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来自伊利石结晶度及伊蒙混层的指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范立勇 祁凯 +5 位作者 刘新社 任战利 李进步 邢光远 张才利 崔军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2,共10页
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一直以来了解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盆地内20余口钻井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开展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系统性测试,试图从新的角度分析盆地中-上元古界—奥陶... 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一直以来了解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盆地内20余口钻井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开展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系统性测试,试图从新的角度分析盆地中-上元古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盆地不同部位伊利石结晶度与深度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具有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古埋深及古地温梯度。盆地沉积盖层伊利石结晶度普遍大于0.25,未达到绿片岩相浅变质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伊利石结晶度大于0.42,表明处于成岩演化阶段;寒武系样品结晶度略小于奥陶系,整体处于成岩带中-晚期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中元古界伊利石结晶度相对更低,对应热演化程度更高。此外,我们对比了伊利石结晶度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分别恢复的地层最大古地温结果,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对研究我国古老地层热演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伊蒙混层 热演化程度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在恢复地层剥蚀量中的应用——以合肥盆地安参1井白垩系剥蚀量的恢复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春华 朱光 +1 位作者 刘国生 李春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深化盆地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热演化研究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古地温梯度 原始地层厚度 剥蚀量 白垩系 安参1井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的校正与近变质带的确定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河锦 周钊 +3 位作者 王玲 苑蕾 安佳丽 黄宝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6-411,共6页
就像用"砝码"标定"称"来测量物质质量一样,伊利石结晶度的测量也需要这样的"砝码"标定它的测量工具——衍射仪,从而能够进行伊利石结晶度的测量和对比。这个砝码就是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或称伊利石结晶度国... 就像用"砝码"标定"称"来测量物质质量一样,伊利石结晶度的测量也需要这样的"砝码"标定它的测量工具——衍射仪,从而能够进行伊利石结晶度的测量和对比。这个砝码就是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或称伊利石结晶度国际标样。第2届Kübler-Frey国际研讨会伊利石结晶度圆桌会议就伊利石结晶度标样和近变质带的确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一致认为,用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校正X射线衍射仪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没有进行标样校正的伊利石结晶度数据将被拒绝发表,经过伊利石结晶度国际标样校正后的伊利石结晶度数据才可用于近变质带的划分和国际对比。本文就伊利石结晶度测量的有关衍射仪类型与差别,衍射仪系统,测量条件,样品的影响和国际标样对仪器的校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型号仪器,同型号仪器不同测量条件与状态,样品的不同制备方法都将影响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的测量。指出只有使用国际标样才可校正测量的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从而达到消除偏差准确划分近变质带的标准和进行国际对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国际标样 Kübler指数 近变质带 X射线衍射仪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系统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的测定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河锦 朱明新 +2 位作者 徐庆生 刘楚雄 边智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8-593,共6页
根据实验结果,衍射峰半高宽随接收狭缝增大而呈二次曲线线性增大。扫描速度与扫描步长的确定应遵守wang(1994)提出的关系式,并确定在相对误差小于<5%的范围内。固定样品条件,选定最优实验条件和使用国际标样标定系统偏差是伊利石结... 根据实验结果,衍射峰半高宽随接收狭缝增大而呈二次曲线线性增大。扫描速度与扫描步长的确定应遵守wang(1994)提出的关系式,并确定在相对误差小于<5%的范围内。固定样品条件,选定最优实验条件和使用国际标样标定系统偏差是伊利石结晶度测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不固定样品条件和实验条件,同一样品的伊利石结晶度值将因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固定样品和实验条件而不使用国际标样标定系统偏差,则无法与他人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常常错划近变质带的上下界限,造成成岩/变质界限及近变质/浅变质界限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缝系统 伊利石结晶度 Kuebler指数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及其在低温变质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河锦 陶晓风 M.Rah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6,共6页
文中介绍与伊利石结晶度相关的伊利石矿物新的定名方案;讨论了伊利石结晶度的结晶学基础与Scherrer方程式的关系;讨论了三个重要的伊利石结晶度指数Weaver、K櫣bler和Weber指数的关系,并介绍推导的Weaver、K櫣bler和Weber指数的理论关系... 文中介绍与伊利石结晶度相关的伊利石矿物新的定名方案;讨论了伊利石结晶度的结晶学基础与Scherrer方程式的关系;讨论了三个重要的伊利石结晶度指数Weaver、K櫣bler和Weber指数的关系,并介绍推导的Weaver、K櫣bler和Weber指数的理论关系式;评价了衍射仪测量条件对结晶度数值的影响和三套伊利石结晶度标样的作用以及成岩带、变质带与葡萄石-绿纤石相、沸石相、绿纤石-阳起石亚相对比的依据。建议(1)停用绢云母一词;(2)建立可供各实验室使用的具有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参数和多型参数的伊利石结晶度标样;(3)建议多开展规范的可进行国际对比的低温变质研究,划分出与国际上一致的成岩带和近变质带,不仅利于低温变质作用理论的研究,而且由于成岩带到近变质转变带是重要的煤气油的生成带,也利于中国煤气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Weaver指数 Knbler指数 Weber指数 指数关系式 标样 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Kbler,Weaver和Weber指数关系式常数的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河锦 陶晓风 Rahn Meinert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1-565,共5页
根据衍射峰具有的不同分布特点推导出了14个伊利石结晶度Kbler指数,Weaver指数和Weber指数关系式中常数项C1-C14的数值,提出了PearsonVII分布中形态参数μ与C5,C6,C11,C12的4个定量方程。由此,14个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关系式可直接用于... 根据衍射峰具有的不同分布特点推导出了14个伊利石结晶度Kbler指数,Weaver指数和Weber指数关系式中常数项C1-C14的数值,提出了PearsonVII分布中形态参数μ与C5,C6,C11,C12的4个定量方程。由此,14个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关系式可直接用于实际计算。根据阿尔卑斯复理石伊利石形态特征Sc=0.731,由这些关系式进行近变质带上下界线的转换得出与Kbler指数0.42~0.25。△2θ界线对应的Weaver指数和Weber指数的界线值分别为5.8~17.6和300~179。讨论了在自然干燥状态下直接进行伊蒙混层鉴定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转换关系式 关系式常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在新疆白杨河铀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志新 徐清俊 +2 位作者 白小虎 叶发旺 张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是云母族矿物的重要光谱参数,与矿物的形成温度密切相关,通常用来指示可能的矿化/热液中心。使用 Field Spec4 可见光-短波红外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新疆白杨河铀矿床地表进行光谱测试与分析,发现矿床主要蚀变矿物伊... 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是云母族矿物的重要光谱参数,与矿物的形成温度密切相关,通常用来指示可能的矿化/热液中心。使用 Field Spec4 可见光-短波红外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新疆白杨河铀矿床地表进行光谱测试与分析,发现矿床主要蚀变矿物伊利石结晶度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矿床北缘接触带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 7~2. 0,大部分伊利石结晶度大于1. 0,少部分小于1. 0;矿床南缘接触带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变化范围为0. 3~1. 0,多数伊利石结晶度小于0. 7,矿床北缘接触带伊利石结晶度明显大于南缘接触带,同时矿床北缘接触带为铀矿化富集部位,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可以推断北缘接触带为矿床可能的矿化/热液中心,这可以为白杨河铀矿床铀矿勘探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伊利石结晶度 白杨河铀矿床 接触带 矿化/热液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在岩石学及矿床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晨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介绍伊利石结晶度指数的概念、物理意义、实验室测量方法及其在岩石学和矿床学中的应用。结晶度指数可能为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浅变质岩层的相带划分提供一个良好的参数,并可以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岩石学 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石炭—二叠系伊利石的成因标志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大千 洪艳 于介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吉林东部石炭—二叠系主要是一套泥质岩石,其详细深入的矿物学工作尚不多见。利用JSM-6700F场发射电镜及INCA能谱仪,研究了伊利石的显微形貌和微区成分。采用D/max-2500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伊利石的结晶度、多型和b0值。结果表明:研究... 吉林东部石炭—二叠系主要是一套泥质岩石,其详细深入的矿物学工作尚不多见。利用JSM-6700F场发射电镜及INCA能谱仪,研究了伊利石的显微形貌和微区成分。采用D/max-2500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伊利石的结晶度、多型和b0值。结果表明:研究区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77,平均值为0.44;伊利石(白云母)多型有3种类型,分别为1Md型、1Md+2M1混合型和2M1型;伊利石(白云母)b0值为8.996~9.045,平均值为9.007。石炭系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50,平均值为0.35,主要呈2M1多型,b0平均值为9.011,主要是低级近变质带的产物;二叠系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50,平均值为0.42,主要为1Md+2M1混合型多型,b0平均值为9.004,主要为晚期成岩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石炭-二叠系 伊利石结晶度 伊利石多型 伊利石b0值 极低级变质作用 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上古生界伊利石的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介江 胡大千 张嘉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17-1824,共8页
采用XRD技术,对黑龙江省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中伊利石结晶度、多型和b值进行了测定,以揭示该区晚古生代极低级变质作用特征。测定结果表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主要变化于0.31~0.77°Δ2θ,伊利石(白云母)b值主要变化于8.98... 采用XRD技术,对黑龙江省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中伊利石结晶度、多型和b值进行了测定,以揭示该区晚古生代极低级变质作用特征。测定结果表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主要变化于0.31~0.77°Δ2θ,伊利石(白云母)b值主要变化于8.983~9.011,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为1Md型、1Md+2M1混合型和2M1型。上述伊利石矿物学参数揭示出,该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主体属于中—低压相晚期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范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伊利石b值和伊利石结晶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随伊利石b值的逐渐增大(压力升高),伊利石结晶度逐渐减小(温度升高),暗示伊利石形成于一种正常的与埋深有关的成岩-变质环境,继而揭示出该区上古生界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是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而不是两个相互无关的地质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内蒙、吉林等地伊利石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东北地区上古生界并未遭受大规模的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局部出现的某些绿片岩相(或更高级别)的变质岩应是动力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伊利石多型 伊利石b值 极低级变质作用 矿物学 上古生界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岩及其地质与资源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先梅 莫宣学 刘艳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极低级变质作用(very low-grade metamorphism)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极低级变质岩(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既是地质过程的记录,又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实用意义。西藏南部广泛分布着处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 极低级变质作用(very low-grade metamorphism)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极低级变质岩(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既是地质过程的记录,又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实用意义。西藏南部广泛分布着处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阶段的岩石。它们记录了从新特提斯到青藏高原形成发展的诸多信息,并为在西藏南部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文对采自西藏南部不同地点和构造单元的71件珍贵的富含黏土矿物的岩石样品进行了XRD分析,获得了71套以伊利石结晶度(Ic)为主的黏土矿物数据。数据表明,这些岩石的伊利石结晶度(Ic)在0.21°~1.61°(Δ2θ)范围内,分别落在低级成岩区、高级成岩区、极低级变质区、低级变质区。不同构造单元显示不同的变质特点。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P_(2),J-K,K_(2)均属极低级变质,N显示早期成岩阶段特征。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发育P1,T_(1),T_(2),T_(3),J_(1),J-K,K_(1),K_(2)地层,绝大多数均遭受极低级变质,总的趋势是随着时代变新变质程度逐渐降低,具有埋藏变质的特点。也有部分样品的Ic落在成岩带内,提供了寻找油气的线索。从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中的沉积岩样品获得两组数据:一组相当于成岩阶段;另一组相当于极低级变质。初步解释,前者可能反映蛇绿岩形成时的古环境条件,后者可能代表蛇绿岩碰撞定位阶段的记录。日喀则弧前盆地中K_(2)(日喀则群)虽然有较强的褶皱变形,但变质程度不高,属高级成岩带,可能说明晚白垩世弧前盆地沉积并未卷入俯冲作用。冈底斯岩浆弧中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均发育,沉积岩的伊利石结晶度(Ic),落入低级变质-极低级变质-成岩作用带的较宽范围,并显示埋藏变质与岩浆作用叠加的特点。西藏南部成岩阶段沉积岩-极低级变质岩中还蕴藏着有关石油天然气的信息。特别是,白垩纪中期发生的全球性的缺氧事件,也影响了西藏南部地区,已经在岗巴-定日盆地发现典型的黑色页岩,厚度巨大。前人研究还认为,定日-岗巴被动大陆边缘、羌塘周缘前陆盆地、冈底斯弧背盆地具有良好含油气前景。本文对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岩做了初步研究,期望今后有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级变质作用 极低级变质岩 西藏南部 伊利石结晶度(Ic) 地质与资源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浅剥蚀斑岩铜矿区勘查中的应用——以西藏念村矿区为例 被引量:92
12
作者 杨志明 侯增谦 +3 位作者 杨竹森 曲焕春 李振清 刘云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9-717,共19页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矿床类型,斑岩铜矿一直是工业界勘查的首选。对此类矿床的勘查,在中-深剥蚀程度的矿区相对简单,而在浅剥蚀的矿区则变得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浅剥蚀的矿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很难快速有效定位。近年来,在矿产勘查...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矿床类型,斑岩铜矿一直是工业界勘查的首选。对此类矿床的勘查,在中-深剥蚀程度的矿区相对简单,而在浅剥蚀的矿区则变得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浅剥蚀的矿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很难快速有效定位。近年来,在矿产勘查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通过特定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来厘定热液/矿化中心,在块状硫化物及浅成低温矿床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浅剥蚀斑岩铜矿热液/矿化中心的快速、有效厘定提供了一种途径。为此,文章选择了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剥蚀较弱的念村(即夏玛日)矿区,拟通过矿区样品短波红外光谱的系统测量,寻找出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进而约束矿床热液/矿化中心。本次研究在念村矿区共识别出7种蚀变矿物,按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伊利石、绿泥石、蛋白石、叶蜡石、高岭石、绿帘石及多硅白云母;而且,矿区外围以伊利石-绿泥石±绿帘石蚀变矿物组合为主,向内逐渐过渡为伊利石±蛋白石、伊利石-叶蜡石±高岭石组合。通过对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的计算发现,伊利石结晶度及Al-OH吸收峰位,这些通常被认为与伊利石形成温度有关的光谱学参数,在该矿区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在矿区东北部,伊利石结晶度较大(>1.6),Al-OH吸收峰位较小(<2203nm),而该区域的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变小,Al-OH吸收峰位变大。这表明矿区东北部伊利石的形成温度更高,暗示该区域可能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因此,建议在本次研究所圈定的热液/矿化中心范围内,在适当开展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布置勘查工程进行验证,以实现矿床的尽快查找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短波红外光谱 伊利石结晶度 Al-OH吸收峰位 念村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被引量:35
13
作者 师育新 戴雪荣 +1 位作者 李节通 王家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7-94,共8页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总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指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粘土矿物总量及各种矿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和对伊利石结晶度的研究均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黄土 粘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粘土矿物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开平 韩广民 +6 位作者 杨风丽 Mansy J L 许长海 周祖翼 成鑫荣 刘志飞 傅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附近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的变化同粘土矿物的结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同地层组段的变化相一致,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物源及地理条件的变...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系—三叠系 (P/T)界线附近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分析,显示粘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的变化同粘土矿物的结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同地层组段的变化相一致,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物源及地理条件的变化;同时,伊利石的结晶度也不具有地层梯度的特征。但是,无论是粘土矿物组合还是伊利石结晶度,在P/T界线附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本区当时海洋酸碱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这可能导致了二叠纪末期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 粘土矿物 煤山剖面 伊利石结晶度 物源 二叠系 地层 灭绝 二叠纪末期 海洋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下蜀土中的黏土矿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师育新 张卫国 +3 位作者 戴雪荣 宋之光 俞立中 郑祥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105,共7页
镇江大港砖瓦厂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的X衍射分析和半定量结果表明,该剖面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型,其中以伊利石(52.8%~70%)和蛭石(20.6%~38.5%)为主;古土壤层的伊利石相对含量高于黄土层,蛭石的变化与之相反,二者互为消... 镇江大港砖瓦厂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的X衍射分析和半定量结果表明,该剖面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型,其中以伊利石(52.8%~70%)和蛭石(20.6%~38.5%)为主;古土壤层的伊利石相对含量高于黄土层,蛭石的变化与之相反,二者互为消长.高岭石含量为6.0%~11.1%,在古土壤中的含量略高于黄土层.从剖面底部(S4)至顶部(S1), 伊利石相对含量略呈增加趋势,蛭石和高岭石则略呈减少趋势.镇江下蜀黄土中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方黄土明显不同,伊利石的结晶度总体上也较北方黄土差,反映下蜀黄土堆积区相对温暖、湿润,风化淋滤作用相对较强.从黏土矿物组合和含量来看,下蜀黄土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黏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风尘沉积 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岩浆热场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焦守涛 张旗 +4 位作者 金维浚 王金荣 陈万峰 李承东 邵国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628,共12页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度场的差别为目的,没有多解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以岩浆热场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能够恢复古温度场的方法为手段。能够感知岩浆热场温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五种:接触变质带法、煤质和煤级法、伊利石结晶度法、牙形石色变度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接触变质带是岩浆热场直接的具体的体现,传统的接触变质带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1km)。但是,如果考虑到极低级变质作用,将大大扩展接触变质带的范围(达6~8km)。煤质和煤级是煤田地质部门应用得非常娴熟的方法,中国无烟煤分布区大多与岩浆热场有关,是隐伏岩体的良好指示剂。伊利石结晶度、牙形石色变度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是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在上述各种方法中,笔者推荐镜质体反射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精确、适用、经济、快速的特点。与物探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移植到岩石学和矿床学部门,与磁法、电法、重力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场法 隐伏岩体 原理 方法 接触变质带 煤级 牙形石色变度 伊利石结晶度 镜质体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伟新 王延斌 秦建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82,共14页
分析了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泥质岩的岩石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类型、伊利石结晶度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并以此划分成岩演化阶段及变质程度。以成岩作用—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阿坝地区成岩作用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上、下界限及区... 分析了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泥质岩的岩石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类型、伊利石结晶度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并以此划分成岩演化阶段及变质程度。以成岩作用—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阿坝地区成岩作用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上、下界限及区域分布规律:以唐克为中心的地区处于成岩作用晚期阶段,成岩作用温度200~212℃,伊利石结晶度IC≥0·42;周围地区处于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成岩作用温度212~222℃,伊利石结晶度IC<0·42。镜质体反射率(Ro)也具有同样的演化规律。对该地区域上成岩演化的差异及原因作如下解释:由于构造活动的远近程效应存在差异,该地区的周缘明显受到构造作用的影响,因叠加动力变质而达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唐克位于阿坝地块中心,受构造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处于成岩作用晚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镜质体反射率 成岩作用 极低级变质作用 川北阿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变质作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娟 郑常青 +3 位作者 金巍 崔芳华 施璐 王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内蒙古中部晚古生代地层由于中生代岩浆的侵入,部分发生接触变质,变质程度多处于沸石相或葡萄石-绿纤石相。通过对典型剖面的泥质岩石中的粘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 内蒙古中部晚古生代地层由于中生代岩浆的侵入,部分发生接触变质,变质程度多处于沸石相或葡萄石-绿纤石相。通过对典型剖面的泥质岩石中的粘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只在极少数样品中有伊蒙混层和蒙脱石,多数缺乏伊绿混层;(2)伊利石结晶度为0.22-0.40;(3)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1.5-4.0。其结果表明:在岩浆侵入地区有小规模的接触变质,为极低级变质带,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而且这种变质只影响到晚二叠世以前沉积的地层和油气,分布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低温变质作用 伊利石结晶度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阿拉克湖早更新世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朝文 洪汉烈 +2 位作者 向树元 张克信 肖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2,共6页
为了揭示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早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古地磁对位于东昆仑山系东段的阿拉克湖断陷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有少量的高... 为了揭示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早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古地磁对位于东昆仑山系东段的阿拉克湖断陷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有少量的高岭石。伊利石结晶度在0.280-513°之间,反映伊利石结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古地磁分析结果显示,磁化率介于14.85×10^-6~214.20×10^-6SI之间,平均为68.41×10^-6SI,也存在着明显的变化。w(Kao)/w(I+Ch)比值在0.11~0.22之间,反映不同时期沉积物中高岭石与伊利石、绿泥石之间相对含量的变化。w(Kao)/w(14-Ch)比值、伊利石结晶度以及古地磁分析结果的变化特征,均反映了东昆仑阿拉克湖的古气候经过了从冷干到温湿的气候变化,而沉积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以及相对较高的伊利石结晶度和偏低的磁化率值则说明早更新世阿拉克湖地区的气候.总体以冷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克湖 黏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古地磁 早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东部朱巷组X射线衍射分析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国生 朱光 +2 位作者 王道轩 牛漫兰 宋传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取自合肥盆地大桥凹陷内下白垩统朱巷组(K1Z)21个泥岩样粘土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定量研究表明,伊利石结晶度值均大于0.42,一般为0.42~0.75。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比有5个样品小于50.00%,其余为50.20%~70.10%,蒙皂石转化从无序间层... 对取自合肥盆地大桥凹陷内下白垩统朱巷组(K1Z)21个泥岩样粘土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定量研究表明,伊利石结晶度值均大于0.42,一般为0.42~0.75。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比有5个样品小于50.00%,其余为50.20%~70.10%,蒙皂石转化从无序间层到部分有序间层,反映地表处朱巷组处于成岩作用中-早期阶段,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成熟-未成熟阶段,没有进入埋藏变质。结合钻井Ro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揭示朱巷组埋深大于3000m,预测深埋地下的朱巷组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门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意义 X射线衍射 伊利石结晶度 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比 朱巷组 合肥盆地 野外地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