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数智化度量:综合数智化投入和赋能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峰 刘充 翟伟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度量企业数智化程度对评估企业数智化转型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度量方式存在“言行不一”、未考虑赋能过程和主观性偏强等问题。基于粗糙集方法、DEA-Malmquist方法和熵权法,沿袭“数智化文献收集和回顾-概念梳理和界定-... 度量企业数智化程度对评估企业数智化转型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度量方式存在“言行不一”、未考虑赋能过程和主观性偏强等问题。基于粗糙集方法、DEA-Malmquist方法和熵权法,沿袭“数智化文献收集和回顾-概念梳理和界定-已有度量方式评述-构建数智化指标-指标分析和验证”这一思路,综合企业数智化投入结果和赋能产出视角,对2012-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智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已有度量可大致分为数智技术应用、资产投入、人力资本需求和文本词频四种方式。时间差异上,企业数智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行业和地域差异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数智化水平相对较高,石油加工等采矿业和第一产业,以及西部地区企业数智化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智化 指标测度 数智化投入 数智化赋能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实技术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自企业专利信息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娜 陈东晖 胡丽宁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整理208万条企业专利信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测算专利文本语义以构建企业数实技术融合指数与新质生产力指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实技术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创新突... 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整理208万条企业专利信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测算专利文本语义以构建企业数实技术融合指数与新质生产力指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实技术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创新突破和绿色转型两类新质生产力均有促进作用,两者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实技术融合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管理能力、抑制研发操纵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大型国有企业和管理层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较强的企业,数实技术融合的赋能效果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数实技术融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实技术融合 新质生产力 深度学习 专利文本语义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化危机背景下企业数智免疫力的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倪清 赵曙明 杜鹏程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123,共13页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精准免疫,形成数智化免疫力,是常态化危机背景下企业健康管理研究的重点。运用深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穿透企业免疫应答环节的所有场景,提升企业免疫监视、防御和自稳系统的精准性,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精准免疫,形成数智化免疫力,是常态化危机背景下企业健康管理研究的重点。运用深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穿透企业免疫应答环节的所有场景,提升企业免疫监视、防御和自稳系统的精准性,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科学精准地提升企业免疫效能,实现企业免疫的数字化跃升,应构建数字免疫系统,打造企业数智免疫力。然而,在企业免疫向企业数智免疫变革性跃迁的过程中,免疫系统面临着诸如内外部异己监测难度高、数字漏洞多、免疫内生安全挑战大等现实挑战。为此,企业应积极构建数字孪生体、注射代码疫苗、实施“智能”细胞疗法、执行云中安全测试、全面评估企业免疫健康状态、打造数智群体免疫力,以提高企业数智免疫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强对内外部风险与危机的精准防控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免疫力 企业数智免疫力 企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禀赋、创新联结与地区R&D企业数量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煜明 杨锐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运用2000~201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地区知识禀赋、创新联结对地区有R&D活动企业数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提高地区知识禀赋、缩小地区技术差距可促进地区R&D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创新联结仅仅在创新跟随地区表现出不同影响。具体而言... 运用2000~201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地区知识禀赋、创新联结对地区有R&D活动企业数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提高地区知识禀赋、缩小地区技术差距可促进地区R&D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创新联结仅仅在创新跟随地区表现出不同影响。具体而言,企业间联结对创新跟随地区R&D企业数量增加有负面影响,产学研联结则有正面作用;地区技术差距对企业间联结有反向调节作用,对产学研间联结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知识禀赋 创新联结 R&D企业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效应研究——对转入地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江三良 刘宗普 《产经评论》 CSSCI 2014年第4期27-35,共9页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异质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对外转移能力和转移规律:大中型企业充当着区域产业转移的主导和先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彼此依赖的关系。通过对东部与中部的产业转移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异质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对外转移能力和转移规律:大中型企业充当着区域产业转移的主导和先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彼此依赖的关系。通过对东部与中部的产业转移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中部的大、中型企业数的增长确实受到东部大、中型企业数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显著影响,但对中部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仍是小型企业,这实际上是大中型企业转移带来的引致效应。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大中型企业的转入促进小型企业的扩张和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产业转移 企业规模 企业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oosting green innovation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listed firm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6
作者 Jun Li Xi Chen Liang W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0,17,I0001,共15页
In the era of green logistics,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Us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21 as the ... In the era of green logistics,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Us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21 as the research samples,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on their green in-novation.Specifically,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dicators ar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text analysis method,and the fixed-effects model is applied for analysi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ir green innovation;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on green innovation is primarily achieved by easing corporat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reduc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and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is geographically heterogen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IZATION logistics enterprises green inno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模拟的人机协同成长框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苟娟琼 张芳丛 +2 位作者 张小威 张燕 汪哲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3,共14页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高效的决策支持方案,也为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引入组织的视角,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人工智能(AI)引入企业组织的动态进程,基于行动设计研究(ADR)方...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高效的决策支持方案,也为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引入组织的视角,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人工智能(AI)引入企业组织的动态进程,基于行动设计研究(ADR)方法,从人机信任、人机分工,人机协作、人机共生成长四个方面研究人机协同成长的演化过程与特点,提出了人机协同成长研究框架。研究表明:人机协同成长的关键前提是建立人机信任,关键内容是人与AI的分工与协作,新的AI技术发展会改变人机分工模式和催生AI优化需求,能够不断进行需求重构和多次迭代,有助于形成更高质量的人机协同关系。为了帮助企业完成“数智化”创新与转型,应尽可能通过提高AI的可见性、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建立人机信任;注重人机任务分工、人机任务效率和人机信息交互,实现人机协同;解决人机分工矛盾、人机信任危机、人机迭代优化,推动人机成长;最终实现在VUCA情境下人与AI长期协同共生成长的高效敏捷智能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虚拟仿真平台 企业数智化 人工智能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基于一个简化统计指标的解释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新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6,共10页
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是经济组织大量增加和经济效率大幅提升双重因素所致的结果。经济增长可以表述为经济组织与效率相关的函数。由于企业的二重定义,可以将每千人拥有企业数理解为:既是代表经济组织相对数量,又代表经济效率的... 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是经济组织大量增加和经济效率大幅提升双重因素所致的结果。经济增长可以表述为经济组织与效率相关的函数。由于企业的二重定义,可以将每千人拥有企业数理解为:既是代表经济组织相对数量,又代表经济效率的一个简化指标。基于现有统计体系中公开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与每千人拥有企业数的相关性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国内生产总值Q与每千人拥有企业数(Yt)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动因、要素动因、需求动因和其他动因等既有的理论成果进一步阐释校验,弥补了许多理论观点只做定性解释而无定量分析的缺陷,佐证了既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并得出逻辑一致的解释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动因 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组织与效率 千人拥有企业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工具性和人本性视角
9
作者 徐敏亚 陈丽萍 刘贝妮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第10期1663-1683,共21页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引发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重塑了其对现代工作环境的感受和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期待。目前关于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仍呈现碎片化状态。本研究基于工具性和人本性视角,探究人工智能对知识...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引发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重塑了其对现代工作环境的感受和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期待。目前关于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仍呈现碎片化状态。本研究基于工具性和人本性视角,探究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有所作为”和“自我实现”的赋能与激活路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从工具性视角,探究人工智能的信息作用及其对员工思维能力的“双刃剑”影响,厘清人工智能时代下知识型员工“有所作为”的创造力过程;(2)从人本性视角,探究人工智能赋能员工心理需求变化及幸福感感知,进而识别其对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离留决策影响。研究预期将深化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影响的理解,拓展人机协同的理论研究并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人工智能使用 企业数智化 创造力 离职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