,三个月后成婚,新婚不久,勒娜被发现不能生育,尽管雷让一再表示没有孩子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但雷让的母亲想方设法逼劝勒娜答应让雷让重新娶妻生子。 影片一开始用了很... 故事很简单:雷让与勒娜是一对彼此深爱的夫妻,两人在一场婚礼上相遇,三个月后成婚,新婚不久,勒娜被发现不能生育,尽管雷让一再表示没有孩子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但雷让的母亲想方设法逼劝勒娜答应让雷让重新娶妻生子。 影片一开始用了很长的篇幅叙述勒娜的生日,雷让和雷让的父母姐妹争着送给她珍贵的礼物并真诚地祝愿她,这个幸福的小女人让银幕前的女性对她充满了妒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电影 战争 爱情 女性电影 母亲 影片 背叛者 逃避责任 想象性 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电影中的人文观念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7-28,共2页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美国好莱坞对全球市场的覆盖情况下,伊朗电影高举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旗帜,在视听感官娱乐、玩转高科技中突围而出。本文通过对伊朗电影中的人文观念的解读来彰显伊朗电影的魅力。
关键词 伊朗电影 人文观念 伊斯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在生命的细节中流淌——浅析当代伊朗电影的叙事形态 被引量:2
9
作者 穆昕 《电影评介》 2010年第5期7-8,共2页
屡获国际电影大奖的当代伊朗电影,突破了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的鲜明界限,在质朴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在叙事、结构方式共同营造的强烈现实感中进行审美体验。当代伊朗的电影导演们无疑是一群富含诗人气质的故事叙述者,他们在对生活本质的精... 屡获国际电影大奖的当代伊朗电影,突破了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的鲜明界限,在质朴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在叙事、结构方式共同营造的强烈现实感中进行审美体验。当代伊朗的电影导演们无疑是一群富含诗人气质的故事叙述者,他们在对生活本质的精细提炼中,将涓涓流淌的诗意倾注于质朴、平凡的小事,让我们在无尽的感怀中体味着生活真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伊朗电影 叙事文本 结构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访伊朗电影导演马基·麦吉迪 被引量:2
10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60,共1页
记者:您近几年的重要作品,如《天堂的孩子》与《天堂的颜色》都是以儿童为创作主题。请问您为何对儿童题材感兴趣?是因为您对儿童成长历程的关注,还是由于您希望通过儿童的视野来表现人性?麦吉迪:你提到的两方面我都感兴趣。因为我的电... 记者:您近几年的重要作品,如《天堂的孩子》与《天堂的颜色》都是以儿童为创作主题。请问您为何对儿童题材感兴趣?是因为您对儿童成长历程的关注,还是由于您希望通过儿童的视野来表现人性?麦吉迪:你提到的两方面我都感兴趣。因为我的电影一开始便来自于我小时候的生活,这对我影响很深(注:麦吉迪曾经是伊朗儿童剧院的演员)。另外,儿童的语言是通向成人世界的一座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导演 伊朗电影 儿童题材 伊朗 成长历程 创作主题 天堂 电影 记者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电影故事片 天堂的孩子 被引量:1
11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4-64,共1页
九岁的阿里生于德黑兰的一户贫穷家庭,他有一个六岁的可爱的妹妹莎拉。一天,阿里拿着妹妹唯一的一双破旧不堪的白布鞋去鞋匠麦哈德叔叔那里修补,但贪玩的阿里却在回家的途中把这双已经修补好的旧鞋弄丢了,阿里心急如焚.因为他知道家里... 九岁的阿里生于德黑兰的一户贫穷家庭,他有一个六岁的可爱的妹妹莎拉。一天,阿里拿着妹妹唯一的一双破旧不堪的白布鞋去鞋匠麦哈德叔叔那里修补,但贪玩的阿里却在回家的途中把这双已经修补好的旧鞋弄丢了,阿里心急如焚.因为他知道家里已经没有条件再为妹妹添置新鞋了,为了不让父母知道而受责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 德黑兰 修补 伊朗电影 莎拉 故事片 家庭 父母 贫穷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囚禁中的“苹果”——解读伊朗电影《苹果》中的多重“苹果”
12
作者 马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4,共2页
《苹果》是伊朗年轻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17岁时导演的“处女作”。这部带有浓烈纪实风格的影片获得了1998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萨米拉本人亦成为戛纳电影节有史以来获得此殊荣的最年轻的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 《苹果》是伊朗年轻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17岁时导演的“处女作”。这部带有浓烈纪实风格的影片获得了1998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萨米拉本人亦成为戛纳电影节有史以来获得此殊荣的最年轻的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称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导演天才,《苹果》虽是她的处女作,但从中我们已可以看出其思想的缜密以及作为女性导演所特有的细腻与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伊朗电影 女性导演 纪实风格 影片 摄影机 处女作 电影 父亲 两姐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伊朗电影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玉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6-27,共2页
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贾法·潘纳西、马基·麦吉迪、穆森·马克马巴夫等伊朗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其影片代表作,梳理出当今伊朗电影创作的清晰脉络,并从中总结了伊朗电影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 伊朗电影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电影对伊朗电影的学习借鉴
14
作者 樊祥鑫 魏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7-100,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更是促进了相关国家实力的提升。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这样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更是促进了相关国家实力的提升。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这样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联盟 黄金法则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视域 学习借鉴 伊朗电影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电影中角色的视觉表征探析
15
作者 唐沛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9期22-25,共4页
近些年,伊朗电影因其质朴的影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频频获得国际大奖,而伊朗电影中的角色造型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伊朗电影角色不仅仅是纯粹的视觉符号,而且在再现和表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意义。
关键词 伊朗电影 角色造型 视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伊朗电影创作概况
16
作者 黄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2-47,共6页
2018年以后,伊朗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创作转向,电影类型更加丰富,电影风格更加多元化。伊朗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巨大缝隙有所弥合,一批艺术片导演开始介入商业电影创作,并试图在类型开发和打造个人风格上找准自己的方向。艺术电影在伊朗... 2018年以后,伊朗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创作转向,电影类型更加丰富,电影风格更加多元化。伊朗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巨大缝隙有所弥合,一批艺术片导演开始介入商业电影创作,并试图在类型开发和打造个人风格上找准自己的方向。艺术电影在伊朗本土院线有了更多的放映空间,国际影展上的伊朗电影越来越具有商业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电影 电影类型 商业电影 院线 电影风格 个人风格 创作转向 创作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伊朗现实主义电影中的诗意美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伊朗现实主义电影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它的简约质朴的纪实化风格、题材选择上的平民化特点以及主题开掘的人本化倾向。但除此之外,对现实中诗意内涵的追求也是其一个颇为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具有伊朗特色的风土景物的展示之中呈现诗... 伊朗现实主义电影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它的简约质朴的纪实化风格、题材选择上的平民化特点以及主题开掘的人本化倾向。但除此之外,对现实中诗意内涵的追求也是其一个颇为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具有伊朗特色的风土景物的展示之中呈现诗意美、在平凡的事件中呈现人性与人情的诗意美、在哲理性的思考中寄予诗意之美等,而形成伊朗电影诗意之美的原因则在于诗国的传统与宗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电影 现实主义电影 诗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穿行与公路漫游: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电影中的汽车景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6,共5页
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与交通工具之间关系匪浅,无论是马车、自行车等早期代步工具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及飞机等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们在很多经典的电影中成为独特的叙事空间体系,推动着影片情节的发展,也反映出个体的生存遭遇及社会... 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与交通工具之间关系匪浅,无论是马车、自行车等早期代步工具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及飞机等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们在很多经典的电影中成为独特的叙事空间体系,推动着影片情节的发展,也反映出个体的生存遭遇及社会现实中的百态人生。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工具在不同国家的电影语言体系中表现又不尽相同,如果说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中的汽车大多成为“流浪”“寻找”“逃亡”等主题的空间意义载体的话,那么,在有着特殊政治局势和浓厚宗教氛围为主导的伊朗电影中,汽车这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产物如何发挥它的电影功能呢?同时又呈现出怎样的影像语言特点呢?本文以出租车和私家车为角度,以伊朗著名导演贾法•帕纳西的两部近作《出租车》《三张面孔》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在转入“地下”创作时影片所透露出的主题意蕴和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影像语言 伊朗电影 现代交通工具 空间意义 代步工具 叙事空间 主题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跨国生产下典型伊朗题材动画电影研究
19
作者 覃晓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2-146,共5页
提到伊朗电影,大家脑海中闪现的往往是《小鞋子》《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样的儿童电影,或者是《一次别离》《关于伊丽》这样的家庭伦理片。这些电影或者聚焦伊朗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或者表现伊朗智识阶层面临的道德困境,基本不直接涉及... 提到伊朗电影,大家脑海中闪现的往往是《小鞋子》《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样的儿童电影,或者是《一次别离》《关于伊丽》这样的家庭伦理片。这些电影或者聚焦伊朗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或者表现伊朗智识阶层面临的道德困境,基本不直接涉及政治和宗教等敏感话题。在这其中,阿巴斯、法哈蒂等导演以其对伊朗现实复杂生活和人性真实而深刻的表达而享誉世界影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鞋子》 儿童电影 世界影坛 伊朗电影 家庭伦理片 跨国生产 动画电影 底层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天堂的后面——伊朗儿童电影新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津 黄献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伊朗的儿童电影表现儿童天真纯洁的世界,表现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不沾染一星半点世俗的杂质。然而,伊朗儿童电影不是拍给儿童看的,它们是对成人世界的隐喻,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儿童天真纯洁的心灵折射出人类的良心,导演们借... 伊朗的儿童电影表现儿童天真纯洁的世界,表现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不沾染一星半点世俗的杂质。然而,伊朗儿童电影不是拍给儿童看的,它们是对成人世界的隐喻,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儿童天真纯洁的心灵折射出人类的良心,导演们借以重走一趟童年之旅。同时,它们通过儿童的苦难表现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视角 早年记忆 童年苦难 伊朗 伊朗儿童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