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蔺凌云 赵颖 +7 位作者 姚嘉赟 沈锦玉 袁雪梅 黄雷 陈静 彭先启 刘忆瀚 潘晓艺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研究旨在探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ingia miricola)的药敏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通过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 研究旨在探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ingia miricola)的药敏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通过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卡尔加里生物膜装置分别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利用PCR方法分析β-内酰胺耐药基因及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并通过双纸片法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产生。结果显示,从患病蛙类样本中分离到的9株优势菌株均为E.miricola;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但对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敏感;所有菌株均可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菌的MBEC比对应浮游菌的MIC提高8—>256倍;所有菌株均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blaCME、blaGOB和blaB),并产生ESBL及MBL;gyrA基因的QRDR区均检测到了可介导喹诺酮类耐药的非同义突变S83R,gyrB、parC和parE未发现突变。结果表明,蛙源E.miricola呈现多重耐药性,普遍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喹酮类药物作用靶点突变与其β-内酰胺及喹诺酮类耐药表型相符。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的体外敏感性较高,具有治疗该菌感染的潜力。研究可为E.miricola感染的治疗及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 生物膜 米尔伊丽莎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脓毒血症或脑膜炎——案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徐昌静 王国俊 +3 位作者 王述蓉 唐慧 杨旭平 黄毅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报告1例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脓毒血症及脑膜炎并复习文献,为该细菌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年龄为11岁7个月的神经外科术后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脓毒血症及脑膜炎患儿的治疗过程,并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按蚊... 目的报告1例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脓毒血症及脑膜炎并复习文献,为该细菌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年龄为11岁7个月的神经外科术后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脓毒血症及脑膜炎患儿的治疗过程,并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脓毒血症或脑膜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患儿以发热及脑脊液常规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培养为按蚊伊丽莎白菌,选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痊愈。复习文献结合此例患者共33例,其中男性16例,1例未报道性别;中位年龄为49岁(1 d~84岁);以医院获得性感染为主(62.5%,20例);多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24例患者治愈。结论按蚊伊丽莎白菌相关性感染临床罕见,但可引起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脑膜炎等,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蚊伊丽莎白菌 脓毒血症 脑膜炎 文献复习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蛙源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特性研究
3
作者 叶彩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1期91-95,共5页
为分离鉴定引起黑斑蛙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观察了黑斑蛙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情况,并对病变组织进行了致病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菌进行了抗菌敏感性测试,测定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病变观察发现,患病蛙头部较正常蛙偏斜,后... 为分离鉴定引起黑斑蛙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观察了黑斑蛙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情况,并对病变组织进行了致病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菌进行了抗菌敏感性测试,测定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病变观察发现,患病蛙头部较正常蛙偏斜,后肢肌肉发红,眼球突出、浑浊;脑积液增多、解剖见肺部充血肿大,疑似蛙脑膜炎症状;病理组织学发现,眼球被红细胞浸润,脑皮质区红细胞增多、胶质细胞增多,肺组织有出血等现象。从病变组织中分离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鉴定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该菌株对头孢西丁(美福仙)等8种抗生素表现为敏感,对新生霉素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等11种抗生素表现为耐药;抗菌肽T5(富利肽)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3 mm,表现出较佳的抑菌性,该菌株携带耐药基因blaB。本研究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 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ZL397的鉴定及其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竺利红 尹小良 +1 位作者 施跃峰 皮雄娥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解析菌株ZL397的分类地位及其对黑斑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的抑菌活性,利用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ZL397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细菌浓度测定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法,考察ZL397对米尔伊丽莎白菌... 为解析菌株ZL397的分类地位及其对黑斑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的抑菌活性,利用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ZL397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细菌浓度测定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法,考察ZL397对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ZL397对12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攻毒保护试验选取成年黑斑蛙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即预防组、治疗组、攻毒对照组和对照组。试验期14 d。菌种鉴定、抑菌活性和抗菌谱试验结果表明,ZL397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ZL397发酵上清液的50倍稀释液对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抑制率为90.29%,并可致使靶标菌细胞壁和膜破裂、菌体断裂;ZL397对多种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Micrococcus luteus)、鸡沙门氏菌(Salmonella gullina-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eoaceticus)的抑菌活性较强。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7 d后攻毒对照组黑斑蛙存活率仅为41.11%,而添加0.1‰ZL397粉剂饲喂的预防组黑斑蛙存活率高达92.22%,两者差异显著(P<0.05);同时预防组体重增重率为35.15%,与不攻毒对照组接近,显著高于攻毒对照组(P<0.05)。综上结果得出,特基拉芽孢杆菌对黑斑蛙有抗病促生长功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基拉芽孢杆 黑斑蛙 米尔伊丽莎白菌 鉴定 攻毒保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源按蚊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玉柱 蒋巍巍 +5 位作者 刘文舒 路晶晶 唐艳强 肖海红 郭小泽 李思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 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后接种在LB培养基上,分离得到优势菌株EJX2021。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以鉴定菌株种类;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因子分析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其致病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EJX2021,结合其表型特征、16S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按蚊伊丽莎白菌。在人工回归感染后,该菌株对中华鳖15d的LD50为1.62×10^(8)CFU/mL,95%置信区间为(0.78—3.37)×10^(8)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毒力因子分析显示该菌株包含246个潜在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15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研究证明了按蚊伊丽莎白菌是能够导致中华鳖病害的一种病原菌,为该细菌导致中华鳖病害的检测、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蚊伊丽莎白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中华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丽莎白菌属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孟文 张梦怡 周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6,共6页
近年来,伊丽莎白菌属感染发病率明显增加。伊丽莎白菌属可引起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由于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升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对伊丽莎白菌属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耐药情况进行... 近年来,伊丽莎白菌属感染发病率明显增加。伊丽莎白菌属可引起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由于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升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对伊丽莎白菌属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伊丽莎白菌属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菌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流行病学 诊治及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膜蛋白OmpA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
7
作者 刘芳园 胡瑞雪 +3 位作者 余芳 侯家昊 于子润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09,共7页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 基因缺失 外膜蛋白A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丽莎白菌属细菌生物学特征及其对水生动物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谭情 张胜金戈 王荣华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7期55-57,63,共4页
伊丽莎白菌属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它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呈流行性暴发趋势,给水产动物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黑斑蛙引起的“歪头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流行趋势,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黑斑蛙养殖... 伊丽莎白菌属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它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呈流行性暴发趋势,给水产动物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黑斑蛙引起的“歪头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流行趋势,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黑斑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伊丽莎白菌属细菌因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本文对伊丽莎白菌属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水生动物的致病性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伊丽莎白菌属细菌诱发的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菌 致病性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液中伊丽莎白菌按蚊亚种高度同源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子豪 龚倩梅 +3 位作者 李科茫 马慧 吴宗福 姚火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从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方法]收集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液病料后分别接种绵羊血液平板和麦康凯鉴别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过夜。观察获得的单菌落形态并接种含有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富集培养,然后煮沸法提取细... [目的]本文旨在从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方法]收集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液病料后分别接种绵羊血液平板和麦康凯鉴别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过夜。观察获得的单菌落形态并接种含有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富集培养,然后煮沸法提取细菌纯培养物的基因组,以该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未知细菌的核糖体RNA序列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不同培养时间测定菌液D_(600)并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用倍比稀释法在96孔板上测定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菌,命名为JS20170427COW。该菌无运动性,在绵羊血平板上菌落圆形、光滑、淡黄色、边界清晰。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伊丽莎白按蚊亚种人源株KT768343.1同源性达95%,称之为伊丽莎白按蚊亚种高度同源株。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杆菌肽、溶菌素、硫酸黏菌素、乳酸菌素以及多肽类药物等耐药。[结论]从病牛乳液中分离到一株与伊丽莎白菌按蚊亚种同源性高达95%的细菌,其具有公共卫生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菌 伊丽莎白菌类按蚊亚种 奶牛 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新艳 曾占壮 +3 位作者 叶小军 卓玉琛 钟全福 余培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5-792,共8页
【目的】制备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示踪研究,为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自患歪头病的棘胸蛙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 【目的】制备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示踪研究,为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自患歪头病的棘胸蛙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RsB1151018NA甲醛灭活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间接ELISA的检测方法;兔抗血清多克隆抗体采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标记后的抗体与感染RsB1151018NA的棘胸蛙不同脏器组织的冷冻切片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跟踪RsB1151018NA在棘胸蛙体内的迁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棘胸蛙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为1∶5.12×10^(5),纯化后的抗体效价为1∶1.6×10^(4),且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水产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10^(4) CFU·mL^(-1)。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在棘胸蛙体内随血液循环而分布至全身,可侵袭肌肉、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心脏、眼和脑等组织器官,肾脏、眼和脑感染程度最严重,推测这三个组织器官是其靶器官;创伤感染是可能的感染途径之一。【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对蛙类歪头病的防控和早期诊断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另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迁移,研究病原的致病机理及发病过程等,能为防治药物的研发和防治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反应 检测 蛙“歪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被引量:18
11
作者 雷雪平 耿毅 +6 位作者 余泽辉 郑李平 曹师琪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刘恺睿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1-377,共7页
2016年4月四川雅安一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场暴发一种临床特征表现为白内障、体表溃疡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为明确此次流行病病因,本研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与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患病蛙肝... 2016年4月四川雅安一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场暴发一种临床特征表现为白内障、体表溃疡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为明确此次流行病病因,本研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与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患病蛙肝、脾、肾中分离到一株G^-短杆菌(CM160701);将其腹腔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该菌的LD_(50)为1.19×10~6cfu·只^(-1);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其对氟苯尼考敏感,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多种药物耐受。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对全身多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表现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尤以脑、肝、脾、心和肾损伤严重。该研究证实了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是本次疫情的病因,其感染引起棘胸蛙全身性损伤导致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 生物学特性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尔伊丽莎白菌拮抗菌X2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虹 徐进 +2 位作者 魏开金 徐滨 王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实验旨在筛选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生长特性及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稻蛙”养殖稻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X2... 本实验旨在筛选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生长特性及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稻蛙”养殖稻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X2。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DNA测序对X2进行鉴定,随后对X2在不同pH、盐度、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以评估其环境适应性,并将X2接种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培养基中,测定去除率以评估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X2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结果显示:X2在pH 5~9、盐度5‰~50‰、温度20~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pH、盐度、温度分别为7、5‰和35℃。这表明X2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盐性,适温性广等特性。X2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在X2接种浓度为5.0×10^(7) CFU/mL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4.95%;接种浓度为5.0×10^(5) CFU/mL时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9.89%。结果表明,侧孢短芽孢杆菌X2对米尔伊丽莎白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环境适应能力也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蛙类养殖中防控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和水质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 侧孢短芽孢杆(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拮抗 鉴定 氨氮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白内障病黑斑蛙米尔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与PNGase基因克隆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保荣 吴红军 +5 位作者 李本镇 徐大洋 邹文腾 曲君艺 鲍传和 朱若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7-1306,共10页
为给安徽舒城地区患白内障病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提供治疗方案,对病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检测。从典型患病黑斑蛙的肝脏、眼睛、脑和脊柱中分离出4株优势菌株,经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 为给安徽舒城地区患白内障病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提供治疗方案,对病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检测。从典型患病黑斑蛙的肝脏、眼睛、脑和脊柱中分离出4株优势菌株,经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4株菌株均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对分离菌的N-糖苷酶(PNGas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分析,结果显示,其包含PNGase F和PNGase F-Ⅱ两种类型,进化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其与米尔伊丽莎白菌聚为一支,表明PNGase基因序列可作为伊丽莎白菌属内部菌分类的参考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株仅对酰胺醇类中的氟苯尼考敏感,对香豆素类中的新生霉素、大环内酯类中的红霉素和利福霉素类中的利福平等3种抗生素中介,而对测试的其他14种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为伊丽莎白菌属细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参考方法,且为黑斑蛙细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米尔伊丽莎白菌 16S rRNA GYRB N-糖苷酶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蛙歪头病病原米尔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川北 阮陈松杰 +2 位作者 吴明波 徐洪森 苏应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3,共8页
为查明湖北石首大垸农场养殖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歪头病病原与致病原理,本研究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从病蛙脑、肝、脾和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组织... 为查明湖北石首大垸农场养殖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歪头病病原与致病原理,本研究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从病蛙脑、肝、脾和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患病蛙病理损伤,及人工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BSH3)与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聚为一支,结合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分离菌(BSH3)会导致蛙脑组织基质水肿,基质中出现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肝、脾和肾脏组织出现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菌株可使黑斑蛙出现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半数致死浓度为6.3×10^(4)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已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少数检测抗生素(米诺环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农业部水产用药规定,推荐使用氟苯尼考治疗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 药敏试验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圣汉 赵雨贺 +2 位作者 彭治鑫 李俊慧 李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株Mir-N11,经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株对牛蛙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该菌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哌拉西林、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生长特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能产生胞外蛋白酶,不产生淀粉酶;在pH3.0~9.0范围内、盐度0.5%~2.5%范围内均可生长。该研究为牛蛙歪头白内障病害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米尔伊丽莎白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丽莎白菌属细菌生物学特征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蕾蕾 郭庆兰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5,共5页
伊丽莎白菌属(Elizabethkingia spp.)归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包括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meningosepticum)、米尔伊丽莎白菌(E.miricola)、按蚊伊丽莎白菌(E.anophelis)、E.bruuniana、E.ursingii和E.occulta.尽管为临床少见菌,... 伊丽莎白菌属(Elizabethkingia spp.)归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包括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meningosepticum)、米尔伊丽莎白菌(E.miricola)、按蚊伊丽莎白菌(E.anophelis)、E.bruuniana、E.ursingii和E.occulta.尽管为临床少见菌,伊丽莎白菌属感染呈增多趋势,且有暴发报道,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菌 生物特性 致病性 耐药机制 感染暴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败血症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丽华 叶挺华 +2 位作者 潘新灵 洪俐 施云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一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1 d”就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迟钝,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诊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收入病房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期间血培养发现脑膜脓毒性... 一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1 d”就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迟钝,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诊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收入病房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期间血培养发现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经16S rRNA测序结果确认为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患者住院期间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为80 mmH2O(1 mmH_(2)O=0.0098 kPa),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治疗11 d后血培养阴性,且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予以出院。出院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继续口服治疗14 d,随访3个月,患者体温正常,无感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菌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 败血症 基因测序 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氧氟沙星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尔伊丽莎白拮抗菌的分离及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莹 罗祖豪 +5 位作者 刘敏 陈腾丽 罗心诚 王麒 林轶 杨亚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1,共6页
试验旨在丰富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EMI)的防治方法,筛选对伊丽莎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对蚓粪中的EMI拮抗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菌株LM-... 试验旨在丰富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EMI)的防治方法,筛选对伊丽莎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对蚓粪中的EMI拮抗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菌株LM-7的分类地位;研究拮抗菌株LM-7对EMI的最佳抑菌条件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LM-7为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PDA培养基上对EMI的抑菌效果最佳,圈径比为11.13。LM-7胞内含有聚酮合酶基因PKS-Ⅰ、PKS-Ⅱ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抑菌活性成分与非核糖体多肽和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有关,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胞外分泌物中。研究表明,LM-7菌株可作为防治EMI的备选菌株,其发酵液具有开发为新颖结构活性化合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 拮抗 分离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6年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萍 许雨乔 +2 位作者 夏文颖 刘根焰 赵旺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医院2012-2016年EM临床分离株及有关临床资料,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不发酵糖革兰...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医院2012-2016年EM临床分离株及有关临床资料,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0 301株,其中EM 27株,占0.26%;菌株主要分离自综合ICU(12株,占44.4%),标本以痰液为主(占77.8%);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EM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达到1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率达到100%。结论 EM临床分离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 分离率 科室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蛙歪头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20
作者 乐卫新 《当代水产》 2025年第6期69-69,73,共2页
1引言。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极具市场潜力。2024年全国黑斑蛙养殖产量超11万t,面积近1hm2。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环境压力... 1引言。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极具市场潜力。2024年全国黑斑蛙养殖产量超11万t,面积近1hm2。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环境压力的加剧,黑斑蛙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由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引起歪头病是黑斑蛙养殖中的“拦路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歪头病 米尔伊丽莎白菌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