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及警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龙庚 《亚非纵横》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战”的名义向世俗政权发难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致使中亚各国的安全和俄联邦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亚和北高加索均属原苏联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活动特点及危害性都有相似之处。该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之所以肆虐为患,除国际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因素外,最根本的还是原苏联当局和独立后的各国政权在宗教政策上的偏差所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警示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极端势力 高加索地区 中亚各国 宗教极端势力 20世纪70年代 民族分裂活动 国家政权 领土完整 伊斯兰运动 伊斯兰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问题
2
作者 王建平 《亚非纵横》 2002年第3期18-21,共4页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的主要伊斯兰教组织有14个,其中“泛伊斯兰国家”、“阿拉苏纳圣战军”、“自由亚齐独立运动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和“维护伊斯兰战士组织”是主要的极端主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 宗教信仰 政治矛盾 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 宗教极端主义 阿布·萨亚夫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国”武装活动特点及走向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金平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79,共6页
自2014年6月以来,"伊斯兰国"势力的大规模武装活动在三个方面反映出了恐怖暴力的新特征:暴力行为从恐怖袭击发展到大规模军事攻势;组织形式由秘密恐怖组织转化为"割据"势力;行为目标由恐怖袭扰转向全面出击。一方... 自2014年6月以来,"伊斯兰国"势力的大规模武装活动在三个方面反映出了恐怖暴力的新特征:暴力行为从恐怖袭击发展到大规模军事攻势;组织形式由秘密恐怖组织转化为"割据"势力;行为目标由恐怖袭扰转向全面出击。一方面地区变局、动荡给"伊斯兰国"势力的大规模武装攻势提供了客观环境,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一些力量的错误政策选择助长了"伊斯兰国"势力的突起及武装活动。"伊斯兰国"的武装活动给国际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该势力的活动走势取决于其组织实力、国际社会的反恐行动和地区局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组织 中东局势 伊斯兰极端势力 反恐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地缘政治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新平 李维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6-71,共6页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有着广泛国际联系的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伊斯兰国家对中亚的战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世界 中亚国家 地缘政治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极端势力 占有 地缘环境 角度分析 战略 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国家安全战略中“伊斯兰威胁”的分析
5
作者 高祖贵 《亚非纵横》 2005年第3期13-18,79,共6页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美国的现实利益如石油安全,而且作为"新布尔什维主义"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 威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斯兰极端势力 布尔什维主义 恐怖主义 石油安全 现实利益 意识形态 认定 反恐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