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的内涵
1
作者 覃正爱 《现代哲学》 1999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伊奥尼亚学派 米利都学派 爱非斯学派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黑格尔 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哲学 赫拉克利特 哲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奥尼亚学派自然哲学的差别
2
作者 姚定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52-57,共6页
赫拉克利特是欧洲古希腊哲学史上伟大的辩证法家,他的自然观(即自然哲学)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极大的赞扬。马克思说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0页);
关键词 赫拉克利特 自然哲学 伊奥尼亚学派 始基 万物 逻各斯 哲学史 米利都学派 欧洲哲学 经验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蛮族:古代希腊人建构他者新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晓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蛮族人"是希腊人对一切非希腊人的统称,是他们建构的与"自我"构成二元对立的"他者"。这是古风时代伊奥尼亚人的一项发明。伊奥尼亚人是在与外族相遇的情境中开始将外族他者化的。希波战争后涌现的各类... "蛮族人"是希腊人对一切非希腊人的统称,是他们建构的与"自我"构成二元对立的"他者"。这是古风时代伊奥尼亚人的一项发明。伊奥尼亚人是在与外族相遇的情境中开始将外族他者化的。希波战争后涌现的各类蛮族意象几乎均属"雅典制造"。希波战争、雅典民主、奴隶制等因素是大量制造蛮族的主要动力。大量制造的结果是,"蛮族人"作为对所有非希腊族群的蔑称,最终为所有希腊人所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族人 他者 希腊人 伊奥尼亚人 雅典 荷马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宛”和“大夏”:张骞带回的两个希腊族称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晓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张骞当年到达的是一个解体中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国王虽已不存在,但巴克特里亚和费尔干纳的希腊城市的自治政治还在继续。大月氏人占据了索格狄亚那南部,但并未直接统治巴克特里亚,那里的希腊基层政权只是臣服于他们。这种政治局面... 张骞当年到达的是一个解体中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国王虽已不存在,但巴克特里亚和费尔干纳的希腊城市的自治政治还在继续。大月氏人占据了索格狄亚那南部,但并未直接统治巴克特里亚,那里的希腊基层政权只是臣服于他们。这种政治局面导致了张骞将三个地区理解为三个“国家”。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希腊化历史情境中,张骞使用他在出访途中不同路段听到的来自不同语言的希腊人族称,将费尔干纳定义为“大宛”,将巴克特里亚定义为“大夏”。“大宛”来自东方民族对希腊人的他称,该他称又来自希腊人的一支伊奥尼亚人的希腊语自称。“大夏”来自希腊人的希腊语自称。张骞的这种定义为中国人开创了一种关于“西域”的知识传统。对这一传统的解读,应置于综合多语种史料和考古资料所重建的历史情境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 大宛 大夏 伊奥尼亚人 希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哲学“生成说”向“构成说”的演化
5
作者 陈光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9-84,共6页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在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中间,多数人都是只把物质性的始基当作万物的始基(apxn)。因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实体常住不变而只变换它的性状),在...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在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中间,多数人都是只把物质性的始基当作万物的始基(apxn)。因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实体常住不变而只变换它的性状),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存在物的原素和始基”。这里指出了在古希腊多数人(但不是全部)的哲学中,有两类始基:其一,指生成宇宙万物,万物又复归于它的原初物质形态,其二,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原素。本文将伊奥尼亚派的“始基”学说称为“生成说”,“原子论”者及其先驱的“始基”学说称为“构成说”,力图揭示前者向后者的逻辑演进过程,侧重明确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在其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巴门尼德 构成说 伊奥尼亚 宇宙万物 始基 原子论者 阿那克萨戈拉 四根说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