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对话与共有家园——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的景观修辞与本土化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牛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是融汇了自然、社会、人地关系的文化景观,其生成与发展贯穿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图景,用丰富的修辞策略表征了文化交融的理性形式与内在逻辑,体现文明对话中制度形塑与人文化育的双重作用。在此意义上,文化本... 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是融汇了自然、社会、人地关系的文化景观,其生成与发展贯穿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图景,用丰富的修辞策略表征了文化交融的理性形式与内在逻辑,体现文明对话中制度形塑与人文化育的双重作用。在此意义上,文化本土化的过程并不局限于文化习俗的改造、整合与适应,而是化育在自然、社会空间关系中的整体实践,也是基于现实生活世界,对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建筑 本土化 文明对话 文化景观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亦或装饰——哥特式建筑与伊斯兰建筑的“拱”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瑞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89-99,共11页
现今,哥特式建筑被认为是中世纪欧洲建筑发展的最高峰,代表着欧洲中世纪宗教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其高耸的尖拱、优雅的三花拱、美轮美奂的窗饰被完美地渗入到基督教教义中。然而早在哥特式建筑在欧洲大陆成熟之前,一度在西方眼中闭塞、... 现今,哥特式建筑被认为是中世纪欧洲建筑发展的最高峰,代表着欧洲中世纪宗教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其高耸的尖拱、优雅的三花拱、美轮美奂的窗饰被完美地渗入到基督教教义中。然而早在哥特式建筑在欧洲大陆成熟之前,一度在西方眼中闭塞、专制、蛮横的伊斯兰世界的建筑里已经出现了尖拱、肋拱、窗饰等被认为是哥特风格的建筑要素。哥特式建筑在某种程度上离不开东方的贡献。我们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尖拱、肋拱及一系列相关建筑要素,思考哥特建筑中的"伊斯兰影响"。因此,本文详细考察了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中"拱"的功能,从而试图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建筑 伊斯兰建筑 尖拱 肋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伊斯兰建筑 被引量:4
3
作者 冉建银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2期92-100,共9页
论述了阿拉伯国家和我国传统的及现代的伊斯兰建筑清真寺的特点。
关键词 伊斯兰建筑 清真寺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建筑艺术的骄傲——水上清真寺美轮美奂
4
作者 王燕 吴富贵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3期51-51,共1页
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在北非古国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市,一座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清真寺,神采奕奕地矗立在大西洋岸边,它既是卡萨市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新景观,也是卡萨市腾飞在标志。 1986年,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布命令,兴建... 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在北非古国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市,一座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清真寺,神采奕奕地矗立在大西洋岸边,它既是卡萨市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新景观,也是卡萨市腾飞在标志。 1986年,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布命令,兴建这座堪称全球第二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全球最大的清真寺为沙特麦加城清真寺)。1993年7月9日,哈桑二世清真寺胜利竣工,并举行了落成典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 伊斯兰建筑 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 大西洋岸边 伊斯兰世界 落成典礼 20世纪 伊斯兰 新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茶道地域性语境下新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现代性转译
5
作者 舒梅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0-350,共1页
不同地域语言环境滋生的地域文化不同,建筑语言的环境艺术也会受此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茶文化是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萌发而成的,其文化历史底蕴异常深厚。然而,不同地区茶文化所包蕴的具体内涵也截然不同,茶道艺术也自其产生之... 不同地域语言环境滋生的地域文化不同,建筑语言的环境艺术也会受此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茶文化是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萌发而成的,其文化历史底蕴异常深厚。然而,不同地区茶文化所包蕴的具体内涵也截然不同,茶道艺术也自其产生之初便被打上了地域化烙印。本文在分别论述了古茶道地域性语境与建筑转译的内容后,又概述了新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特征,并最后透过古茶道地域性语境这一背景对新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现代性转译之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道 地域性语境 伊斯兰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的回族伊斯兰教建筑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和平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5-61,共7页
我国的回族伊斯兰教建筑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风格独特 。
关键词 伊斯兰建筑 中国 回族 发展历史 结构体系 艺术风格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路遗珠:前近代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建筑
7
作者 丁万录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68-72,共5页
8~19世纪,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中亚地区,在伊斯兰化进程中基于自身传统文化,广泛吸收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元素,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在宗教建筑方面,无数区域特色鲜明、享誉世界的清真寺、宗教... 8~19世纪,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中亚地区,在伊斯兰化进程中基于自身传统文化,广泛吸收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元素,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在宗教建筑方面,无数区域特色鲜明、享誉世界的清真寺、宗教学院、苏非道堂和陵墓等各类建筑精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伊斯兰建筑 撒马尔罕 丝路遗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伊斯兰教对回族审美心理的影响
8
作者 马劲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5年第3期43-44,共2页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对于自然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深度。人们渴望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又为大自然的深奥莫测和难以抗拒的规律所震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不可超越性。对于自然和现实的困惑,人...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对于自然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深度。人们渴望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又为大自然的深奥莫测和难以抗拒的规律所震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不可超越性。对于自然和现实的困惑,人们需要得到心理的平衡和心灵的安慰。当人类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之时,宗教就以其至高无上的信仰而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碰撞、交融,以致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原始的部落与氏族,就已存在着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宗教对人类的这一精神生活作出顺应的反映,使信仰者得到更大的愉悦。同时,“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以美的内容和形式来强化人们的信仰。伊斯兰教吸收了早期阿拉伯人的审美观念、态度和情趣,并从理性上深化,以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支配着穆斯林的审美心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伊斯兰美学思想和伊斯兰文化艺术。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是神的独一,认为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世界的主宰。作为人的个体是安拉的赐予,人在安拉的前定之下有充分的自由。伊斯兰教把无偶像崇拜作为审美的基础,而意志自由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 审美心理 回族 宗教 伊斯兰美学 伊斯兰建筑 伊斯兰文化 人类精神 不可超越性 绘画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建筑(上)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晓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29-33,共5页
从远古到现代,人们习惯将精美、宏伟、风格各异的建筑,作为每个时代的景观代表,其中不少是宗教建筑。在古代,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对神的崇拜高于一切,神庙、神殿、教堂、清真寺、塔,佛寺、石窟是神居住的地方,又是人向神崇拜的场所。... 从远古到现代,人们习惯将精美、宏伟、风格各异的建筑,作为每个时代的景观代表,其中不少是宗教建筑。在古代,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对神的崇拜高于一切,神庙、神殿、教堂、清真寺、塔,佛寺、石窟是神居住的地方,又是人向神崇拜的场所。不论古代和近现代,人们往往耗费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建造一座庙宇或教堂,使其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每一历史时代建筑的精品。今天,它不仅依然是广大宗教信仰者崇拜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 伊斯兰 建筑艺术 伊斯兰国家 佛教建筑 伊斯兰建筑 佛教传播 宗教建筑 建筑材料 伊斯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怀圣塔建筑年代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大珂 《南洋问题研究》 1990年第1期88-93,共6页
唐宋时期广州与阿拉伯帝国的海上贸易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大批阿拉伯商人航海东来,在此经商、定居,并传播伊斯兰教,因此留下了不少伊斯兰遗迹,其中最早的伊斯兰建筑是怀圣寺和怀圣塔。唐宋时代的怀圣寺今已不存,现在的怀圣寺是元代重建的... 唐宋时期广州与阿拉伯帝国的海上贸易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大批阿拉伯商人航海东来,在此经商、定居,并传播伊斯兰教,因此留下了不少伊斯兰遗迹,其中最早的伊斯兰建筑是怀圣寺和怀圣塔。唐宋时代的怀圣寺今已不存,现在的怀圣寺是元代重建的,但是怀圣塔至今完好无损,仍耸立于珠江之滨。怀圣塔,宋时俗称“番塔”、“窣堵波”,或者“广人呼为光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塔 建筑年代 怀圣寺 窣堵波 伊斯兰建筑 光塔 岳珂 蕃客 唐宋时代 郭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真寺建筑艺术及其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克仁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1期55-56,共2页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伊斯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艺术给人印象最深.
关键词 清真寺建筑 伊斯兰 倭马亚 大马士革 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建筑 穆罕默德 建筑艺术 大教堂 伊斯兰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建筑的“天人合一”建筑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3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建筑 古典建筑 建筑 伊斯兰建筑 建筑体系 建筑风格 “天人合一” 技艺 中心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西部地方特色”现代化建筑之我见
13
作者 张九学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0-44,共5页
创造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也要着眼于西部品目繁多的中小型建筑.本文指出了西部建筑的特色,既崇尚实用与功利,又表现了民族性和宗教性对其的强烈影响。提倡大家共同探索,通过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建筑作品来展现建筑的“西部特色... 创造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也要着眼于西部品目繁多的中小型建筑.本文指出了西部建筑的特色,既崇尚实用与功利,又表现了民族性和宗教性对其的强烈影响。提倡大家共同探索,通过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建筑作品来展现建筑的“西部特色”。最后提出了“西部特色”现代建筑应是传统与外来、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交融的结合体,并着重分析了“西部地方特色”之一——伊斯兰教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建筑文化 伊斯兰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振楠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58-64,共7页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和多民族汇聚,珍贵而独有的古老宗教文化遗迹在中东地区比比皆是。中东宗教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外在审美价值、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但该地区的宗教文化遗产具有易受攻击性、掠夺性和价值不可取代性等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和多民族汇聚,珍贵而独有的古老宗教文化遗迹在中东地区比比皆是。中东宗教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外在审美价值、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但该地区的宗教文化遗产具有易受攻击性、掠夺性和价值不可取代性等特点。战争、人为因素、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些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正面临着新的威胁。对中东地区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从强化保护意识、建立专门教育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利用高科技手段等诸多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文化 宗教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伊斯兰建筑 阿拉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教先仙碑》与固原二十里铺拱北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31,共2页
清初西北回族门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但形成了宗教领袖的高门世家,还带来了教主拱北(即教主葬地和道堂建筑物)建筑的发达。信徒们除信仰伊斯兰教基本信条外,还崇拜教主、教主家族和教主拱北,因而都将拱北修建得豪华、宏伟。固原县南二... 清初西北回族门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但形成了宗教领袖的高门世家,还带来了教主拱北(即教主葬地和道堂建筑物)建筑的发达。信徒们除信仰伊斯兰教基本信条外,还崇拜教主、教主家族和教主拱北,因而都将拱北修建得豪华、宏伟。固原县南二十里铺拱北即属此类,它也是清代西北最著名的两处拱北之一。固原二十里铺拱北在平银公路东侧,距固原城二十里。整个建筑顺山势而建,集伊斯兰教建筑与传统古典建筑为一体,气势雄伟,森严而神密;清水河自脚下流过,绿树郁郁,环境幽雅。据《回族美术史稿》载:固原二十里铺拱北创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 西北回族 回教 宗教领袖 清真寺 信仰 伊斯兰建筑 伊斯兰文化 传统文化 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罗古寺爱资哈尔清真寺
16
作者 齐前进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3期52-53,共2页
伊斯兰艺术所包括的内容很广,伊斯兰建筑艺术则堪称伊斯兰艺术的典范,而清真寺则又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历史上穆斯林将其当作法庭、宗教裁判所、学校、议政的官府和驻兵囤粮的军营。伊斯兰征服时期,穆斯林军队每到一处,首先建造的... 伊斯兰艺术所包括的内容很广,伊斯兰建筑艺术则堪称伊斯兰艺术的典范,而清真寺则又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历史上穆斯林将其当作法庭、宗教裁判所、学校、议政的官府和驻兵囤粮的军营。伊斯兰征服时期,穆斯林军队每到一处,首先建造的就是清真寺。 清真寺外形犹如阿拉伯文的“真主”,由礼拜大殿、庭院、宣礼塔、米哈拉卜、讲坛等组成。礼拜堂是礼拜祈祷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建筑 爱资哈尔大学 伊斯兰 礼拜堂 伊斯兰建筑 宣礼塔 建筑艺术 法蒂玛 宗教裁判所 古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阿拉伯世界》总目录
17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5年第4期77-79,共3页
人物春秋学者的追求(六)李振中 1-3学者的追求(七)李振中 2-29学者的追求(八)李振中 3-49阿联酋的缔造者一一谢赫扎耶德 粱国诗4-57学者的追求(九) 李振中埃及第一夫人苏珊·穆巴拉克 摘自《今日埃及》
关键词 阿拉伯世界 沙特阿拉伯 1995年 《古兰经》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总目 文化融合 阿联酋 历史回顾 伊斯兰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兴阿拉伯文化遗产的盛会——记沙阿拉伯王国第12届杰纳迪里亚文化遗产节
18
作者 陆培勇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7年第2期3-4,共2页
1997年3月2日,北京、上海等四所大学7名阿拉伯语教授组成的代表团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民卫队司令部的邀请,前往沙特出席第12届杰纳迪里亚文化遗产节的各项文化学术活动,为期8天.
关键词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语 亚文化 沙特阿拉伯王国 传统文化遗产 伊斯兰建筑 研究现状 文化节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各异的开罗宣礼塔
19
作者 周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1期57-57,共2页
埃及首都开罗素以“千塔之城”闻名于世.亲眼目睹后才知道这里的“塔”指的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宣礼塔.宣礼员每天按时登塔,召唤穆斯林前来清真寺作每日5次的礼拜.数以千计的宣礼塔代表着埃及伊斯兰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建... 埃及首都开罗素以“千塔之城”闻名于世.亲眼目睹后才知道这里的“塔”指的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宣礼塔.宣礼员每天按时登塔,召唤穆斯林前来清真寺作每日5次的礼拜.数以千计的宣礼塔代表着埃及伊斯兰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历经千年,各领风骚,耐人寻味.伊历53年,倭马亚朝统治埃及时,埃及总督穆西勒麦·本·穆赫里德在开罗建造了埃及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为了使宣礼的声音传得更远,扩大清真寺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又在寺内建了4个高塔,这就是开罗宣礼塔的前身.伊历92年,该清真寺被推倒重建,并命名为阿慕尔清真寺.从此,宣礼塔成了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清真寺内往往建有多座宣礼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礼塔 清真寺 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建筑 倭马亚 法蒂玛 伊斯兰 马穆鲁克 埃及总督 埃及首都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