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央视《新闻会客厅》:走近伊朗地震救援队
1
《警犬》
2004年第1期7-8,共2页
2003年的12月26号,在伊朗当地时间发生了严重的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出发,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走近了这支国际救援队,主持人白岩松请来了这次赴伊朗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训犬队队长艾国涛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访谈的节选摘编: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新闻会客厅》
伊朗地震
救援队
攻击性
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_(W)7.3地震为例
2
作者
王洵
王卫民
+1 位作者
何建坤
周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86,共16页
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_(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
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_(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理详细的震源模型及高精度的形变观测是开展震后余滑或黏弹松弛研究的首要前提,本文采用多视角InSAR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该地震的破裂滑动分布,并解算得到伪三维地表位移,利用InSAR时序分析提取震源区主震后一年半内变形特征,显示震源区震后形变特征与同震位移场类似,LOS向形变速率最大值约8 cm·a^(-1),震后变形预示震源区可能存在明显的震后应力调整现象.利用震后半年内形变资料约束的纯运动学余滑模型表明同时期释放能量为矩震级M_(W)6.7,进一步探讨应力驱动震后余滑及下地壳黏弹性松弛对震后变形的贡献,基于分层黏弹模型的模拟计算表明震后余滑和黏弹松弛效应的耦合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地表震后变形特征,其中震后余滑主要分布在同震破裂区的上方浅部,对主震后一年半内震后地表变形起主导作用,震源区壳下黏滞系数量级下限约为10^(19)Pa·s,震后变形对扎格罗斯褶皱带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长周期的震后变形机制研究还需长期高精度观测和顾及岩石圈流变结构的横向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M_(W)7.3
地震
InSAR
联合反演
震后形变
震后余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
Bam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InSAR技术的伊朗巴姆地震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
3
4
作者
寇程
柯长青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72-80,共9页
以伊朗巴姆地区为例,对伊朗巴姆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进行了差分干涉测量,得到了垂直向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并运用GIS三维分析技术对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在巴姆城市的东侧造成了较大形变,在西侧也产生了微量形变。巴姆城市...
以伊朗巴姆地区为例,对伊朗巴姆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进行了差分干涉测量,得到了垂直向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并运用GIS三维分析技术对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在巴姆城市的东侧造成了较大形变,在西侧也产生了微量形变。巴姆城市北部地块沉降,南部地块隆起。同时在巴姆城市南部可明显看到地震造成的断层。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C波段的SAR数据的D-InSAR技术在干燥地区监测地表形变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对产生去相关效应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认为对于干燥少植被的地区干涉效果较好。并指出,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雷达干涉测量的精度并降低观测成本,同时将该技术与GPS、GIS等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研究形变机理,这将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产生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
同震形变场
去相关效应
ENVISATASAR数据
伊朗
巴姆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7年伊朗M_(W)7.3地震的震后余滑分布及其对2018年MW6.0地震的触发影响
5
作者
蒋子琴
杨莹辉
+3 位作者
陈强
徐倩
徐浪
黄小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2-466,共15页
收集了覆盖监测区域的Sentinel-1卫星雷达影像,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2017年伊朗萨波尔扎哈布M_(W)7.3地震后283天的地表时序形变,通过二步法反演得到其震后余滑分布,之后采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了2018年发生于同一地区的贾万鲁...
收集了覆盖监测区域的Sentinel-1卫星雷达影像,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2017年伊朗萨波尔扎哈布M_(W)7.3地震后283天的地表时序形变,通过二步法反演得到其震后余滑分布,之后采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了2018年发生于同一地区的贾万鲁德M_(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将反演所得的发震断层参数作为应力计算的接收断层参数,来分析2017年M_(W)7.3强震及其震后活动对2018年贾万鲁德M_(W)6.0地震的触发影响。结果表明:萨波尔扎哈布地震的震后形变主要由孕震断层面的余滑运动所致,震后283天余滑模型的累积滑移量达到0.7 m;2018年贾万鲁德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355.6°,倾角为89.4°,同震断层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正断层运动。本文所得的贾万鲁德地震断层平面上的库仑应力变化表明,2017年M_(W)7.3主震及其震后余滑对2018年M_(W)6.0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触发效应,M_(W)6.0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区域板块的活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地震
INSAR
时序分析
余滑模型
震源机制反演
应力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资料在热红外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保华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短临期间地面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演变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该地震的成因是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导致伊朗板块周边断裂活动,牵动NNE向巴姆断裂右旋剪切活动。该震例验证性地分析表明:利用NCEP资料作地震短临预测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再分析资料
地震
短临预测
伊朗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筑物坍塌成地震主要杀手
7
《中国农村科技》
2008年第5期6-6,共1页
联合国减灾战略5月16日指出,倒塌的建筑物是地震发生时的主要杀手,2003年的伊朗地震,2005年的巴基斯坦地震以及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地震都无一例外地证实了这一点。
关键词
地震
发生
建筑物
坍塌
减灾战略
伊朗地震
中国四川
巴基斯坦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5年国际十大自然灾害
8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1期61-61,共1页
①南亚大地震;②美国“卡特里娜”飓风;③印度尼西亚地震;④印度洪水;⑤“斯坦”热带风暴;⑥伊朗地震;⑦印度、巴基斯坦高温;⑧巴基斯坦洪水;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雪崩;⑩阿富汗中北部洪水。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印度尼西亚
国际
巴基斯坦
热带风暴
伊朗地震
克什米尔
大
地震
洪水
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央视《新闻会客厅》:走近伊朗地震救援队
1
出处
《警犬》
2004年第1期7-8,共2页
文摘
2003年的12月26号,在伊朗当地时间发生了严重的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出发,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走近了这支国际救援队,主持人白岩松请来了这次赴伊朗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训犬队队长艾国涛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访谈的节选摘编: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新闻会客厅》
伊朗地震
救援队
攻击性
犬
分类号
S829.2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_(W)7.3地震为例
2
作者
王洵
王卫民
何建坤
周云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86,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CEAIEF202203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4094,4217411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302)共同资助.
文摘
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_(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理详细的震源模型及高精度的形变观测是开展震后余滑或黏弹松弛研究的首要前提,本文采用多视角InSAR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该地震的破裂滑动分布,并解算得到伪三维地表位移,利用InSAR时序分析提取震源区主震后一年半内变形特征,显示震源区震后形变特征与同震位移场类似,LOS向形变速率最大值约8 cm·a^(-1),震后变形预示震源区可能存在明显的震后应力调整现象.利用震后半年内形变资料约束的纯运动学余滑模型表明同时期释放能量为矩震级M_(W)6.7,进一步探讨应力驱动震后余滑及下地壳黏弹性松弛对震后变形的贡献,基于分层黏弹模型的模拟计算表明震后余滑和黏弹松弛效应的耦合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地表震后变形特征,其中震后余滑主要分布在同震破裂区的上方浅部,对主震后一年半内震后地表变形起主导作用,震源区壳下黏滞系数量级下限约为10^(19)Pa·s,震后变形对扎格罗斯褶皱带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长周期的震后变形机制研究还需长期高精度观测和顾及岩石圈流变结构的横向不均一性.
关键词
伊朗
M_(W)7.3
地震
InSAR
联合反演
震后形变
震后余滑
Keywords
Iran M_(W)7.3 earthquake
InSAR
Joint inversion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Afterslip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04)
文摘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
Bam
地震
Keywords
Differential intcrfc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urface deformation
Coherence map
Barn earthquake in Iran
分类号
P227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InSAR技术的伊朗巴姆地震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
3
4
作者
寇程
柯长青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72-8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44)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NCET-08-0276)联合资助
文摘
以伊朗巴姆地区为例,对伊朗巴姆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进行了差分干涉测量,得到了垂直向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并运用GIS三维分析技术对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在巴姆城市的东侧造成了较大形变,在西侧也产生了微量形变。巴姆城市北部地块沉降,南部地块隆起。同时在巴姆城市南部可明显看到地震造成的断层。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C波段的SAR数据的D-InSAR技术在干燥地区监测地表形变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对产生去相关效应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认为对于干燥少植被的地区干涉效果较好。并指出,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雷达干涉测量的精度并降低观测成本,同时将该技术与GPS、GIS等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研究形变机理,这将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产生重大意义。
关键词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
同震形变场
去相关效应
ENVISATASAR数据
伊朗
巴姆
地震
Keyword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Coseismic deformation map
Decorrelation effect
ENVISAT ASAR data
Barn Ira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6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7年伊朗M_(W)7.3地震的震后余滑分布及其对2018年MW6.0地震的触发影响
5
作者
蒋子琴
杨莹辉
陈强
徐倩
徐浪
黄小梅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2-466,共15页
文摘
收集了覆盖监测区域的Sentinel-1卫星雷达影像,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2017年伊朗萨波尔扎哈布M_(W)7.3地震后283天的地表时序形变,通过二步法反演得到其震后余滑分布,之后采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了2018年发生于同一地区的贾万鲁德M_(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将反演所得的发震断层参数作为应力计算的接收断层参数,来分析2017年M_(W)7.3强震及其震后活动对2018年贾万鲁德M_(W)6.0地震的触发影响。结果表明:萨波尔扎哈布地震的震后形变主要由孕震断层面的余滑运动所致,震后283天余滑模型的累积滑移量达到0.7 m;2018年贾万鲁德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355.6°,倾角为89.4°,同震断层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正断层运动。本文所得的贾万鲁德地震断层平面上的库仑应力变化表明,2017年M_(W)7.3主震及其震后余滑对2018年M_(W)6.0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触发效应,M_(W)6.0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区域板块的活动性相关。
关键词
伊朗地震
INSAR
时序分析
余滑模型
震源机制反演
应力触发
Keywords
Iran earthquake
InSAR time-series analysis
afterslip model
focal mechanism inversion
stress triggering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72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资料在热红外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保华
徐秀登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卫星遥感研究中心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101)
文摘
首次引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的应用性研究。与气象卫星红外资料相比,NCEP资料具有时空连续、标准统一,排除了云层阻挡等优势。通过对近期伊朗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NCEP资料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地震短临期间地面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演变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该地震的成因是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导致伊朗板块周边断裂活动,牵动NNE向巴姆断裂右旋剪切活动。该震例验证性地分析表明:利用NCEP资料作地震短临预测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
NCEP再分析资料
地震
短临预测
伊朗地震
Keywords
NCEP re-analyses data
impending earthquake forecast
Iran's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7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筑物坍塌成地震主要杀手
7
出处
《中国农村科技》
2008年第5期6-6,共1页
文摘
联合国减灾战略5月16日指出,倒塌的建筑物是地震发生时的主要杀手,2003年的伊朗地震,2005年的巴基斯坦地震以及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地震都无一例外地证实了这一点。
关键词
地震
发生
建筑物
坍塌
减灾战略
伊朗地震
中国四川
巴基斯坦
联合国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746.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5年国际十大自然灾害
8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1期61-61,共1页
文摘
①南亚大地震;②美国“卡特里娜”飓风;③印度尼西亚地震;④印度洪水;⑤“斯坦”热带风暴;⑥伊朗地震;⑦印度、巴基斯坦高温;⑧巴基斯坦洪水;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雪崩;⑩阿富汗中北部洪水。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印度尼西亚
国际
巴基斯坦
热带风暴
伊朗地震
克什米尔
大
地震
洪水
中北部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央视《新闻会客厅》:走近伊朗地震救援队
《警犬》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_(W)7.3地震为例
王洵
王卫民
何建坤
周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D-InSAR技术的伊朗巴姆地震地表形变监测
寇程
柯长青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17年伊朗M_(W)7.3地震的震后余滑分布及其对2018年MW6.0地震的触发影响
蒋子琴
杨莹辉
陈强
徐倩
徐浪
黄小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资料在热红外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初探
徐保华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建筑物坍塌成地震主要杀手
《中国农村科技》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2005年国际十大自然灾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