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汉江丹江口至王甫洲区间伊乐藻的生态调度及其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辛小康 熊斌 +2 位作者 颜剑 李建 田晓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为科学有效控制汉江丹江口至王甫洲区间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过度生长繁殖,研究生态调度的实施效果,采用生物量调查法、分布面积统计法、数学模型模拟法等方法分析生态调度实施前后伊乐藻总生物量和分布面积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对丹... 为科学有效控制汉江丹江口至王甫洲区间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过度生长繁殖,研究生态调度的实施效果,采用生物量调查法、分布面积统计法、数学模型模拟法等方法分析生态调度实施前后伊乐藻总生物量和分布面积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对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的需求。结果表明,连续3年实施生态调度,伊乐藻总生物量由2019年的4.8万t减少至2022年的40.11 t,分布面积由11.60 km^(2)减少至0.23 km^(2),减幅均达到了95%以上;伊乐藻生物量占沉水植物总生物的比重从99.99%减少至17%,生态调度效果较好;春季生态调度应重点从增加流量极值比出发进行中度干扰,夏秋季生态调度重点从满足0.14 m/s临界流速出发进行大流速冲刷。研究结果明确了王甫洲水库伊乐藻的生态调度需求,为持续开展伊乐藻“灾害”防控提供了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生态调度 效果评估 王甫洲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对菹草及伊乐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伟 张兰芳 +2 位作者 操家顺 万蕾 梅新敏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针对沉水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存阈值问题,在满足光补偿点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劣Ⅴ类水质中菹草(Potamageton crispus)、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①如果能够保证水体光补偿点条件,在苏州市3种劣Ⅴ类水质中,菹草、伊... 针对沉水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存阈值问题,在满足光补偿点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劣Ⅴ类水质中菹草(Potamageton crispus)、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①如果能够保证水体光补偿点条件,在苏州市3种劣Ⅴ类水质中,菹草、伊乐藻均能保证基本存活,且无论从表观上还是从体内的保护酶来看,伊乐藻对污染的适应能力均优于菹草。②在实验过程中,菹草及伊乐藻的叶绿素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在污染环境中植物生长状况不良。③菹草及伊乐藻在水质相对较好的苗家河水样中的生长情况优于水质相对较差的薛家河及竹辉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菹草 伊乐藻 污染水体 生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克藻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卫 林匡飞 +5 位作者 李辉 张巍 朱璞含 王学东 崔心红 付融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4-558,共5页
为了科学评价伊乐藻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克藻效应。结果表明,伊乐藻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水体... 为了科学评价伊乐藻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克藻效应。结果表明,伊乐藻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水体中氮、磷起始浓度越高,其去除效果越明显;不同生物量伊乐藻对河水中其他藻类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生物量增加,其克藻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污染水体 氮磷含量 净化效果 克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海候 沈明星 +4 位作者 凃荣文 严慧霞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66-2272,共7页
针对水生植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现状,探讨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的堆肥体氨挥发控制技术,以伊乐藻和稻草为供试材料,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在生物质炭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监测了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置过程中氨挥发及其影... 针对水生植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现状,探讨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的堆肥体氨挥发控制技术,以伊乐藻和稻草为供试材料,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在生物质炭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监测了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置过程中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整个堆肥过程中,氨累积挥发量与生物质炭添加比例关系密切(P〈0.01),与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常规对照处理相比,添加比例为5%、10%的处理增加了氨的累积挥发量,而添加比例为15%、20%的处理降低了氨的累积挥发量;不同堆肥时间段,生物质炭不同添加比例处理0~3d的氨累积挥发量均大于对照,4~6d的氨累积挥发量,除添加比例5%处理外,均小于对照;伊乐藻堆肥体的氨挥发速率与堆温、铵态氮含量具有显著的偏相关性,其偏相关性均达到P〈O.05的显著水平;增加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不仅提高了堆肥温度,对堆肥体的氨挥发损失具有负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堆肥体的铵态氮含量,对堆肥体的氨挥发损失具有正向的抑制作用,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体氮素的氨挥发损失具有促进与抑制双重性的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伊乐藻 堆肥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明华 沈全华 +2 位作者 唐晟凯 秦钦 蔡永祥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伊乐藻)与对照组相比,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黄颡鱼单产、成活率和成鱼... 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伊乐藻)与对照组相比,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黄颡鱼单产、成活率和成鱼规格分别提高17.21%、5.38%、14.27%。可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黄颡鱼 池塘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d单一及其复合胁迫对伊乐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龙瑞 张明 +1 位作者 张光生 成小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2-1117,共6页
以不同浓度Mn2+、Cd2+单一及其复合胁迫处理7 d的伊乐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Mn2+、Cd2+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伊乐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 以不同浓度Mn2+、Cd2+单一及其复合胁迫处理7 d的伊乐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Mn2+、Cd2+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伊乐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n2+(≤1 mg·L-1)能够促进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刺激MDA、H2O2、O-2·的生成,抗氧化酶活性也逐步上升;高浓度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减少,MDA、H2O2、O-2·含量仍继续上升,伊乐藻叶片内酶活性机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SOD继续上升,POD、CAT开始下降。Cd2+胁迫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MDA、H2O2、O-2·含量均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Cd2+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d2+浓度0.01 mg·L-1时CAT活性达到最大,1 mg·L-1时SOD、POD活性达到最大。Cd2+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较Mn2+大,伊乐藻对Cd2+污染的抵御能力较差。高浓度重金属胁迫时,SOD起主要的保护作用,POD和CAT的保护作用相对降低。Mn2+和Cd2+复合胁迫较单一胁迫对伊乐藻的影响大,Mn2+含量较高时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 Cd2+ 复合胁迫 伊乐藻 生长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光合能力对三种生态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靳萍 胡灵卫 +2 位作者 靳同霞 李元龙 马剑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了解外来种伊乐藻的生态适应性,通过测定其光合产氧量的方法,研究了其光合能力对温度、光照强度和pH3种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光照范围分别为10~35℃和1×103~5.3×103lx的条件下,伊乐藻光合净产氧量和总产氧... 为了解外来种伊乐藻的生态适应性,通过测定其光合产氧量的方法,研究了其光合能力对温度、光照强度和pH3种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光照范围分别为10~35℃和1×103~5.3×103lx的条件下,伊乐藻光合净产氧量和总产氧量都与温度和光照呈正相关,随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净产氧量和总产氧量呈增加趋势,对不同的温度和光照组合均有很强的适应性;在5300lx条件下,30℃时总产氧量最高,为1.814mg/(L.h.g),净产氧量也最高,为1.47mg/(L.h.g);在30℃时,5300lx光照强度下其总产氧量和净产氧量均最高,光合能力强,但未达光饱和点;最低光强度条件下未达光补偿点。在pH5~9的5种梯度内,适宜pH范围为5~7,pH为6时生长最佳。伊乐藻光合能力对3种生态因子响应的基本生理生态学特征为:对光照强度和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较强的光照、较高的温度和中性略偏酸的水环境中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光照强度 温度 PH 光合产氧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段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 丁洪亮 +2 位作者 颜剑 操瑜 尹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4,共6页
汉江中游丹江口至王甫洲江段近年来伊乐藻(Elodeanuttallii)过度生长,对水生态系统平衡和水电站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基于伊乐藻生长与关键生境要素的响应关系,构建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控方案。采用野外调查和受控试验观测方法,探... 汉江中游丹江口至王甫洲江段近年来伊乐藻(Elodeanuttallii)过度生长,对水生态系统平衡和水电站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基于伊乐藻生长与关键生境要素的响应关系,构建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控方案。采用野外调查和受控试验观测方法,探明伊乐藻生长的环境影响因子及其阈值。结果显示,伊乐藻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的临界水深为3.0~3.5m,生长极限深度的光照强度阈值为400~500lx,生长水温在3~30℃,其中10℃可能是伊乐藻由慢速向快速生长转变的温度阈值;影响伊乐藻生长分布的临界流速约为0.14m/s,流速越大对其生长越不利。研究表明:(1)大坝加高蓄水后,丹江口至王甫洲江段下泄流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可能是促进伊乐藻过度生长的重要原因,通过丹江口水库联合王甫洲水电站开展生态调控伊乐藻过度生长具有可行性;(2)根据伊乐藻萌发和定植规律,每年春季(2-4月)和秋末(10-11月)是开展水生态调度以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最佳时机,建议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峰值不小于1500m^(3)/s,或达到最小下泄流量的2~3倍(峰值流量不低于1000m^(3)/s),每次调度持续时间不少于5d,调度过程不少于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生态调度 生长控制 光照强度 下泄流量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管理对河蟹精养池藻类水华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宇 马旭洲 戴丹超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0,共8页
为探究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养池塘中伊乐藻(Elodea nuttalli)管理对藻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5日在上海泖港地区河蟹精养池塘进行试验。实验设置处理组(控制植株高度30cm)和对照组(控制植株在水面以下20cm... 为探究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养池塘中伊乐藻(Elodea nuttalli)管理对藻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5日在上海泖港地区河蟹精养池塘进行试验。实验设置处理组(控制植株高度30cm)和对照组(控制植株在水面以下20cm)。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水质理化因子与Chl-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照组水体Chl-a的平均浓度是处理组的4.66倍(P<0.01),且TP、PO4-P、T、pH、DO和SD都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两组的Chl-a浓度与TP、PO4-P、T、pH、DO呈显著的正相关,与SD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处理组Chl-a浓度还与NO3-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CODMn、NH4-N、NO2-N、TN、TN/TP不相关,说明营养物质特别是TP和PO4-P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藻类的生长,河蟹精养池对伊乐藻的管理比常规处理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伊乐藻 精养池塘 水华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抗椭圆萝卜螺牧食损害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伟 胡灵卫 +1 位作者 王洁玉 马剑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0,共5页
观测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对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植株造成的牧食损害程度,研究伊乐藻的抗牧食损害能力以及受损后的生长特性,进一步了解伊乐藻生态适应性以及入侵能力,为合理利用和控制伊乐藻提供依据。选取15~20 cm的... 观测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对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植株造成的牧食损害程度,研究伊乐藻的抗牧食损害能力以及受损后的生长特性,进一步了解伊乐藻生态适应性以及入侵能力,为合理利用和控制伊乐藻提供依据。选取15~20 cm的伊乐藻嫩枝,除去附生生物,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快速称量鲜重2 g。螺的类型据重量分为大螺(0.17±0.02)g、中螺(0.1±0.01)g和小螺(0.03±0.01)g。玻璃缸水平置于室内靠窗户的位置,加入2 L稀释10倍的Hoaglands培养液。试验组分3组,每组放1种大小的螺4只,螺在培养液中饥饿48 h后用于试验;对照组不放螺。每种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15 d。螺主要取食伊乐藻茎干和顶芽,取食优先顺序为茎干、顶芽、叶。中螺危害最甚,该组中伊乐藻的生物量增量约为对照组的40%;大螺危害次之,小螺危害最小,2组中伊乐藻生物量增量分别占对照组的92%和96%。受牧食损害后的伊乐藻仍有较高的成活率,形成的断枝也有较高的萌发率,大螺、中螺、小螺组伊乐藻断枝上腋芽萌发的数量占原枝条数的比例分别为41.7%、22.6%和10%。椭圆萝卜螺可对伊乐藻造成明显的牧食损害,但伊乐藻抗牧食损害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椭圆萝卜螺 牧食 抗损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在虾蟹池塘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英 张兴国 黄永芳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应用试验 伊乐藻 池塘 虾蟹 2004年 养殖场选择 水产养殖 特种水产 放养密度 养殖条件 管理措施 海门市 水花生 消费者 河蟹 种植 青虾 千克 主养 苗种 饲料 鳜鱼 鳙鱼 体色 体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螺蛳组合对模拟湖滨湿地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壮 张红 +5 位作者 王妹 杜兴华 王久新 蔡新华 靳坤 张明磊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4期41-48,共8页
为研究伊乐藻—螺蛳组合对湖滨湿地水体净化效果并探究两者的最优密度搭配,通过不同密度的伊乐藻(100 g/m^2、200 g/m^2、300 g/m^2)和螺蛳(120 g/m^2、240 g/m^2、360 g/m^2)组合,研究在不同搭配比例条件下,伊乐藻的生长情况,螺蛳的存... 为研究伊乐藻—螺蛳组合对湖滨湿地水体净化效果并探究两者的最优密度搭配,通过不同密度的伊乐藻(100 g/m^2、200 g/m^2、300 g/m^2)和螺蛳(120 g/m^2、240 g/m^2、360 g/m^2)组合,研究在不同搭配比例条件下,伊乐藻的生长情况,螺蛳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检测了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质量浓度变化,以及底泥中的TN、TP和COD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伊乐藻—螺蛳组合对水体及底泥中的N、P和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伊乐藻初始密度为200 g/m^2时,净化效率最高。本试验中,各试验组伊乐藻的最终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接近于(554.31±29.60)g;螺蛳密度高对COD有更好的去除效果,然而360 g/m^2密度组死亡率较高。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伊乐藻200 g/m^2、螺蛳240 g/m^2是最优密度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螺蛳 湖滨湿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池栽培伊乐藻技术
13
作者 洪家春 《安徽农业》 2004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河蟹 栽培 伊乐藻 日常管理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池塘伊乐藻的种植养护技术
14
作者 沈全华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2期33-34,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乐藻广泛用于河蟹养殖业。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河蟹池塘伊乐藻的作用与种植养护技术研究,对不同的时间、栽种布局、栽种数量、生长发育程度、覆盖面、养护措施等,在不同阶段的同一时间加以比较,综合分析,其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乐藻广泛用于河蟹养殖业。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河蟹池塘伊乐藻的作用与种植养护技术研究,对不同的时间、栽种布局、栽种数量、生长发育程度、覆盖面、养护措施等,在不同阶段的同一时间加以比较,综合分析,其效果也不尽相同。现将伊乐藻有关作用与种植养护技术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业 养护技术 伊乐藻 种植 池塘 发育程度 养护措施 覆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王甫洲区间河道伊乐藻灾害原因与治理措施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超 周银军 +3 位作者 姚仕明 单敏尔 颜剑 陈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8,37,共8页
沉水植物的大规模生长会给河道、湖泊和水库发挥水利功能带来严重危害,伊乐藻便是其中一种在全球广泛传播,并给世界多国带来经济和生态等多种不利影响的沉水植物。2017年和2019年丹江口—王甫洲区间河道爆发伊乐藻“草灾”,严重影响了... 沉水植物的大规模生长会给河道、湖泊和水库发挥水利功能带来严重危害,伊乐藻便是其中一种在全球广泛传播,并给世界多国带来经济和生态等多种不利影响的沉水植物。2017年和2019年丹江口—王甫洲区间河道爆发伊乐藻“草灾”,严重影响了王甫洲水电站的发电、航运、供水等功能发挥,并对泄洪以及区域水质和水生态安全造成威胁。调查分析了伊乐藻生长时空特征、灾害原因及其影响,基于国内外沉水植物治理措施,结合丹江口—王甫洲区间河道伊乐藻生长特性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生态调度和局部地形改造的物理治理方法,塑造不适宜伊乐藻生长的地形和水动力环境,从而在根本上抑制伊乐藻的生长繁殖,破解伊乐藻“草灾”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草灾 治理措施 生态调度 局部地形改造 水动力环境 汉江中下游 水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条件下水质对伊乐藻与菹草生物质腐烂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林伸 莫妙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630-14632,共3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水质对伊乐藻与菹草腐烂分解及释放体内营养盐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2种水草的自然腐烂分解过程。[结果]伊乐藻和菹草在高氮、高磷水中腐烂得最为彻底;伊乐藻和菹草植物样含氮量在不同的水质中没有随着时... [目的]研究了不同水质对伊乐藻与菹草腐烂分解及释放体内营养盐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2种水草的自然腐烂分解过程。[结果]伊乐藻和菹草在高氮、高磷水中腐烂得最为彻底;伊乐藻和菹草植物样含氮量在不同的水质中没有随着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在试验结束时2种植物残余物的含氮量接近于原初样;伊乐藻与菹草植物样中磷的释放随时间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且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出组织内的磷,菹草释放磷的速率比伊乐藻快。[结论]时间为影响伊乐藻生物量消减、体内氮释放、磷释放与菹草体内磷释放的显著性因素(P<0.05)。氮为影响菹草生物量消减与体内氮释放的显著性因素(P<0.05)。磷为影响伊乐藻体内氮释放的显著性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菹草 腐烂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王甫洲库区伊乐藻综合治理措施效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敏尔 刘鑫 +2 位作者 周银军 李志晶 郭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为评估生境逆改造和生态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对治理汉江王甫洲库区伊乐藻灾害的有效性,建立了研究区间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提出了水动力提升率这一概念,从典型断面、流场等方面对生境逆改造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生境逆改造后的生态调度流... 为评估生境逆改造和生态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对治理汉江王甫洲库区伊乐藻灾害的有效性,建立了研究区间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提出了水动力提升率这一概念,从典型断面、流场等方面对生境逆改造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生境逆改造后的生态调度流量和方案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①生境逆改造后断面特征点的总体水深增加达1.31 m,流速分布更加均匀,静水点个数显著减少。②改造后研究区间在枯水流量时水动力提升率最大,为44.55%,洪水流量时提升最小,为26.77%,周期提升率为35.59%。③生境逆改造之后的生态调度峰值流量调整为613.72 m^(3)/s时,即可达到现有调度方案短时增至1100 m^(3)/s时的水动力提升效果,一次生态调度相较于现有调度方案可节约丹江口水库水量4.2亿m^(3),且相同最小流量下水动力提升率达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生境逆改造 生态调度 水动力提升率 王甫洲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伊乐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平 周伟东 +4 位作者 喻运珍 张立强 张生元 罗杨志 李勤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5期287-289,295,共4页
为了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伊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比较了赤霉素、胺鲜酯和复硝酚钠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伊乐藻主要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赤霉素、胺鲜酯和复硝酚钠均能提高伊乐藻植株的鲜质量,促进植... 为了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伊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比较了赤霉素、胺鲜酯和复硝酚钠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伊乐藻主要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赤霉素、胺鲜酯和复硝酚钠均能提高伊乐藻植株的鲜质量,促进植株增高及芽的萌发,质量浓度为1mg/L的赤霉素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较高浓度的赤霉素会抑制伊乐藻侧根的形成,而胺鲜酯和复硝酚钠对侧根数量影响不显著;伊乐藻的生长对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表现出较明显的浓度敏感性和时间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植物生长调节剂 赤霉素 胺鲜酯 复硝酚钠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蕹菜替代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蟹塘水质的影响
19
作者 刘永茂 金梅娟 +5 位作者 付卫国 沈明星 朱卫峰 吕海瑞 徐君 施林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7,共7页
为探讨利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替代伊乐藻是否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量与蟹塘水质,于2019年3月15日-10月26日开展实验,分别设置100%蕹菜处理组(IP)、50%蕹菜+50%伊乐藻处理组(E-I)和100%伊乐藻处理组(EL),并测定养... 为探讨利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替代伊乐藻是否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量与蟹塘水质,于2019年3月15日-10月26日开展实验,分别设置100%蕹菜处理组(IP)、50%蕹菜+50%伊乐藻处理组(E-I)和100%伊乐藻处理组(EL),并测定养殖期内中华绒螯蟹产量、植物生物量和蟹塘水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产量在处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IP、E-I和EL中华绒螯蟹产量分别为1562 kg/hm^(2)、1404 kg/hm^(2)和1452 kg/hm^(2)。与EL处理组相比,IP和E-I处理组水体溶解氧(DO)和pH有明显降低趋势,水体叶绿素a(Chla)和总悬浮固体(TSS)含量在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养殖周期内总氮(TN)、铵态氮(NH~+-N)、硝态氮(NO~--N)和亚硝态氮(NO~--N)变化趋势一致,由于前期施肥促草,在5月和6月水体出现氮素峰值。污染风险期(7-10月),IP和E-I处理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均低于EL处理,但均满足排放I级标准(DB32/T 1705-2018)。总体而言,利用蕹菜替代伊乐藻不影响中华绒螯蟹产量且能提高水体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蕹菜(Ipomoea aquatica) 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 产量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的栽植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伟 《科学养鱼》 2003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特点 栽培技术 饲料 伊乐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