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部伊图里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涛涛 陈聪 +3 位作者 刘凯 鲍庆中 周永恒 宋万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37-2647,共11页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具有高硅、富钾、富铝的特征,A/CNK比值较大(0.96~0.99),痕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Ce、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Sr、P、Ti、Ba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伊图里河地区花岗岩为具钾玄质系列岩石特征的铝质A型花岗岩,为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伊图里河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