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恩·麦克尤恩《追日》中的人类世气候变化书写
1
作者 杨倩楠 《今古文创》 2025年第5期19-21,共3页
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的加剧,涉及气候问题的文学作品逐渐涌现,以气候问题为素材的英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新趋势,小说中的气候书写也成为亟待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小说《追日》中,伊恩·麦克尤恩以人类世为背景,将全球性的气候变... 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的加剧,涉及气候问题的文学作品逐渐涌现,以气候问题为素材的英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新趋势,小说中的气候书写也成为亟待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小说《追日》中,伊恩·麦克尤恩以人类世为背景,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作为关键主题。本文从气候变化与人类世叙事框架、气候变化的能动性、探索气候问题的解决之道三个角度切入《追日》。《追日》中的气候书写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出人类世背景下麦克尤恩对气候问题的思考,为解决气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文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追日》 人类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儿童视角解读
2
作者 金云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5期16-18,共3页
伊恩·麦克尤恩是享誉盛名的英国国民作家,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产出一大批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其本人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现代人的生活困境。他尤其关注儿童群体,受其自身的童年经历影响,儿童创伤与成长是他作品中反复探讨的... 伊恩·麦克尤恩是享誉盛名的英国国民作家,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产出一大批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其本人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现代人的生活困境。他尤其关注儿童群体,受其自身的童年经历影响,儿童创伤与成长是他作品中反复探讨的主题之一。《水泥花园》采用儿童视角,讲述了双亲去世后无人看管下四个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本文对小说中儿童视角下的具体文本表现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儿童视角叙述策略带来的艺术效果,进而理解麦克尤恩对于儿童成长、性别意识、现代性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伊恩·麦克尤恩 儿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国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先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主要是指英语国家)较为全面,宏观上涉及青少年成长﹑爱情﹑人际道德伦理关系﹑生态环境和创伤等宏大叙事主题的探索,微观上触及人物形象、情节、场景、叙述策略、语言特... 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主要是指英语国家)较为全面,宏观上涉及青少年成长﹑爱情﹑人际道德伦理关系﹑生态环境和创伤等宏大叙事主题的探索,微观上触及人物形象、情节、场景、叙述策略、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还彰显出跨学科的研究态势,具体表现为叙事学分别与心理学﹑神经学和历史主义等研究层面相互交融和关联。但是,国外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长篇小说 国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冰覆盖的隐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泛创伤性"文化症候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一畅 《外文研究》 2018年第4期22-27,104,共7页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迄今4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一直关注当代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个人创伤的动因回溯。其笔下的创伤情境涉及个人性心理、亲伦关系、历史战争及"9·11"恐怖袭击后的群体创伤困厄,带有鲜明的"...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迄今4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一直关注当代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个人创伤的动因回溯。其笔下的创伤情境涉及个人性心理、亲伦关系、历史战争及"9·11"恐怖袭击后的群体创伤困厄,带有鲜明的"泛创伤性"文化症候。本文拟在文化创伤学视阈下考察麦克尤恩多年来的创伤书写路径,揭示个体创伤是如何在家庭、社会及历史的文化规训下呈现出多重显影,从而探究麦克尤恩对当下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和对人类心理创伤难以平复的哀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泛创伤性” 文化症候 创伤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
5
作者 韩杰 王密卿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自开始创作以来,就在其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其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与焦虑。在其早期作品中,麦克尤恩讨论了核战争的威胁并对父权制思想进行了挑战;《时间中的孩子》将...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自开始创作以来,就在其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其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与焦虑。在其早期作品中,麦克尤恩讨论了核战争的威胁并对父权制思想进行了挑战;《时间中的孩子》将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引入叙事之中,同时继续了对父权制的批判,被誉为"绿色寓言";其新作《日光》以环境危机为背景,对生态问题和人性进行了思考,引起了读者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时间中的孩子》 《日光》 生态批评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戏仿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蓉蓉 田德蓓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4期30-38,共9页
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戏仿的妙用具有反思性和对话性双重特征。一方面作家将戏仿作为贯穿全文的文学手法指涉先辈文学文本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他对戏仿对象既参与其中又保持批判距离的模仿行为;其次作家又将戏仿作为一种行之... 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戏仿的妙用具有反思性和对话性双重特征。一方面作家将戏仿作为贯穿全文的文学手法指涉先辈文学文本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他对戏仿对象既参与其中又保持批判距离的模仿行为;其次作家又将戏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话策略,形成了文学的传统与革新、历史与当下、历史与文学、作家与自身等多维度的对话模式。与此同时,作家的自我戏仿又给小说文本提供了反观自身的模式,可见作家谋求的并非是将其戏仿对象加以嘲弄或取而代之,而是以干预性评判的方式对一切所谓一统化力量进行反思和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戏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刀锋刺入青春期少年的春梦——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现实批判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琳 《南腔北调》 2023年第8期80-86,共7页
《水泥花园》采用后现代的写作技巧,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讲述了四个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孩子遭遇的成长困惑和伦理崩塌的悲剧性结局。伊恩·麦克尤恩以敏锐的观察力注视着现代工业用水泥浇筑起来的生存空间里人的生存状态,以精准... 《水泥花园》采用后现代的写作技巧,以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视角,讲述了四个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孩子遭遇的成长困惑和伦理崩塌的悲剧性结局。伊恩·麦克尤恩以敏锐的观察力注视着现代工业用水泥浇筑起来的生存空间里人的生存状态,以精准的感知力探触到了人类灰暗的无意识欲望层面,借着青少年“不可靠的叙述”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疮疖。麦克尤恩的写作如在刀锋上行走,他总是以冷峻的笔锋划开现实的粉饰,揭示荒诞又残酷的真实世界。本文试图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水泥花园》平静的叙事语言下涌动的现实批判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锋 伊恩·麦克尤恩 《水泥花园》 批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转型时期作品研究综述
8
作者 武娇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2期16-18,共3页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乃至世界现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于1998年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分水岭,将他的作品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的“恐怖伊恩”之作与后期...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乃至世界现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于1998年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分水岭,将他的作品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的“恐怖伊恩”之作与后期的充满人文关怀之作。本文基于《阿姆斯特丹》及其前后两部作品《黑犬》与《星期六》,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与梳理,探究麦克尤恩转型时期的作品书写,为进一步研究麦氏作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转型作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简·奥斯汀因素
9
作者 徐月华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第5期38-40,共3页
2001年,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赎罪》问世,震动了整个英美文坛。小说在开篇第一部分,就仿佛带领读者重回简·奥斯汀创作时代的英国乡村庄园,而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伊恩·麦克尤恩将《赎罪》称为他的“简·... 2001年,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赎罪》问世,震动了整个英美文坛。小说在开篇第一部分,就仿佛带领读者重回简·奥斯汀创作时代的英国乡村庄园,而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伊恩·麦克尤恩将《赎罪》称为他的“简·奥斯汀”小说,可见简·奥斯汀的小说对这部作品确有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立场、叙事风格和诉求传达上。然而,《赎罪》后续部分的文体转换,又使读者迅速抽离出身,待到读完整个故事,读者甚至能从中窥见整个英国小说历史的发展痕迹。显然,作为一部实验性作品,它不仅继承于简·奥斯汀小说,更是对简·奥斯汀小说、甚至是整个英国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它的成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简·奥斯汀 《赎罪》 当代文学创作 创作立场 英国作家 电视采访 叙事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维纳斯伤痛理论视角下试析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时间中的孩子》
10
作者 季露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时间中的孩子》中描写了主人公斯蒂芬痛失爱女的心路历程。该文将结合列维纳斯对伤痛的论述,试析小说主人公们各自不同的人生伤痛,以及面对伦理困境时做出的不同伦理抉择。从而揭示因苦难而产生的宏...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时间中的孩子》中描写了主人公斯蒂芬痛失爱女的心路历程。该文将结合列维纳斯对伤痛的论述,试析小说主人公们各自不同的人生伤痛,以及面对伦理困境时做出的不同伦理抉择。从而揭示因苦难而产生的宏大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时间中的孩子》 列维纳斯 伤痛理论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之艺与伦理之思的有机交融——《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慧敏 刘茂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尚必武教授于2023年出版的新著《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深入探讨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聚焦于作品所呈现的叙事特色和伦理主题,是麦克尤恩研究的重要成果。该著作挖掘了麦克尤恩作品隐含在叙事艺术背... 尚必武教授于2023年出版的新著《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深入探讨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聚焦于作品所呈现的叙事特色和伦理主题,是麦克尤恩研究的重要成果。该著作挖掘了麦克尤恩作品隐含在叙事艺术背后的伦理内核,剖析了小说中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尚必武教授细致解读麦克尤恩作品,关注被学界所忽视的伦理关切,呈现其中的伦理诉求。该著极具学术深度,特色鲜明,表达了中国本土视角下的研究立场,实现了中外研究平等对话,是理解麦克尤恩作品、推动中外文学研究交流与互动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小说创作 叙事艺术 伦理思想 伦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橱中的巨婴:麦克尤恩《与橱中人的对话》的权力解读
12
作者 倪烯瑞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9期26-28,共3页
《与橱中人的对话》是伊恩·麦克尤恩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的其中一个故事。本文跳出对于该小说集中不可靠叙事、伦理学以及性别冲突的研究思路,从“橱中的巨婴”如何养成入手,采用福柯的权力和话语理论以及拉康的镜... 《与橱中人的对话》是伊恩·麦克尤恩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的其中一个故事。本文跳出对于该小说集中不可靠叙事、伦理学以及性别冲突的研究思路,从“橱中的巨婴”如何养成入手,采用福柯的权力和话语理论以及拉康的镜像理论,发掘和讨论主人公成长过程中三个不同的微观环境,从微观家庭权力的扭曲到走上社会的不平衡,再到最后主人公放弃主体性走向自我封闭的压抑过程,探究了微观权力病态与不平衡的格局之下,如何压抑和消解成长的主体性,最后使其“瘫痪”而主动选择放弃成长,只能永久停留在镜像想象界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与橱中人的对话》 权力结构 镜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尤恩《坚果壳》中的“非自然叙述者”及其伦理内涵 被引量:5
13
作者 曲涛 张亚南 《语言教育》 2018年第3期84-88,96,共6页
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坚果壳》是一部由一个还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讲述的故事,情节上戏仿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谋杀小说。在非自然叙事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相关理论的观照下,通过文本细读,本文从不可能世界、叙事话语和人性伦... 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坚果壳》是一部由一个还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讲述的故事,情节上戏仿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谋杀小说。在非自然叙事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相关理论的观照下,通过文本细读,本文从不可能世界、叙事话语和人性伦理等三个层面解读该小说中的"胎儿"这一非自然叙述者并揭示非自然叙事形式背后隐匿的伦理内涵。研究表明,小说采用反常规叙事手法不仅为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感,同时也起到深化小说人性丑恶主题的作用,从而诠释了麦克尤恩旨在运用胎儿叙述者更自由地书写人性阴暗面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坚果壳》 非自然叙事 胎儿叙事 伦理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弑父到寻父——论麦克尤恩小说与当代西方文化结构转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4,共6页
纵观伊恩·麦克尤恩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其作品的主题从早期到中后期呈现出从"弑父"到"寻父"的戏剧性转折。而这种转折背后关联的是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结构性转型。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弑父 寻父 当代西方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的互文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顺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9-53,共5页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星期六》 《达洛维夫人》 《赫索格》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麦克尤恩《与橱中人的对话》异化关系及成因
16
作者 刘晓雪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5期26-28,共3页
作为震荡文学的开山之作,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绘了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其中一篇《与橱中人的对话》展示一幅不同寻常的家庭图景和社会图景,将母亲与子女间... 作为震荡文学的开山之作,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绘了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其中一篇《与橱中人的对话》展示一幅不同寻常的家庭图景和社会图景,将母亲与子女间扭曲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以《与橱中人的对话》中异化的母爱关系、人际关系为着眼点,探究异化关系后的深层原因,以此对20世纪英国现代工业文明下人性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与橱中人的对话》 异化 母爱关系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法则、至善法理与人之情感:论《如我这般的机器》中的“罪”与“罚”
17
作者 朱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如我这般的机器》虚构了坚守人类法律的“道德模范”——人形机器亚当与亚当的所有者查理、查理的女友米兰达在应对米兰达构陷格林奇事件中的法理与情感冲突及该冲突导致的终极结果,即查理击毁了拥有自我意识的... 伊恩·麦克尤恩的《如我这般的机器》虚构了坚守人类法律的“道德模范”——人形机器亚当与亚当的所有者查理、查理的女友米兰达在应对米兰达构陷格林奇事件中的法理与情感冲突及该冲突导致的终极结果,即查理击毁了拥有自我意识的亚当。作者借此冲突展现了人机共存的短暂社会画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话题,即人类做好与“如我这般”有意识的机器共存的准备了吗?从“罪”与“罚”的视角聚焦“格林奇之罪”“米兰达之罪”和“查理之罪”,探讨亚当坚持至善法理却又违背机器法则的矛盾根源,考察米兰达情理为先的行为动机与法律原则执行之间的冲突,细查查理击杀亚当后的复杂伦理情感,审视“罪”与“罚”的内涵及作者对后人类时代有意识的机器权利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如我这般的机器》 机器法则 法理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颠覆与超越——论《蟑螂》对《变形记》的政治改写
18
作者 杨天翼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6期67-70,共4页
有“英国国民作家”之美誉的作家麦克尤恩是当今文坛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以关注宏大政治议题而著称。《蟑螂》这部小说是对英国脱欧这一当代政治事件的荒诞派现实书写。当今学术界主要以非自然叙事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阐发... 有“英国国民作家”之美誉的作家麦克尤恩是当今文坛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以关注宏大政治议题而著称。《蟑螂》这部小说是对英国脱欧这一当代政治事件的荒诞派现实书写。当今学术界主要以非自然叙事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阐发,鲜有比较全面地以互文性与比较文学的视域解读其对《变形记》政治改写的学者。本文将比较两部作品在共同体构建与失落方面的异同,并对麦克尤恩政治改写的效果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记》 《蟑螂》 共同体 伊恩·麦克尤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四种痛苦书写
19
作者 刘鹤瑶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伊恩·麦克尤恩在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以边缘人物和极端事件展现了自我同他人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八个看似独立的短篇小说在对封闭、放纵、缺爱、控制问题的呈现中表现了空虚、生长、孤独和压抑之痛,既有侧重又... 伊恩·麦克尤恩在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以边缘人物和极端事件展现了自我同他人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八个看似独立的短篇小说在对封闭、放纵、缺爱、控制问题的呈现中表现了空虚、生长、孤独和压抑之痛,既有侧重又有联系,共同表现了痛苦主题,从而联结为一个整体。整部小说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道德感的缺失,并由此受到不少质疑,但麦克尤恩其实是将小说看作一种深刻的道德形式,并认为道德问题始于小说的同理心层面,这种极端描写便是为了将当代人道德丧失的问题完全暴露,从而唤起人们的反思与道德感,而在充满痛苦的书写里,麦克尤恩也在理解、追寻、温情与反抗中埋下了一丝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中不可靠叙述与人物形象
20
作者 谭静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1期191-193,共3页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许多作品都有“黑色喜剧”之称。他的作品《我的紫色芳香小说》讲述了作为主人公的帕克·斯帕罗通过一步步的计谋使得自己的命运与他的朋友乔斯林·塔拜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许多作品都有“黑色喜剧”之称。他的作品《我的紫色芳香小说》讲述了作为主人公的帕克·斯帕罗通过一步步的计谋使得自己的命运与他的朋友乔斯林·塔拜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说是以帕克·斯帕罗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的,但是帕克在叙述的过程中并没有为自己的罪行表现出悔改,反而在不断地找理由,因此他的讲述是不值得信赖的。基于此,本论文拟从修辞性不可靠叙述角度分析小说主人公帕克·斯帕罗作为叙述者和人物的双重不可靠叙述,同时从其不可靠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冠冕堂皇、虚情假意、心胸狭隘的人物形象。最后帕克的负面形象也意味着在荒诞的社会中,人类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逐渐沦丧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人物形象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 伊恩·麦克尤恩 帕克·斯帕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