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漫话国外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
作者 朱正圻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9期18-19,共2页
近年来,为了发挥企业的经营活力,不少国家开始尝试以适合本国国情的形式实行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漫话国外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为你提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动向。
关键词 经营权分离 企业的所有权 经营活力 扩大企业自主权 商品生产者 集体所有制企业 财务监督 私人企业 监事会成员 利润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理论批判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新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150,共13页
我国的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已经失去了正当性,不仅无存在的价值,而且为政府不当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借口,必须对其深刻检讨。国家所有的财产投入到... 我国的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已经失去了正当性,不仅无存在的价值,而且为政府不当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借口,必须对其深刻检讨。国家所有的财产投入到国有企业后,就不再属于国家所有,而是属于被投资的国有企业所有,国家取得的对价是出资人权。经营自主权是国有企业作为营利法人所固有的,不是国家授予的。国有企业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和理据。现代企业存在的出资人权与企业控制权相分离的“两权分离”现象,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含义相距甚远。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的权利主体分别是出资人和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内部的“两权分离”,反映了本应属于出资人的控制权旁落到了管理者的手中,导致了“内部人控制”这一弊病,这是要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理论中“两权分离”的权利主体分别是企业财产的所有人和企业本身,涉及的是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是作为处理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原则和解决政企不分问题的对策被人为设计出来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所有权 经营权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企业主权益受损风险及其防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由于机制不健全、激励不足、监督约束不力等原因,导致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缺乏信任,企业主权益存在受损的风险。因此,只有不断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进企业主与经营者的...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由于机制不健全、激励不足、监督约束不力等原因,导致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缺乏信任,企业主权益存在受损的风险。因此,只有不断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进企业主与经营者的互信,提高经营者素质,并构建起科学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才能在两权分离中有效化解企业主的权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经营权 分离 企业主权益 受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泰岩 《经济问题》 1985年第6期40-43,共4页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是既在整体上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又在局部上保证各个企业充满活力的一个根本条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因在于社会化大生...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是既在整体上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又在局部上保证各个企业充满活力的一个根本条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因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这样,由国家直接支配每个人的劳动和社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掌握供求平衡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社会化大生产 我国现阶段 国民经济 经营权 分离 国家所有 生产社会化 国家经营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与结合
5
作者 邱志忠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7-20,24,共5页
改革十多年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国民经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向深层次发展,这一理论必须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发展。 一、对所有权与经营权一次分离理论的评析 在人类社会... 改革十多年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国民经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向深层次发展,这一理论必须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发展。 一、对所有权与经营权一次分离理论的评析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所有权 经营权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6
作者 柳放 《当代经济管理》 1985年第3期64-67,共4页
人们对生产资料及其产品所形成的所有仅、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历史上曾成为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集团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这是无可置疑,历史事实。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义... 人们对生产资料及其产品所形成的所有仅、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历史上曾成为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集团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这是无可置疑,历史事实。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消灭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条件之后,所有权和经营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有机统一)的关系究竟是怎佯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企业所有权 分离条件 经营权 生产资料 组合方式 经济制度 使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深化
7
作者 张光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61,共3页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的基本目的和任务,也是深化改革的核心所在。所谓企业的活力,是指企业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企业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在行为机制,即企业的经营动力和经营权力。经营动力...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的基本目的和任务,也是深化改革的核心所在。所谓企业的活力,是指企业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企业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在行为机制,即企业的经营动力和经营权力。经营动力就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来讲,必然是企业本身的物质利益;经营权力则是指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包括人财物的决策权。基于这两点来看,具有活力的企业,必然应该具备经营动力和经营权力的独立的经济实体。长期以来,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直接依附于国家,国家所有与国家经营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企业 所有权 经营权 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家庭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对比研究——以中、美、意三国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伊川 刘斌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8-20,共3页
中国家庭企业作为私营经济的重要存在形式 ,在中国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家族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家庭企业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拟选取中国、美国、意大利三国的中小型家庭企业为例 ,对中、美、... 中国家庭企业作为私营经济的重要存在形式 ,在中国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家族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家庭企业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拟选取中国、美国、意大利三国的中小型家庭企业为例 ,对中、美、意三国中小型家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进行对比研究 ,以促进中国家庭企业向着有益与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企业 所有权 经营权 中国 美国 意大利 私营企业 产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企业体制改革看所有权、产权、经营权分离的必要性与实现形式
9
作者 彭良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1-5,共5页
十年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入手,按照“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了各方面的有益探索,使企业活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化,“产权制度”问题日趋明显的暴露出来,使“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的改革欲... 十年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入手,按照“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了各方面的有益探索,使企业活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化,“产权制度”问题日趋明显的暴露出来,使“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的改革欲进不能,产业结构难以调整,致使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迟迟难以确定。因此,有必要在对企业体制改革反思的基础上,对产权制度进行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 企业体制改革 企业经营权 两权分离 产权制度 实现形式 必要性 政企分开 国家所有权 董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反思
10
作者 刘欣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45-48,共4页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人们普遍认为应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也将此写入了决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展开,“两权”分离之后,不少企业增加了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人们普遍认为应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也将此写入了决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展开,“两权”分离之后,不少企业增加了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就说明,从选择改革的突破口来看,“两权”分离的第一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仅限于此,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改革的目前状况看,各种各样的问题又都集中在“两权”问题上,特别是所有权问题上。改革实践提出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两权”分离,认识它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有关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所有权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股份公司 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所有权 企业规模 增强企业活力 所有制形式 重新思考 目前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搞活企业的重要突破口(续)
11
作者 于力 《商业研究》 1987年第7期12-14,共3页
向纵深开拓需要热情勇气和细心 国务院负责同志最近几次强调,对国营小企业实行租赁的经验,应该加以总结,加以肯定,积极推广。小型企业实行租赁制,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要从整体上为小企业实行租赁制开‘绿灯”,加以支持。
关键词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搞活企业 企业 突破口 租赁制 纵深开拓 小型企业 以支持 国务院 两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搞活企业的重要突破口
12
作者 于力 《商业研究》 1987年第6期14-16,19,共4页
如何使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既保持公有制的优越性,又具有相当强的内在活力?改革九年,我们探索了九年。终于踏上了一个新的基点,打开了一个搞活企业的突破口——实行两权分离。尽管理论界人士目前对此认识还不一致,但实践日益证明,
关键词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搞活企业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突破口 两权分离 优越性 公有制 理论界 实行股份制 经营承包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全国国家与企业关系理论讨论会简介
13
作者 金永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1期84-85,共2页
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关系的关键,除了利改税以外就是如何扩大企业自主权.因此,与此有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的问题,很自然地成为这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会上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 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关系的关键,除了利改税以外就是如何扩大企业自主权.因此,与此有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的问题,很自然地成为这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会上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直接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所有权 社会主义企业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经营管理权 社会主义国家 经营权 法律所有权 两权分离 企业自主权 社会主义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论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露 《卫生经济研究》 2002年第9期10-14,共5页
阐述了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论 ,回顾了公立医疗机构经营机制改革历程 ,认为改制医院存在诸多缺陷 ,实现“两权分离”困难重重。要在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可以采取政府作为债权人的方案 ,但是需要... 阐述了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论 ,回顾了公立医疗机构经营机制改革历程 ,认为改制医院存在诸多缺陷 ,实现“两权分离”困难重重。要在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可以采取政府作为债权人的方案 ,但是需要建立成熟的医疗服务市场、科学的产权评估体系 ,完善所有权的约束机制和法律法规 ,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等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经营权 两权分离 公立医疗机构 经营机制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国民 《文史哲》 1988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作为法人的国有企业也都应是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法人所有权 国有企业经营权 国家所有权 经营 企业财产 所有权主体 商品生产者 所有权关系 全民财产 他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的比较法学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永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人们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法律性质上争论不休.我认为,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所有权观念本身认识不统一.我们目前在所有权问题上受三种观念的影响,即大陆法学和英美法学中所有权观念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经... 人们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法律性质上争论不休.我认为,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所有权观念本身认识不统一.我们目前在所有权问题上受三种观念的影响,即大陆法学和英美法学中所有权观念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所有制、所有权问题论述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这三种观念,并明确我国自己民法中的所有权观念,才能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并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法律性质问题上得出统一的认识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法人所有权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大陆法系 全民所有制企业 英美法系 他物权 法学思考 法律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企业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式的硬化机制——两权分离比较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维安 丁军 朱光华 《南开经济研究》 1987年第3期2-7,共6页
(一) 近些年来,苏联东欧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已经从给企业以自主权迈向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是在两权分离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又存在许多差异。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在八十年代初先后提出了国家作为所有者与作为经营者两种职能可以分离的思想... (一) 近些年来,苏联东欧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已经从给企业以自主权迈向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是在两权分离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又存在许多差异。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在八十年代初先后提出了国家作为所有者与作为经营者两种职能可以分离的思想。和保加利亚同时,波兰提出了以实行国营自治企业为主要内容的类似两权分离的思想。迟到者是苏联,直到1985年初苏联出版物才陆续提到占有关系与经营关系是可以分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企业 两权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经营 所有者职能 经营自主权 国家所有制 国有企业 分离 经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控制与所有制关系调整——对“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论的质疑 被引量:1
18
作者 佑生 《改革》 1985年第5期42-44,50,共4页
一、'所有权缺位'是宏观失控的根本原因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宏观失控,表现在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膨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制关系没有调整好。在生产关系中,所有权是经营决策权的基础,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建立在单一全民所有制基础之... 一、'所有权缺位'是宏观失控的根本原因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宏观失控,表现在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膨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制关系没有调整好。在生产关系中,所有权是经营决策权的基础,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建立在单一全民所有制基础之上,国家作为全民生产资料的代表,既是所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关系 所有权转让 经济体制改革 经营权分离 宏观失控 经营决策权 再生产过程 资本所有权 企业破产 消费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19
作者 吴天然 《财经问题研究》 1987年第6期16-20,共5页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并提出了实行租赁、承包(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形式。前一个时期,部分同志又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化的设想。企业扩大自主权、租赁、承包的实践离不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并提出了实行租赁、承包(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形式。前一个时期,部分同志又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化的设想。企业扩大自主权、租赁、承包的实践离不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股份制实际上也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因此,要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价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和实践。笔者仅以对两权分离理论根据的质疑为出发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一、两权分离不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赞成两权分离说的同志是用这样的三段论来回答问题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两权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有企业 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 全民所有制企业 理论根据 理论与实践结合 股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营权与微观经营权分离应是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模式
20
作者 王峻岩 孙小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112-117,111,共7页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上可以存在三种权利结构,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宏观经营权与微观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我们认为,真正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结构并不能成为企业改革普遍适用的模式,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的主要目...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上可以存在三种权利结构,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宏观经营权与微观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我们认为,真正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结构并不能成为企业改革普遍适用的模式,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模式应当是宏观经营权与微观经营权的分离,即国家保有宏观经营权,企业享有微观经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宏观经营 微观经营 企业改革 目标模式 管理权 职能 处分权 两权分离 法律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