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伊恩·麦克尤恩《追日》中的人类世气候变化书写 |
杨倩楠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2
|
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儿童视角解读 |
金云芳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3
|
伊恩·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国外研究综述 |
郭先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4
|
用冰覆盖的隐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泛创伤性"文化症候 |
黄一畅
|
《外文研究》
|
2018 |
2
|
|
5
|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 |
韩杰
王密卿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3 |
0 |
|
6
|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戏仿 |
王蓉蓉
田德蓓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6 |
1
|
|
7
|
以刀锋刺入青春期少年的春梦——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现实批判性 |
张琳
|
《南腔北调》
|
2023 |
1
|
|
8
|
伊恩·麦克尤恩转型时期作品研究综述 |
武娇娇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1 |
0 |
|
9
|
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简·奥斯汀因素 |
徐月华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2 |
0 |
|
10
|
列维纳斯伤痛理论视角下试析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时间中的孩子》 |
季露
|
《海外英语》
|
2018 |
0 |
|
11
|
叙事之艺与伦理之思的有机交融——《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述评 |
朱慧敏
刘茂生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橱中的巨婴:麦克尤恩《与橱中人的对话》的权力解读 |
倪烯瑞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3
|
麦克尤恩《坚果壳》中的“非自然叙述者”及其伦理内涵 |
曲涛
张亚南
|
《语言教育》
|
2018 |
5
|
|
14
|
从弑父到寻父——论麦克尤恩小说与当代西方文化结构转型 |
李涯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论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的互文性 |
汪顺来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6
|
论麦克尤恩《与橱中人的对话》异化关系及成因 |
刘晓雪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17
|
机器法则、至善法理与人之情感:论《如我这般的机器》中的“罪”与“罚” |
朱云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传承、颠覆与超越——论《蟑螂》对《变形记》的政治改写 |
杨天翼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4 |
0 |
|
19
|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四种痛苦书写 |
刘鹤瑶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20
|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中不可靠叙述与人物形象 |
谭静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